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不错 2011-08-19 14:24
2008年的时候,欧洲和美国都采取了禁止卖空政策。现在,银行股跌幅够大,当局又采取了禁止卖空的政策。如果市场稳定,如果资产质量足够好,足够安全,没人敢卖空,而只有买进做多;但如果是对立面,禁止做空就等于默认事实了。2008年禁止卖空后,欧美股市其后的跌幅仍接近50%。
德国,欧洲历史上的顽强者,创造经济奇迹的务实派,有2条路可以选:要么继续背下去,继续出钱,并且为欧元债券背书;要么撂挑子,把破产者踢出去,让其像冰岛一样自生自灭。
世界一如既往的滚债务雪球,一直的负利率和货币放水,等黄金升上天,全部完蛋。古语“快刀斩乱麻”,有些痛,但有效。不过,欧洲,以及很多发展中国家都不敢用快刀;美国不需要用快刀,美国人可以等:要么你先完蛋,要么你等着我印美元。
0
2001的市场结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养养 2011-04-24 01:45
新人是完全换桌子还是在残桌上添菜,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当年是老领导在桌上,所以添菜,即使如此,也因新利益问题,000557-600709-000730等空盘子被撤换了。因为背后靠山没了这些企业失去支撑,故事讲不下去了。
即使是再无能,如今的000895-600031等本质是新人开始做新位置的上位较量,看清楚这个,你就知道,这场故事才刚开始,
不把主要的空盘子撤下去,新人怎么能肥起来。那样大家开始看,下次上菜,那些菜(行业)不会被上。
卷心菜等的问题,根源在毛利薄的品种,被由于议价能力低,被大货司机集体拒载,而这是典型的最早期经济危机的迹象之一。物流成本是最敏感的一块。物流成本与机构臃肿问题正相关,收入倍增计划,如各位收入都翻番,物价最少上涨1.5-2倍,那是个把戏而已。
对应2001在外循环则是由于98年石油见底后从15迅速高起到40,于是当年所参与的600309-600618都是这个价格传递的一部分。2001后中国汽车需求爆发,于是石油价格再没回去,到今日几乎家家有车,这是不正常和不能持续的。当初的石油价格传递也导致了所有行业的萧条,这样从外构成市场深调整的动力,再加上申奥成功造成的审美疲劳,于是市场死了
这样的情况下,再想不清桌子就再继续上新人的菜,难以如愿的。新人上位一年后,各位宾客都就位,新一桌正式开始。黎明在望
在此前的风雨,希望大家都能抗下来, 发生前还会向上的有绝命突击,整个市场的麻痹,与整个市场都不相信股市还会跌,但最主流的资金都逃亡了,这个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特征。
本文特地不发表于证券区。
养养 2011-04-26 09:42
超短线纯体力,中长线,则要求你的性子能沉住。
分账户就是,一个账户3-5万,另一个保守,小账户激进,大账户基本不操作,只在跌惨时候接点行业龙头类股
0
短期的大概率走势 泛舟 2011-08-15 22:53:27
宏观紧缩,
外围震荡,
指数加速下跌后强劲反抽,
板块轮动但没出现有持续性的主流板块,
成交量是越弹越小(刚弹起的时候也不大),
反抽目标位往往就是前期平台的下轨。
上述这些现象说的不是这次的市场环境,而是N多次的,无论从走势还是基本面上看这样的戏反反复复的重复重复再重复。
未来乐观的走势:再探一次2437点左右然后继续反弹并创出第一波弹的新高。
正常的走势:在2450点-2650点之间震荡2周左右,继续探底,低点应该落在2300点以下的任何一点。
悲观走势:这次就是牛市前的爆杀。
最后一种概率最低,第一种第二低,最有可能的就是中间的正常走势。
在未来的行情里大家还是多看看有没有热点,如果依然还是每天一个板块轮流来的话,探底是大概率事件,操作不来宁可等热点出现再说。水泥,白酒等都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白马,可能跌不多,但也没多大的戏。
至于黑马,本来就没有几匹,600759 000679都已经井喷了,部分都见了第一波上涨的高点,怎么玩大家自己定,
个人看法小散继续等,等到牛市来你能不亏钱就是站在了极少数人的一边,高手们应该还能再玩两周。
0
开始的都还值一读 越到后面越是差啊
0
挑战2630--2660点的成功率有多少 徐文明 2011-8-15 17:37
每次上扬初期,大家都会忍不住想追高入场,笔者总要提一个量能的问题,无量的上涨,是经不起任何打击的,只有在创了新高后的无量上涨,才显示筹码锁定性好,刚刚上涨时的无量,只能证明观望者居多,一旦出现回落,速度会非常快.
