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学和积累

10-01-07 09:11 28651次浏览
欠谦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学和积累
打开淘股吧APP
47
评论(73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念念观音

12-02-23 10:57

0
掘金“预案破发股”  2012-02-18 00:19:53 《红周刊》特约作者 福建 可鹏


  近期指数跌宕起伏,个股严重分化。在对涨幅居前的个股做一些梳理后,可以发现有一类“破发股”俨然成为近期大盘的一道风景线(见附表)。

  由附表不难发现,这些“破发股”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这些都是最近几个月内推出增发预案之后跌破增发价,或者之前就处于增发价之下,准确地说是“预案破发股”。比如ST海建,1月10日公告方案,当日就开始持续六连板。1月17日ST阿继随着重组公告的发布,也开始踏上了“连板”之路。

  第二,由于远离增发价,这类股一旦被主力锁定,往往就出现持续逼空,甚至是“连板”的走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增发价为16.36元的靖远煤电,在探出10.25元的最低价后,次日即开始拉出了四个“一字板”,8个交易日内最大涨幅高达73%。

  第三,增发价似乎成为这类个股的目标价,一旦触及到这个位置,主力就基本停止了上攻的步伐。比如,西北化工最高价几乎就是增发价;靖远煤电、山西焦化等也是略超或逼近增发价后就出现了调整。

  为何这些“预案破发股”的增发价会频频出现“引力”作用?这是因为,这些增发方案多数只是董事会通过,后面还有不少的程序要走,如果股价远远低于增发价,就意味着增发方案无法顺利实施。这既有利益集团的“护盘”意愿,也有市场主力的借题发挥,当然也是对增发后上市公司基本面获得巨大改观的一种良好预期。

  掌握了上述几个主要的规律特点,投资者还要结合该上市公司增发项目的行业基本面、发展前景、利润贡献及超跌程度等诸多因素,这样就可以从容地把握好这类“预案破发股”的买卖时机,以获取最大的收益。
念念观音

12-02-13 08:52

0
偏门判定股市的绝招------请加精  夜雪归人 2009-02-23 12:27 
  一、股市进场的信号:
  1.炒股老大爷突发心肌梗塞,死在交易大厅里。
  2.挪用公款炒股,无法归还,被逮捕
  3.证券公司临时工领不到工资
  4.私募的头子跳楼或者逃往国外
  5.国家银行松动,乱放贷款
  
  二、股市离场信号:
  1.央央行长讲话
  2.管理层提示风险
  3.股评家说机构给散户送钱
  4.股仙曝光,股神出现
  5.中石油狂拉指数
  
  三、股市病态信号:
  1.香港大佬来关心
  2.经济学家来议论
  3.罗杰斯来乱弹
  4.新华社来打气
  
  说明:此三信号极灵,百试不爽,此中信号一出现后,为安全期,信号二出现后,为危险期,信号三出现后,为癌症末期。此三信号远比什么K线、均线、指标准确
夜雪归人 2009-03-04 15:36
  真正的顶级高手,你们知道是怎么赚钱的吗?那就是看准一个票,死作那一只票,一直把那只票从几块钱做到几十甚至上百块钱,死盯住一只作,不去碰别的票,做高抛低吸,做得好,他手里的股票会从1千股增加到几千股甚至几万股,而且价格也会从几块钱暴涨到几十块钱甚至上百块钱。所以,在股市里面,真正的顶级高手,从头至尾只做一只票的,从不去乱买比别的股票的。选股能力强,那只票就能涨几番,甚至几十番,而操作能力强,你就可以每天或者两三天作一次差价,操作能力强,你就可以把1000股股票炒成几千股甚至上万股,这就是技巧。所以顶级高手做股票,是先赚股票,后赚钱。筹码在他们手里,会越变越多。筹码多了,到最后价格也被炒上去了,这就是在股市里面获得最高暴利的方法。 

