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石油石化

09-12-05 15:03 1739次浏览
清风扬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中石化与美孚签协议 购4000万吨LNG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09年12月04日


CBN记者 王佑
 
  昨天,中石化集团正式宣布,将从埃克森美孚下属公司购买每年200万吨、总计20年的LNG,该订单的购销量达4000万吨,这批LNG会供应给中石化位于山东青岛的LNG接收站。
  青岛LNG接收站一期建设规模为300万吨/年,随着天然气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二期将扩建到总接收能力为500万~600万吨/年。

  合同的签约双方分别是中国石化(600028.SH)下属的联合亚洲公司、埃克森美孚子公司——埃索高地有限公司,LNG将来自埃索高地的巴布亚新几内亚PNG LNG项目。

  现在签约海外天然气,显然是一个好时点。11月期间,天然气价格维持在了4.8美元/百万应热单位,虽然相比2009年9月的2.5美元/百万应热单位有些高,但较之去年12月6美元/百万应热单位的价格还是便宜的。招商证券研究员裘孝锋表示,我国目前海外天然气的签订价格每个季度调整一次,这样买卖双方都不会吃亏。

  我国已建成(或正在规划)的LNG接收站包括中海油在广东、福建、上海、珠海、浙江等地的9个项目,中石油在江苏等地的3个项目,但中石化只有山东青岛一处LNG接收站。

  根据CBN记者从中石油内部获得的数据分析,我国到2015年将引进LNG总计3000万吨/年的数量,这笔订单占比约为6%。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清风扬

09-12-16 08:17

0
传中国石油企业炼油毛利锁定200元/吨 消息未被证实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网 日期:2009年12月15日 12:44 

CBN记者 王佑 发自上海

  昨日促使55亿元人民币资金大举介入中国石化(600028.SH)、中国石油(600857.SH)的原因之一,是有传言称政府将可能修改目前运行着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但因该传言今日未得到证实,两大股票上午出现了微跌。

  CBN记者今日早间再度采访获悉,传闻之一是不论原油价格如何,政府都考虑给炼油企业200元/吨的锁定利润。 

  若锁定利润,那么政府可能需要在原油油价较高时掏钱,一方面补贴给炼油企业,一方面扶持困难群众。这可能是政府预防未来油价走高、石油供应出现紧张而作的准备。但该传闻尚未得到发改委、石油公司的实际回应。

  今年5月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就规定了石油公司的加工利润率将随国际油价的升高而逐步缩减。

  该办法中第七条说道:“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第七条的实质意义是,原油价每桶80美元以上,石油企业利润将出现递减,达到130美元等较高原油价格时,石油企业不仅可能没有加工利润、而且国内成品油价被提高的可能性也减小。

  昨日广泛流传于大基金内部的传闻,意思是“高原油油价下,石油公司也能够有正利润,毛利将被锁定在200元/吨”,这正好与第七条的内容有出入,对石油企业会产生较大利好,也是昨天A股下午大逆转并向上攀升的导火索之一。

  这则传闻在基金中广泛流行着,而且伴随着“二八”概念转换、中石化集团海外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及中国石化行权即将到期、几个指数基金蓄势待发等其他因素,使得石化公司的资金面上出现了极大变化,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分别有达40亿和15亿元的交易额,并于昨日收盘时大涨了8.4%和3.63%。

  但由于发改委没有任何修改方案对外公布过、石油企业也未接到相应通知,该利好在今日更是未被证实,上午收盘时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又下跌了1.14%和0.51%。
清风扬

09-12-15 07:53

0
中石化300万吨海外油气资产注入启动在即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网 日期:2009年12月14日 11:05 

CBN记者 王佑 发自上海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28.SH,0386.HK,下称“中国石化”)首次大型海外资产注入已确认无疑。

  CBN记者今日从权威人士处获悉,注入时间点就在12月或明年1月间。注入完成时间可能推迟到明年的原因是,海外资产的详细数据需要进一步确认、从宣布到股东大会召开并得到股东们的通过,都需要时间。

