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历史回顾。
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问题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可以说,中国股票市场这10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一问题总是以或明或暗的不同表现形态出现。199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的通知》,这在当时来说是必要的。199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明确规定:“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1999年的下半年开始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信贷资金入市在监管态度上出现了变化,先是允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继而又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质押向商业银行借款,从而为银行信贷资金间接进入股票市场提供了两条合法通道。在我国股票市场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改革风险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之后,允许银行信贷资金通过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间接入市,应该说时机是比较成熟的。
(2) 2000年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规模测算与路径分析。
2000年中国股市具有典型的资金推动型牛市特征,其中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是推动股价上扬的重要因素。我们估计,到2000年底,我国进入股市的银行信贷资金存量在4500—6000亿元左右,占流通股市值的28%-37%。其中有相当部分是违规进入的。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具体路径有以下几条:(1)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融入资金,用于自营。这条路径进入股市的资金余额在800-1000亿元。2000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一个月以内(含一个月)交易量占全部交易量的88.4%,其中7天的交易量占63.7%,这与2000年一级市场新股申购冻结资金量屡创新高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2)证券公司向银行申请股票质押贷款,并将获得的资金投入股市,估计为400-500亿元左右。(3)企业挪用银行贷款进入股票市场,规模应在3000—4000亿元左右。2000年1-12月累计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额13300多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870亿元。我们通过图表分析发现,金融机构贷款增加较多的月份,往往也是股票成交金额较大的月份。(4)其他途径,如个人贷款炒股,来自境内外的银行外汇信贷资金,国家股配股资金有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购买股票等,约在300—500亿元左右。
今年的行情和2000年的行情极其相似,都是经济在低谷,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拼命的进行货比扩张,导致银行违规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导致股市反弹。但今非昔比了,原因是现在市场容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再者,有大小非的减持反弹高度又会反弹到哪里呢?给市场里的人敲警钟。
0
银行信贷资金无论通过什么管道进入资本市场,都有一个如何认识潜在的信用危机问题。实际上,“中科系”事件已经给我国提出了这个警示。虽然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原则上不能进入资本市场,但股票质押贷款政策在银行资金与资本市场之间建立了一个管道。在股票质押贷款过程中客观上存在一个信用创造问题,因此我们要关注这种信用创造可能引发的资本市场的潜在风险和危机,这就是这轮反弹最好的解释。
1
让你们看看06年的证券公司关于股改价格压力的测试结果,就知道市场这里边的秘密了。
全流通预期下的股改扩容与价格压力实证研究
内容提要
在全流通预期下,股改的结果之一是股票可上市流通量呈现脉冲式扩张,其影响将迥异于以往股市历史中任何一次常规性大扩容。而对价股份上市的价格压力,之所以没有在市场整体走势上得到反映,关键在于根据沪深证交所的规定,对价股份上市首日不计入指数,而从次日计入。但随着股改公司非流通股解冻期的临近,这部分股票所带来的扩容压力不容忽视,而且也没有可能再采取不计入指数的方式加以处理。
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为研究公司价值和总股本不变条件下的可上市交易股票扩容的价格压力提供了最佳实践平台,而关于这方面的文献几乎空白,成熟市场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本文试图通过构建基于全流通预期与公司价值不变的股票扩容价格压力模型,揭示股改扩容的潜在压力,并借助事件分析方法和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1)验证了股票需求曲线向下的假设,与Scholes(1972)、Shleifer(1986) 及Kaul等(2000)的研究结论一致。根据模型结果,股票可上市流通量每增加1%,股价下降0.709%,即股价的扩容需求弹性为-0.709;对未来股改的价格压力预测表明,不考虑对价股份的价格压力(不计入指数),在后续一年期解禁、两年期解禁及全面解禁的三个阶段中,股价压力将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
(2)股改事件对股价的影响具有统计显著性,对价实施前股价效应为正,实施后为负;股价对股改事件提前作出了反应,主要表现为股改公告前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为正,但股改首次公告前的抢权是不充分的,因为首次复牌后,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呈上升趋势(从后5日的1.89%上升到后10日的2.65%),股改抢权一直持续到股权登记日之前;对价实施复牌后,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从后5日的-1.72%下降到后10日的-1.99%,对价实际支付对股价的影响在实施复牌后10天内基本得到反映。
(3)股改对价率与非流通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此外,股改对价率还与发行市盈率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实际操作中,对价支付确实考虑了股票的发行市盈率。
(4)股改对价率越高、 -1日( 为股改首次公告日)的前30日累积超额收益率越高、流通股权集中度越高,股东会议全部赞成率、流通股赞成率也越高。
尽管股改扩容的实际冲击不会像理论预测那样大,但如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其与新股发行叠加起来的价格压力可能是市场所不能承受的。基于此,文章最后从最低持股比例、交易方式(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活跃市场、信息披露以及强化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1
股票市场注定是一个零和或负和游戏场所,那些在乎一时的得失的人注定要失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抓住大趋势,只要大势向上,并长期持。有那么这种炒股肯定不赔钱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战胜市场,正所谓“三年不开张,看张吃三年”。这句话似乎是对中国证券市场规律的诠释。大家要多把精力放在资本市场制度上和大股东利益甚至国家利益去考虑问题,不要把精力放在图形分析上。为什么国际金融大鳄每次都能成为赢家,因为她们熟悉游戏规则并很好的利用规则的漏洞,通过制造舆论来赚钱。要知道,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小资金永远没有大资金的赢利能力强。
1
市场还会疯狂一阵子,不过从大小非的减持来看,还是环比增长了。全流通过程中股票供给会越来越多,以后的股票发行改革也会朝着注册制发展,这些都会给市场构成下行压力。这是长期的压力,短期来看,信贷增长会越来越少----从央行净回笼资金可以看出来,最近深交所给出了“深交所给出了追涨杀跌”的忠告,目前的市场特别是小盘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泡沫了,涨幅也不小了,面临一定下跳的压力,但是调整幅度不大。大家可以高抛低吸。
等到经济真正复苏的时候(预计2010年底或2011年初)将是中国A股大底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