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600435第2,未来运作模式--------重组成功,成功炒高股价,40以上,中期转增股本10转10,除权后,部分收购国盛的其他新能源,在今年做高业绩,2011年定向增发盛合新能源公司,成为第2个天威或者中国船舶!大胆想象,不可当真?!
0
出售尚建园创意产业和卖宜山路的房产,不增加经营范围怎么行?动动动脑好不好,一根筋!
0
那为什么要增加“房地产经营与开发”和“创意文化经营”,难道公司要搬迁?老厂搞地产?
0
以上转自天相的年报点评,维持中性评级
0
综合出售资产和公司业务未来走向,我们认为公司现在出售资产并不会对公司业
务未来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相反,我们对公司出售资产持积极态度。公司现在增发预
案迟迟未获批准,如继续等待则会延误上海玻钢院的项目建设进度,而出售资产可以
将公司主要资源集中于对公司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新能源领域;另外公司现在处于
业务转型期,通过出售资产可以保持公司业绩的稳定性,避免了经营业绩的大起大落。
0
2、公司业务走向
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混凝土和单晶硅的生产和销售,其中混凝土业务为上海建材
集团原注入的两块资产,分别是洋山港混凝土公司和浦龙公司,这两家混凝土公司在
设立之初都是针对上海的特定项目建设需求。洋山港混凝土公司主要满足洋山港建设
的混凝土需求,浦龙公司则主要为上海国际机场建设提供混凝土。由于混凝土的销售
半径通常为20 公里,因此,这种针对项目而设立的公司将伴随项目建设的逐渐完工
而面临收入和盈利逐渐衰退的境遇,将不是上市公司可以依靠的主要业务。
多晶硅业务是上海建材集团收购棱光实业前具有的资产,原棱光实业虽是国内较
早生产多晶硅的企业之一,但由于原公司经营问题,多晶硅业务一直未上规模,目前
多晶硅产能约40 吨,以现在多晶硅价格70 美元/公斤计算,该项业务年贡献收入约
1600 万元。同时目前多晶硅行业上马项目较多,设计产能较大,不排除一段时间后
行业出现产能过剩,项目的经济性降低的情况,因此公司欲扩产多晶硅似乎不可取。
我们将目光转向大股东——上海建材集团。目前上海建材集团主要有水泥、玻璃、
混凝土和风机叶片制造四大块业务。其中玻璃业务主要集中于另一家上市公司耀皮玻
璃(600819),相关业务注入棱光实业不可行。上海建材集团的水泥业务集中于上海
水泥厂,据了解水泥年产能约300 万吨,而上海地区水泥企业盈利不佳,如注入上市
公司很可能会拖累公司业绩。上海建材集团的混凝土业务则主要集中于棱光实业。细
算下来,注入棱光实业最可行的是拥有风机叶片生产能力的上海玻钢院。
上海玻钢院现在风机叶片产能为170 套左右(实际产能可能更高),扩建后可达
到500 套/年,以年产500 套,150 万/套,10%净利润率计算,每年可实现收入7.5
亿,净利润7500 万元。目前风电行业发展迅速,风机叶片业务从收入和利润两个方
面都具备成为公司主业的能力。因此公司注入上海玻钢院对于公司未来经营来说非常
重要。这一点也是我们对公司增发预案获批持乐观态度的重要原因。
0
关于公司业务的一些讨论:
从公司2009 年年报数据看,公司2009 年经营比较困难。公司出售四项资产虽有
业务调整的考虑,但也有迫不得已的成分。在这部分中,我们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
来看公司业务,以期判断公司业务的走向。文中观点难免有疏漏之处,欢迎交流。
1、出售资产
报告期内,公司陆续确认了对上海阿姆斯壮公司股权、出租车业务、上海徐汇区
的两幢建筑、尚建园创意产业管理公司股权的出售,从出售时点来看,大部分出售都
集中于年底。粗略计算,公司通过这四块资产出售可获得5.7 亿的收入。
公司出售的资产中,除出租车业务是上海建材集团收购公司前自有的业务外,其
他均为上海建材集团收购公司时为了保证公司的业绩而注入的资产。阿姆斯壮公司主
要经营矿纤天花板制造业务,与公司现有业务相关度较低,且公司仅持股20%。公司
在尚建园拥有四幢建筑,出售资产中的上海徐汇区两幢建筑实际属于其中的两幢,而
尚建园创意产业管理公司则负责经营这四幢建筑。公司从这两块资产中获得的主要是租金收入。公司出售徐汇区的两幢建筑影响了尚建园创意产业管理公司的经营,也直
接导致了后来出售尚建园创意产业管理公司的股权。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公司如将业务集中于新能源领域,这几项资产实际在
公司中将是边缘化的资产。
0
专业生产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上海玻璃钢研究院,去年生产叶片近500套,产值4.3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4%
谢谢楼上的兄弟,我今天也看到这条信息了。 这样算算增发价还是便宜的吧,所以不管是批准还是不批,只要以原方案收购就是利好。
0
就算重组成功,800套叶片收入也就7个亿,利润估计1.5个亿,加上主业亏损几千万,目前对应市盈率不能算太低,没有成为大牛股的可能,除非有其他资产注入。
0
这次趁着大盘打压吸筹够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