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三年三十倍的A股—天茂集团

09-04-17 17:28 11723次浏览
zzw605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新能源+创投+保险+医药四箭齐发
1、医药有国外订单,整体利润每年在4000万左右。
2、100万吨二甲醚现已投产30万吨,二甲醚从年初的2900涨到现在的3300。
3、控股两家保险公司是最大的题材,三年内两家保险公司股本都有可能扩充到30亿股。控股与参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参照000623和600739,保险题材优于证券题材,不可限量。
4、参股创投。
5、资本新锐新理益控制股。
6、增发价格8.18元.
不管大盘如何振荡,买了就不要卖了。
打开淘股吧APP
23
评论(7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6f6f

09-04-24 15:49

0
够NB
stockpin

09-04-24 15:18

0
这个股不错,搂主的思路我很赞成,现在买进比较安全,除非大家都空仓了。
mk7777

09-04-23 20:24

0
000627的趋势就是三年三十倍
htht400005

09-04-23 19:57

0
有气魄,我也搞点压箱底
蒙恩的浪花

09-04-23 19:40

0
【 · 原创: 牛市无顶 只看该作者(-1) 2009-04-21 19:53】  倒计时,距离1000点还有99个交易日
  
  距离500点还有199个交易日
  然后,2019年前再也见不到1000点
  将狂徒们套牢在1000点上的山顶上10年
  永不超生
  阿弥陀佛
  上善若水 
[第36楼]  引用  

疯子
zzw605

09-04-23 19:02

0
我个人强烈看好此股,向大家推荐只是为了交流,我敢肯定,此股的价值迟早会被有许多有眼光的个人投资者和实力的机构相中,价格会随着业绩的成长不断抬身升。当然投资有风险,一定要谨慎。
为了避免庄托嫌疑,此贴我一年后再顶。
谢谢大家!
三峡河海

09-04-23 16:41

0
不像海海和汗腾的风格
zzw605

09-04-23 16:33

0
简单分析大盘:中国黄金十年刚刚起步,经济已经从底部起来,最差的时期已经过去,看大势赚大钱,现在的股票比黄金还金贵,目前调整都是上升途中的调整,关键是选好股票。中国发展最终还是要从大金融战略上着手,华尔街的传奇一定会在中国再现。高盛伯克希尔几百上万美元的股票也会在中国出现,000627的趋势就是三年三十倍。
zzw605

