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交行真的要翻番吗?
0
8股下地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了,总体来说,我认为8股中的绝大多数要熊两到三年。股指期货,决定8股将逐渐边缘化,加上09年的暴炒,8股早已脱离其基本面,下跌的时间必然很长。
0
楼主未真正领悟本轮行情的真谛,更不明白权重股不被大炒的原因.10年涨的好的品种还在8股,但要波段操作.
0
创业板作为投机的代表,狂跌甚至腰斩过半,在10年是非常可能的事情。
既然是作为投机,出现了要止损的情况就必须立刻止损,可不要找价值投资的理由,要说价值,这些创业板很多只值现在价格的1/5。
0
很无奈啊,市场的走法与我们的预期相反。
期指的门槛太高,散户无法参与,机构没有对手盘,2股行情近两年也许压根就不会有。
小盘的不敢再追,只能陪这个大家伙慢慢磨啦。
文国庆 政策拐点确立,市场节律改变[原创 2010-01-17 23:23:04]
如果说上周我提出“流动性不断收紧的趋势已经显现”仅仅是个人的一种猜测,那么本周央行的一系列举措则明白无误地显示: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退出,从紧的货币政策已经展开。
本周央行宣布提高准备金率0.5%,正式确立了从紧货币政策的开始,但是,绝大多数市场分析人士还是一厢情愿地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退出”,认为央行的行为仅仅是为了遏制信贷的过快增长。为了使大家走出这一误区,我们不妨从下述几个方面分析这个问题。
第一, 如果货币政策没有转向,那么在上周已经净回笼1370亿元的情况下,本周的回笼速度应该减慢,但实际情况是本周的净回笼货币继续加强,达到1820亿元。可见,这种货币紧缩不是应景式的偶一为之,而是一连串紧缩行为的开始。参见图1.
图1、严厉的货币政策正在通过快速回笼资金实现
第二,很多投资者以为,央行在提高存款准备金的同时会暂停公开市场的回笼力度,但大家错了,央行是在双管齐下。本周央行提高准备金率可冻结资金2900亿元,公开市场操作回笼1820亿元,二者合计将净回收货币4720亿元。这是“适度宽松”?
第三,为了大家有个比较,我们列示了从2007年以来每月在公开市场回笼资金的情况,请看图2。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2008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最严厉的时期是当年的1-4月。这4个月央行累计回笼货币6940亿元。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从2009年10月份以后,央行的货币政策开始收紧,货币净回笼是明显的信号。从09年10月到本周4,央行累计净回笼货币7430亿元,比08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家还没有感觉,是因为时间没到。
图2、2007年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收放货币示意图
对央行的政策转折,投资者真的无动于衷吗?当然不会。实际上,本周大盘股的再度走弱和小盘股的一路狂飙,本身就是投资者主动应对货币政策变化的明智之举。大家清楚,在明显收紧的货币政策之下,市场在两个月后就会感受到资金的不足,因此银行、有色、石化、钢铁等大盘股是吵不起来的。也就是说,尽管谁都清楚大盘蓝筹股估值不高,但是苦于资金总量的限制,现在不是炒作大盘股的时候。
本周盘面的情况有个明显特点:成交明显放大,但指数并未明显上涨。这种情况不表明大资金的撤出,而是它们再次进行了筹码的调换。内地银行指数连续两周跌幅都在4%以上,小盘股指数大涨7.17%并创出23个月以来的新高,这是大资金在进行结构调整的明显证据。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在货币政策收紧的情况下,大盘指数上行的机会明显变小,但市场也跌不到哪里去。
就总量而言,从紧的货币政策确实封杀了大盘上行的空间,但是目前的货币总量对于维持结构性热点还是富富有余的,因此市场选择了主动缩容,集中火力炒作题材股和成长股。
客观地说,尽管央行在逐步收紧基础货币,但由于货币乘数还在上升,贷款速度较快,短期内大家不会感到明显的资金紧缺,大约两个月后才会有明显的感受。考虑到公募基金调整持仓结构(减持大盘股,增持小盘股),小盘股题材股的炒作周期比原来预期的时间还要延长,只要受到政策鼓励的小盘板块,其炒作的热度会超出预期,从而使得大盘股和小盘股估值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下一阶段的炒作中,高成长还是主要炒作题材,但是炒作的方式会更加朦胧和进取,市盈率会更被轻视,而市场具体的追逐目标会转化为重组股的资产注入和小盘股的大比例送转。
0
靠谱
0
只要二股敢不跌,八股就敢涨上天,399101会涨到政府无法容忍的点位
0
楼主说的二股,老戴觉得还多了点!二股中也会有不少个股下跌幅度不小。总体看来,回到09年2-3月份的价格是绝大多数个股在2010年的命运。
0
300指数成份股
0
530 打下来的中价8股将涨得你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