夜雪归人 2009-03-04 15:38 
  刚开始涨3天,没有股民在意;
  接着又涨3天,股民留意;
  继续又涨3天,股民认为是短暂行情。
  继续又涨3天,股民认为应该会调整; 
  继续又涨3天,股民认为追高有风险; 
  继续又涨3天,股民关注股市; 
  继续又涨3天,股民不知如何是好; 
  继续又涨3天,股民后悔莫及; 
  继续又涨3天,股民(少数)买入; 
  继续又涨3天,股民(增加)买入; 
  继续又涨3天,股民多数买入;(机构大谈牛市来临) 
  这是机构很不情愿地把手中的股票卖给股民,让大家都有一个投资赚钱的机会。
  继续又涨3天,股市的春天到来了!
  ………………… 
  突然大跌3天,机构说这是洗盘,可安心持股,
  继续又跌3天,机构说是散户在抢筹码, 
  继续又跌3天,机构说股市上升趋势未改, 
  继续又跌3天,机构要散户安心持股, 
  继续又跌3天,机构说调整基本到位, 
  继续又跌3天,机构说反弹随时产生,
  继续又跌3天,机构说熊市来临, 
  最后,机构赚了,散户赔了,
  机构一个人,股民一群人,“股市定律”嘛就是一个赚了九个赔!
念念观音

12-02-12 19:09

0
捕捉深市最后三分钟个股玄机《红周刊》特约作者 福建 可鹏 2012年02月12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规定:“14:57至15:00为收盘集合竞价时间”,所以深市在14:57时后仍然进行交易的,其方式为集合竞价交易,收盘价则采用集合竞价,这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深市个股在收盘前三分钟的分时图上出现一字横线的原因。

  由于深市小盘股相对居多,这是深交所为了防止大主力在最后几分钟操纵价格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手段。收盘价要按照最后一笔的成交价确定,主力要想在最后3分钟内拉高或者砸盘,就必须通吃所有的卖单或买单,这样必将极大地提高操纵成本。

  深市最后三分钟虽然无法像沪市一样观察连续的交易动向,但只要仔细分析三分钟的竞价成交,可以很容易地发掘出主力的蛛丝马迹来。

  以2月7日(周二)江南红箭(000519)的走势为例:分时图上(见图1),14:50开始价量齐升,代表成交量的黄色柱体密集放大,股价从9.53元一路被买盘推升至14:56的9.66元。在最后三分钟的竞价阶段(见图2),卖盘被源源的买单不断蚕食,最后收在9.69元,三分钟上涨三分钱,虽然涨幅不大,但是累积成交了38.53万股的巨量。通过观察“逐笔成交”可以发现,均为主动性向上买入,也就是股市里俗称的“扫盘”,主力吸筹迹象一览无遗。尽管当日沪指大跌了1.68%,但该股仍顽强地收出一根带下影的光头小阳线。

  2月8日,此股午后发力,一度急拉,9日继续大幅上涨,10日随大盘横盘整理收出一颗缩量的小十字星。

  如果个股在最后三分钟出现价跌量增、抛盘涌现的情况,就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了。

  投资者可在收盘后,通过点击深市A股的“涨速”和“现手”的指标,很容易就选出最后三分钟出现价量异动的个股。注意,有时候几十万股的成交对于大盘股而言可以忽略不记。还有,最后三分钟是否急剧放量,可以通过该股的分时图上量能黄柱来对比判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念念观音

12-02-10 10:35

0
浪漫 2012-01-30 13:57 
  中信证券自营巨亏30亿元 
  什么是专家,不是看学历,是看实效。而且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账户自开战以来赚多少,券商那里都有一个直观的数字。你如果真的牛逼无比,会有人找你招安的。
念念观音

12-02-10 10:33

0
浪漫 2012-01-28 12:33 
  价值派喜欢连年增长的企业,你们看新上市有哪个不是连续3年增长的?你喜欢,他就做给你看满足你的选股需求。当然你买入后他就不增长了。技术派喜欢DDX大幅增仓的股票,主力就碎单高频的出,能够出货还制造出DDX翻红的现象。当然你买了就上当。再说私募出货总喜欢次日高开就砸盘,最恶心的宁波帮就是这种招法的祖师爷。你找他的弱点,他也在找你的弱点。
  好公司很多是上市招股说明书可能出现业绩有下降的,然后开盘又价格特别高,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你买入。中国人造假成本太低,没办法。
念念观音