  此前CBN已独家报道过,中国石化可能在本月宣布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海外资产收购案。而这只是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海外资产注入中国石化。

  这位权威人士已确认了CBN报道中可能注入的“安哥拉项目”以及“300万吨”、近期注入等几项主要内容。他还进一步表示,规模可能在200到300万吨之间,不像外界流传的那样超过500万吨。

  今日有个别媒体报道称,该资产注入“年内完不成”。但知情人士对此予以反驳道,“年内完不成”这一概念是海外资产注入程序上的步骤而已。

  按照《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下称“规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这属于集团内部交易,需要召开股东大会。

  规则中就提到,应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时候,会议应该在2个月内召开。这样就使得整个交易全部完成的时间,一定是明年,因为目前距离今年年底只有15天。

  CBN已经报道过,此次注入的项目将是安哥拉当地的石油区块。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石化的母公司中石化集团和安哥拉国有石油公司组建的安中石化国际公司通过竞标,获得安哥拉17区块27.5%的权益、18区块40%的权益和15区块20%的权益。目前,中石化集团在该地区拥有500多万吨的石油资源,不过,这次注入的可能并不是所有资产,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石化集团未来还将有更多石油资产陆续注入到上市公司。

  2008年年底,中石化集团公司实现的海外权益产量为901万吨,当年新增权益油气可采储量为485万吨,同比增长了31%。而今年10月集团公司完成收购瑞士油气企业Addax公司之后,又可能增加700万吨的油气产量。

  作为中国的第二大油气生产商,2008年年底中国石化的探明油气储量为40.01亿桶油当量,这一数字并不大。

  中石化内部管理层告诉CBN记者,该探明储量大约是中国1年的原油使用量。而2008年年底中石化的炼油能力已达到了2.06亿吨/年,是亚洲第一和世界第三大炼油生产商。

  从保障资源、提供更多原油加工产品的角度来看,海外资产的注入都将提升上市公司的竞争力。
清风扬

09-12-15 07:47

0
伊拉克油田争夺战 中石油超低价暂成最大赢家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09年12月14日 
 
 
CBN记者 王康鹏
 
  中石油在伊拉克第二轮油田竞标中再下一城。近日,中石油、道达尔、马来西亚石油公司联合财团,以每桶酬金1.40美元的低价赢得了储量规模约41亿桶的哈尔法亚(Halfaya)油田的开发服务权

  哈尔法亚是在当天成功拍出的第二块也是最后一块油田。在该项目中,中石油以50%权益处于控股地位。拿下哈尔法亚油田后,中石油以三块油田成为在伊拉克拥有开发项目最多的跨国公司。

  11日,为期两天的伊拉克第二轮油田招标举行,包括英国石油公司(BP)、雪佛龙、道达尔以及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等在内的44家国际石油公司参加了竞标,伊拉克给出的油田占到了已探明的1150亿原油储量的三分之一。招标第一单,由欧洲石油巨头壳牌和马来西亚国营石油公司夺得,双方以每桶酬金1.39美元的生产价格拿下伊南部的迈季嫩(Majnoon)油田。

  招标第二单,中石油牵头的联合财团与意大利能源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组成的财团竞争。最终,中石油财团以每桶酬金1.40美元的低价胜出,并承诺将哈尔法亚油田日产量提高至53.5万桶。

  哈尔法亚油田位于伊拉克南部地区,探明储量约41亿桶,目前的日产量为3000桶左右。依据协议,中石油将在该油田开发项目中占据50%的权益而位居控股地位,道达尔、马来西亚石油公司拥有剩余的股份,分别为25%。

  公开资料显示,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储量可能高达2140亿桶,仅次于沙特和伊朗位居世界第三,约占到全球总储量的10%左右。在首轮招标中,中石油、BP以每桶2美元的价格拿下油气储量约为170亿桶的鲁迈拉油田,这是伊拉克最大也是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油田之一。

