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远洋今年业绩预亏 去年净利润108亿
网易财经12月15日讯
去年净利润高达108.3亿的 中国远洋(行情 股吧),晚间发布公告称,今年全年业绩预亏。
中国远洋表示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贸易量下降,航运市场低迷,公司集装箱及散货运输船队实现的运费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其实,从中国远洋三季报不难看出,今年扭亏无望。中国远洋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6.78亿元,同比下降59.5%;净利润亏损53.08亿元。第三季度公司亏损6.91亿元,而一季度亏损33.51亿元,二季度亏损12.66亿元。从单季度来看,亏损幅度在逐步缩窄。
中国远洋董事会主席魏家福上周三表示,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导致需求疲软和运费下降,他预计公司今年将出现净亏损。并称目前预测2010年的盈利前景还为时过早,但情况可能会在明年好转。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12月底,远洋以每股30元的价格向10名特定投资者进行定向增发。2008年底,除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外的9名机构投资者所持股份解禁上市。但是当时中国远洋价格已经跌至8元左右,参与定向增发的机构损失惨重。而三季报显示,原本持有公司定向增发股票3100万股的光大证券在三季度减持了公司股票近700万股。若按照三季度远洋加权均价15.52元计算,光大证券这700万股亏损幅度接近50%。
昨日,中国远洋报收14.93元,相对于三季度股价有大幅回升,但是与30元的增发价相比,参与机构仍然有较大亏损。
0
0
0
2009年12月份造船行业景气月报:新接订单有所回升
申万研究报告 2009年12月14日
新接订单有所回升。2009 年11 月份全球新接订单为545 万DWT,同比上升527%。1-11 月合计新接订单2881 万DWT,同比回落82.8%。
内部订单占大头,市场化订单仍将低靡。本月最大的订单来自于STX 泛洋在STX 造船新订的8 艘VLOC,这一订单占了11 月份新接订单总量的59%。其他市场化订单仍然稀少。而且目前航运市场仍有大量船舶空闲,波罗的海指数大幅回调,船东尚无大规模订船的意愿和冲动,所以市场化订单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2009 年预计新接订单3000 万左右,同比回落80%。虽然目前船东询单的数量增加,但是这些询单更多的是船东希望低价订船,双方在价格方面差距比较大。我们预计后期仍会有部分订单出现,但是无法彻底扭转造船调整的格局。2009 年预计新接订单至3000 万DWT,同比回落80%。
船舶价格继续回落。11 月份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新船造价指数分别为145 点、156 点、78 点,同比回落29%、29%和31%,呈现继续下探走势。
各大主力船型价格回落。VLCC、阿芙拉价格为1.04 亿美金和4950 万美金,VLCC 价格比上月下降100 万美金,阿芙拉则持平;好望角为5650 万美金,与上月持平;巴拿马价格3375 万美金,比上月略涨了75 万美金。
本月主力船型价格继续回落,如STX 订的VLOC 价格只有1.1 亿美金,比上个月大宇造船承接的VLOC 又下降了500 万美元;而日本航运公司在韩国成东造船订造的好望角散货船价格也只有5300 万美元。
船价仍将回落。经历了大幅下跌之后,船价已经跌到了2004 年的位置,但我们认为2009 年在产能逐步释放、订单回落等因素影响,目前的船价仍然存在下调空间。
中国新接订单85 万DWT。中国新接订单85 万DWT;韩国新接订单为456万DWT;日本仍然为零。
手持订单同比仍回落。11 月底韩、中、日手持订单分别为1.73 亿DWT、1.95 亿DWT 和0.93 亿DWT,同比回落20%、11%和23%。
累计交船保持增长。11 月份全球新船交付525 万DWT,同比回落33%。
韩、中、日新船交付分别为193 万DWT、163 万DWT 和120 万DWT,分别同比下降了37.5%、5.3%和53.5%。1-11 月份韩、中、日累计交付船舶4013 万DWT、3030 万DWT 和2636 万DWT,同比增长28.2%、66.2%和4.5%。
综合评价。造船股价依赖于新接订单和船价表现,对此我们仍然相对谨慎,维持造船行业和上市公司的中性评级。
0
船舶行业:11月全球订单超500万载重吨 中国重工募资逾147亿
来源:天相 日期: 2009-12-14 11:43
1.新接订单量:11月新订单超500万载重吨。2009年11月,全球新接订单45艘,54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27.3%。同比大幅提高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11月新订单超过500万载重吨也进一步增强了新船订单下半年稳步回升的趋势。
