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铁电池的放电特性及寿命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以下简称锂铁电池)作为铁电池的一种,一直受到业界朋友的广泛关注(也有人说锂铁电池其实就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就铁电池而言,它可以分为高铁电池和锂铁电池,今天我们以型号为STL18650的锂铁电池为例,来具体说明一下锂铁的电池的放电特性及寿命。
STL18650的锂铁电池(容量为1100mAh)在不同的放电率时其放电特性如图2所示。最小的放电率为0.5C,最大的放电率为10C,五种不同的放电率形成一组放电曲线。由图1中可看出,不管哪一种放电率,其放电过程中电压是很平坦的(即放电电压平稳,基本保持不变),只有快到终止放电电压时,曲线才向下弯曲(放电量达到800mAh以后才出现向下弯曲)。在0.5~10C的放电率范围内,输出电压大部分在2.7~3.2V范围内变化。这说明该电池有很好的放电特性。
图1 STL18650的放电特性
容量为1000mAh的STL18650在不同的度条件下(从-20~+40℃)的放电曲线如图2所示。如果在23℃时放电容量为100%,则在0℃时的放电容量降为78%,而在-20℃时降到65%,在+40℃放电时其放电容量略大于100%。
从图3中可看出,STL18650锂铁电池可以在-20℃下工作,但输出能量要降低35%左右。
图2 STL18650在多度条件下的放电曲线
STL18650的充放电循环寿命曲线如图4所示。其充放电循环的条件是:以1C充电率充电,以2C放电率放电,历经570次充放电循环。从图3的特性曲线可看出,在经过570次充放电循环,其放电容量未变,说明该电池有很高的寿命。
图3 STL18650的充放电循环寿命曲线
过放电到零电压试验
采用STL18650(1100mAh)的锂铁动力电池做过放电到零电压试验。试验条件:用0.5C充电率将1100mAh的STL18650电池充满,然后用1.0C放电率放电到电池电压为0C。再将放到0V的电池分两组:一组存放7天,另一组存放30天;存放到期后再用0.5C充电率充满,然后用1.0C放电。最后比较两种零电压存放期不同的差别。
试验的结果是,零电压存放7天后电池无泄漏,性能良好,容量为100%;存放30天后,无泄漏、性能良好,容量为98%;存放30天后的电池再做3次充放电循环,容量又恢复到100%。
这试验说明该电池即使出现过放电(甚至到0V),并存放一定时间,电池也不泄漏、损坏。这是其他种类锂离子电池不具有的特性。
铁电池的商业化生产前景
铁电池是在锂电池基础上的优化、更新。从成本上讲,铁比锂更低。而且,地球上金属类含量最高的就是铁,到处可以取得,所以具有先天的优势。相对比原来的锂电池造价更低的成本优势,由于铁电池的定价跟原材料选用有直接关系,因而造价自然会低很多。
锂铁电池具有众多的优点,从材料的原理上讲,磷酸铁锂也是一种嵌入/脱嵌过程,这一原理与钴酸锂,锰酸锂完全相同。磷酸铁锂电池的优点在于,安全、价格便宜、环保。
首先,磷酸铁锂的安全性能是目前所有的材料中最好的。它和其他磷酸盐的安全性能也基本一样,用磷酸铁锂做电池,不用担心问题。
其次,稳定性高,高充电的容量稳定性好,储存性能好。这点是最大的优点,在所有知道的材料中也是最好的。
此外,整个生产过程清洁无毒。所有原料都无毒。并且磷酸盐采用磷酸源和锂源以及铁源为材料,这些材料都十分便宜。
铁电池研发现状
根据锂铁电池的众多优点,并且伴随着磷酸铁锂做电池技术的成熟,该技术正在被企业推向市场。
07年3月,北大学与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磷酸铁锂产业化技术”经北市批准进入“北新材料工程中心”首批入选项目。10月25日,北赵凤桐副市长亲自为“磷酸铁锂产业化基地”授牌。项目由资助金额180万元,将形成具自主知识产权的“能量型”和“功率型”两大产品规格系列及300吨/年的生产线,建设周期为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
上月,天津斯特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国际上少数几家专业生产磷酸盐系列锂电正极材料的公司之一。该公司年产量达到500吨,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达到年产2000吨的规模。
事实上,几年前美国Valence(威能)公司和A123(高博)公司,就已在国内(江苏)有材料生产企业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然后采用委托其他电池公司代工生产电池出口。
国内目前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做测试、研究。北中辉振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力之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都在尝试批量生产。
而高铁电池作为电池中的一种新兴技术,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太多的研发,只有
比亚迪一家说是在新车型F3DM上使用了高铁电池。但是,作为能量密度大、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无污染的新型化学电池,将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变商品 前景看好
虽然要想完全市场化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的支持力度、消费者的认同、充电设备的建设等,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锂铁电池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在国外,有很多生产厂家都在研究动力电池,而在国内,虽然目前只有比亚迪一家成功推出了“铁电池”概念,并应用在了其生产的F3DM车型上,但这毕竟是大胆地尝试了将技术转化为产品,这种商业化运作模式为其他致力于生产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启示,也为电池制造企业指了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