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用友软件--全球未来第一大经济体里的第一大企业管理软件厂商,这个概念起码可以炒作20年。。。

10-01-06 17:49 9914次浏览
xiaolun99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用友有希望成为中国的SAP。。。全球未来第一大经济体里的第一大企业管理软件厂商,这个概念起码可以炒作20年。。。

SAP的市值600亿美元,Oracle的市值1000亿美元,用友的市值15亿美元。 2005年到2009年4年,用友的股票涨了10倍。王文京宣称用友希望2012年左右能发展为能和SAP,Oracle抗衡的世界级管理软件公司。王文京只有45岁。

2009年上半年中国ERP软件市场厂商并购趋势明显

近期,国家扶持软件行业发展的各项利好措施陆续出台,推动软件企业加快了并购步伐。《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为实现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任务,在软件等重点领域鼓励优势企业并购重组。
  2009年,中国ERP市场中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的竞争日益激烈,掀起一股并购风潮,在国际软件巨头频频并购、大规模圈地的大背景下,积极参与此轮世界并购潮已成了国内软件企业防止被国际巨头吞并的策略之一。同时,国内软件企业也急需寻求规模升级的途径,并购成为国内软件企业快速成长的手段。面对当今复杂变化的经济形势,并购已经成为软件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快速占领市场、做大做强的一条捷径。这些震愈演愈烈的软件业并购潮的结果将形成“弱者愈弱,强者恒强”的格局。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通用ERP软件领域TOP10厂商的总销售额为22.24亿元,2009年上半年中国通用ERP软件领域TOP10厂商市场品牌结构中,按照销售额统计,排名前6位的厂商依次是用友、SAP、金蝶、ORACLE、浪潮、神州数码,其中用友占TOP10厂商的市场份额为25.9%,排名第一;SAP占TOP10厂商的市场份额为16.3%,排名第二;金蝶占TOP10厂商的市场份额为13.7%,排名第三;ORACLE占TOP10厂商的市场份额为12.7%,排名第四;浪潮占TOP10厂商的市场份额为11.5%,排名第五,神州数码占TOP10厂商的市场份额为7.6%,排名第六。

  图表2 2009年上半年中国通用ERP软件前十名厂商市场品牌结构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研究认为,2009年中国ERP软件厂商纷纷加快了并购的步伐,为了提高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本土品牌企业纷纷加快收购步伐,优化产品业务线,来提高整体竞争力。用友和金蝶等大型软件上市企业已开始加速对中小软件企业的并购,用友自2008年以来斥资4.485亿元进行了四次并购,分别收购中国最大的财政应用方案及综合服务提供商方正春元、收购CRM解决方案及产品提供商特博深的CRM业务、收购地税软件及服务主要提供商宏图天安税务软件业务、收购中型房地产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天诺房地产软件业务。用友提出逆势扩张策略,在2009年下半年还将积极实施对合适对象的并购,同时加强对并购业务整合的工作,从而提高并购的效率。

  2009年以来,金蝶软件已经进行了三次并购,分别在一月收购零售连锁软件供应商深圳商祺软件,四月收购服装行业软件供应商广州齐胜电子,六月收购财税一体化软件供给商南京同盟有限公司。2009年下半年金蝶软件还将继续收购步伐,下一步收购的目标聚焦于主营业务在房地产行业和风险管控行业的软件企业。

我看U9 PK SAP/Oracle 商业模式大比拼(2009-08-25 22:01:53)
标签:it

在外企工作的朋友,基本质疑国内的管理软件真的能拿出来和国际一流厂商比较吗?他们一贯地认为史国内的产品不是一般的“简单”,只能用“简陋”来称之,这次是不是又是一轮新的市场的“忽悠”,而我本人就是一个被国内厂商雇用的枪手罢了;
  而国内企业工作的朋友,则质疑说我们真的和国际厂商有20年的差距吗?这个行业满打满算也就是30多年的发展历程,用友等早一批的国内企业也已经有20年的发展经历了,难道我们这20年都白干了吗?

