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概念新秀电解二氧化锰电池
002125 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推荐电解二氧化锰电池,002125为全球单个工厂生产规模最大的电解二氧化锰生产企业.
电解二氧化锰(EMD)作为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直接参与电池的放电反应,其出现和发展是与电池工业紧密相连的。自锌锰电池问世以来,人们为了寻求适合于制做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二氧化锰,对二氧化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而促使了人造二氧化锰特别是电解二氧化锰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电解二氧化锰应用在锌锰电池中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放电容量,使电池的用途得到很大拓展。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便携式用电器具朝着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现了具有高放电容量、适合大电流放电的碱性锌锰电池。目前…
电解二氧化锰分为普通型,碱锰型及无汞碱锰型,普通型适用于锌锰电池类;
碱锰型适用于碱性锌锰电池类,无汞碱锰型适用于碱性锌一二氧化锰电池。
主要用途:电解二氧化锰是优良的电池的去极化剂,它与天然放电二氧化锰生产的干电池相比,具有放电容量大、活性强、体积小、寿长等特点,掺用 20-30%EMD 做成的干电池比全用天然 MnO2 做成的干电池其放电容量可提高 50-100% ,在高性能氯化锌电池中掺用 50-70%EMD ,其放电容量可提高 2-3 倍,全部用 EMD 做成的碱锰电池,其放电容量可提高 5-7 倍,因此电解二氧化锰成为电池工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原料。
物理状态电解二氧化锰除作为电池的主要原料外,其它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如: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作氧化剂、锰锌铁氧体软磁材料中的原料。电解二氧化锰由于具有很强的催化、氧化 / 还原,离子交换和吸附能力,在经处理与成型后,是一种性能全面的优良净水滤料,与平常用的活性碳、沸石等净水滤料相比,具有更强的脱色和去除金属的能力。
生产工艺:电解二氧化锰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可分为制液、电解、成品处理三大部分。具体分为:浸出、氧化除铁、中和、固液分离、硫化除重金属、电解、剥离、粉碎、漂洗脱酸、干燥、计量包装。
002125成功研发国际首创生产无汞碱锰电解二氧化锰工艺技术,已拥有10项专有技术:
002125成功研发国际首创利用含锰量20%左右低品位碳酸锰矿石生产无汞碱锰电解二氧化锰工艺技术;发明国际上独创深度去钼新工艺;实现设备大型化,选用大型化合桶、大型电解槽,固液分离设备采用大型高效浓密机;
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相关院校合作开发了一次可掺混处理电解二氧化锰粗产品60吨细颗粒高效混合系统。已拥有10项专有技术,操作技术水平和设备大型化生产经验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能不涨吗?
无汞碱锰电池专用电解二氧化锰
是无汞碱锰电池专用材料。南湘潭电化集团公司采用深度去钼新技术和悬浮法电解新工艺,使杂质含量降低,提高了无汞碱锰电池的防漏性能,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为我国电池行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南湘潭电化集团公司目前具有年生产2.5万吨的电解二氧化锰的能力,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其中60%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90%。无汞碱锰电池专用电解二氧化锰新产品的生产将提高南汀潭电化集团公司的竞争力,预计到2000年,仅无汞碱电池专用电解二氧化年并量可达1.8万吨,实现销售额1.98亿元。
电解二氧化锰分为普通型,碱锰型及无汞碱锰型,普通型适用于锌锰电池类;
碱锰型适用于碱性锌锰电池类,无汞碱锰型适用于碱性锌一二氧化锰电池。
电池材料比表面积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电池材料比表面积检测数据只有采用BET方法检测出来的结果才是真实可靠的,国内目前有很多仪器只能做直接对比法的检测,现在国内也被汰了。目前国内外比表面积测试统一采用多点BET法,国内外制定出来的比表面积测定标准都是以BET测试方法为基础的,请参看我国国家标准(GB/T 19587-2004)-气体吸附BET原理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的方法。比表面积检测其实是比较耗费时间的工作,由于样品吸附能力的不同,有些样品的测试可能需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如果测试过程没有实现完全自动化,那测试人员就时刻都不能离开,并且要高度集中,观察仪表盘,操控旋钮,稍不留神就会导致测试过程的失败,这会浪费测试人员很多的宝贵时间。F-Sorb 2400比表面积测试仪是真正能够实现BET法检测功能的仪器(兼备直接对比法),更重要的F-Sorb 2400比表面积测试仪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完全自动化智能化的比表面积检测设备,其测试结果与国际一致性很高,稳定性也很好,同时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测试结果精确性。
主要用途:电解二氧化锰是优良的电池的去极化剂,它与天然放电二氧化锰生产的干电池相比,具有放电容量大、活性强、体积小、寿长等特点,掺用 20-30%EMD 做成的干电池比全用天然 MnO2 做成的干电池其放电容量可提高 50-100% ,在高性能氯化锌电池中掺用 50-70%EMD ,其放电容量可提高 2-3 倍,全部用 EMD 做成的碱锰电池,其放电容量可提高 5-7 倍,因此电解二氧化锰成为电池工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原料。
物理状态电解二氧化锰除作为电池的主要原料外,其它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如: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作氧化剂、锰锌铁氧体软磁材料中的原料。电解二氧化锰由于具有很强的催化、氧化 / 还原,离子交换和吸附能力,在经处理与成型后,是一种性能全面的优良净水滤料,与平常用的活性碳、沸石等净水滤料相比,具有更强的脱色和去除金属的能力。
