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嘿,我是真疯,属大雁吗?南飞,大雁一年南飞一次,你一年只可以交易一次哦^_^
0
看来我是真呆
0
好多东西
其实都讲究一个水到渠成
股市上也一样
修为到了
钱自然来了
而世俗中的修为我大概分三个层次
一、对事的理解
这时候事情是成体系的,轻重缓急,先后顺序,一目了然;
二、对他人的理解
中层管理者所必须,他们管理就是管人,但前提是对事情的理解要透彻,否则就容易成为外行指导内行;
三、对自己的理解
这个最难,
一方面是我们自以为是,
另一方面是我们无知
而道德经和佛经的目的都是要我们了解清楚自己,修自己的心
正因为难,突破的话,受益最大。
道德经和佛经都要求我们做到无我
老子说,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有利益的时候站在后面,最终反而得到利益)
外其身而身存(有危险的时候站在前面,最终反而得到保全)
没做到无我,是不可能这样为的。
佛陀更是要我们将所有的我是、我能、我慢全部放下
身心象空气一样柔软,内心象满足的婴儿一样安详
1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
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如《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师示众云。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
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契。悟人顿修。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相者。于相而离相。
无念者。于念而无念。
无住者。人之本性。
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0
【 · 原创: 文哥 2010-03-24 13:59 只看该作者(-1) 】
修行的道理我觉得更多的是在生活中自悟;“自我"就是提升的一道障碍;
-------------------------------------
老子讲的“无为”
我理解就是无我而为
不知道为啥没看见别人这样来解释这个词
得道的人与道合一
他为的时候是顺着“道”为
这中间是没有他自己的主观意志的
看看股市上
有多少人在猜猜猜
一旦在猜
就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加到了操作中
看看种菜
每个人种的菜地里面都清晰地折射出他自己内心深处的影子
菜地种有太多的他自己
他的喜好,他的随意,他的无规则
而唯一缺少的就是
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老子讲的无我
也是要我们超越自我
而佛陀最基本的三法印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更是将“无我”指得清清楚楚
0
我天天来
一如
你天天在
0
0
顺其自然,修心养性.
2
修行的道理我觉得更多的是在生活中自悟;“自我"就是提升的一道障碍;急于求成是不行的,有目的性,趋利性也是不行的,要真心才要得!
1
你来这个帖子更多的层面是应该寻找心理上的修炼,更多的想探讨技术层面那就是南辕北辙,最后交流的结果肯定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