0
大盘之前、目前、未来走势分析 李闻 2011-08-12 14:46:10
一、大盘前期走势描述
1、2006、2007年超级牛市走完后。从2007-10月开始进入到熊市下跌,正常情况下该熊市应该走1.5年左右完成大A浪下跌。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助推,导致大A浪下跌用了12-13个月于2008年结束,之后展开“综合指数的大B浪反弹”。
2、在始自于2008-10月的大B浪反弹行情中,权重指标股(钢铁、石化、金融、大地产、大建设等)于2009-8月见大B浪反弹顶。并从2009-8月-2010-4月的8个月中构筑了三重顶(2009-8-初的顶、2009-11月底的顶、2009-4月中旬的顶)。换句话说,上述的三个顶石油“权重股见顶所主宰”。构筑万三重顶,市场从2010-4月中旬开始步入到一轮中级别下跌中,直至2010-7-2日见底。
但是,我们要清楚:
(1)权重蓝筹股在2009-8月就大B浪反弹结束见顶,而中小板类股票(主板的小盘类股及非主板的小盘股)却是从2008-10月开始走出了一波“超级牛市行情”(见中小板综合指数),该行情于2010-11月结束,总共运行两年。
(2)2010-4-15日-2010-7-2日的大盘下跌及2010-7-2日的底,性质就由两类股票的不同性质下跌构成:
第一类,2010-4-15日-2010-7-2日的大盘下跌及2010-7-2日的底,对权重指标股而言属于熊市下跌途中于2010-7月初见阶段性波段底、接下来展开一轮熊市中的阶段性反弹行情。反弹行情结束后继续熊市下跌。
第二类,2010-4-15日-2010-7-2日的大盘下跌及2010-7-2日的底,,对于小板股来说属于超级牛市上涨途中的一次阶段性回调,回调结束后继续走牛市上涨(见中小板综合指数走势)。
一部分属于熊市下跌途中、及熊市下跌出现阶段性底,一部分属于牛市上涨途中的回调、及回调底,这就是2010-4-15日-2010-7-2日的下跌过程及2010-7-2日的2319点底的性质。
3、始自于2008-10月的小板股牛市于2010-11月见大顶,从2010-7月初开始的权重股反弹行情也正好于2010-11月见反弹顶。小板股指数见顶,同之前的权重股顶一样,也是以三重顶形式结束:2010-11月的顶、2011-4月的顶、2011-7月中旬的顶。三个顶的构筑时间周期也是8个月!
