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中国胃病疫苗的诞生和未来

09-04-14 23:32 2176次浏览
飘飘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发现并确定幽门螺杆菌具有导致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等严重疾病的致病性,第三军医大学与重庆康卫生物科技公司联合研发的幽门螺杆菌胃病疫苗2005年底顺利完成了Ⅲ期临床现场试验,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胃病疫苗,该项目已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系原始创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研发的原创性疫苗。该消息也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我国是Hp菌感染重灾区,感染率高达50%,感染人数超过6亿,我国每年死于胃癌的人数超过20万,居恶性肿瘤病死者前列,每年用于胃病防治的费用超过百亿元人币。1995年,第三军医大学组成课题组,正式进入胃病疫苗这一领域。然而,研发一个原始创新性新药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需要经历漫长的研制和试验过程,而成功率却非常低。按照国际惯例,研发一个原创创新性的一类新药(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大约需要经历6个阶段:项目立题、实验研究、小试、中试放大、临床前研究、人体临床试验。研发经费约需5亿美元,研究时间需15年或更长,从药物先导体到最后筛选成功的几率为二百万分之一,同时还需与新药研发匹配的管理体系与软环境。在没有相同疫苗参考的情况下,研究者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获取了数以千万计的实验数据,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具体技术细节紧密结合,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与原有基础紧密相连,突破了研制中的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获取了一批原创性成果:胃病疫苗的设计原理、种子工程菌株、工艺流程、中试技术指标、剂型配方、质量标准、动物模型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首次创建分子内佐剂黏膜疫苗理论,并采取独特的基因工程疫苗分子构建模式,在黏膜表面产生免疫力,解决了幽门螺杆菌在黏膜表面感染而难以防治的难题;采用特殊工艺剂型,克服了胃酸、胃蛋白酶对疫苗的破坏作用,提高了疫苗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探路者以创新、勤奋、踏实的科研作风,保证了胃病疫苗的先进性、有效性及安全性。2002年胃病疫苗连续三批中试产品一次性通过了中国药品检定所的技术检验与鉴定。2003年一次性通过了国家新药审评中心组织的院士、专家评审会,成为国内唯一被批准进入人体试验的胃病疫苗。2004年又一次性顺利完成了653人Ⅰ、Ⅱ期人体临床试验,其人体免疫反应阳性率≥91%。而今,又顺利完成了1万人的预筛试验及5000人的现场试验,走在了国际同类研究前列。世界首个幽门螺杆菌胃病疫苗,即将在重庆诞生。当年,重庆不仅不具备研究原创性一类新药的硬件与软件,而且经费严重不足,该项研究起步时,也只有第三军医大学资助的2.5万元人币。当时科研用房面积只有80多平方米,根本无法满足研发疫苗的最基本条件。若按传统思路去解决这些巨大的困难,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在思路上创新,在机制上创新,另辟蹊径才有可能获得足够的研发经费,才能改善与建设良好的研究硬件,才能以此吸纳与稳定科研人才。在校领导的支持下,项目首席专家邹全明教授一边抓技术攻关,一边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走出校园,走进会,走访企业,主动寻求与企业的联合,一年多走遍了大江南北,经历了无数次专业技术之外酸甜苦辣的磨砺与考验。几经磨难,数易其主。1997年,他们以项目作为技术入股,与投资方一起组建了“产、学、研”模式的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从此,研发资金有了稳定的来源。与此同时,重庆市委、市对本项目给予了长期关怀,特别是市科委、药监局、发改委、经委、教委及高新区等相关主管部门给本项目予以研发资金资助及策扶持,在此基础上,本项目先后被列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863”高技术课题,国家“九五”攻关重点课题,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军队医学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20项科研立项资助,获纵向研究经费1000余万元。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1999年,课题组在有关领导支持下,与企业一道以“产、学、研”模式,自筹3000多万元,设计建设了国际先进水平的GMP生物制药中试车间及孵化基地。不仅满足了本项目研发需要,而且本基地于2004年被市科委批准为重庆市生物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效发挥着生物制药技术带动与辐射,人才培养等复合功能,为重庆市与国家医药产业的发展正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1995年,胃病疫苗立题之时,该课题组4人中仅1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其他3人均是刚毕业的助教,所在学科尚未获得硕士授予权。10年后,课题组已发展为50多人的生物高技术人才团队,以该团队为支撑,邹全明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分别于2000年、2004年及2005年申请获得了临床检验诊断学、生物技术及生物制药学三个学科的博士授予权,并成为博士后流动站点学科,2001年评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正在申请“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迄今,已招收培养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85人,已为重庆市及军队培训高级客座及进修人员320人。在创新研究中凸显了前沿技术、交叉学科的优势,实现了创新性研究与学科人才建设的良性循环。