2.手持订单量:全球手持订单量即将少于5亿载重吨。截至2009年11月底,全球船企手持订单共计8267艘,5亿载重吨,同比下降17.1%。其中中国手持订单3256艘,1.9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11%;韩国手持订单1878艘,1.7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19.1%;日本手持订单1199艘,0.91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3.9%。
3.造船完工量:同比保持增长但增速下滑。2009年1-11月,全球累计造船完工量为2167艘,1.04亿载重吨,同比增长25.6%。其中,中国累计完工693艘,302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6.2%。韩国累计完工464艘,401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8.2%;日本累计完工406艘,263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5%。
4.新船价格:散货船部分船型价格小幅回升。2009年11月,克拉克松新船价格约为1104.94美元/载重吨,月度新船价格指数为140点,同比下降22.11%。分船型来看,巴拿马型散货船和大灵便型散货船价格11月末的价格分别为3380万美元、3050万美元,较10月末的价格有小幅回升。
5.行业运行数据:行业总产值增幅呈下降趋势。根据船舶行业协会的统计,1-10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82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438亿元,同比增长31.5%与2008年的高增长相比,今年船舶工业总产值增幅呈下降趋势。
6.投资策略:我们认为随着新船订单的逐步回升,船舶行业将会步入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上市公司目前的手持订单均较为充足,但受运力过剩等因素的影响,船舶行业的复苏进程将会较为漫长。中国重工的上市或将会给船舶上市公司带来整体估值提升的机会。维持对船舶行业的“中性”评级。
0
中集集团:订单恢复早于预期、产量实现环比大增
投资提示:基于集装箱订单恢复早于预期、产量实现环比大增以及未来产量的持续环比增长,我们上调中集A股和B股的投资评级至“推荐”。
理由:短期因素:进入12月份以来,集装箱企业新签订单较10、11月份明显好转。胜狮货柜12月份订单明显增加、生产排到2010年1月底,部分工厂排到2月,管理层正在计划招聘新的员工以满足订单生产需求。中集11月份干箱产量环比增加94%,考虑10月份国庆假期因素,11月份产量与9月份相比,环比增加69%。从新增订单来看,预计未来三个月产量将保持持续环比增长。
长期因素:目前,港口集装箱月度吞吐量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欧美地区PMI指标以及我国新出口订单指数持续保持在高位以及被延迟了超过1年的集装箱更新需求逐步释放,集装箱需求将呈现逐步回升趋势。存货方面,港口空箱逐步下降到正常水平、集装箱企业的库存也逐步下降,未来新增需求将需要新的产量来供应。预计集装箱产量的回升将持续。
估值集装箱从周期性低谷逐步回升、2009、2010年的市盈率估值参考意义不大。2011年A股和B股的市盈率分别为16.5倍和10倍,均低于2007年集装箱上升周期20倍和13倍的市盈率中枢水平。市净率方面,2010年A股市净率2.2倍,低于振华、船舶等外贸相关机械企业2.6-3.3倍的估值区间,处在中集1-5.5倍历史区间的中下水平。B股2010年市净率1.4倍,与振华B、广船H相当,处在中集B股1-3倍历史区间的中间水平。
集装箱已经开始回升,中集的估值并不贵,股价和业绩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但上升空间大。作为机械出口板块中复苏最早、弹性最大的品种,中集的长期配置价值也很明显。
风险:海外经济复苏低于预期的风险。
大盘回调的风险。
[报告]
0
宝钢提价将引发提价潮 中方铁矿石谈判将更被动
2009-12-14 07:56 杨烨 人民网
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市场需求旺盛两大因素的助推下,宝钢10日晚率先宣布将明年1月的产品集体提价,其主流产品调价幅度最高达600元/吨。
向标之称的宝钢此番提价,或将拉动其他钢厂的跟随提价。
作为谈判代表的宝钢,此次提价也让人联想到目前仍在预热阶段的铁矿石谈判,似乎暗示着钢厂希望借此来抵消谈判涨价带来的成本上涨。分析人士认为,实际上,提价无疑令本来处于劣势的中方在谈判中更加被动。此外,因为市场需求并不具备价格大幅上涨的基础,后期钢材市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聚焦 1 宝钢提价缘何来势凶猛?
