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银行正在做的不一致时,我们是否该选择离开?

10-02-11 22:19 6582次浏览
龙一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今天发生了两件事情,让我嗅到了一丝危险的信号,银行的信贷正在骤然收紧。

第一件事,就是我一直用来打新股的招行随借随还的利率突然比基准利率上浮了15%,半年期的利率原为4.86%,现在要5.589%。电话询问称自上周起要求所有自助贷款利率至少上调10%。



第二件事,就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一年期利率今天突然从昨天的2.3378%骤升到2.3445%,如下图



基于以上原因,我突然对今年的行情变得异常悲观,丢弃了所有的幻想,在下午毅然清掉了手里持有了1年多的B股所有仓位。
或许今年还有上升的时间,但是对于我来说,已经是风险大于收益,我只能选择离开。
或许今年可能在股指期货的刺激下,指数可能会重返6000,那只能祝满仓的各位同学在虎年如虎添翼,虎虎生威。
牛年给我带来了不错的收益,就以此贴作为牛年的收尾吧。
感谢给我带来巨大回报的580026和900948,
打开淘股吧APP
14
评论(3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龙一

10-02-12 18:31

0
信贷紧缩又进一步验证了,除了今天shibor指数继续上涨外,央行又突然上调准备金了。
三月份应该会等到加息或者再次上调准备金的消息。
caihua

10-02-12 10:26

0
   2009年1月份的金融运行数据中,一些结构性的反常现象似乎让人难以理解。笔者发现,这些反常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些现象:企业贷款与信贷资产理财产品的转换,形成了企业贷款和储蓄存款的巨额双增;利率下行产生套利空间,形成了票据融资巨额空转;而M2与M1的喇叭口的持续扩张,则导致了资本市场价格的上升。 

  贷款掉期形势变化 

  令信贷和储蓄巨额双增 

  1月份贷款投放1.62万亿元,企业存款只增长759亿元,而居民户存款却增长了1.53万亿元。形成企业贷款和储蓄存款巨额双增的原因在于,商业银行表内不同科目的对冲和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交易的账面结转。 

  2007年6月起,央行为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运用“窗口指导”向商业银行下达新增贷款限额,同时支持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引导社会直接融资。在此方针下,商业银行纷纷实施了与信托公司的贷款掉期交易这一创新方式,即将表内的若干信贷资产打包后卖给信托公司,并约定到期日时回购;同时代理信托公司将打包的信贷(或票据)资产理财产品销售给银行零售客户。 

  尽管各家上市银行对此类交易的会计处理有所不同,有的转为表内其他资产,有的作表外处理,但共同点是都从贷款科目中予以剔除,亦即此类贷款不再受贷款规模所限,而与此相对应的信托公司的信托资产大幅上升。据银监会公布,全国54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总额由2006年末652亿元激增至2008年6月末的12,583亿元。 

  2008年10月央行宣布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调控,并在9月15日至12月22日百日内5次共下调存贷款利率2.16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利率累计下降28.9%。受此政策影响,一方面商业银行不再叙作信贷资产理财产品,另一方面涌现出贷款客户提前还贷热潮,使相应的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据西南财经大学《普益财富》周刊不完全统计,2009年1月份有659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90款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因企业提前还贷而被提前终止;所有还贷后叙作的贷款全部被列入各家商业银行的贷款科目(此时客户端的贷款总量实际并无变化),而大幅下降的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总额又全部回转至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项目上。 

  套利空间带来 

  票据融资巨额空转 

  1月份票据融资新增6,239亿元,主要原因在于利率下行产生套利空间,形成票据融资巨额空转;同时也与商业银行主动利用票据贴现业务抢占年度贷款规模有关。 

  按照央行现行规定,贴现利率应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执行,但因银行承兑汇票具有银行信用,在资产定价机制作用下,商业银行以三个月shibor利率作为贴现利率的机会成本。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市场流动性趋多,引导已市场化的shibor利率下行。1月份shibor月加权平均利率和三个月央票利率均下跌至0.9%附近,三个月shibor平均利率仅为1.5122%,受此影响,银票贴现的市场利率下行至1.56~1.92%,低于现行半年期存款利率1.98%,形成套利空间。 

  套利空间的存在,使企业将原本以现金货币支付交易款项,改为现金货币交存全额保证金,向银行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以票据货币形式结算并承担贴现利息。 

