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转贴 小巴同学 只看该作者(-1) 2010-01-17 21:44】 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今动工 拟2011年三季度试产
这个对长虹有影响吗?
应该不会,就是有也微不足道,他们走的路不一样。
0
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今动工 拟2011年三季度试产
http://www.nbd.com.cn 2010-01-16 12:04:2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卢肖红 发自深圳
1月16日上午,由TCL集团和深超科技投资245亿元,共同建设的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在深圳光明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动工。这是该面板项目自2009年11月签约后,取得的实质性进展,预计2011年三季度试产,年均产值或达168.67亿元。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介绍,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总投资达245亿元,由TCL集团与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深超科技)各持股50%。项目设计产能为月加工玻璃基板10万张,年产26英寸至32英寸、46英寸以及55英寸液晶电视模组约1400万块,将带动上下游形成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的显示产业群。
据悉,深超科技是深圳市国资局的下属企业,深圳市国资局去年总资产已达到3046亿元,去年1~10月利润达到160亿元。这为深圳8.5代面板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充足的动力。
目前,深圳及珠三角地区是电子信息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区域内集中了TCL、康佳、创维等一批龙头企业,2009年平板电视机产量超全国的40%。李东生认为,8.5代液晶面板项目的建设,有望彻底改变我国“缺芯少屏”的现状,使得中国彩电企业开始将产业链条向上延伸至核心部件领域,摆脱长期以来受制于人的局面,提升国内彩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1月14日,曾参与了深圳市平面显示产业项目引进谈判和决策的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深超投资董事长于忠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外国政府不放行,外资面板巨头的技术封锁,再加上谈判过程中的有意拖延,导致深圳高世代面板投资一度受阻,最终让我们选择了TCL集团的自主建设方案。”
于忠厚指出,不同地方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虽然选择拥有成熟技术的公司是最简单的方式,但是外资巨头的技术封锁和漫天要价显然是不能接受的,而且深圳具备了自主建设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选择了在液晶面板方面有一定技术积累的TCL,并且从相关厂商处招揽了一批拥有6代、8代面板技术经验的技术人员。
对于国内厂商纷纷投产或引起的面板过剩争议,于忠厚认为,“国内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还没有投产,就有人说国内面板产能将要过剩。这种说法并不一定科学。”
于忠厚透露,目前深圳市政府正在与多家玻璃基板企业和LED背光源企业商谈落户深圳的相关事宜,并预留了土地。据悉,这些项目将与8.5代液晶面板线一起构建起深圳液晶面板整个产业链。“无论是从产业基础,还是未来发展来看,深圳不仅有能力,也必须这样做。”
目前,深圳已经有液晶面板2代线、3.5代线和深超光电的5代线,而8.5代线也已成型。“在液晶产业链布局上,其他地区想与与深圳抗衡根本不可能,人才和资金都不够。”于忠厚表示,深圳8.5代线已经在国家发改委备案,不用审批,而其他地方的合资面板项目都需要发改委审批,肯定比深圳的速度慢。
据悉,全球5~6条已经投产的8.5代线的资产折旧大约到2014年就可以结束,中国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最快要2011年下半年才能投产,所以其投资时机不能再拖了,否决将面临着结束摊销的对手的降价封杀。
李东生透露,TCL集团定向增发50亿元计划已经向证监会申报,目前正在走流程。此外的145亿元资金则将通过银行贷款,以及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来解决。银行贷款将主要用于购买设备,将在2010年底厂房竣工后再申请。同时,华星光电已经预留一部分资金作为技术转让费,除了购买一部分专利技术外,还将从经营费用中提成一部分来支付专利费。
目前,全球液晶行业的布局,优势生产线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日本最先推出全球首条第1代TFT-LCD生产线并实现量产,此后业内不断致力于玻璃基板尺寸的增大,以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大投资回报率,及应用产品的需求。目前,日韩及我国台湾地区主导厂商纷纷投资建造第7代、第7.5代、第8代乃至第10代TFT-LCD生产线,以满足产品尺寸逐渐增大的液晶电视和公共显示器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据悉,我国电视总出货量约占到全球20%,不过液晶电视出货比例却仅占全球的4%。液晶面板作为不可取代的关键性核心显示部件,其成本占到整机成本的40%,我国生产液晶电视机所用的LCD面板几乎全依靠进口。缺失关键的面板资源,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彩电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这个对长虹有影响吗?
0
长虹坚持做等离子,也源自市场预期的支撑:中国现在彩电的年销售量为3000万台到3500万台,按等离子电视占比为10%计算,到2010年中国市场的等离子电视大概有300万到350万台的市场容量,这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
一些企业退出了等离子电视的生产,使得市场更加集中到松下、长虹等企业,市场份额降低,但是销售绝对量仍在大幅增加。
由于部分企业逐渐退出等离子市场,长虹和松下两大品牌的市场集中度日益上升。进入2009年以来,在长虹等离子生产线正式投入量产的推动下,这一趋势愈加明显。据奥维咨询(AVC)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等离子市场长虹的市场占有率达35.4%,松下占有率为32.4%,长虹、松下两大品牌的占有率达到67.8%,已经形成了绝对的寡头垄断现象。
同等分辨率的两类平板电视相比,等离子电视的动态图像清晰度要比液晶高出许多。“这是由两种电视机的发光原理决定的——液晶电视使用背光源,响应时间在4到12毫秒之间;而等离子是自发光、瞬时响应。大屏幕液晶电视的拖尾现象更加容易察觉。”
0
580027涨不涨我不管,液晶屏坚决不看好。说实话液晶屏对现在的小孩真是没法说都,国家呀国家,至少牺牲一代人的眼睛。
0
tnnd说实话液晶屏真不怎么样,现在的销量增长都TM是厂家忽悠的结果,可把现在孩子门的眼睛害掺了,以后等着瞧,太TM费眼睛。
说说我的实际经历:
我单位在2006年年底换电脑,换的是液晶电脑,刚开始几天没感觉咋的,半个月没过,我一到下午眼睛就感觉很累而且流泪,当时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就琢磨眼睛有病了,就问单位同时换电脑的人,他们眼睛最近有什么和以前不一样,有的说流泪有的说没什么,但是说流泪的多,我就开始怀疑是液晶的问题,因为我以前在电脑前每天至少10个小时以上,近15、6年都没这感觉。我就找单位管设备的(我和他关系不错)说给我把旧的CRT显示器换回来,他说为什么,我说液晶费眼睛,他随口就说我换的新电脑也用旧显示器,哈哈。就这样很顺利就换回(他说你还留着液晶着急有个换),以后眼睛基本也不出现那种很累而且流泪的现象。
2008年10月家里换电视,我建议换等离子,老婆要换液晶,我把上面的事情说给她,她不信,说我在电脑旁时间太长,我说不是这问题,我说你好好查查关于等离子和液晶资料,对比对比就知道了,她连续上网查了2天,最后同意我的观点买了长虹50寸等离子。才8600元,效果真不错。当时东芝46寸液晶要18000元,同时液晶拖尾严重。
0
我有长虹权证5万多,呵呵。
0
晕,还有这么比的,海信价格是比长虹高,可股本也小多了
0
不错,有意思,持续关注,没油,干推。
0
偶的观点是空间不大,并非消失。
个人现在使用松下等离子。
0
实地看看液晶电视,尤其是看看50寸以上的液晶电视的效果,再做与技术有关的结论。只要液晶显示技术没有大的突破,等离子的市场就不会消失。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