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最近搬了家,网络刚接通,费了些周折。另外工作特别繁忙,没有上网的欲望。
虽然股市起起落落,但还是持有资源类不动,没什么特别可说的。
0
最近研究美股的同志都不做声了。都在闷头赚钱还是空仓观望?
0
楼上的解释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如果杠杆型ETF要在短期内(比如每天)精确跟踪标的,在标的上涨或下跌后就需要被迫及时调整持仓,几个来回之后的累计涨跌幅就面目全非了。实际上,短期内跟踪标的和在中长期内跟踪标的是无法同时实现的。
0
所以同时SHORT两个对应的ULTRA的ETF是可以赚钱的
0
我来补充下 ,以双倍 ETF位例。股价周一100元,对应ETF 50元,周二股价110元,涨10%,ETF涨20%,则ETF60元,周三股价跌10元,股价100元,ETF跌2x(10/110)%,ETF49.09,所以一涨一跌,正股价不变,双倍ETF就亏了,这就是ULTRA之类ETF的秘密
0
似乎用加[]的方式可以显示网址,远大兄的地址被屏蔽了,加个中括号再补发个吧,谢了。
0
[http://www.***.com]
0
再有,各位似乎对ETF的缺陷似乎了解不足。ETF由于必须精确追踪标的,因此在市场波动大时是很容易赔钱的。许多杠杆型的ETF就更容易亏损。下面这个链接较好地说明了这个被很多新手忽视的误区。
http://www.***.com/
0
而且,许多人都在认为会计制度的修改是作弊,其实未必。市价计值法原本就有重大缺陷,做修改未尝不可(学术上的探讨可以看看周小川近来发表的系列文章之一)。此次修改的重大意义在于承认了市场有失灵的时候,必须加以弥补。而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充分理解它对金融股的重大意义,也就必然会错失9日这种暴利机会。其实现在很多“有毒资产”,如果真能按所谓的“当前市价”买到的话,都是暴利的香饽饽。难怪花旗等几大机构都想争当买方,而不是卖方。
多铜的首选是PCU或FCX。我个人偏爱前者并持有少量仓位。
我不交易港股其实是因为香港的交易成本远高于美股。而港股的主流品种用ADR都可以交易。A股、B股和美股的交易机会已经足够多了,因此就懒得再开港股账户了。不过论投资机会港股市场也确实不少。
0
金融股的暴涨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其实会计制度一改,加上当前的超低利率,以及最近住宅市场的转暖,几乎有80%的把握遇见到1季度各大银行的转亏为赢,区别之在多少而已。最近密集出台的其它实质性利好(做空机制修改、TARP等)也为金融股的大幅拉升提供了机遇。由于前期跌的太狠,反弹起来几乎没有压力。个人认为现在到年中金融、矿业板块仍然会是表现最好的板块。即使不敢追涨,即使认为应该减仓,但也绝不应该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