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两集团囊括7公司 上海ST股冷暖自知

09-04-18 13:08 1942次浏览
彼岸的星光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A股市场第一只退市股就是上海本地股——PT水仙。除了水仙电器之外,ST国嘉和ST龙昌也分别于2003年9月和2006年11月退市,目前三家公司均在“三板”(代办股份换让系统)交易。

它们的命运并未产生警醒作用,后来者仍源源不断。

4月17日,遭遇了139.28亿元巨额亏损的东方航空(600115.SH)因为净资产为负值而被上交所实施特别处理,当日股价直接跌停。

这是截至目前上海本地股中第12家ST公司。在此之前,上海航空及白猫股份也相继戴上了ST的帽子。

和其它地区ST类公司不同的是,由于集团企业债务危机或者经营不善导致的“扎堆ST”现象称为上海本地股中一种特殊的景象。

两集团涉及7家ST

2 005年9月,一场债务危机使得华源集团轰然倒塌,这使得华源集团直接控制的4家上市公司中的3家——华源股份、华源发展和华源制药——在2006年一起遭遇特别处理;2008年5月初,华源集团下属的另一家B股公司也未能逃脱ST的命运。

如今这四家公司中,*ST凯马B的股权在2008年4月通过拍卖的方式被中国恒天集团获得;ST源药在2008年7月完成股改复牌,重组方东莞市勋达投资和自然人许志榕将这家昔日的医药公司转型为轮胎处理企业。

另外两家上市公司则没有这么幸运。曾经引入山东的一家房地产企业进行重组的ST源发在今年2月17日宣布重大资产重组中止。

而另一家已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公司*ST华源(600094.SH)的重组也是一拖再拖。今年4月初,*ST华源在福州召开的董事会决定同意公司与福州东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签署的资产重组框架协议;4月17日公司公布的重组计划显示*ST华源将向重组方发行股票购买其持有的名城地产(福建)有限公司70%的股权。

和华源集团类似的是,隶属于上海电气集团的太平洋机电(集团)控股的两家上市公司也是命运多舛。

2007年5月,因为此前连续两年亏损的中国纺机被戴上ST的帽子,此后由于斯威特集团和太平洋机电的股权之争,公司至今尚未完成股改;而在2008年因为同样连续亏损两年的二纺机也被上交所实施特别处理。

在此前公布的2008年年报中,这两家上市公司均通过非经常性损益实现了盈利,SST中纺和*ST二纺分别实现净利润605.92万元和955.64万元。

事实上,除了这两家上市公司之外,上海电气集团下属还控股了包括上海电气、上海机电、自仪股份和海立股份在内的4家上市公司,拥有众多壳资源的电气集团如何处置旗下两只ST公司成为此后市场关注的焦点。

和SST中纺类似的是,曾被斯威特集团控制的ST沪科在去年12月份也已经易主为无锡国联发展(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无锡万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后续重组仍在进行之中。

ST股各自体会炎凉

除了此前由于历史问题造成的ST公司之外,2009年上海板块又出现了一些ST类公司。

3月24日,由于公司在2007年和2008年连续亏损,白猫股份被上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公司简称相应变为*ST白猫。

早在2005年8月,上海白猫集团将其持有的白猫股份29.99%的股份转让给自然人傅建中控制的新洲集团,白猫集团仍旧持有剩余部分股权。半年之后,白猫集团的控股股东上海轻工控股退出历史舞台,其下属的另两家上市公司海立股份和上海家化分别转让给上海电气集团和上海大盛集团(大盛集团后来和上海盛融合并为上海国盛集团)。

在2008年4、5月间,作为*ST白猫的两大股东新洲集团和白猫集团签订了重组框架协议及补充协议,双方约定由新洲集团注入旗下的房地产资产,而上市公司原来资产将置换给白猫集团,不过该项目重组计划尚未获批,公司则先一步进入ST公司行列。

4月16日,东方航空公布了一份巨亏139.28亿元的年报,由于公司净资产变为负值,公司在停牌一天之后被戴帽ST;此前3月24日,上海航空已经因为连续两年亏损被ST。