12-02-09 14:01

0
当医者面对自身死亡——医者执笔,深度剖析临终医疗利弊。作者:Ken Murray, 医学博士,南加州大学家庭医学科副教授

多年前,一位德高望重的骨科医师,同时也是我的导师——查理,被发现胃部有个肿块。经手术探查证实是胰腺癌。该手术的主刀医生是国内同行中的佼佼者,并且,他正巧发明了一种针对此类胰腺癌的手术流程,可以将患者生存率提高整整三倍——从5%提高至15%(尽管生活质量依然较低下)。查理却丝毫不为所动。他第二天就出院回家,停了自己的诊所,并自此再也没迈进医院一步。他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家庭生活上,非常快乐。几个月后,他在家中去世。他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化疗、放疗或是手术。他的保险商也为此省了一大笔钱。

人们通常很少会想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医生也是人,也会迎来死亡。但医生的“死法”,似乎和普通人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和尽可能接受各种治疗相反,医生们几乎不爱选择被治疗。在整个医务工作生涯中,医生们面对了太多生离死别。他们和死神的殊死搏斗太过频繁,以至于当死亡即将来临时,他们反而出奇地平静和从容。因为他们知道病情将会如何演变、有哪些治疗方案可供选择,以及,他们通常拥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机会及能力。但他们选择——不。

“不”的意思,并不是说医生们放弃生命。他们想活。但对现代医学的深刻了解,使得他们很清楚医学的局限性。同样,职业使然,他们也很明白人们最怕的,就是在痛苦和孤独中死去。他们会和家人探讨这个问题,以确定当那一天真正来到时,他们不会被施予抢救措施——也就是说,他们希望人生在终结时,不要伴随着心肺复苏术(CPR)和随之而来的肋骨断裂的结果(注:正确的心肺复苏术可能会致肋骨断裂)。 

几乎所有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都目睹过“无效治疗”。所谓的无效治疗,指的是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采用一切最先进的技术,来延续其生命。病人将被切开,插上导管,连接到机器上,并被持续灌药。这些情景每天都在ICU(重症监护病房)上演,治疗费可达到10,000美元/天。这种折磨,是我们连在惩罚恐怖分子时都不会采取的手段。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医生同事跟我说过:“答应我,如果有天我也变成这样,请你杀了我。”

每个人的话都如出一辙,每个人在说的时候都是认真的。甚至有些同道专门在脖子上挂着“不要抢救”的铜牌,来避免这样的结局。我甚至还见过有人把这句话纹在了身上。

将明知会带来痛苦的医疗措施用在病人身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折磨。

作为医生,我们被训练得“从不在医疗实践中表露私人情感”,但私下里,医生们会各自交流发泄:“他们怎么能对自己的亲人做出那种事?”我猜,这大概是医生和别的职业相比,有更高的酗酒率及抑郁倾向的原因之一。这个原因使我提前10年结束了自己的医务生涯。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医生们在病人身上倾注了如此多的心血和治疗,却不愿意将其施予自身?答案很复杂,或者也可以说很简单,用三个词足以概括,那就是:病人、医生、体制。

先来看看病人所扮演的角色。假设甲失去意识后被送进了急诊室:通常情况下,在面对这类突发事件时,甲的家属们会面对一大堆突如其来的选择,变得无所适从。当医生询问“是否同意采取一切可行的抢救措施”时,家属们往往会下意识说:“是。”

于是噩梦开始了。有时家属所谓的“一切措施”的意思只是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但问题在于,他们有时可能并不了解什么是“合理”;或者当沉浸在巨大的迷茫和悲痛中时,家属们往往想不到去仔细询问,甚至连医生的话也只能心不在焉地听着。在这种时候,医生们会尽力做“所有能做的事”,无论它“合理”与否。

上文提到的场景随处可见。医生们不可能要求每位病人家属都能冷静下来,专心致志配合临床工作。很多人可能会以为CPR是种可靠的生命支持方法,但事实上,它可谓成效甚微。我曾收治过几百名先被施行了CPR术而后送到急诊室来的病人。他们当中只有一位健康的、没有任何心脏疾病的男性是最后走着出院的(他患的是压力性气胸)。如果一位病人曾患有严重的疾病、或是年事已高、或有不治之症的话,那他即使接受CPR以后复原的几率也很小,但所要忍受的痛苦将是巨大的。知识的不足、错误的期待是导致糟糕决定产生的主要原因。

