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海进兄,据我查阅的资料,锰酸锂、磷酸铁锂都分级别,低端的到处都是,高端的可做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却很少!这点要区分!低端产品很多,一般勉强应用于玩具矿灯电动小工具等等.电动汽车上的磷酸铁锂材料,必然牵扯到参杂改性等工艺,而目前的工艺,没有一个是低成本解决的,而且除了a123,符合车用磷酸铁锂的大多没有规模化的稳定工艺。无论锰酸锂还是磷酸铁锂,要用到汽车上,都得是高端的经过改性或者参杂的锰酸锂或者磷酸铁锂。
0
尽管HEV宣称自己产品有竞争力,但就结盟的下游厂商来说,目前公开的似乎只有一家THINK。而A123却几乎与顶尖厂商都有接触合作,据A123招股书信息,截止到08年9月底,A123与tier1的汽车厂商合作研发适用于19款新品的11个动力电池模组。从收入来看,2008年HEV仅有680万美金收入;而2007年A123的收入已经达到3550万美金,08年前三季度收入3213万美金。这些也都说明,磷酸铁锂路径拥有不可阻挡的接受度和优势。
可能由于a123是次在volt一期配套选秀中最终落败于lg chemical,申请政府贷款扩大生产配套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也可能是其IPO推迟的主要原因,毕竟公司不希望被贱卖。
0
这是各类化学物质的对比。HEV的材料是黄色部分,应该不同于以前的锰酸锂路径。
字体小点,各位凑合看。
0
伊顿ETN,我个人还是比较偏爱的,但公司原有业务对于传统商用车的销售依赖过大,电力设备这块也对于宏观依赖很大,指望液压节能技术这块大幅贡献可能还需要时日,应该是重要一员。值得密切跟踪。
关于HEV的技术,我真不懂。虽然我也看好磷酸铁锂这个技术路径,但其他路径的技术不好说就没前途。下图是BAS-ML在3月初首次覆盖HEV报告中的一个内容,供远大前程兄参考:
0
HEV的背景还没仔细研究。不过仅仅从兄的介绍来看,就有两个重大问题:1是技术,仅以我这样的外行判断,锰酸锂似乎远不如磷酸铁锂有前途(后者之所以没有大规模商业化似乎是在等专利于2011年到期)。2是股东背景,如果属实,对它在美国的发展很不利。仅仅是第一条理由似乎就够否决这个投资标的了。
不知你对ETON怎么看?这个如果仅仅从财务指标看似乎风险要小些。当然对前期收购扩张带来的影响还要评估。
0
砖家兄:
的确如你所言,磷酸铁锂这块量产的不多,a123和vlnc都已量产。锰酸锂路径有LG CHEMICAL(volt一期配套)和HEV。至于技术的判断,我就不懂了。有必要说一点的是,磷酸铁锂的技术看起来不是那么难,现在几乎是个人都宣称自己可以做,但我想,差异恰恰就在于如何做到电量存储和释放等指标的最好,这一点来说,又可以让很多参与者露出马脚来。
远大前程兄:
PPO的锂电隔膜分为两部分,公司在年报里单列出的。传统铅酸隔膜占比好像是70%,这部分的80%又是AFTER MARKET,需求波动按说很小,这也反映在AZO等股价走势中了,那20%配套给工业部门的可能会受经济危机的负面冲击。锂电隔膜这块增长势头还算可以,四季度好像还有15%的增长,不过估计2009年电子产品低迷这块不会有啥增长了。
电池隔膜的增长率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铅酸和锂电电池过去的增长幅度都是比较有限的。而动力电池对于隔膜的需求量是几何级数攀升的。说到底是预期未来锂电隔膜的大幅攀升推动公司的增长。
不同于电池生产商,锂电隔膜处于一个寡头竞争的格局,技术门槛非常高,asahi和tonens还有ppo基本垄断了90%的锂电隔膜供应,并且竭尽全力消灭一切新的竞争对手出现,比如PPO在07-08年就先后收购了韩国一家和印度一家隔膜公司。同时,PPO作为USABC授予研发合同的公司之一,如果我们相信电动汽车故事的话,锂电隔膜可能是这个故事风险最小的一环。
0
昨天简单看了看PPO,的确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但我只有一点关键的疑虑:为什么公司电池隔膜这一块业务的增长率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大?我认为年增长率达到20%以上这个公司才有投资价值。(要知道,在暴跌之后,市场上满地黄金。一个有破产危险的小公司要吸引投资人的注意,光靠低价是不够的。还得看到明确的增长前景。)
0
600884或许可以分得一杯羹
0
海进兄好!目前铁锂好象除了a123都还没有量产,你对锰酸锂的前景怎么看,目前的情况下最先商业化的可能还是锰酸锂!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hayek兄很勤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