也即:2009-8月初到2010-4月中旬的上证指数三个顶,是由权重股走势所主导。2010-11月11日-2011-7月15日的三个顶,是由小板股走势所主导。
4、2009-9月以后的股市走势(一直到2010-11月),是“权重指标股走熊市、小板股走牛市”。这种两类股的重叠性走势,构成了2009年下半年及2010年全年的股市走势特点。但是,到2010-11-11日,小板股指数也已经见牛市大顶!从2010-11-11日或从2011-4-18日(小板股的第二个顶)开始,权重类股在继续走熊市、小板类股刚开始步入熊市!———因此,从2011-4月中旬开始股市是步入到“双类股票都走熊市”的“中级别熊市”中。只不过是:由于权重类股票是在走“熊市后期”、小板类股票是刚刚步入到熊市,因此两者的合力走势可称之为中等熊市(超级熊市是两类股票都一起开始步入熊市,就如2008年)。
5、正因为上述4的原因,因此,未来的2011年下半年低点或底,该底的位置肯定要比2010-7-2日的低点要低,这可从两个方面解释:
(1)2010-7-2日的2319点底,对一部分股票而言(权重指标股)是熊市下跌的阶段低点,但对另一部分股票(小板类股票)则是牛市上涨途中的阶段性回调低点!而2011-第四季度或2012年第一季度的未来底,对两类股票而言都是熊市下跌的阶段性低点!从这点考虑,未来的再跌底肯定要比2010-7月的2319点底低。
(2)从对未来经济形势判断的角度看,站在2010年4、5、6、7月份的时间窗看之后两年的经济形势,与站在2011年8、9、10、11月份的时间窗看之后两年的经济形势,哪次更乐观?显然是站在2010年4、5、6、7月份的时间窗看之后两年的经济形势会更乐观、站在2011年8、9、10、11月份的时间窗看之后两年的经济形势会更悲观!因此,2011年8、9以后的大盘未来底的位置肯定要低于2010-7-2日的底的位置。
二、大盘目前走势分析
1、大盘始自于2011-6-20日的反弹行情,性质与2010-2-3日-2010-4-15日的走势性质完全形同,(1)都属于构筑第三顶的反弹上涨(前次是权重股见顶的构筑第三顶反弹上涨,此次是小板股见大顶的构筑第三顶的反弹上涨)。(2)这种反弹行情的主流股都是次新股(构筑第三顶的主流股肯定是次新股)。只是此次反弹要弱于前次(前次反弹8周、此次反弹5周)。
2、反弹行情或构筑第三顶结束,接下来股市必然要进入到大级别的熊市下跌当中,并且前面已经分析过,此次的第三顶结束构筑结束后的大盘下跌级别和强度应该大于2010-4-15日大盘第三顶构筑结束后接下来的大盘下跌强度。因为两次下跌的下跌性质不同。而这种下跌与美债没有关系,完全是巧合。美债的出现只是改变了下跌的过程环节而不会改变大方向。
就不如:北方的天气进入到秋季的10、11月份,未来气温震荡下降直至1月份的零下25度是必然的。但某天西伯利亚寒流突然袭来从而导致气温突然大幅度下降!你能把未来气温要走熊市并一直要跌到零下25度归罪于西伯利亚寒流吗?不能。西伯利亚寒流只是短期改变了气温的下跌方式:导致短期加速下跌、加速下跌后气温再报复性反弹上涨,对总的气温变化趋势无大的影响。
3、此次美债对股市的后期走势影响:如果没有美债影响,股市可能会以缓慢下跌方式结束前期筑第三顶并进入到熊市下跌当中。但是美债的出现导致股市短期下跌加速及部分散户恐慌盘的恐慌杀出,从而就如同西伯利亚寒流突然袭来导致气温突然啊请你大幅度降低一样,接下来就必然有一个短期反抽上涨及接下来横向震荡过程(消化短期急跌带来的向上动力)。也即美债造成的恐慌也给股市带来了短期震荡行情(横向震荡行情)。待短线反抽及横向震荡行情结束后,股市重新步入到下跌通道是必然的事情。股市前期急跌导致的反抽加横向震荡行情估计会运行2-3周左右时间。
三、大盘未来走势预判
历史会重演!这是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前提,但目前在中国证券市场出现了极其准确的巧合:
本人总结出如下规律:中国股市的超级牛市是每10年一次,走势为没10年一个巡回。目前看极其准确:
1、1996-1997年为超级牛市大行情,2006-2007年同太阳为超级牛市大行情,下次的超级牛市按规律要等到2016-2017年。
2、1999-2001为小盘股(网络股)超级牛市,此次2008-10月到2010年11月为小板股超级牛市。(提前半年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大盘应跌一年半最后只用一年就跌完)。
3、目前的大盘走势正在重复2001年的走势。2011-8月份的大盘走势正在完全重复2001-8月份的大盘走势(仔细看一摸一样)。2011-8月-2012-1月大盘怎样走?看看2001-8月-2002-1月就知道了————历史会重演。
4未来2-3年的股市,很可能移到下一个箱体进行宽幅震荡:顶部在2600-2800点,底部在2000点左右。类似于2002-2004年——向下移动到更低的箱体区间进行震荡。
股市走势,不上则下!2009-2011年的斜顶堆积了大量的筹码!不能向上过去,只有向下远离。
以上仅供参考,后期再详细解释。
0
徐文明 2011-8-9 15:27
今天在跌到2437点时,有部分抄底资金入场,使大盘出现了缓步上扬的走势,由于大盘跌破了去年的2570点平台位置,原则上是很难快速上扬的,明天请注意5日平均线的压力,建议您先高抛.