在连续上调了几个月的钢价后,代表国内钢铁价格风向标的宝钢再次上调了明年1月份钢价,大部分钢铁产品价格上调人民币300至600元/吨。此次调价后,宝钢主要产品价格基本恢复到2009年高位,价格仅略低于9月份、10月份出厂价格。
在此次调价中,主要品种冷轧板上调550元/吨;酸洗上调400元/吨;热镀锌板上调400元/吨;电镀锌板上调600元/吨,以宝钢给出的代表产品列表价格为例,涨幅分别为11.5%、9.1%、8.0%、9.1%;另外,彩涂板上调300元/吨;无取向硅钢上调600元/吨,代表产品涨幅分别约4.9%、10.6%;热轧产品上调300元/吨;中厚板上调50元/吨。
国信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表示,宝钢调价受下游销售推动作用明显。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前11个月国内汽车产销突破1200万辆,年内将稳超1300万辆,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而其车板正是宝钢的拳头产品,占据国内50%左右的市场份额,目前国内40多家汽车厂稳定采购宝钢产品,车身应用比例逐年扩大,不少车型更100%采用宝钢汽车板。汽车销量无疑拉动了宝钢汽车板的销售,据了解,3季度商品坯材销量由1季度的498万吨回升至618万吨,尤其是汽车板等部分产品甚至供不应求。
在11月份调价中,宝钢仅仅取消了前期对热轧、热轧酸洗、冷轧及热镀锌等产品优惠100-300元/吨的幅度。而武钢则选择了直接上调其主要产品价格,热轧卷板和冷轧上调300元/吨,线材普涨150元/吨,镀锌产品上调300-400元/吨。值得注意的是,比较宝钢最新价格与武钢12月份价格可以看出,冷轧和镀锌产品上宝钢不仅补涨了12月份与武钢的价格差距,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价格。
“超出的价格,具有明显的提价示范效应。”我的钢铁网咨询总监徐向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他预计,武钢马上也会再次上调其冷轧板和镀锌板的价格,新一轮的涨价风潮又将掀起,在这轮涨价风潮中,冷轧板、及高档板材的提价空间要高于建筑钢材的提价空间。记者从武钢相关人士处得到证实,武钢将于下周公布调价方案,其他钢企也将随后跟进涨价。
上述调价消息同时拉动了钢材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上扬。11日钢材期货开盘高开高走,围绕平均线小幅上下波动,截至午间收盘,螺纹1005主力合约收于4371元,上涨77元,波动幅度逐渐趋缓。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测,12月11日国内主要城市热轧价格纷纷上涨,天津、上海上涨40元,广州和杭州上涨30元,北京上涨10元,冷轧方面,上海上涨40元,天津和武汉上涨50元。
聚焦 2 钢价有无大幅上涨基础?