  由此我忽然想到,上篇文章是否有些唐突呢,所以我决定再写几篇,看看是否要不要做这个PK,能不能做这个PK。

  去年年底,有朋友传给我看了一份文件,是深圳的几家使用某国际厂商管理软件的客户,写给深圳市企业信息化协会的投诉信,信中对该厂商的一系列商务行为进行了投诉,希望协会帮助企业和该厂商进行交涉。我看了文件之后,第一个感觉是非常同情这些企业。这些投诉基本只能说是合理不合法,但由此也看出客户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之下完成的采购行为,最后给自己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如果我们国内有一个强大的本土厂商,就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选择,也能够让这种不对称的采购趋向更为公平。我不是一个彻底的民族主义提倡者,现在的社会更需要全球化的思维,但我越来越感觉到,民族主义是被逼出来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获得更为公正的世界待遇。

  今天我们先从商业模式上来进行一下PK。

  管理软件的商业模式,一般都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软件许可证、实施咨询和支持服务,这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模式,不管是国内外厂商都采用了这样的模式,而且国外管理软件公司的这套商务体系相对很成熟,但在具体的商务执行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软件许可证:

  一般我们大家都俗称叫做用户数,软件的价格都是以用户数来计量。国内外厂商对用户数的计量模式是不一样的,SAP/Oracle基本都是以记名用户模式来进行计量,也就是在软件里面每登记一个用户名,就计算一个用户数,因此一个企业如果有1000个员工,用到系统的用户有100人,那么就必须支付100人的软件许可费用,而其他900人是不能使用系统的;而用友等国内厂商的产品基本都采用了并发用户的概念,也就是用在同一时间可以登录系统的用户数量来计算,这样如果是1000人的企业,它购买100个用户数就意味着只要在同一时间登陆系统的数量不超过100,那么这1000人都可以在不同时间登陆系统。

  这两种模式的定义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国外公司的模式本质是强调产品的知识产权被使用的价值,而国内公司则考虑客户投资的投资会相对较低。我个人认为这两种模式都有它的好处,如果站在厂商的角度,那么记名用户模式当然更好,而且也在国际上被大家接受,但其最大的问题是脱离了中国的现实,那就是中国同等业务规模的企业,其员工数量是国外企业的数倍甚至是数十倍,那么如果要完全按照第一种模式的话,企业信息化的许可证成本就会非常的高。

  国外公司在许可证上的这种模式,已经造成了很多国内用户的负面反应。调研中,我走访了很多使用国外软件的国内企业,他们为了降低用户数,大量的地采用二次开发的模式:有的企业将很多业务功能转移到系统之外进行处理,浪费了大量的开发资源,同时使得本来一体化的系统被分割开来,降低了系统的应用效益;也有的企业则委托或自己开发一个用户门户,让更多的人在表面上可以共同使用系统,但后台仍然是原来购置的用户数,这样不同人的使用痕迹被记录在几个共同的用户记录,降低了业务的安全性和可追述性,带来的潜在危害就更大。

  在用友U9的商业模式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客户方和厂商的价值利益,采用了基本功能模块加总并发用户数的模式。国内企业传统的并发用户数模式中,为了体现厂商的知识产权价值,一般都采用分模块的并发用户模式,这样导致客户在购买和使用中很多麻烦,一体化的信息系统用户的应用都是基于流程的应用,当用户数被按模块切割后,一个用户要在一个流程中跨越数个功能的话,就要购买几个不同模块的用户数。

  用友U9充分考虑了这种真正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在使用中的惯,将功能模块的选择作为一个基础的购买价格,而所有购置的并发用户数则是通用于所有的选购的模块上,既充分考虑了中国客户的用户数较多的状况,又体现了U9本身的知识产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真正体现的一个一体化管理软件的整体设计和应用思想。

  2、实施咨询

  作为用户实现系统的应用,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实施咨询,某种意义而言,实施咨询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客户的成功应用。因此,无论国内外企业,都把实施咨询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点。应该说,国内企业的实施咨询基本是学国外企业成长起来的,但学的对象不一样,其形成的实施模式也是不一样的。

