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打开
下载
打开
下载
下载
验证信息
获取验证码
一键领取
打开app查看
打开app查看
三七养生手册
10-01-09 07:30
1671次浏览
嬉戏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1、何谓养生?
生与死相对,活着就是生。生必有所养,命才能延续。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2、生如何养?
身体之内养有三适:首先是适量的饮食(食饮有节),其次是适时的睡眠(起居有常),再次是适当的作息(不妄作劳)。
饮食要有节制,不可过量,不可过于油腻,不可过于厚味,宜以清淡为主。这样才能在充分提供身体所需的同时,不给身体的运化造成过重的负担。病从口入,这是养生者首要把好的第一关。
睡眠不可少,也不可多,太少则耗精,过多则伤气。春夏应晚睡早起,可九、十点睡到四、五点钟,六七小时即可,再多则不利生长。秋冬应早睡晚起,宜八、九点睡到六、七点,八九小时为宜,再少则不利收藏。
作息不可过当。劳作为动,动能生阳,阳化气,过动则精气消耗不藏;休息为静,静能生阴,阴成形,过静则身形凝滞不通。动静相宜,方能形神兼备。
身心对于外界的侵扰,一宜守,一宜避。心态上要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形态上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样才能不被外邪蛊惑与伤害。
3、生理如何?
要想养生,首先要对生理有所了解。
人的生命与所有生命形式一样,都是从种子发育而来。从父精母血最初结合成种子,播种于子宫,经由母体孕育,一点生气不断生长壮大,五脏六腑五体七窍四肢百骸陆续生成,最终十月胎成,呱呱落地,而成为一个新生胎儿。再经母乳喂养,饮食灌溉,逐渐生长发育为成人,又逐渐衰老生病直到死亡,一期生命又宣告结束。
抛开一切人事烦扰世态变迁家庭社会因素的生存背景,单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从生到死的一生究竟是如何度过的呢?
以简单的机器为比喻,人体类似一辆汽车,形体生命是一个零件不断磨损,能量不断消耗的过程。作为一个生命能量体的人与机器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器的生命在于零件的稳定,零件可以更换重组,只要结构正常,加入能源便可以随时启动。人的生命则在于能量的延续,能量耗尽则生命体便告衰竭,失去能量的形体结构瞬间便成为死物。
生命体的能量可以使形体再生,那么提供能量的能源如何再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养生的首要问题。
以复杂的机器为比喻,人体类似于计算机,存在硬件与软件两大系统,对应于人的生理与心理两个层面。生理层面包括形体与能量两个部分,形体由能量生成(气生形),所以二者的关系是能量决定形体。心理层面包括内存与网络两个部分,内存相当于记忆,网络相当于与外界的交流,在不间断的记忆与交流之间流动是人的思虑与情绪以及对此的感知,这些存在都无法在硬件系统中找到对应。
作为生命体的人与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计算机不存在心理因素,只有硬件消耗能量,软件并不消耗能量。而人的心理活动比生理活动消耗能量更大,心理活动属于精神的范畴,精为养身的能源,精化气而成动力,气化神而成思想,思想不动则成为单纯的感知,感知可以穿越形体,思想越少,感知的范围越大。思想是最消耗能量的,由于思想不间断的在消耗能量,所以感知在缺乏能量供应的情况下只有越来越萎缩。这样,如何降低思想的能量消耗,就成为养生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4、病理浅说
人体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前后,上下,左右,内外……这些并存的双方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阳就是那个能直接看到的一面,阴就是在阳的背后看不到的另面。正是这双方各自在不同的侧面支撑了人体的平衡,任何一面的过强或过弱都会造成整体的偏向。这种偏向作用于人体就形成了病态。病人对此偏向的感受也就成了具体的症状。
内经说:出入升降,无器不有。也就是说任何个体的生命都包括功能和结构两个方面,出入升降言其功能,器言其结构,结构也即功能的载体。功能与结构都正常即为平人,也就是健康的人。如是病人,则不外或功能出现病态,或结构出现病态,或功能结构共同出现病态。
