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现在的小孩因为食品中的激素太多了,长的太快,我倒希望能控制长高的药品。比如棉花用的矮壮灵什么的。
0
医药股:生物制药潜力大
在目前国内经济各项指标有所回升的情况下,医药行业作为增长明确的行业之一,受到了稳健型投资者的追捧。此外,4月份医改新政的配套措施呼之欲出,届时全国的医改新政将全面启动,同时,4月份依旧是医药行业年报的密集发布期,医改受益股和拥有较强业绩支撑的股票值得关注。
医药板块中,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生物制药。日前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透露:“国家发改委正积极推动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尽快出台,有关政策已经上报国务院审批。”由于此次规划中提到将在微生物制造、现代中药以及病毒性肝炎防治等方面实施重大专项,从而令业界普遍认同该规划的实施将对相关企业构成实质性利好。
本轮经济危机中,生物产业受影响相对有限,相关企业多呈现“抗危机”性特征。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生物产业实现产值8600多亿元,同比增长25.5%,而根据行业中期目标,未来几年产业增加值将会突破20000亿元,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生物技术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如果酝酿中的产业规划得以实施,原有发展进程将会显著提速,相关上市公司则有望借助政策,快速拓展业务领域,提升盈利水平。
短期内,对一些前期上涨幅度过大的医药上市公司应予以规避。生物制药领域建议重点关注单抗类药物(兰生股份,600826)、干细胞(ST中源,600645)、创新疫苗(长春高新,000661)三方面研发进展带来的机会。
0
再好的项目,没有好的管理层也白搭,LZ解析下93%的毛利,怎么才7%的净利?股价靠喊能喊上去吗?
0
如果按年计来投资高新是好企业,但近期涨幅实在过大了.
0
0
661金赛百克基因制药国际一流的研发水平,这不可复制性优于任何热门行业热门公司!独享市场百分之93的毛利润,简直是同样钞票纸张设备专印1000元面值港币!
新能源.创投.电子信息.铁路.航空等行业,遇到热门时期有一哄而起情况,有钱就能投入,最终利润向市场平均利率回归!(当然拓日新能.科力远.鲁信高新等优秀公司占有先机当属行业精英).而金赛百克的研发能力.利率水平和巨大市场,是有钱也仿制不了.难入门坎的;一个基因新药10亿美元的价码和当今国际市场基因药企高价巨额收购案记录蜂拥刷新.这些是我舍弃其他好股票.独持661的根本原因!以上主要因素客观不改变.看好并持有661亦难变!
0
金赛药业样本:政府注资新药创新下的企业思辨
科技部、卫生部等11部委共同设立的“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已经启动,整个专项国家预算投入66亿元,以支持具有创新研发能力的制药企业研发项目和新药孵化基地。
这也是建国以来国家首次如此大规模投入支持新药创新,这给外界一种积极的信号:在目前国内医药企业普遍仿制的情况下,国家开始大力支持新药研发,鼓励创新。
长春金赛药业则是首批十家企业中唯一一家生物制药类企业。12月14日,长春金赛药业总经理金磊对记者表示,政府希望培育一批有潜力的企业,在5年内使其成长为行业龙头。
政府注资
重大新药创制是2007年年底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该项目主要针对肿瘤、心血管等10个严重危害民众健康的重大疾病,要求于2010年之前研制出30个创新药物,并要求对10个用量最多的药物品种进行改造。
该计划旨在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物、建立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平台,对整个医药行业研发资源整合和推动产业向创新转型具有重要的作用。
“政府希望支持一批有潜力在5年内成长为行业龙头的小巨人企业。”14日,长春金赛药业总经理金磊对记者表示。金赛药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基因工程制药企业和亚洲最大的重组人生长激素生产企业。
一直以来,国内制药科技成果产业化率较低,工程化环节是瓶颈。如国内生物制药产业基础研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5年左右,但在产业化方面的差距在15年以上。
金磊告诉记者,金赛药业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生物制药中试技术平台,新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水平居全国同行之首。这些都是申报成功的关键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金赛药业在中国基因工程行业的起步也是从仿制开始的。1998年,从美国留学回来的金磊博士在国内仿制出第一个人生长激素的粉剂赛增。2005年,研制出亚太第一个水针,目前,金赛自主研发的长效生长激素已经完成了二、三期临床,正在等待国家药监局的审批上市。这将是全球首个长效生长激素,金赛也将实现从仿制到国际领先的转变。
对于此次拿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金磊表示,预计企业可以拿到1000万左右的国家资金,后期可能还会有一些滚动投入支持研发。公司在研发上还将继续投入,未来的研发方向包括四大核心技术平台,预计未来6年上市8个新药,分别涵盖儿童生长发育、不孕不育、慢性传染病和糖尿病四大领域。
发改委近日发布的《2008年生物制药行业风险分析报告》显示,由于融资困难,资金不足问题已严重制约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国家正通过产业政策与改革措施,使资源通过整合向优势企业集中,增强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为此,国家发改委还将安排新增中央投资4.42亿元,支持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以及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专项的建设。
“(这个项目)我们也在申请中。”金磊透露说。
首批成功申报项目的十家企业中,包括石药集团、恒瑞医药、广药集团和天士力等一批国内传统规模企业,金赛药业则是其中规模最小,且唯一从事生物医药的一家企业。