综观今日盘面,消息面不利的地产和稀土板块反弹强烈,消息面利多的黄金板块却处于回落之中,根据笔者的看盘“八字方针”来分析,强者不强,弱者变强,是很难出现真正的底部的,朋友们不要被市场消息所迷惑了。
技术上大盘是空中炸弹的图形,短线通道仍然没有金叉的迹象,明天的心理价才位于2505点,远离目前收盘位置,也就是说明天即使受消息影响而上涨,也将有一个回落的过程,根据技术走势,空中炸弹图形一旦出现,4天内有一个回抽5日线的过程,仍然要以高抛为主,真正的底部,据目前走势来观察,起码在下周了。
0
此次暴跌与以往有何不同? 花荣 2011.8.8 15:40
在标普下调美国债评级的导火索作用下,本就比较弱势的A股今天终于颇位,以长阴击溃的方式创出今年新低。后悔过去已经没有意义,关键的实事求是的看待未来。那么这次A股暴跌是什么样的性质呢?
与过去历史上的几次大跌行情比较,此次下跌好像最近似于1994年那次。比如说大扩容导致的阶段性的供需失衡,比如说通货膨胀的经济背景。如果这个看法是对的,此次股市的下跌时间、杀伤力可能会超出许多人的估计和承受力。
再狠的下跌,也会有超跌反弹的?前期没有回避住暴跌,其主要原因不是我们无能,而是美军、空军太狡猾了。但是,如果大盘出现反弹,给出逃跑的机会而不跑的话,则谁也怨不得,只能怪自己的愚蠢无能和命运多桀了。
0
2011下半年6大投资策略 七月 6th, 2011 曹仁超
2011年7月3日,周日。金融海啸前后,联储局创造了4万亿美元资金,2008年中国央行提供了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经济方案,2009年至今的欧债危机及2011年3月日本海啸,央行皆滥发货币……
过去五年,全球新增货币超过8万亿美元,大部分无法被正常商业活动吸收,相信有80%或以上资金被用作“炒卖”(纽约证券交易所80%营业额来自电脑程式买卖的high frequency trade(HFT)。即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买入及卖出,其中50%买卖集中在100只股份身上)。HFT令不少散户离开股票市场,因为他们不适应。
HFT买卖集中在100只大蓝筹股身上,令二三线股被冷落。今年年底前部分港股将在上海交易所国际板挂牌,理论上港股前景仍然秀丽,但上半年不少上市民企股价表现令人失望,原因是中国正在收缩信贷。
内地生产商面对原材料涨价、工资大升但产品却无法加价的问题,加上美国MuddyWaters(浑水公司)对内地民企股账目的质疑,引发不少海外上市民企股股价大跌。牛市二期从来不易玩,去年11月至今,恒生指数在21500点到25000点之间上落,但跌幅超过50%的股份却比比皆是。
二线股续坐过山车
拣股一向是散户弱项(资料不足、时间有限、资金有限)。过去八个月虽然仍不乏升幅超过100%的二线股,但亦有大量下跌超过50%的二线股,香港惠理基金(Value Partners)总裁兼首席投资官谢清海说:大部分上市的民企股都是垃圾。
如何在垃圾堆中挑选出优质股十分困难。至今为止投资市场资金仍充足,但值得投资的项目则愈来愈少,上半年二线股大升大降的情况,相信下半年仍会继续,拣股不炒市仍是下半年投资策略。
不同行业有不同表现,拣股莫炒市仍是下半年大方向。不要相信什么双底衰退,牛市一旦出现往往以年为单位;牛市第一期通常只维持6个月到12个月便结束,但牛市二期十分长,两年或以上是最短要求;反之牛市三期往往只有3个月到9个月。牛市二期是炒上落市、个别发展。在牛市二期,就算移动平均线出现“死亡交叉”亦不重要。