生产工艺:电解二氧化锰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可分为制液、电解、成品处理三大部分。具体分为:浸出、氧化除铁、中和、固液分离、硫化除重金属、电解、剥离、粉碎、漂洗脱酸、干燥、计量包装。
日前,
比亚迪研发出全球首个电动汽车专用铁电池,并宣布铁电池成熟商用——以铁电池为动力之一的双模混合电动汽车F6预计于2009全面推向市场。
成功研发出电动汽车专用铁电池
据了解,与传统的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相比,比亚迪发明的铁电池有先天优点:全球铁资源充裕,铁比镍、锂金属更便宜,加上其环保性,不会造成如镍氢电池和锂电池丢弃所产生的污染。
早在几年前,比亚迪组织500人的研发团队,开始了铁电池的研发攻关。经过上万次试验和测试,比亚迪成功研发出电动汽车专用的铁电池,取名为“ET-POWER”。
据了解,“ET-POWER”铁电池每块电压为3.3伏,60安时,电池充电循环次数可达2000次以上,电池的持续里程寿大于60万公里。以F6双模电动汽车为例,车上使用了100块铁电池,充满电续驶里程可达430公里(电动模式100公里+混合动力模式33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每小时。
与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锂电池相比,比亚迪铁电池除了具备便宜和环保优点外,由于采用全新设计,电池容量、循环寿、使用度范围、放电性能均优于锂电池。此外,由于采用高热稳定性材料和缜密工艺设计,比亚迪铁电池安全和可靠性大为增强。与锂电池不当使用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相反,铁电池安全可靠,即使扔在火中也不会发生。
首次用于比亚迪双模动力汽车F6
在新闻发布会上,比亚迪亮相全球首款以铁电池电机和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双模混合动力汽车F6DM,其核心动力电池就是ET-POWER。
据介绍,F6DM采用电动车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是一种将控制发电机和电动机两种混合力量相结合的先进技术,不仅降低了油耗及排放,更提高了动力和操纵性能,实现了既可充电、又可加油的多种能量补充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动力混合系统。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表示,DM是“双模”(DualMode)缩写。如果将纯电动简称为EV,混合动力简称为HEV,则比亚迪DM电动汽车是EV+HEV,简言之就是可充电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这种系统将会取代油电混系统,成为世界上最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系统。
据悉,比亚迪双模电动汽车已经申报了700多项国内外专利。该车经过了多种状态下的整车试验,在城市路况下基本可实现纯电动状态的行使。比亚迪电动汽车充电站快速充电10分钟可达50%的电量,在家使用普通插座慢速充电,充满电也只需9个小时。据介绍,目前整个双模电动汽车系统的成本为5万元,产量提高后成本可大幅降低,预计该车将于2008年下半年量产上市。
铁电池有望推向数码产业链中
据了解,作为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电池巨头,比亚迪从10年前建厂至今,每年以翻番速度迅速扩张,从造车、卖车的“门外汉”到凭借生产单款车型F3突破10万辆的销售奇迹,比亚迪只花了极短的时间。
业界人士指出,比亚迪5年前切入汽车产业,使企业获得强有力的发展,而此次铁电池的成熟商用,意味着比亚迪旗下两大产业——电池IT产业与汽车产业实现无缝整合和对接,两大产业的战略会师无疑为比亚迪后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作为汽车领域的创新成果,王传福对比亚迪双模电动汽车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说,在双模电动汽车明年推向市场后,2009年纯电动汽车也将面市。除了拉动电动汽车产业链条外,比亚迪计划将铁电池推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数码随身听等数码产业链中。王传福表示,目前技术已经不是主要障碍,主要是传统锂电池的电压为3.7伏,稍高于铁电池的3.3伏,一旦解决电压问题,这种新型电池无疑是锂电池的最好替代品,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本报记者邓北黔 广文 整理
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研究新进展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most.gov.cn 2008年12月15日 < language=java> var str="科技部"; if(str!=""){ .write("来源:");} else .write("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科技部
< name=ContentStart>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和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新能源技术及纳米材料创新实验室” (CEA-Liten)的科学家们通过实验修正的“多米诺—阶次模型”表明,酸铁锂内部的局部应力促成了区域间的电和离子的传导,从而使电池运行。未来电池可以依靠磷酸铁锂,这是一种环境友好材料,具有优异性能,成本低且具有好的热稳定性(从安全角度非常重要)。所有这些优点使它成为未来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的最好材料。然而,这种材料却不具有使电极工作的传导离子和导电性能。
CNRS属下的波尔多固体材料化学研究所的化学家和CEA-Liten的研究伙伴首次对这一“悖论”现象做出了解释。通过研究磷酸铁锂,他们揭示了“多米诺—阶次过程,使电池的充电-放电周期成为可能。一旦放电材料和已经放电后的材料的界面存在压力,这种现象就会发生。随着界面移动,界面区的电和离子传导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异常迅速。
这一新的反应过程,解释了两种绝缘材料(一种在充电状态,另一种在放电状态)如何能够使锂离子电池运行。这是人们在研究未来锂电池需要的低成本和安全电极材料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研究成果还有助于人们了解未来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磷酸铁锂电池内部的纳米级过程。
< name=Content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