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来兄,
在认同以下几个观点的原则下:
“偏执是一种比较深的罪孽,几乎是累世造成的”,
“别人做‘错’事,你做‘对’的事,这虽然不是一个良性循环,但至少是一个普通循环,可以跳的出来”
“你再痛苦,最该对你负责的人还是你自己。”
“想让别人爱自己,首先自己要爱自己,要爱别人。”
以下两个问题,请指点一二:
1,用感化和慈悲之心,面对不解、责难甚至伤害,有原则底线的嘛?
如果有,请教如何理解?
如果没有,怎么理解“报复或者反击都是人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应该把握,做‘正确’的报复和反击。”
2,“放下委屈,放下疼痛,放下仇恨,放下欲望,承担责任,拥有洞察,理解生命,融入宇宙。”
怎么理解“拥有洞察”?
谢谢!
0
我还是想用那个黑社会的朋友举例,”他“总是碰到火灾,呵呵
我告诉”他“,因为”他“打打杀杀的事情太多了。不过这一次,他再次救火,被砸成了植物人。
”他“创造了医学奇迹,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健康。
这一次”他“一生只有一个女人,但”他“很幸福,比原来的n个情妇还满足。
人的生和死本身呢,真的不必太在意,但怎么生怎么死,确实值得考虑。
0
很多宗教上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只是可能没有举证。或者没有现实的举证。
比如说,人缺少爱,是因为你给予的爱少;你越缺乏爱,就越要给予爱。等等类似的观点。
可以负责的说,我有足够的案例证明这些。
很多偏执狂即使成功后也会失望,因为他们终将发现,通过恨的方式得不到他们真正需要的,想要的东西,爱。
人表现出的疯狂的歇斯底里的恨,是因为极度爱的缺乏和渴望造成的。
想让别人爱自己,首先自己要爱自己,要爱别人。这里担心”吃亏“是不必要的。
没有人会在自己的”爱“中吃亏,最大的受益人恰恰是爱的提供者本人。
一个伤痕累累的灵魂,如果能坚持自己的”爱“,这可以让他通过最残酷的炼狱,摆脱孽障,获得新生。
0
很多心理创伤儿童,终生都不能痊愈,即使他们生理年龄已经成年甚至老年,会成为“老顽童”。
这些孩子对现实中的父母亲都带有愤怒和怨恨。一些甚至会认为自身的所有不幸都是父母造成的。
他们会渴望完美的灵魂上的父母。
这些创伤儿童成年后,有寻找“父亲”或“母亲”做婚姻伴侣的倾向,寻找他们没有得到的“爱”。
我开玩笑的说,这些朋友不是找丈夫或者妻子,而是找爹找妈,他们寻找的不是一个对等公平互利的组合,
而是一个单向包容溺爱的父亲(母亲)。当这些人有孩子后,可能会不自觉的在孩子身上投射出愤怒和怨恨。
我所说的这些心理动机和过程,可能都是无意识的。当事人不一定能有明确的觉察。
这些心理结构,会延缓当事人的生命成长。
有的患者在我紧逼追问下,会情绪失控的对我大喊:”你让我给别人爱?我从来就没得到过爱,你让我怎么给别人爱?