除了这3家ST公司之外,2008年3月由于被爆出合同诈骗的宏盛科技被上交所实施特别处理,一年之后涉及此案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唐若昕被“双开”,而ST宏盛原董事长龙长生也被上海市检察院批捕。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公司亏损3.62亿元,至今公司仍旧忙于清理债务之中。

在整个上海板块的ST类公司中,ST兴业算是一个异类,作为A股市场第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早在2002年就被戴上了ST的帽子,次年公司因为再次出现亏损而“戴星”。不过在此后的2003年,公司通过一笔261.13万元的投资收益扭转了亏损的局面,从而成功撤销“退市风险警示”,但公司从2004年至今净资产一直处于负值状态,因此公司也一直未能成功摘帽。

经过了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努力,ST兴业原大股东上海纺织住宅开发总公司和公司形成的占用资金及担保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公司在2008年6月曾经启动一轮重组,但是在1个月后由于债务和历史遗留问题重组方江苏银洲置业宣布中止。

然而针对这家早已全流通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却没有停止,先一步进入上市公司的秦少秋及其控制的上海北孚(集团)在去年年末遭到了来自厦门的大洲房地产集团(下称“大洲集团”)的挑战。

从2008年12月23日开始,大洲集团和其实际控制人陈轶铭及相关一致行动人开始在二级市场增持ST兴业的股票,截至今年1月16日,合计持有ST兴业1946.421万股,以10%的持股比例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不过公司原先大股东上海北孚(集团)及其实际控制人秦少秋在3月和4月间连续增持400多万股,截至目前持股比例已经上升至973.22万股,占ST兴业总股本的5%——很显然,一场针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才刚刚开始。

相比之下,位于上海南汇的ST汇丽B的股权关系在近期又出现悬念。

早在数年以前,ST汇丽B的控股股东汇丽集团进行改制引进了来自印尼的三林集团,改制完成之后南汇资产投资经营公司仍旧以37.33%的持股比例列第一大股东,三林集团关联公司三林万业(上海)和其控制的万业企业(600641.SH)分别持有14%和11.11%的股份,另一家三林集团兄弟公司上海万业企业两湾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36%的股权。

不过,在今年4月13日,两湾公司却将其持有汇丽集团的36%的股权在上海联交所挂牌待售。

未来命运

如果要避免退市,除了极少数公司通过自身经营扭转业绩实现摘帽之外,绝大多数公司则只能通过重组来实现。应该说,在上海本地ST类股票的重组中,国资在其中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

例如面临退市的ST棱光的控股股东四川嘉信贸易在2006年决定将其持有的股权转让给第二大股东上海建材集团,公司因为在2007年实现了7637万元的净利润在2008年5月成功摘帽。

此后,上海建材集团更是启动了新一轮重组,决定将其控制的上海玻璃钢研究院置入上市公司,该方案目前已经获得上海市国资委的原则同意,重组完成后这家曾经两度暂停上市的上市公司将重新焕发青春。

在上文提及的两大ST公司扎堆的案例中,由于托管方华润集团的因素,华源集团的四家上市公司最终将面临全部卖壳的结局,但这似乎并不适用于同属于太平洋机电的SST中纺和*ST二纺。

一位长期关注上海本地国资整合的券商分析师1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上海电气集团下面壳资源很多,但相比之下优质资产同样不少,况且两家公司自身资产并不差, 因此同时卖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和其他上海本地国有股一样,如果能够获得上海电气的支持仍旧值得期待。”

相比之下,目前尚处于债务危机中的ST宏盛需要面临的局面可能更为艰难。

“虽然被带帽才一年多时间,而且1.3亿的股本规模较容易受到借壳方的青睐,但是由于以前是民营企业,其中债务问题如果没有彻底解决,新的重组方肯定不会轻易进入。”上述分析师认为。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不少借壳上市的大股东因为无法得到承诺业绩不得不通过现金补足的方式实现承诺,这使得此后的重组方在业绩承诺方面变得更加谨慎,使得重组方案获批难度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创业板在今年开启,那么A股市场壳资源的价值将缩水。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新房不好

09-05-04 11:59

0
大拇指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