很显然,病人只是原因之一。医生们也是。问题在于,即使医生本人并不想进行“无效治疗”,他也必须得找到一种能无愧于病人和家属的方法。假设一下:急诊室里站满了面露悲痛,甚或歇斯底里的家属们——他们并不懂医学。在这种时候,想要建立相互的信任和信心是非常微妙且难以把握的。如果医生建议不采取积极的治疗,那家属们很有可能会认为他是出于省事、省时间、省钱等原因才提出的这个建议。

有些医生能说会道,有些医生坚定不屈,但无论如何,他们面对的压力都一样大。当需要处理涉及“临终治疗选择”一类的事宜时,我会尽早把自己认为合理的方案一一列出(任何情况下均是如此)。一旦病人或家属提出不合理要求,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该要求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一一解释清楚。假如听明白以后他们仍坚持这么做,那我会选择将病人转去别的医生或医院继续治疗。

是不是该更强势一些呢?有时候,即使病人已转去别处,我依旧不能停止责备自己。我曾收治过一位律师病人,出生于显赫的政治世家。她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并且循环功能很差,更糟的是,她的脚逐渐变得疼痛难忍。作为业内人士,我权衡了利弊后,尽一切可能阻止她去做手术。但是,她最后还是找了位我不认识的外院专家,后者并不很了解她的全部状况,因此,他们决定在她血块日益积聚的双腿上做支架手术。这次手术没能恢复她的循环功能,同时由于糖尿病,她的创口无法愈合。很快,她的双腿开始坏疽,最终截肢了。两周后,在那个为她进行了手术及之后所有治疗的著名医学中心里,她去世了。

从这类故事里想挑出医生或病患的错并不是件难事。但在很多时候,医患双方都只不过是这个推广“过度医疗”的庞大系统中的受害者而已。在一些不幸的例子中,一些医生用“有治疗,就有进账”的思路去做一切他们能做的事,为了钱而不择手段。而在更多的例子中,医生们只是单纯出于害怕被诉讼,而不得不进行各项治疗,以避免官司缠身的下场。

然而,即使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这个系统仍然能够使人身陷囹圄。

我有个病人名叫杰克,78岁,疾病缠身,曾做过小小共15次手术。他曾和我说过,以后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接受仰赖机器的生命支持治疗。然而,在某个周六,杰克突发严重中风并很快失去了意识。他被火速送往急诊室,妻子当时不在身边。那里的医生用尽全力将他抢救过来,并将他插了管,转入ICU监护室。这简直是杰克的噩梦。当我匆匆赶到医院并接手了杰克的治疗后,我拿出杰克的病历本和他的私人意愿,经过和他的妻子以及医院相关部门的谈话后,拔掉了他的生命支持,随即坐在他的身边。两小时后,他安然地走了。

尽管杰克的意愿有正式文件为据,他也没能完全按自己的愿望死去。这个系统还是进行了干预。事后我发现,当时的一名在场护士曾将我拔管的行为以“涉嫌谋杀”上报给监管机构。当然,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因为过程的每一步都有理可循。杰克生前留下的大量文件清晰地证实了这一点。然而,面对法律机构的质疑是每一位医生都不想面对的事。我本完全可以忽视杰克的私人意愿,将他留在ICU里苟延残喘,以挺过那最后的几周时间。我甚至可以通过这么做来多赚点诊疗费,让保险公司多付近50万美元的账单。难怪那么多的医生都在进行过度治疗。

不过,医生们仍旧不对自己过度治疗。因为这种治疗的结局他们见得太多。几乎所有人都能呆在家里宁静地离去,伴随的疼痛也可以被更好地缓解。临终关怀和过度医疗相比,更注重为病人提供舒适和尊严感,让他们能安然度过最后的日子。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发现,生活在临终护理所的终末期病人比患有同样疾病但积极寻求治疗的病人活得更久。当我前阵子在广播里听到著名记者Tom·Wicker“在亲人的陪伴中,安详地去世了”的消息时,不禁愣了一下。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这样的消息已经越来越多了。