细分市场冠军
生长激素是目前治疗大部分儿童身高不足的唯一有效药物,属于生物制药领域中一个极为细分的行业。
正因为此,10年前金赛初入这个市场时,国内的市场总量不足100万美元,而跨国公司对该领域也是且战且退,不做重点开发。
现在,生长激素的国内市场已经达到5个亿,而金赛则成为占据市场份额40%的行业龙头企业。
“行业的增长非常快,这几年每年都是60%到70%的市场增长。”金磊告诉记者。
正是基于此,一些之前已经放弃该市场开拓的跨国公司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市场。包括默克雪兰诺、辉瑞等世界知名药企都在谋划重新规划这一市场,重新考虑如何介入。
“中国所有的治疗领域都是由跨国公司在中国成长起来的,唯独生长激素是我们率先发展起来,由我们开始的。”金磊强调说。
在金磊看来,生长激素领域未来的增长潜力非常大,除了目前的矮小适应症外,未来还可能将应用于中老年抗衰老以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治疗。目前,美国FDA全球已批准生长激素用于10种适应症,全球超过30万人使用生长激素;目前中国使用生长激素治疗长高市场尚不足2万人。
金磊表示,束缚这一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还是患者知晓率不高以及支付能力不够。通常来说,一个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每年的用药费用在5万左右。
记者了解到,生长激素已经在全球60多个发达国家列入了医保,但此前在我国仅以烧伤适应症列入工商医保。今年年初,生长激素首次列入中国国家儿童医保,虽然还不是A类医保,而是部分省市自由选择报销比例的B类医保,但对该领域产品而言,也是个极大的利好。包括上海、杭州、宁波、贵阳等城市已经开始实施50%左右的报销比例。
“这对整个市场的影响非常大,提高了支付能力。这是未来发展最关键的因素。”金磊表示。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细化,生长激素如果实行全公费,这个市场的扩容将非常明显。
0
生物医药赶追并购热潮 业内:安进或成收购对象2009年04月02日 今年第一季度,大部分制药行业人士的目光集中在辉瑞收购惠氏、默沙东收购先灵葆雅这样的超大型并购上,原本热议的专注于生物技术圈的并购却相对冷却。不过,有专家表示,最近生物技术圈内的交易活动又开始活跃起来了。
实际上,罗氏收购基因泰克就是一个例子。另一个重要案例是,不久前刚宣布的Gilead将收购美国生物技术公司CV治疗,总价值为14亿美元。CV治疗公司的董事会一致建议股东接受Gilead按每股20美元的现金要约收购。这个收购额与辉瑞680亿美元并购惠氏、默沙东411亿美元并购先灵葆雅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却是生物技术行业内的一个预兆。在生物技术圈内,互相兼并的机会很多,这是观察家们的共识。
传统制药公司现金充裕,但新药后续产品非常贫乏;相比之下,生物技术公司通常有前途看好的开发中新药产品和后续管道,但没有太多的现金。只有少数生物技术公司是有盈利的,但他们往往是该行业最大最亮的名字——安进、Gilead、Celgene、Genzyme和BiogenIdec。
有业内观察家估计,120家生物技术公司将在3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弹尽粮绝,耗尽现金。用带有不确定性的科技成果和发明作为抵押品,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都难以借到钱,或通过IPO上市募集资金,因为现在的IPO市场实在太糟糕。生物技术公司各自有不同的需求,在资金用完后,生物技术圈内或许将出现一个整合浪潮。
虽然生物技术公司并不害怕被现金富裕的制药公司所收购,但被兄弟生物技术公司收购其实更有吸引力,因为两个有相同背景的创业和创新组织之间的整合将更助于共同成长。许多大型生物技术公司已开始向现金短缺的“小兄弟”公司频繁招手。“如果你是安进或BiogenIdec公司,你就可能坐在场外等待那些公司耗尽手中的资金,再逼迫其就范。”有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生物技术公司购买生物技术公司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与大型制药公司发生竞购战。最近的并购交易活动表明,大型制药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差。传统大型制药公司更倾向于通过合并来节约成本,以此作为公司业务稳健成长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这些公司看来,这比通过收购成长期企业进行高风险的临床试验更稳妥些。
与此同时,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已资本干枯,出售意愿强烈。买方将不仅仅是大型生物技术公司,一些手中现金充足的中型生物技术公司也将成为买主。生物技术公司买主是有选择性的,他们更可能将资金投给那些有产品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
数据显示,2005~2008年,80%被收购的生物技术公司要么已有产品获得上市批准,要么已经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在某些情况下,收购的动机未必是出于科技原因,而是出于商业考虑,比如Gilead购买CV公司,图的就是CV公司的销售队伍。
最有可能成为收购目标是爱尔兰的Elan公司。这是一家自身免疫性和神经药物的开发商。该公司与BiogenIdec公司对已上市的多发性硬化症药物Tysabri合作。该药年销售额已接近10亿美元。
BiogenIdec也是Elan公司一个合乎逻辑的买家。购买Elan公司,BiogenIdec就能获得Tysabri的所有权利。
当然,BiogenIdec本身也是一个潜在的被收购目标,有报告把这家生物技术公司列为第二个最有可能被收购的生物技术公司,而Rigel制药、NeurogesX和VertexPharmaceuticals制药分别排在最有可能的被收购对象的第三、第四和第五位。
有可能进行收购的大型生物技术公司包括安进、Gilead、Celgene和Cephalon。其中,Gilead和Cephalon在不久前都已出资收购了各自看好的生物技术公司,而安进还在寻找猎物。不过,有人猜测,安进也有可能成为某大型制药公司的收购对象。
0
连续长阳是必然趋势! ?????
连续长阳在哪????别忽悠了
0
好象还有一个兰生股份唱的也很好听。。。。为什么不在低价时推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