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银华优选陆文俊:
继续看好内需板块和低碳板块,并加大对信息产业的关注。消费服务业、信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将成为经济的亮点。
以汽车、家电、医药为龙头的内需产业将继续受益于国民收入的提高、城镇化进程和政府政策的积极推动,而房地产行业保持平稳,房价经过2009 年的大幅上涨后,今年将面临理性回归。投资、出口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原先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产业在国民经济构成中的比例将逐步下降。
0
可以预期,新“万科”、新“苏宁电器”应该会出现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它代表了中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它应该会出现在节能环保领域,帮助中国的传统产业以更低的能耗创造出更高的产值,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它应该会出现在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行业,让人们的工作学更加便捷更富有效率;它应该会出现在医疗教育文化娱乐领域,其利润主要来自于人们幸福指数的提高。
0
楼主,对地产有和看法?谢谢
0
高度关注这个帖子, 楼主水平不错啊
0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近完成的一份报告透露,从今年开始到“十二五”期间,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将着力拓展“两个空间”(内需空间和创新空间),实施“四大战略”。
1、扩大内需战略
重点:消费需求拓展和升级
手段:一、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将被抑制的需求释放出来;通过完善社保体系,改善居民预期,把原来“不敢花”的钱花出来;改进对消费的金融服务,把部分未来收入合理地转为当前消费等。二、通过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而扩大消费总量,包括加强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放宽对服务业的进入限制,增加竞争,降低成本,刺激消费增长等。
2、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重点:提升中高端产业竞争力
手段:一、根据不同产业的特性,重点在研发设计、规模经济、精密制造、供应链、品牌和营销渠道等方面下功夫,形成一批今后二三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在全球范围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二、在新能源、信息技术与物质生产过程深度融合等领域酝酿技术突破和新经济增长点。
3、人力资本质量提升战略
重点:扩大就业、完善保障、加强教育培训
手段: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加大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的投入,加强人力资本建设。
4、节能减排战略
重点:减排与创新并举、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
手段:积极发展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在新能源、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方面走出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切实推进优胜劣汰和结构升级。
0
中国经济刚完成制造业带动期(1978年-2007年),情况有如香港的1950年-1981年。2008年11月起中国进入内需带动期,情况有如1982年12月的香港,香港地产高潮在1997年(共15年),股市高潮在2007年(共25年)。中国由2008年11月起应有15年至25年经济繁荣期,估计高潮在2024年至2034年。
0
如果知道后面有严重的通胀,通胀来临之前,一定要抓资产,不能抓货币。因为如果通胀变成一个现实,高资金成本就变成一个现实,在这样的现实里没有一个资产会涨,黄金也会跌,资产成本提高了,什么都会跌,从古玩到收藏品到房地产,全都要跌的,因为利息高了,资金成本高了。在通胀来临之前,你抓了资产,这个时候资产是往上涨,这个时候把你在通胀里要遭受的损失先赚出来,在通胀变成现实的时候抓货币,这是对通胀比较好的一个预防机制,而不是说通胀来了投资什么,通胀来了,什么都不要投资,双害相权取其轻,还是抓货币吧,在通胀变成现实的时候。
0
股市和楼市的决定因素
政策退出的问题在09年只是作为一个概念,早晚要退出,还没有那么急迫。但是到了2010年,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真正的政策退出就会在2010年发生。政策的拐点同时也会蕴含着市场的拐点。
政策、市场和经济增长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在2010年变得非常微妙。对于股票和房地产来讲,定价因素基本上就是三个。一个是内生的增长,比如上市公司业绩的增加或者经济的增长。一个是政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政策决定了资金的成本,因为政策决定利率,利率可以大概地决定资金的成本。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通胀,它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是负面的。我个人认为,通胀会在2010年成为最重要的定价要素。
对这三个变量进行逐一分析。2010年增长没有太大的变数,各大投行、上市公司、基金经理、经济学家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都是比较乐观的,认为中国经济今年维持高增长问题不大,主流经济学家都看9-10%的增长。
政策方面,09年、08年,政策非常重要,因为政策是领先一切,政策的出台刺激了经济增长。但是政策会在2010年从一个领先指标变成一个滞后指标,2010年,市场的拐点会在政策的拐点之前。原因在于,2010年往后,经济已经复苏了,政策的主要功用从产生增长转化为预防通胀,从一个资产价格刺激、稳定形势的领先指标,变成了一个滞后的指标,它要应对通胀风险,要管理预期,这个是政策在2010年的功用。因为它在功用上的变化,它对市场的领先意义也就没有了,也就是说它是来应对市场的,是来应对可能会发生的通胀风险的,而不是去领先它的。
通胀方面,通胀本身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有自我实现的特性,随机性都很大。在过去的五十年的三次严重通胀里,经济学家没有一次说准了,尤其在通胀来临的时间上全部是错的,永远晚12个月或者更长时间。政府对通胀的预期管理也是非常困难的,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二,通胀还有一个跟随经济增长而增长的特性。摩根士丹利全球经济研究团队现在来看,在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高达4%,如果达到,通胀肯定会来。通胀有一个发生机制和一个传导机制,通胀的发生机制在货币,当印发了大量货币,就制造了通胀发生机制。当总量需求开始转正,开始进入一个加速期,这个时候通胀就会传导,从高资产价格转化为真实的通胀,从资产价格转化为商品价格。这个在2010年发生的概率比较大,可能上半年不一定发生,但是下半年发生的概率很大。
如果今年下半年,通胀风险逐渐加大的话,因为股市有一个提前的预期,有可能市场的拐点就在今年年中的一个点上。没有必要花太多心思去猜测政策会怎么样,因为它最后一定是滞后于市场现实的。如果通胀真的来了,政府要做什么事,是明摆着的:收缩信贷规模、提高准备金率、加息、行政管理,从局部紧缩到全面紧缩,再不行就控制工程项目上马。(
0
楼主分析一下988,搞的晕
0
楼主一点也不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