很多年前,我的表哥大炬(因出生在家里,由火炬照明而得名)发了一场病,事后查出是肺癌,并已扩散至脑。我带着他去见了各种专家门诊,最后明白了:像他这种情况,如果采用积极治疗的话,需要每周3-5次去医院化疗,而即使这样他也最多只能活4个月。最终,大炬决定拒绝任何治疗,仅仅服用防止脑水肿的药物,回家休养。他搬进了我家。我们在之后的8个月里共度了一段快乐时光,做了许多小时候爱做的事。我们去了迪士尼公园,这是他的第一次。我们有时也宅在家。大炬热爱体育,他最中意的事就是边看体育赛事,边吃我做的饭。在那段时光里,他甚至长胖了几斤,每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完全不用忍受医院那糟糕的饮食。他没有经受剧烈的疼痛,情绪一直很饱满快活。直到有天没再醒来。他昏睡了三天,最后安静地走了。这八个月来他在医疗上所有的花销,仅仅为20元的药费。

大炬不是医生,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生活的质量,而非生命的长度。

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不也正是这样想的吗?假如死亡也有一种艺术形式,那它应该是:有尊严地死去。至于我,已经清楚地向我的医生说明了我的意愿。放弃抢救,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绝大多数医生来说都不。当死亡最终来临的时候,我可以不被奋力抢救,而将安详地睡去,就像我的导师查理,我的哥哥大炬一样;就像我的那些做了同样选择的同事们一样。
念念观音

12-02-08 14:08

0
中国股市的本质  美亚柏科 2011-12-16 00:55  
  一。中国股市本质上是一个募捐的场所,说的文雅点也可以说是筹集资金的场所。这种“筹资”是没有回报的。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回报,那就是它提供了,某种成功的可能性,虽然这种概率小于万分之一。说中国股市是赌场,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对于场内交易者来说,这是一场严重负和游戏。
  二。中国的公墓基金业本质上是一场骗局,它由“公家”组织,笼罩着官方的光环,将信仰官家的平民悉数骗入其中,和任何好东西一样,移植到中国这块每寸角落都遭受权力侵害的土地上,必然变成怪胎。中国公墓基金的本质相当于甲A联赛的俱乐部,黑哨和假球是其最本质的特征。韭菜一茬茬被收割,中国公墓基金的最终出路必然类似甲A球队。
  三。中国股票市场是无效的,且是恒时高估的,任何市场规律均无必然的作用(至少无短期必然作用),除了权力支配和内幕交易是它先天的基因之外,波动是其最唯一的特征。为了让股市表面上看起来还像是一个“市场”,常常需要人为地制造波动,由于这种人为的波动往往与权力带来的巨大利益叠合,所以人为的波动是研究中国股市的重要着眼点。 

  记住:一切都是波动。至少在全面崩溃之前,可以这样定义。
念念观音

12-02-06 16:03

0
李志林 2012.2.3
  一年一度的“冬播春生”规律使然。21年股市中,只有2010年没有“春生”行情,那是因为上一年从1664—3478点,暴涨了109%。今年的“春生”,是基于前年大跌14.4%、去年又大跌21.68%基础上产生的,更有其必然性。
  因为每年的年初,
  1 政府都要推出振兴经济计划;
  2 银行第一季度的贷款通常要占到全年的40%左右,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
  3 股市的扩容数量是全年最少,节奏是全年最慢;
  4 高成长高送转的年报络绎不绝,市场会出现财富效应;
  5 年终结账的机构和新进场的机构都有做“吃饭行情”的需求。
  如果连春天的股市都不涨,那么就像农民不播种,全年将颗粒无收那样,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将走向绝路。
念念观音

12-02-02 08:12

0
谈一点操作技法:对大多数人,我认为做短线品种需要由少及多,不能贪多嚼不烂  Velaciela  2012-02-01 22:01  
  今天不谈行情 我目前空仓  不知后市是否继续反弹 暂且等它走出来。
  先说一点与多空和分析无关的操作话题吧!
  
