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行业深度研究:钢材期货打响产品创新第一炮(讨论贴)
申万-期货行业深度研究:钢材期货打响产品创新第一炮 20090216
我们建议客户关注中大股份和
中国中期,回避其它以概念炒作为特征的期货概念股。我们从持股期货比例、期货业务净利润贡献、是否获得结算资格、ROE及每股期货股权含量等5个角度出发,筛选出中国中期、中大股份两家公司,对于其它所谓"期货概念股",建议卖出。按照市值中扣除主业价值和金融资产价值的做法,得出中大股份的期货业务08年静态PE30X,考虑到中大目前股价中有部分对未来定向增发注入资产的预期,期货业务的实际估值水平更低。而中国中期尽管静态估值高达580X,但如果中国国际期货成功注入,则静态估值水平将下降至33X,由于无法把握重组进展我们暂时不给予评级。
考虑到期货市场巨大的成长空间以及行业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前景,我们认为给予期货业务较高的估值是可行的。参照证券行业目前的估值水平和历史最高水平,我们认为期货公司30X的动态PE是合理的。
市场认为:期货股走势强劲,背后逻辑在于对股指期货和资产注入的预期。我们认为:期货行业"一参一控"新规降低资产注入可能,此外目前的内外部金融环境不支持股指期货快速推出。事实上,我们认为由于合约设计、交易限制等方面的原因,股指期货即便推出,其规模也不可能突破股票现货交易额的100%(甚至可能更低)。我们认为市场尚未意识到钢材期货对于期货公司的巨大影响。钢材期货运行成熟后,其成交量可至少达到目前沪铜交易量的10X以上,即便按照2X计算,期货行业的净利润也将因钢材品种增厚30%-40%以上。
我们认为期货股表现的催化剂在于商品期货新品种推出时间快于预期、新产品推出后期货交易量高于我们预期、行业协会出台对期货交易手续费的保护性规定、管理层放开期货创新业务(境外代理、CTA等)、分类监管推行使得优质公司面临更大发展空间、几家上市公司的重组取得积极进展。核心假设风险在于监管当局地方保护主义导致行业集中度无法有效提高、外围市场波动导致管理层推迟期货新产品和新业务的进度、新产品推出后业务规模无法有效放量。
(分析师:孙健/励雅敏 86 21 63295888分机2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