美国经济在2009年6月结束衰退,通常一个经济繁荣期最短4年,最长可达18年。道指自2009年3月回升后牛市已开始。
2009年及2010年在本港上市的企业纯利增长50%到100%没有什么困难,自然可支持这类公司股价在2009年及2010年急升(部分二线股价升幅接近10倍)。
不过,如此高纯利增长率能否长期维持?上述质疑引发自2010年中开始部分股份的股价回落,进入牛市二期。展望今年,相信能保持纯利高增长的上市企业并不多。美股方面,2009年到2010年的美国企业纯利上升不少来自:一、downsizing(瘦身)而非营业额大升;二、美元汇价贬值令海外利润上升或原材料涨价;随着QE2结束,上述情况不能再维持,美国企业纯利又再次进入回落期。此乃典型牛市二期现象,但不似短期内会进入牛市三期。
买入持有策略已死历史证明,每次大崩溃后往往需时甚久才能恢复过来。例如1973及74年香港股灾,便要到1986年4月联交所成立后,恒生指数才再次升穿1700点;1987年10月股灾后,亦要到1994年恒指才升穿4000点;2007年10月恒指升至32000点亦不例外。2009年8月起A股与内地房地产decouple(脱钩)情况到底可维持多久?最后相信是内地资金由楼市回流股市。上述情况极有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出现。
2000年1月至今11年,道指仍在12000点上下波动,证明“买入后持有”策略已死。过去11年升升降降主要由资金推动(fundflow),例如2001年1月开始减息,最终令2002年10月起美股上升;2003年中开始加息令道指在2007年10月起大幅回落;2007年9月开始的减息虽然无法推高股市,但同年利率再次高出CPI升幅;2009年3月推出QE;2010年11月再加推QE2又将美股推高。
内地CPI料下月回落
农产品及能源价格,受天气及地缘政治影响大于其他因素。战后农产品及金属品涨价潮很少超过12年(例如1967年至1979年)。这次涨价潮由1999年起计至今接近12年,是由美元不断贬值及联储局2001年9月重返负利率时代而引发的,加上中国、印度等金砖国人口随着收入而上升,需求增加下制造出这次涨价潮,但升幅仍较1967年至1979年那次因日本及西德经济冒起而出现的涨价潮温和。
运载原材料的干货轮指数,自2008年回落后,2009年曾出现反弹,2010年至今又回落,证明生产商不敢增加存货量。代表货柜轮的Harpex货运轮指数表现好一点,2009年至今仍在上升,代表制成品出口情况至今仍不错,但与2007年高点比较仍差很远。
今年6月的内地制造业指数已跌至近50水平,加上2011年第一季日本GDP已出现负增长、美国今年第一季GDP只上升1.8%、欧元债券陷入危机,预料下半年中国GDP进入增长放缓期。
工业股被过分抛售
过去大量资金流入商品市场及股市情况将结束,代表资源股吃香的日子告一段落,不少工业股被过分抛售,PE不足10倍,相信只是大循环中的一次中期性调整,不代表衰退快开始。
检讨过去、展望将来乃制订投资策略必需步骤:
