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天津,依然有些寒冷。但走进天津
中新药业集团第六中药厂的生产车间,却感到一股暖流。在4500多平方米的制剂车间里,记者看到4条外包装生产线在电脑的操控下正缓缓流动,上面整齐排列着中新药业的拳头产品速效救心丸。120多名员工正有序忙碌着:从制丸、瓷瓶灌装、套胶帽、连线包装到打箱,5道工序在生产线上一气呵成。
据该厂生产采购部部长周建宇介绍,为积极响应全市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要求,今年以来,第六中药厂生产系统全面提速。他们采取调整班次、节假日组织生产等措施,确保一季度生产高起步,为完成全年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今年1至2月份,其单品产量达650万盒,同比增长149%;完成产值5860万元,同比增长133%。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生产的速效救心丸等一批中药产品不仅给人们带去健康,更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美誉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尽管拥有优势产品,但企业却连续两年走入低谷并出现亏损。2007年以来,集团新任领导班子坚定信心,通过市场调研,对企业管理、战略布局、营销渠道、产品价格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调整。
针对优势资源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中新药业整合强势资源,创新营销模式。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核心产业和有发展潜力的中药品种上,让没有优势或前景的产业和投资及时退出。他们首先以速效救心丸为创新营销模式的突破口,明确提出:统一价格、订单发货、下沉终端市场、限制库存、直至停产等一系列禁令,使产品由企业不惜损失对批发商“推销”,变成批发商向企业要货的“拉销”,取得了规范市场的良好效果。2007年速效救心丸单品盈利较2006年增长74.61%,2008年较2007年增长29.24%。品牌产品的成功运作,使中新药业主营利润增长显著,实现上市10年来的首次突破性成长。
借鉴成功经验,中新药业集团全面实施全新的市场营销模式。原来中新药业仅天津地区就有13家商业公司从事药品批发业务,这些公司业务雷同,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采购和销售。导致流通环节采购规模不大,好的产品拿不到一级代理,成本高,效益低下。为此,集团将市内的医药商业批发企业整合为由中新药业医药公司统一管理。理顺了关系,消除了各流通企业之间的内耗。目前,中新药业医药公司90%以上的产品均实现集中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规范了市场秩序。许多厂商主动将药品迁户到医药公司,充分发挥了市场规模效应,使企业从过去的“一点盈利、多点亏损”走向“多点盈利、齐头并进”的良性发展轨道。
2008年集团主营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今年1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9%,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