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经济日报(台湾) 林安妮╱台北报导
2009-12-16
救市副作用
--------------------------------------------------------------------------------
大陆资产泡沫化 浮现
大陆经济逐步摆脱国际金融海啸威胁,不过,国内学者认为,大陆政府先前用来挽救经济的财政、货币政策已走到尽头,目前已浮现资产泡沫化、投资浪费等副作用,大陆政府近期回调政策的机率正在快速攀升。
中经院昨(15)日举行「2010全球经济展望研讨会」,与会学者认为,大陆经济复苏力道强劲,不过,早先实施的挽救经济措施已陆续发生副作用,包括银行贷放浮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房股价高涨也可能带动资产泡沫化隐忧。
中经院大陆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田君美发表专题演说指出,今年前三季大陆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下降1.1%,不过,单月CPI已在11月由负转正,该数值也升高了外界对于大陆通货膨胀的预期越来越大。
随后上台的中央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邱正荣也直指,大陆11月CPI由负转正,主要来自大陆房价大幅上涨,房价攀升,也会带动其他商品价格跟着水涨船高,未来一、两年,大陆都将面临资金泛滥的窘境。
国际金融海啸发生以来,大陆为了防止经济急冻,相继采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了弥补出口衰退对大陆经济成长的冲击,大陆政府也推出了高达人民币4兆元的刺激内需方案,同时保持人民币弱势,防止出口表现进一步衰退。
早前,有不少中外机构预测,中国人民银行(大陆央行)最快可能在今年底、明年初,率先升息,为大陆政府的退市措施揭开序幕。与会学者也认为,大陆政府回调先前政策,已是箭在弦上。
田君美表示,大陆先前推出的因应措施已陆续产生副作用,包括信贷、房股市高涨、大陆财政压力偏大,以及投资浪费、产能过剩,造成经济结构失衡,这些都使得大陆经济泡沫化的风险大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