  我认为对大部分做短线(月线级别以下的)交易型选手,特别是满进满出的中小资金和杠杆类期货资金,依据图表交易的,建议操作的品种单一化。
  
  这几年行情不好,我更多的泡在期货市场里,期货市场比股市品种少太多了,就那么几种东西,但是很多期民就跟股民一样,东弄一下西弄一下,今天来点胶明天弄点糖 后天都赔在TA里了…… 就那么几十个品种,持仓还持了好几种 还美其名曰对冲 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期货市场品种简单,走势可不简单,特别是操作非常复杂,弄懂一个品种是很难的,对于绝大多数技术派资金而言,搞一个品种才是正确的选择。
  
  我做期货从来都是一次只做一个品种,一般只做IF,以前做过糖,铜和黄金,其他的没碰过,每一次一做就是几个月,就来回做一个品种,摸透它或者是放弃它。当然期货单一品种操作性强,多空都可以,但是现在很多能融券的股票也可以这么操作啊
  
  另外一个,周期也要单一,一直按一个周期做,比如你是做60的就是60,日线就是日线,周线就是周线,选定一个作为操作周期,其他的做参考。 在期货里是3F/15F的区别,都一样
  
  我比较赞赏元为南的操作风格,就反复做那几个股,做透。如能融券的话选择可融券的品种,这样空向也可以做。不要去折腾不熟悉的品种,每次要进不熟悉的品种前先放自选观察-》轻仓尝试-》符合你的交易模式后再进入主要品种。 每次操作就做1-2个股,每个版块选1只,分成两组(周期/非周期)或是你自己认为的几种类别备选,大概保持股票池小于10个,备选10-20只。如果不愿意研究基本面,ETF或1519也是好选择。 
  
  如有条件强烈建议操作期指,不要觉得风险大,可以从1手做起,1手风险很小,甚至可隔夜,把它当作几十万的ETF来操作,很快你对市场的感觉就会完全不一样,因为每天都是从两个方向来观察市场的。
  
  包括TGB上的很多高手比如股海细浪,也是如此,我仔细观察了股海细浪,其实他是在正确选股的基础上集中少数品种反复做,比如典型的稀土,绝不是坛子里某些人在一个月就交易了10个不同的股票狗熊掰棒子是行不通的。
  
  选股要本着由点及面的方向,由少到多,不能贪多,凡是有志于在金融市场上搏杀的英雄们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就好象练武功要从一招一式到一种武器再到18样兵器,每一种武器又有几种武功,经过无数训练和实战,才能到最后飞花摘叶空手入白刃,哪有学武的时候一会刀一会枪一会棍的?对市场理解深刻了,一个深100ETF炒起来也绝不亚于任何股票,加上杠杆绝对超过任何牛股。
  
  特别不建议炒新股和盲目追版,根本不熟悉的甚至都没见过的品种重仓杀入是大忌。 基本面选手是另一个模型 需要适当分散风险,不能满仓一只,不然重庆啤酒,这里不谈了。一般基本面选手水平在我之上,风控自然是应有之义。
  
  至于消息面选手和内幕面选手,还有喜欢打板期盼每次都打中比亚迪之类的朋友们,还是洗洗睡吧
念念观音

12-02-01 09:10

0
熊市买st才叫投资 黄石公 2012-01-31 15:12  
  其它都是投机或搏傻。  
  就A股的这种发行机制。 IPO的利润全是包装出来的,上市当天,其实是风险投资商的庆功宴。 
  只有经过长达至少1,2年的沉淀,特别是被st后,对二级市场的股民,才真正具备可选的投资价值。  
  只有买st股,才叫投资。 
黄石公  2012-01-31 18:03
  不是st,哪里来的重组动力? 就不会有乌鸦变凤凰的想象力
  荐股这种事,还是留给别人干吧。 

绝岭雄风2011  2012-01-31 18:41
  08年我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亏了 。。。
  当年我也是研究过去20年的规律得出和你一样的规律的。。。

黄石公  2012-01-31 18:46 
  奥,你现在找到啥新规律了?

绝岭雄风2011  2012-01-31 18:55 
  07年之前所有熊市的,,历次炒低价小盘ST和 两地的本地股多要有政府表态大力支持!!
  这次ST大涨有政府支持吗?

  呵呵,类似美国打伊拉克,,,打完了发现冤枉伊拉克了,,,,怪谁呢?

黄石公  2012-01-31 19:25 
  还不一个吊样。 怪不得你没长进,还靠拉会员度日呢。 
  选股差,那能怪谁啊。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