①中国由1978年至2007年完成30年制造业黄金发展期,制造业再不能单靠扩大市场去增加盈利。未来将透过技术提升、降低成本、研发新产品、重组或并购去实现价值链,建立竞争优势;并将提高行业集中度,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减少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适者生存的竞争早已开始,不少中小企将被淘汰出局,能够保持下来的企业,明年股价将备受看好,又到了拣股日子。
②中国城市化仍将继续。2010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6.6%,城市人口达6.22亿。估计“十二五”后城镇化率达52%,2030年达65%,此时后城市化速度才会慢下来。即中国仍享有20年左右高速城市化期。前30年城市化集中在东南沿海省市,如深圳、广州、上海及北京等;未来20年城市化将集中在中国中西部,如,成都、重庆、武汉及天津等。
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过去10年(2000至2010年)人口净增长只有7390万,但流动人口2.2亿,流动方向是中西部六个省市,即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河北及河南出现人口萎缩;东南沿海省份如广东及浙江成为人口快速流入区,其中又以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及天津为流入之最,并已出现“大城市病”。
今年4月起一线城市房价进入呆滞期,过去人口流失的六大市省市,随着中央大力开发中西部例如重庆、成都、武汉等面对人口回流,房价早已全面起动。抛售一线城市房地产进军二线城市房地产,早已是内地投资地产股的共识。
相信楼价硬着陆不会在内地发生,但会进入调整期,例如一线城市楼价下调10%到15%,二线城市楼价上升10%到15%;内地地产股进入个别发展期,互有升降。
民企股衰极必盛
③2010年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共284家,拥有资产9.7万亿元,占上市公司总资产53%;实现利润4460亿元,占上市公司总利润52%。中国“百强”中,国企占75家,代表国企仍是主流。“十二五”规划透过调整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令消费占GDP更重要地位,令民企有更大发展空间,如食品、饮料、服装、家电、电子消费品等行业,将成为今后经济亮点。民企股经过大幅回落后,下半年进入选择性吸纳日子,内地民企下半年应进入衰极必盛日子,投资应发掘优质民企股而非国企股。
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转变成为中等收入国家,2009年起已进入经济转型期。八十年代香港经济转型成功是因为巧遇中国改革开放,令本港制造业在内地找到第二春,加上里根总统上台后采用费里德曼货币主义,令经济全球化,使1982年到1997年香港顺利从中等收入地区晋升成为高收入地区(1997年香港人均年收入达到2.8万美元)。
不过,中国转型之路并不如香港那般平坦,而且十分艰辛难行,但前途是光明的。内地经济每次出现大调整应视为吸纳便宜货机会。自1982年开始至今,每次危机过后中国经济更繁荣,此一趋势仍未改变,请记住有危才有机,哪一个富豪不是由危机中长大?