  对于银票出票人来说,可以借以套取保证金半年期存款利率与贴现利率之间的利差收益,甚至借款企业在取得贷款后也以此种方式来降低贷款成本。 

  对商业银行而言,全额保证金开立银行承兑汇票无信用风险,吸收保证金可增大存款规模。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商业银行预期本年度货币供应会出现前松后紧态势,央行届时仍可能实行贷款限额,因此目前需要尽可能做大贷款规模,而扩大银票贴现是最快捷无风险的途径。 

  此类全额保证金项下的银票贴现不构成实质意义上的信贷投放,因为此时银行承兑汇票并未发挥信用工具的职能,只是类同于银行本票、银行汇票起着支付工具的作用,同时呈现保证金存款和票据融资额的巨额空转。至于有认为银行间互相买卖票据(转贴现)扩大了票据融资额,这一说法并不成立,因为商业银行间转贴现在报表统计中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并不存在虚增因数。 

  准货币增幅扩大 

  导致金融资产价格上升 

  央行数据显示一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和增幅呈现“双增”;而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和增幅呈现“双减”,余额较上月末减少1,000亿元,同比增幅较上个月下降2.38个百分点,呈现出喇叭形态势。M1反映了流通中的现金和单位活期存款,本应与人民币贷款增减呈同步变化,其反常走势的原因主要为: 

  首先,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大量到期或提前终止后,由信托公司账面转回至银行储蓄存款,前者属于M3,后者属于M2。两者结转会导致M2增长,但叙作的贷款总量并无变化,所以银行的贷款余额和储蓄余额会对应大幅增长,而企业存款、M1不会增长。 

  其次,企业活期存款属于M1,保证金存款属于M2,只有票据融资余额在扣除开立银票保证金后的差额部分,才构成商业银行实质性的信贷投放,并会体现M1的增长。如果企业以全额保证金方式申请银行开立银票,之后进行贴现融资取得资金,此时M2会增长,票据融资会增长,但M1无变化。 

  第三,按照央行统计口径,通知存款属于M2范畴,企业通常在长假期间将活期存款转存通知存款以提高收益。一月末正值春节长假期间,据央行上海总部统计,一月份上海中资金融机构定期存款增量中近一半为通知存款,因此,会产生M1下降与M2增长的反向变化。 

  第四,一月份正值春节前工资性支出的投放高潮,季节性因素也会使M1(单位活期存款)向M2(储蓄存款)发生转化。 

  需要关注的是,M2与M1之间的差额被称为准货币,M1则代表了实体经济中运行的货币量,准货币则代表了虚拟经济中运行的货币量。当准货币持续增幅加大时(即M2与M1的喇叭口呈扩张型),会导致金融资产价格的上升;当M1增幅趋小时,预示未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将会下滑,并会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下行;反之,当准货币向M1发生迁徙时(即M2与M1的喇叭口呈收敛型),会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升。
caihua

10-02-12 10:24

0
春节七天假期,如果将手中的闲余资金存到银行,一方面是不用担心春节出游时大额资金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相对于活期利息而言,“七天通知存款”的利息较为实惠。对于股民而言面对春节股市休市,“七天通知存款”也是比较不错的选择。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市民手上有100万元资金,春节7天存的是活期,那么7天的收益率为0.72%/365×7,7天里的收益为1000000×0.72%/365×7×0.95=131.18元;若他存的是“7天通知存款”,那么其7天的收益率为1.71%/365×7,7天里的收益为1000000×1.71%/365×7×0.95=311.55元。可见,选择的存款种类不一样,收益也有很大差别,存“7天通知存款”的收益要比活期收益高出很多。
zhf751226

10-02-12 09:30

0
d
Alopor

10-02-12 03:05

0
Jia.  You.
ts333

10-02-12 01:33

0
有心人
赤足踏涧

10-02-12 00:11

0
w仍嘴硬,但其部下周小川、银监会、樊纲都实质转向,只不过从方式上注意维系W的颜面,如忧虑、仍宽松、有风险可承受等等,个人判断,W之外,宏调有了另一指挥线,不过W并未如上任Z总在大使馆被炸后完全失去掌控,很可能H同意宏调转向,但授意仍由W打理政府事务。
今年宏观环境较近几年好很多,从基础货币到信贷,货币泛滥会有所遏制,普通住房市场看跌,股市可选相对优质企业也多了起来,估值当然仍高,但大环境对价值投资改善较多
caihua

10-02-11 23:47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继续,,,

shibor各品种今天全线飙升,,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应该和经济数据的公布有关,,看后边出什么政策吧。
hyql

10-02-11 23:19

0
.
朕射你无罪

10-02-11 23:18

0
确实收紧了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