09-04-23 16:00

0
转贴:国华人寿 刘益谦的伯克希尔?
 同为投资高手,同样的控股保险公司架构,运用控制权的杠杆效应,刘益谦或将像巴菲特撬动了源源不断的、低成本的保险浮存金 
  国内将巴菲特投资理念奉为圭臬的人不少,而复制其商业模式的目前却似乎只有刘益谦一个人——利用上市公司控股保险公司,连续使用两次杠杆,最终撬动了巨额的保险浮存金去投资。只不过,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大师,而刘益谦则是法人股投资的高手。 
  一如当年巴菲特收购伯克希尔后,将其作为资本平台去收购保险公司,杠杆效应被连续两次放大,然后利用上市公司、保险公司强大的低成本资金筹措渠道,加上自己在投资上的独具慧眼,最终成就了“股神”的美誉,刘益谦的新理益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理益”),也将触角伸向了保险领域。 
  杠杆控制双融资平台 
  日前,以新能源和原料药为主业的天茂集团(000627)公告称,公司出资5997万元,持股19.99%的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华人寿”)获准开业。 
  “公司认为寿险业务发展迅速,前景较为光明,借此可以分享中国寿险业高速发展的成果。”天茂集团董秘柳俊涛称。公司也坦陈,作为全新领域,国华人寿将对公司管理、经营提出挑战,存在一定风险。 
  而对于天茂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刘益谦来说,此次控股国华人寿或许有另一种演绎:国华人寿之于刘益谦或许是另一个伯克希尔之于巴菲特的故事。
新理益持有天茂集团20.17%的股权,为第一大股东。而刘益谦持有新理益83.60%的股权,为天茂集团的最终控制人。据此,刘益谦仅用16.86%的股权就将天茂集团控制在手中,仅凭借3%的股权就掌控了国华人寿。刘益谦撬动国华人寿的股权杠杆高达33,控制权与所有权相差悬殊,就拥有了上市公司与保险公司两个融资平台。 
  较之财险公司,寿险具有更大的金融投资性质和巨大的现金流,寿险公司“有可能”为股东带来巨大的利益。即使经营失败,有限责任制度也会将股东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之内,更何况刘益谦控制权杠杆很高,实际持股比例更少。 
  法人股投资高手 
  现年44岁的刘益谦在资本市场腾挪跌宕的历程,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成长史。从证券市场成立伊始,刘在认购证、一级半市场、老八股、转配股、B股直到法人股等几乎每个市场的机会中都赚到了钱。 
  刘益谦的第一桶金来自100股豫园商城原始股,付出了1万元却赚到了第一个100万。随后,刘益谦又在1992年上海发行股票认购证的炒作中积累了亿万身家。此时,刘益谦已开始了运用较少的钱撬动巨额资产的手法——只有100张认购证是刘自己出资3000元买下的,其他的成千上万张都是“空手”套来的。后来,成本价30元一张的股票认购证平均以6000元的价格卖出,翻了200倍。 
 2000年,刘益谦发现了一个“资本金矿”——尚未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并通过其设立的新理益,在法人股拍卖市场四处出击,收购了一汽轿车(000800)、海南椰岛(600238)、上风高科(000967)等数家上市公司的法人股。 
  在法人股上,新理益的盈利模式是:在法人股流通前低价大量吃进,流通后则高价抛出,获得暴利。而在此期间则通过将所持法人股质押给担保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以盘活资金。 
  据统计,新理益曾一度持有15家上市公司累计约2.5亿股的法人股。在法人股市场,刘益谦无论是掌握的法人股数量,还是人脉之广,均无出其右者。目前,新理益所持法人股大多均获利退出。其中,以1元/股拍得的一汽轿车1900万股法人股,出手时翻了约16倍。 
  2001年10月,证监会颁布了加强对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的有关规定,法人股拍卖被禁止,仅保留了协议转让的方式。这给曾经火爆一时的法人股拍卖市场以致命打击,新理益的盈利模式也受到挑战。 
  保费运用的秘密 
  此时,刘益谦迅速掉头进入实业领域。2003年,新理益出资1.4亿元收购了百科药业(天茂集团前身)12000万股国有股,再加上其原先持有的8.79%股份,共持股28.97%,成为第一大股东,由此开始了实业经营。 
  后来,刘益谦又瞄准了保险、期货等金融机构。在国华人寿之前,2004年底新理益便获准筹建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平车险”),新理益及其关联方共持有29.44%的股权。与其他保险公司不同的是,出任天平车险首任总经理的汪德生出身证券投资圈,曾先后在海南港澳国际信托、博时基金公司等任职。 
天平车险内部人士透露,新理益的股东背景使得当时天平车险曾寄厚望于资金运用。但由于车险市场竞争激烈,赔付率高,不像寿险那样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流,天平车险最终还是转由专业保险人士打理,改为专注车险业务维持经营。 
  保监会的数据显示,天平车险2007年1至9月保费收入为81359.45万元,较年初的12864.59万元提高了532.43%。但是,天平车险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保险资金并未用于一般的投资领域。天平车险负责投资的内部人士表示,公司目前未投资于债券和定期存款,甚至股票也少有涉足。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天平车险的保费收入很有可能是用于展业扩大规模,以提高保费收入,也有可能被另作他用。据称,天平车险此次亦在国华人寿的股东名单中。 
  对于国华人寿,天茂集团亦承认依据寿险行业的经验,“短期内,无法为公司贡献利润”。按照惯例,寿险公司一般要在5至7年后才能步入盈利,在这期间保险公司一般通过充实资本金来进行展业,扩建新的分支公司。而新设寿险公司为了获取市场份额,往往销售一些内含价值低的保单,给投保人以“优惠”的假象,获取大量的保费收入。 
  业内人士认为,在这种上市公司控股保险公司的模式下,扩充所需的资本金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来募集,而低成本的保费收入则可满足股东的投资需求博取高收益。保险公司股东往往利用复杂的股权代持结构来进行“隐形投资”,以本人或关联方作为投资平台,投资标的的所有权并不属于保险公司。通过拆借等形式,保险资金便游走于股东的“私产”和保险公司的“公产”之间,渐无边界。 
此前,新华人寿的关国亮内部人控制以及被勒令停业的“德隆系”的东方人寿就是出现了这方面的问题。当时,东方人寿将资金放进“德隆系”的投资公司投资国债,被以委托理财的方式抽走了8亿元资本金的绝大部分。后来,“德隆系”资金链崩裂,导致资金无法收回。但在保险业高速增长之下,很多这样问题被掩盖了起来。 
  复制伯克希尔? 
  1967年2月,巴菲特持股31%的伯克希尔出资860万美元收购了国民赔偿公司、火灾及海运保险公司的全部流通股,正式进入到保险业。两年后,这两家保险公司债券和股票的组合价值就达到4200万美元。之后,巴菲特又于1995年以23亿美元收购了盖可汽车险公司的50%股份,1996年,巴菲特将其全部收购,获取29亿美元保费,2002年这一数字上升到69亿美元。1998年12月,伯克希尔出资220亿美元,收购了通用再保险公司。 
  巴菲特之所以如此钟情于保险业,看中的就是保险公司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浮存金。浮存金是一项保险公司持有但不属于保险公司的资金。在保险公司的营运中,浮存金的产生原因在于保险公司在真正支付损失理赔之前,一般会先向保户收取保费,这期间保险公司会将资金运用在其他投资之上。通常保险业者当期收取的保费并不足以应付最后支付出去的相关损失与费用,于是保险公司便会发生承保损失,这就是浮存金的成本。 
自伯克希尔1967年全力投资保险业以来,伯克希尔的浮存金每年以20%多的复合成长率增加。从1968年底的2000万美元,到2006年年底增至509亿美元。而这些浮存金大部分时间的成本为零,甚至是负的,2002年伯克希尔的浮存金成本只有1%。 
  在巴菲特40年投资生涯中,不断地投入浮存金,就相当于不断地投入“无息贷款”。有人曾计算过,如果不依靠浮存金,巴菲特40年后总资金仅仅只有6亿多美元,不可能成就今日的“股神”地位。 
  对外经贸大学博士徐高林表示,美国保险业以偿付能力为监管核心,各州对于保险资金运用的范围规定不同,伯克希尔所在的州规定保险资金运用的范围更广泛。在这个背景下,巴菲特利用浮存金和自己超凡的投资天赋投资获取利润,充实资本金,之后进一步获得更高的运用渠道和额度,获取更高的收益,以此往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中国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上不如美国放得开,国华人寿之于刘益谦也许没有伯克希尔之于巴菲特那么大的空间可展示投资拳脚,但凭借控制人良好投资敏锐性,在合规的条件下,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zzw605

09-04-23 15:40

0
有朋友对此股严重不看好,其实它的基本面已完全改观,大股东8.18元参与定向增发,现金认购4100万股,现控股也只有23.78%,后面要增加持股是必要的,方式还不知道。有人现在仍然把它看成庄股是不对的,我建议持有此股不在必在意一时的涨跌,长期持股吧。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