④“十二五”期间铁路投资超过3.5万亿元人民币,较“十一五”的2.2万亿元上升60%,其他如高压输电、太阳能、光优产业都获支持,趁这些股份PE仍低,可投资这类企业。
国家在财税、外汇、金融、外交等手段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将积极参加新一轮全球性产业分工。走出去四大目标是:a。资源获取;b。劳务输出;c。跨国经营;d。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提升。
⑤中国节能减排。支持核电和水电,协助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及再生能源发展,减少对火力发电的依赖,相信煤炭行业很快出现滑坡。中国受到天然资源愈来愈紧的约束(2010年中国消耗全球铝产量37%、全球锌产量46%、铜38%,但中国GDP只占全球11%)。
未来10年如果一如过去依赖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去保持GDP高增长,地球资源也负担不来。“十二五”规划目标就是减少耗能与资源,停止过去高耗能式GDP增长(2010年中国60%GDP增长仍来自固定资产投资)。
宜沽资源及农业股
能源及资源价格经过10年牛市后,下半年会如何?5月银价大幅回落到底,是短期性调整还是泡沫爆破?6月开始拉尼娜(LaNina)现象影响渐减,下半年全球性天气渐复正常,农产品产量开始回升,软商品售价年中见顶机会极大,宜抛售资源股及同农产品有关股份。
⑥A股“高股价、高PE、高盈利增长”时代过去。随着纯利增长放缓,高PE时代结束,A股PE渐与环球性股市看齐,引发2009年8月至今A股指数出现较大跌幅。
经大幅调整后,目前A股市值率只是略高于国际股市平均PE,下半年起中国概念股又到了可以重新考虑吸纳水平。
中国政府计划在2015年前,最低工资每年提升13%或人均收入扣除通胀每年上升7%,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去年31个省最低工资平均上升24%),这不但对工业股不利,亦令开采资源成本急升,不利资源股。
“十二五”目标是透过工资上升,刺激消费上升及减少出口增长率。去年中国购入奢侈品达107亿美元,占全球总销量30%,较2009年上升13.8%。其中升幅最大是劳斯莱斯汽车入口,上升达600%。去年中国名车销量90.99万架(2009年72.72万架)。全年汽车销量1800万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2010年中国外贸盈余较2009年减少6.4%,估计2011年进一步减少。中国政府希望2015年做到贸易收支平衡(即零外贸盈余),并宣布进一步降低奢侈品入口税,但本港消费股PE太高,加上10月1日起内地降低奢侈品入口税15%,应看好内地出售奢侈品的股份,例如北京王府井等;反之香港上市的消费品股,或会有获利回吐压力。
战后的日本政府一直支持出口产业,建立起最强大的“出口产业链”,令日本货行销全球。
反之日本政府一直保护内需企业,大部分日本饮食业及零售业仍停留在家庭式经营。过去日本从出口赚回来的钱大量流入日本房产市场(1990年一个住宅单位售价需日本三代人才能完成供楼);1987年美国股灾后,G7在“广场会议”上逼日本政府开放内需市场及让日圆大幅升值,以便外国廉价消费品进入日本市场。
1990年日股及房地产泡沫爆破,加上由1987年到1994年日圆大幅升值至78日圆兑1美元,引发日本22年经济一再出现“on and off”情况。过去30年中国政府亦一直支持出口产业,忽略内需产业,不过中国仍处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均收入4382美元一年,不似日本1990年已进入OECD国家收入水平。
有了日本前车可鉴,中国政府不应让人民币大幅升值,以免太早进入低GDP增长期,相信下半年起人民币升值速度进一步减慢。
中国另一缺点是经济仍由国企主导,由此引发资源错配,在固定资产上投资太大及消费不足。“十二五”下,国企股过去几年跑赢大市的情况正在消失中,投资策略应转向目前被过分抛售的民企股。
家电出口遇反倾销
今年1月至5月,内地汽车产量及销量777.97万辆及791.62万辆,较去年同期上升3.19%和4.06%,换言之内地汽车产销高增长期已完成。
城市交通恶化将大量等候购车人士赶去坐地铁,情况有如1980年后香港(当年香港政府更把汽车入口税大幅上调至车价100%至150%,从此香港汽车销量进入低增长期)。
2011年起内地汽车市场进入“替代期”(即汽车旧了才买新车),再不是过去10年买车期(由没有汽车到买车),汽车股吸引力正在下降。
中国家电出口正面临愈来愈多“反倾销”问题。阿根廷宣布对中国电风扇抽税136.92%,有效期5年。家电生产进入门槛低,新兴国家如印度、土耳其等为保护当地工业,纷纷利用《反倾销法》对付中国出口家电,看来中国家电大量出口时代亦结束,家电股前景亦需重新评估。
0
徐文明 2011.7.28 15:33
许多人被2根大阳迷惑了,请您试看大盘大阴后的2连阳,几乎全部是再跌的,例如1月17日和4月28日及最近的6月9日,除非您用连续阳线的方法,来收复前大阴,才会不断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