  在国际厂商中,实施咨询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交钥匙”模式,一种是“知识转移”模式。“交钥匙”模式基本存在于以咨询业务为背景的企业中,他们的方式就是“为客户实现系统”,因此其过程中主体是供应商,客户只是一个参与者和接受体,供应商以成果的方式向客户交接实现的系统,而客户更多的只是一个使用者。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过程非常专业化,客户在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投入相对较低,但缺点是非常依赖顾问方的专业性,顾问必须既深刻了解客户(行业)的业务模式,同时又高度掌握信息系统本身,系统上线后客户的任何变动都会非常依赖供应商,自己的能动性会非常的差。而“知识转移”模式主要存在于系统的提供商,他们的方式就是“教客户实施系统”,因此它的过程中主体是客户本身,供应商的主要工作是培训和教育客户相关的产品知识、实施方法和后期维护的知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客户可以自己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对系统的应用和实际业务结合非常紧密,而缺点是客户本身的人力资源投入较大,对客户的培训教育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由于国际厂商在中国的业务中,大量的实施咨询是依靠专业的咨询公司,因此大量的实施项目采用的是“交钥匙”模式,但这种“交钥匙”模式的费用计算是采用工作量的核算方式,因此每个项目的实施费用往往是软件许可的3到5倍,对客户投入的要求相当的高。那么在用友U9的实施模式中,这两种模式的优点和缺点都被充分的进行了考虑,作为一个新产品的U9,在现阶段暂时还不能完全采用纯“知识转移”模式,而完全的“交钥匙”模式又可能带来后续应用的实现问题。我曾经拜访了U9的最早客户之一的“大连新重”,发现他们正在将这两种模式进行有效的结合,既有咨询顾问的全程项目参与,而且正在帮客户建立一个有效的未来的机制,建立客户自身的知识体系,以摆脱对顾问的依赖。而另外一个正在实施的项目,则把培养和建立客户的内部顾问作为项目的主要实施目标之一。我想从目前U9正在进行的实施项目中,已经可以看到他们从简单的学和模仿国际公司的实施方法,正在过渡到创新的实施方法和模式,以适合客户的短期上线和长期持续应用和优化的需要。

  以上两个方面的简单PK,已经可以看到在商业模式上,用友U9在不断吸取国际先进的模式之上,开始了更适合中国企业现状的创新。本文后续将进一步深入研究U9的各个方面,以期从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给出一个尽可能全面地比较分析。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4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ferohc

10-09-06 08:31

0
今天买点
闲观山水

10-09-01 22:45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
因为他不停地爬上一座座山,亚拉索~~~~~~~~~~
柴火

10-08-06 17:31

0
为什么老有人把这个东东顶起来
柴火

10-08-06 17:17

0
还是那句话,这是个夕阳产业,没有前途

当然,炒不炒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白马的可能性,没有
冬雷震震

10-08-06 17:14

0
用友软件--全球未来第一大经济体里的第一大企业管理软件厂商,这个概念起码可以炒作20年。。。 ----十年前百元开盘时也可以用这样一句话。
dw8848

10-08-06 17:12

0
自己yy就好,别当真就行!
柴火

10-07-15 21:28

0
这是一个饱和的行业,谈行业前景的话,偏淡
上市10年没涨多少,业绩白马可不是这样的

当然至于这个股票涨不涨,是另外一回事
而已

10-07-15 21:24

0
8
xiaolun99

10-01-20 00:47

0
[原创]2009年管理软件市场盘点(下) (入选推荐日志,加10币)
  接着上一篇的内容继续讲,上一篇的内容主要讲了三点:一是ERP管理软件市场的“马太效应”开始突现;二是国内外厂商的并购频发,行业竞争加剧;三是国内ERP软件厂商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除此之外,我注意到还有如下几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1、  ERP软件的行业特征将会越来越重要

