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我个人认为,房子、医疗、教育、养老等涉及民生的不能和钻石比拟
同样有个道理不言而喻,钻石就算再涨100倍以上,不会引起大多数民众愤怒
但是如果突然发现发现没法安居了,孩子读书供不起了,养老没保障了,有病不敢上医院了,吃不起青菜了
那民众愤怒是必然的吧
0
首先声明,我不是无房愤青。我有房产,而且这几年增值了400%。但我不认为这样合理健康。如果这种收益率能保持下去,大家实业都不用做了,都去做房地产或炒房了。
0
春节回成都,和叔叔谈到房子,他很愤怒的说现在的媒体是误导,是忘记历史。我对他的愤怒有点惊讶,但他的观点我想是有道理的。他说我们年轻时都是从没房走过来的(现在他住很大的房子),现在一说就是大学毕业结婚就要买房、要有自己的房子,这完全是误导。我经历过4个人住10平米的集体宿舍,到后来能租房单独住,再到后来买房,这个过程大家都没有抱怨,其实我买第一套房时也是借了钱按揭的,曾经按揭款很难付出,要找父母借等等。现在回头去看,房价在任何时候其实都是大多数人感到很贵的,呵呵。
0
上海、深圳、北京等一线发达城市,外来资本更多。那么可以类比。该类城市中产阶级的夫妇月合计收入应在3万元以上。那么,对应的80平米的房子,这类一线城市一般中心区,若均价在2.5万元可以认为是合理的。房子是商品,政策若要做真正点住“死穴”的调控,只能基于是否泡沫严重、是否会带来严重经济危机后遗症的事实。目前在全国大量2、3线城市中,房产泡沫事实上并不成立。大家郁闷的只是08年一线城市的房价好不容易跌了一截,却又迅速串得更高。而以重庆为例,即便08年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实际均价并未下跌。这是是否存在泡沫的最佳证据。目前,依然是供求关系决定当前的房市。
0
去年全中国国企的净利润是8000多亿,这还是国家通过各种措施减税让利5000多亿实现的结果。中国国企建设搞了60年,全国几代人勒紧裤腰带,从口粮里挤出来的高积累(包括阿里先生拿50元工资做工人的付出),投资了60年,去年的净利润才8000多亿,这是60年积累的结果。而国土资源部去年卖地就卖了15910.2亿,几乎相当于国企利润的两倍。阿里先生,您认为这是合理的吗?
0
我的同事,博士毕业到单位,考虑结婚买房,目标是至少80平以上的二居房,单位在北京西站附近,还要在周围买,要离单位近。二手或者新房。小户型根本就不考虑。说结婚后有孩子,或者父母住,所以至少二居才够用。
这也是一些年青朋友的家长的想法,一步到位。
0
作为2线城市的代表之一,重庆的房价在中长期来看,几乎肯定继续上涨无疑。如果按照社平收入,针对一般收入者,房价综合均价在重庆,要达到均价8000以上才会出现泡沫。而实际目前重庆各大区的综合房价均价仅有3500—4000出头(包含管辖的邻县、郊区)。而郊区路况大都极好,距离中心区大都差不多也就25—35分钟车程而已。例如北碚区,距离江北区也就20分钟车程,例如渝北区空港,距离江北中心区也仅20分钟车程,例如巴南区,距离南岸中心区、九龙坡中心区也仅20-25分钟车程。就算是远郊的江津区,也不过等于北京的通州而已。江津的房价多少呢?均价不足3000元。江津到重庆主城新路即将贯通,未来车程约半小时。但部分人就那么奇怪,宁要中心区一张床,也不要市郊一套房。所以,完全是根深蒂固的一些理念在作怪。
0
潜水久了冒出来透一下气.
0
汗死,阿里还在讲课,我是捣乱的...汗跑掉,对不起~
0
按照财富理念,城市中心区以及洋房别墅级别的房子,盖因或因为土地不可再生地段稀缺,或因为容积率极低,价格较高,这些房产是中产阶级收入以上的群体作为主要购买对象。以木兰谈的重庆为例。重庆的社平收入(主城区)目前大约2500元,那么中产阶级这个概念在重庆本地而言,月收入理应在这个数字上至少翻1倍以上。也就是5000元每月,夫妇收入就是1万元每月。重庆主城区一般性的中心区(距离最繁华段3—10分钟车程)价格算8000均价一平米,则一套80平米足够三口之家生活的房子需要大约64万元,首付仅需要12.8万元,夫妇稍微节省点,两年的积蓄即可达到首付条件。那么,实际的房价收入比是5.33,这是一个温和的数字,实在谈不上泡沫。以此为数据,较为真实的表达重庆房价泡沫根本不存在,当地民众实际购买力也基本可达到。如果外来资本再来助推,那可能才是未来未有房一簇的噩梦。我上重庆的房产论坛去看了看,和全国一样,骂街的一大堆。人之本性,都一样。管中窥豹,或有错误理解之处,也请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