胃病疫苗产业化:万事具备 只待新药证书

重庆康卫公司2000年成立,岳阳兴长投资5000万元,持有其60%的股权,按GMP标准建成4000多平方米的国内一流的科研及中试基地——重庆康卫生物制药研究所。该所2000年开始与第三军医大学的邹全明教授合作,第三军医大学以技术和产品入股,持有公司18%的股权。重庆康卫拥有“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的全部知识产权,并于05年底申报且获批了该项目的核心技术产品——热休克蛋白(Hsp)的生产专利。

生产车间的准备:04年12月,重庆康卫用100多万元在珠海高新开发区购买了一块130亩的生产用地,用于筹建Hp疫苗的产业化基地,当地注册为珠海兴长公司。我们认为,该选址贴近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富有实际意义。珠海兴长当初的打算是随着取得新药证书的确定,该生产线将很快投建,并通过GMP认证,08年实现正式生产和销售。有关疫苗经销商已经与重庆康卫开始洽谈代理销售事宜。

尖端技术重庆诞生 而险些落外地

胃病疫苗”在研究和申请证书当初,由于新药证书的极大的不确定性最初没有引起重庆方面的足够重视. 珠海、广东、上海等省市,纷纷找到重庆康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希望能引入这个项目。珠海更是抛出土地、税收、租金等多项优惠。如厂房租金一平方米只要10元。但是,作为疫苗项目研发负责人的邹全明教授,却有另一个想法:该疫苗的投产将为重庆贡献产值100亿元、利税20亿元以上,如果落户外地,将是重庆的一大损失。

疫苗项目为“嫁”到北碚许诺言

重庆突然发现自己差不多让自己身边的一个大金娃娃送给外地。北碚区区委书记黄波和区长雷富亲自找到公司,开出了比珠海和重庆其他区县更优惠的条件.这样,重庆康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北碚区签署了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北碚区将北碚区同兴工业园区的500亩工业用土地,以“招拍挂”的方式出让给重庆康卫,用于“胃病疫苗”产业化基地建设。北碚区还将给予重庆康卫不低于6650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开发补助。据悉,重庆康卫第一期拟投资2亿元,“胃病疫苗”生产基地将于年内动工,2年内投产。

作为研制者,邹全明教授终于看到自己13年呕心沥血的科研成果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他说:“重庆有很多很好的科研机构和成果,如果这些成果都能够尽快产业化,将极大推动重庆经济的发展。”

千分之一的成功和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失败

作为重庆康卫的控股公司,000819岳阳兴长的股票价格在二级市场上,胃病疫苗的每一个进展都会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2007年有连续14个涨停板的记录。有2008年从41元多跌到7元多跌幅达百分之八十的记录。这不奇怪:因为新药的研究是高投入,而成功率在世界上只有千分之一。谁不怕它是那千分之九百九十九呢?在国外,有人说新药研究是死亡的游戏。令一些人意想不到的是,000819旗下的胃病疫苗是那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所以在最近就有所谓记者也来冒充证券分析师对000819的走势指手划脚,言语中显示的是极大的踏空悲哀。2009年2月19日晚间的一纸公告,更是撕裂了踏空者的心:公告称,胃病疫苗已经进入行审批阶段。技术评审部的结论是同意发证。在2月20日又有记者冒着被证券管理部门重罚的危险,自己改行来当证券分析,在2月20日早上10点钟紧急发布,不要接盘,顶部已定的呐喊!而实际上当天天量成交,散户筹码被机构天量洗劫!毫无疑问,000819就这样要演绎一部现实版的中国疫苗神话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买卖提

09-04-16 11:41

0
d
行浪船

09-04-15 21:53

0
http://disclosure.szse.cn/m/finalpage/2009-04-16/51322564.PDF
证书已收到,0819是否进入一个新阶段?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