中国的企业已经过了“不选对的,只选贵的”盲目信息化阶段,在未来的信息化战略中,“合适”成为衡量软件厂商的唯一标准,而要做到“合适”这两个字,不得不说到的就是行业特性。如房地产行业的全面成本管理,如食品行业对配方的管理,制药行业对GMP的要求,服装行业对于色码的二维管理,标准、统一的产品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客户的行业特性需求,而且客户也不再可能去做“削足适履”的事情了。这也是为什么用友的NC房地产解决方案在国内屡创佳绩(销售额上亿元)的原因吧,因为在这个领域SAP与ORACLE没有能够推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自然连入围的机会都没有。企业信息化应用深入之后,对国内外的软件厂商就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谁能最快适应这个要求,谁就将在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

2、  高的更高,低的更低――面对客户层次细分后进行产品细分

卖最高端的产品是大多数企业的梦想,在国内软件厂商都纷纷走向高端的同时,SAP与ORACLE也开始大力在中小企业市场发力,着力培养中小企业客户。从企业的生态圈来说,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中型企业占少数,大型企业占绝小数,这是一个金字塔的形状。一家软件厂商如果能够从小型企业开始服务,一直帮助客户成长为中型、大型企业,那么这家软件厂商就可以说:我具备了给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软件支持能力。但企业在不同阶段,所要管理的精细程度、宽度、重心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软件厂商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客户进行细分,并用相应的产品进行标识与定位,做到“高的更高、低的更低”。如金蝶的产品就面对小型、中型、大型企业分别为KIS、K3、EAS这三个不同的产品;而用友公司则是区分的更为细致,从微型商贸企业、小型商贸企业、小型生产企业、中型生产(商贸)企业、大型生产(商贸)企业、大型集团管控企业,分别对应的产品为T1、T3、T6、U8、U9、NC;同时还根据企业的管控需求,成立了伟库、CRM、E-HR、PLM等产品事业部,力求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覆盖。

3、  ERP软件厂商的服务将会是其发展的“第二春”

软件行业会越来越向服务行业靠拢,软件企业的客户服务能力决定了其客户忠诚度。谁能够跟的上客户的发展,谁就能够获得再次腾飞的“第二春”。做服务是在做口碑,口碑就是品牌,面对庞大的老客户群体建立起服务第一的品牌,也是软件企业基业常青的根本所在。

4、  技术架构驱动管理软件的未来10年

ERP管理软件终究还是属于软件行业,软件行业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革命性的技术架构往往会主导一家软件企业的成败——金山的WPS没能跟上Windows时代的步伐而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全球顶尖的软件企业Borland公司(知名产品为Borland C++,Delphi,均为软件开发平台),因为没有赶上JAVA与.NET时代的节奏,也因此而没落。而在ERP管理软件领域,新的技术架构也将驱动管理软件未来的10年。SOA、云计算技术的推出, SaaS模式的兴起,3G网络时代的到来,都将影响管理软件行业的未来。目前看来,用友、金蝶、浪潮等本土厂商对新技术的敏感度是比较高的,反应也比国外厂商要快一些。

5、  走出国门才是国内ERP软件厂商的终极挑战

国内软件厂商在国内市场做的风生水起,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更需要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的软件厂商有没有走出国门的能力?未来的竞争将是全球化的竞争,市场也将是全球化的市场,我们在满足了中国特色的管理之后,能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站住脚跟?这是一个终极挑战。虽然用友与金蝶之类的ERP厂商已经在尝试进行国际化的动作,但这只是一个尝试,还没有成为主流,而这一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

后话:

这篇文章写了很久,但自己在尝试着对ERP管理软件这个行业进行总结与展望的时候,突然发现更多的是靠着感性的分析,自我感觉不够客观。前几天看到由计世资讯出的一份报告-《2009年中国管理软件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看到了许多的数据与分析的内容,有理有据。相比之下,自己的这个总结算是“名符其实”的山寨版。不过从观点和结论上来说,很多内容还是比较一致的,通过这个报告也算是验证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吧。

  祝愿在新的一年里,ERP管理软件行业能够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也祝愿身边的朋友,包括自己能够加快自己的步伐,在ERP管理软件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不会掉队!
xiaolun99

10-01-19 15:48

0
27.3进,30.5出一半,29.2进一半。

Over。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