  在去年11月份,中石油还取得了价值30亿美元的艾哈代布油田服务合同,该油田已经在今年3月份正式开工。如果加上最新取得的哈尔法亚油田,中石油在伊拉克的油田开发项目已经达到3块,位居在伊跨国公司首位。

  中石油内部人士告诉CBN记者,在经济危机之后,以获取资源为主要目的的国际合作难度越来越大。现在世界石油市场剩余空间不多,只有中东的伊朗、伊拉克还有机会,对伊拉克中石油希望能够尽早进入,与世界石油巨头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但是,在伊拉克市场的利润微薄也是一个问题。鲁迈拉油田每桶2美元的报酬已经被业内专家指称为“微利”,而这次的哈尔法亚油田更是低至1.4美元,中石油在频繁下单后投入和产出是否成比例值得关注。

  实际上,不光是中石油,中国另三大油气巨头对进入伊拉克同样兴趣浓厚。在第二轮招标中,中海油、中石化、中国中化集团全部通过了伊拉克的资格审查,但最终都没能竞标成功,伊拉克提供的报酬过低是主要原因。
清风扬

09-12-05 15:08

0
“气荒”助推 中石油燃气资产整合加速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09年12月04日
 
 
  预计昆仑燃气接盘20亿元资产,再注入上市公司中油香港
 
CBN记者 王康鹏
 
  “气荒”肆虐,中石油集团(下称“中石油”)对旗下燃气资产的整合正在加速。近日,中石油陆续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多项燃气资产,合计涉及金额20亿左右,预计将由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下称“昆仑燃气”)接盘。

   11月27日晚间,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出转让标的名称为“大庆油田中庆燃气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大庆燃气’)100%股权”的交易信息,挂牌价格10.88亿元,交易将在本月28日结束,要求受让方需一次性付款完成交易。


  大庆燃气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本10亿元,由大庆石油管理局持股100%。挂牌中对受让方提出要求,需要是从事天然气业务的国有或国有绝对控股企业,需具有国内天然气上中下游完整业务产业链并能够提供充足的天然气资源供应保证,需达到50亿立方米以上的年供气规模能力且注册资本金不低于30亿元。很显然,满足受让条件的企业并不多。

  近几天,中石油再次挂出多项资产转让信息,包括四川乐华燃气有限责任公司65%股权、中石油大英燃气有限责任公司5%股权等,以及在2日挂出的四川省南充市天能燃气科技有限公司98%股权。粗略统计,这些转让股权涉及总金额为20亿左右。

  中石油内部人士向CBN记者透露,这实质是集团内部的资产整合,公开挂牌转让只是走国有资产转让的必要程序。

  本次的挂牌只是中石油整合燃气资产的一部分。早在今年5月份,中石油就挂出了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燃气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中国华油集团旗下6个燃气公司的控股权等转让信息,涉及到8省市燃气业务资产。最终,由昆仑燃气以10.93亿悉数收至囊中。

  前述中石油内部人士表示,依照集团的发展规划,将会把之前分散经营的燃气业务统一整合到昆仑燃气这个品牌下面,最终实现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在将来,城市燃气业务是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在条件比较成熟时,昆仑燃气将会注入到中油香港。

  “这次全国大范围的气荒也是一个教训,中石油需要尽快做大燃气市场,完善天然气业务的上下游产业链,培育出毕竟成熟、充分的下游天然气利用市场,这对中石油整个业务板块的协同整合都有好处!”该人士表示。

  目前昆仑燃气已经在广东、湖南、吉林、黑龙江等地有业务开展。华北石化、呼和浩特炼厂、庆阳石化等多家炼厂的液化气销售已经由昆仑燃气接管,实行统一定价和统一销售,客户与炼厂之间不再有直接的财务往来。

  不过,昆仑燃气的整合也将面临一定难度,首先就来自于旗下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一位接近炼厂的知情人士告诉CBN记者,炼厂并不愿意给昆仑燃气接管,昆仑燃气为保证自己的利润就把结算价格压的很低,而炼厂自己卖时价格要高不少。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