我自己一肚子委屈,你让我体谅别人的委屈?你让我帮别人 ,我无助无奈的时候谁帮我??“等等。。。
我相信他们说的是真心话。
但是爱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能力和权利。和性一样。只要条件成熟,是不需要别人教的。爱和性一样,属于人自身的能力,
不是别人给予才能拥有的。不能自发表达爱的人,如同自我阉割。你的父亲或者母亲没有做”好“,不是你拒绝长大的理由。
大多数创伤儿童的心理年龄不会超过10岁。即使成年后,他们的心理年龄仍然停留在这个年龄段上,特别是在创伤领域,
甚至会退化,退化到婴儿状态,渴望子宫的感觉。
中国汉文化的儒家教育,太强调”孝“,会强化父母和子女的从属关系。实际这二者更类似载体,互为载体。
如果人有令自己不满意的父(母),那么当事人最好的办法不是去责备怨恨他们,也不是寻找其他”父母“(夫妻,朋友。。)
来代替满足。最好的办法是,如果你是一个男孩,那你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男人和父亲;如果你是女孩,你成长为一个合格的
女人和母亲。你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责任,成为你自己。
0
当时有群众拼命要抢救他,在废墟里扒他,下跪去哀求现场120的医生,
我压着些话没说,我本来想跟那些人说,这个人不用抢救了。他在送医院的路上就死了。
不怕死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死的“好”才有意义。
0
这个“人”后来感谢过我,我说不用谢,是他自己的勇气和担当拯救了他自己,我只是告诉他一些原委而已。
0
生活中的“创伤”事件都是有“意义”的,有深层“原因“的。
荣格阐述过相关的现代心理学道理。就是当一个人无法认识、解决内在的矛盾和冲突时,这些内在的矛盾和冲突,就会
被外在的人和事件激发,体现为外在的创伤事件,成为所谓的”命运“。
人们通常把这个理论简化为”性格决定命运“。
偏执狂所遇到的让人疯狂的”偏执事件“是内在矛盾的外在必然体现。
事实上,对当事人来说,这样的事件从前就有不少,如果不调整自己心理结构,以后会继续发生。我想提醒的是,外在矛盾
事件是会”不断“发生的,除非当事人可以很好的解决类似问题了。
心理创伤都是有”原型“的。不从心理结构上调整,是无法避免类似事件重复的。假如一个人,生活中遇到一个麻烦,他(她)
没有应对好,那下次会有一个类似事件继续发生在他(她)身上,而且强度更高。这点适用与所有心理创伤事件。
对偏执狂来说,最后的事件通常是以非自然死亡的方式实现的。这些人的心中潜藏着”控制“”摧毁“别人或世界的欲望。
对自身也有类似的欲望。他”厌恶“”仇恨“别人和世界,也”厌恶“”仇恨“他自己,所以摧毁一切,对偏执狂来说,会感到解脱。
上面是相对”科学“的偏执解释,再说些不太科学的我的个人看法。”偏执“是一种比较深的罪孽,几乎都是累世造成的。
如果一个仿佛世间最倒霉最不幸的事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这些事件通常会以远远超过死亡恐惧的方式体现),当事人如果
不能接受,不能合理的”理解“,而带着最深的委屈,疼痛,仇恨,欲望死去的话,他就给自己造了一个”纠结“,这是个地道的
”死“循环,会纠缠在”死“中无法解脱。对偏执狂来说,最有效的办法是”放下“。放下委屈,放下疼痛,放下仇恨,放下欲望,
承担责任,拥有洞察,理解生命,融入宇宙。
偏执狂是离”鬼“比较近的人,这些人虽然”活“着,心底深处燃烧的仇恨和欲望却无意识在吸引他们死亡。如果他们在没有清醒
的洞察生命前,主观采用(或者被动执行)非自然伤害死亡的方式,那所背负的“罪孽”将继续在未来陪伴他们循环。
如果他们能认识到生命的一些真相,就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足以解脱累世的罪孽。
我认识的一个曾经的偏执狂(自幼父母双亡,幼年乞讨,成年犯罪,地道的罪犯,后来成为某黑社会头领,n个情妇),
当他意识到他是自己最大的责任人后,在一次公共安全事故中,挺身而出,牺牲自己,挽救了几十个孩子的生命。在我看来,他无疑
就是一个“烈士”,虽然他身上有数条命案。这个人,不会再有类似偏执循环了。
我记得他头破血流在烈火浓烟中冲着我大笑,用手举着燃烧的大梁,所有孩子从他身下逃出火灾现场。
他是一个英雄,我尊敬他,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0
别人做“错”了事,不是你也做“错”事的理由。
每个做“错”的人,都会受到惩罚。被别人带动做“错”事的人,就象被教唆了的从犯一样。
别人做“错”事,伤害了你,然后你同样做“错”事,继续伤害,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跳不出来。
别人做“错”事,你做“对”的事,这虽然不是一个良性循环,但至少是一个普通循环,可以跳的出来。
我不是鼓励犬儒主义,而是说,报复或者反击都是人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应该把握,做“正确”的报复和反击。
从实用主义角度说,一个容易被别人牵着情绪走的人,是很容易吃亏的。
0
抱歉发重复了,刚才提示错误,原来提交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