米粒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林毅夫:中国“天量”信贷不会引发不良贷款潮
财经网讯 4月24日,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华盛顿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保八”具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在回答《财经》记者提问时,他表示对中国一季度信贷“天量”无需“过忧”,经济增长将“消化”可能引发的不良贷款。
当日清晨,布雷顿森林体系“姐妹机构”的两大“副手”林毅夫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执行副总裁约翰·利皮斯基(John Lipsky)在IMF总部联合发布了《全球监测报告2009》,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选择及合作问题。
利皮斯基称,经济衰退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显著下滑,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表现在发展中国家总体出口将在今年下滑6.5%,其中大宗商品出口国将经受最大打击,此外发展中国家还面临资本外流、汇款回流急降带来的财富减少和国际收支失衡的紧迫问题。
“因此,世界各国需要迅速、灵活的政策应对。”利皮斯基进而提出三大重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修复资产负债表,重建金融市场;全球继续加大财政刺激力度,消化过剩产能;IMF加大贷款规模,行使“救火队员”之责。
林毅夫也称,由于在危机前数年,全球贸易增长速度是GDP增速的3倍,当经济衰退时,自然国际贸易总量下降速度更快。这也是为何IMF的预测显示,今年全球贸易将收缩11%,明年仅回归到0.6%的微幅增长。“即使到那时,仍然是显著低于潜在增长率。”他说。
林毅夫提出,发展中国家应保证足够的财政刺激计划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另外他们还应当保证对私有部门的资金支持,全球范围来看,则应当消除正在增长的贸易保护主义。
对于IMF在《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6.5%,小于中国政府“保八”的目标,林毅夫表示,中国仍有较大的政策空间,若政府认定实现8%的增长目标有较大的困难,就有可能出台新的刺激措施。
“我们将很高兴中国实现强劲增长,打破我们的预测,”利皮斯基表示,中国经济增长若能保持强劲,它将对其他国家增长有正面的“溢出效应”。
在回答《财经》记者有关中国一季度信贷“天量”的问题时,林毅夫表示若不能有效阻止经济下滑,银行不良贷款将以更快的速度积累。中国财政刺激计划的一项重要途径是通过政府投资带动私有部门投资,信贷增长较快应在“预期之内”。
当然,这有可能使不良贷款总量上升,但随着经济增长回升,总体不良贷款率将逐渐下降,林毅夫称。此外,贷款的主要接收者——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良好,也不太可能出现上世纪末的“不良贷款潮”。
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信贷增量达到了创纪录的4.58万亿元,这与2008年全年相当。据《财经》记者了解,3月末的两天时间内,大行信贷竞相冲高,除建行外,其他几大国有商业银行(中行、工行、农行)的新增贷款都在900亿元左右。
林毅夫称,虽然中国本身仍是“穷国”,自身的减贫任务依然艰巨,但这不会阻挡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有所贡献。他指出,中国主要通过四个途径帮助发展中国家:第一,中国自身经济增长保持稳定趋势,将对整个世界有所贡献;第二,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与一些国家达成的货币互换有助于短期内缓解他们资本外流的压力;第三,中国对一些低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也在提振当地经济,创造就业;第四,中国还参与世行多个全球性减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