前面说了,病态是身体阴阳的一个方面出现了过强或过弱的倾向,造成了整体的失衡,无论从功能或结构上都可以做这样的划分。
先看功能方面,所谓阳化气,这个阳化气即是功能态,好比机器的动力系统,动力的长短强弱一方面取决于能源存储的多少,一方面取决于能源释放的快慢。能源储备充足则动力持久,能源释放迅速则动力强劲。另一方面,过于释放则消耗大,自然难以持久。释放缓慢则动力偏弱,但相对会持续长久。人体的动力也是如此,一方面是先天禀赋不同,能源储备有多少之别,一方面是后天运用有差,输出速度有快慢之异。输出迅速就会显得很强,输出缓慢就会显得较弱。但过于输出者到了能源将尽之时,反而会突现衰弱。输出缓慢者反而因为持续长久,始终表现平稳。
输出为阳,输出过强的就是阳盛,输出不畅的就是阳虚,助阳之药就是助其输出,助其输出自然就会减少储蓄。
储蓄为阴,输出受阻的就是阴盛,储蓄不足的就是阴虚,助阴之药就是助其储蓄,助其储蓄自然就会减少输出。
人体的储蓄与机器不同之处在于:机器的储蓄不需要输出能源,灌入即可用,人体的摄入能量则同时还需要释放能量来转化,所以对人体就存在一个摄入与释放孰多孰少的问题。摄入大于释放则人体收入大于支出,有盈余。释放大于摄入则人体支出大于收入,有亏损。对于机器来说,只存在零件的磨损问题,不存在能源的转化问题,能源的转化也是由机器的结构所决定的。机器没有能源只是不能用,但不会报废。人则不同,人体如果切断能源的供应,零件就会逐渐坏死。人体的功能行使取决于能源的正常供应,能源与功能均不能中断,功能的正常决定结构的稳定。机器则只要结构稳定,加入能源即可行使正常的功能。人体是功能决定结构,机器是结构决定功能。这是人体与机器的最本质的区别所在。
正是因为人体的这种有别于机器的特异性,决定了人体的功能态的改变构成了人体阴阳偏向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注定了像修理机器一样偏重于结构性处理的方式不适于人体偏向的调整。也即以保持人体阴阳平衡为内容的功能态调整,才是以恢复人体健康态为目的的医学的主要内容。
5、人有三身
人有三种身:一曰形身,二曰气身,三曰神身。
形身即肉身,此人所尽知者;气身为能量聚集之身,其形肉眼不可见,故人多不识;神身由气所化,无形有象,为纯阳之体,能出入形身,不为阴质所碍,此为仙家境界。凡人拘于形内,不得其大用,通常所谓第六感者乃其小用也。
神身之用在常人主要表现为思维与感知的功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不以形显,不以象征。常人之常态,为形与气相合,即形体与功能的结合。以仪器测之,显于X光者形身也,显于红外线者气身也。X光见形而不见气,红外线见气而不见形。气身与形身等大,则功能正常,形身不病;气身小于形身,则功能障碍,少气之处即是病位;气身大于形身,则身虽小而势常大,所谓不怒自威,令人生畏,此唯练气有得者能如是,如内家高手之类。
小儿之气身大于形身,故其声势常大,声势反小者为病态。老人之气身小于形身,故其声势常小,声势反大者为病态。不老不小者,声势大于身形者为气盛,声势小于身形者为气衰,此其常态。然亦有精气内守者,外示其弱,内则实强;亦有精神外散者,外示其强,内则实弱。此观其瞳孔即知:色深缩小者为内守,色浅扩大者为外散。孟子所谓: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6、形身部分
形身自内而外可分骨、筋、脉、肉、皮五个层次,此谓五体。骨主支撑,痿软、强直者,骨病也;筋主维系,瘛疭、拘挛者,筋病也;脉主灌溉,硬化、曲张者,脉病也;肉主封藏,壅滞、枯槁者,肉病也;皮主包裹,疹屑、疮疡者,皮病也。五体从于五脏:肾主骨,骨病责肾;肝主筋,筋病责肝;心主脉,脉病责心;脾主肉,肉病责脾;肺主皮,皮病责肺。
形身自上而下可分头、项——肩、臂、肘、腕、手(上肢)——胸、腰、腹(躯干)——胯、腿、膝、踝、足(下肢)四大区块。
头项为神气所居之处,病多昏昧;上肢为阴经所升之处,病多燥热;躯干为脏腑所在之处,病多胀满;下肢为阳经所降之处,病多湿寒。
待续
打开淘股吧APP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听者
10-01-10 20:48
0
!
本命年36
10-01-10 08:48
0
好文
嬉戏
10-01-09 07:31
0
更正:上文转贴自 http://www.37ct.com/viewthread.php?tid=21379&extra=page%3D1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