徐向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宝钢作为龙头企业,其风向标的作用往往大于提价本身。一旦宝钢调价必然会带来其他钢厂的跟随性调价,从而拉动整个市场价格上涨,而价格上涨又会成为一个信号,刺激钢厂加速进行生产。另一方面,钢材价格上涨还会引起钢材原料的价格上调。据了解,在焦煤价格上涨同时,本月初山西、山东焦化协会纷纷上调了当地焦炭指导价50元/吨,达到1750元/吨。
“可以肯定,如果需求没有明显回暖,后期供需矛盾会更加严重,在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一旦钢材价格下跌,钢厂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徐向春说。
一位钢材贸易商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表示担忧。他认为,如果加上宝钢12月取消的价格优惠,目前的市场价格与宝钢新出台的一月份出厂价格差距达500多元,1月份正处于市场淡季,市场需求可能无法承受这样的涨幅。徐向春表示,市场需求处于淡季,钢材产量一直居高不下,库存仍然处于高位,种种迹象都说明,目前的市场环境并不具备钢材价格大幅上升的条件,后期市场压力很大。
“根据我们对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库存跟踪统计,从11月底到12月初钢材库存量增加近一倍,整体库存压力仍然很大。”徐向春表示。据最新检测数据,2009年12月11日上海地区板卷类主要仓库库存目前总量232.163万吨,较2009年12月4日统计增加4.451万吨。其中中板30.922万吨,减少0.199万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预计中国11月粗钢产量达4933万吨,日均产量为164万吨,略低于上月的166.3万吨水平。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粗钢产量达5175万吨,同比增长42.4%,前10月累计产量已逾4.7亿吨。
聚焦 3 宝钢明显矛盾做法令谈判更加艰难
原本应该顺利开启的铁矿石年度谈判,目前仍处于“预热”阶段。在鞍钢、武钢等国内钢厂跟随宝钢调价的同时,加剧了中方在谈判方面的劣势。徐向春表示,一方面钢材价格上涨将拉动铁矿石现货价格上涨,三大巨头将会以此为基础提高要价,另一方面,三大巨头还会以钢材价格上涨作为国内需求旺盛的有利证据,更加不会再谈判中有所让步。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必和必拓内部人士了解到,谈判一般在圣诞节前后就会有第一轮的接触。据了解,早前三大巨头曾表示要求铁矿石谈判涨价30%,此后受三大巨头缩紧供应量和操纵海运费上涨影响,进口铁矿石现货价格不断攀升,目前印度矿价格达到每吨104美元,接近八月份每吨110美元的高点。
一位钢厂资深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实际上,因为对铁矿石有涨价的预期,钢厂通常会先期涨价,从而抵消后期铁矿石长协价格上涨所增加的成本。而宝钢一方面作为谈判代表进行谈判,一方面又会从企业运营角度上,通过上调钢材价格来降低企业风险,这种明显矛盾的做法往往令谈判更加艰难。
徐向春告诉记者,钢厂提价已经成为阻碍铁矿石谈判不可避免的一个因素。翻越以往的谈判记录,宝钢并不是第一次在铁矿石谈判时期上调价格,2007年11月20日宝钢股份公布2008年一季度价格调整政策,其中,热轧产品上调300元/吨,冷轧产品上调约200元/吨。而这次调价“恰逢”2008年谈判初期,从此以后的一年中,几乎每一季度都有一次价格上调。
在国内钢材价格不断冲高的同时,铁矿石谈判也处于愈发被动的状态,2008年2月中方被迫接受日本新日铁与韩国浦项制铁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8年铁矿石价格上涨65%率先达成协议。更为巧合的是,2008年2月25日宝钢公布二季度价格上涨方案,主要产品继续提价,大幅涨价甚至超过铁矿石成本的上涨,同时也为后期钢材市场崩盘、价格大幅下跌埋下隐患。
“全球钢材生产增加、铁矿石需求回暖的情况下,三大巨头已经具备提价的基础。”徐向春说。他认为,中国钢材市场价格应该保持在一个平稳的价格状态下,才有利于中方进行谈判,如果过度进行预先涨价,只能令中方在谈判中更加被动,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局面很难改变。
0
继续暴跌
0
湘财证券:中海发展给予“买入”评级
2009-12-11 13:09 湘财证券
远洋业务成公司未来发展重点。中海发展2006年以来对运力扩充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2009年起至2012年的四年间将新增运力951万载重吨,是2008年底运力的1.25倍,而新增运力中包括10艘VLCC和16艘VLOC,均为面向远洋的原油和铁矿石运输业务。
多因素支撑公司拓展远洋油运和干散货运输业务。公司运力的扩张主要基于国内大宗商品旺盛进口带来的巨大运输需求以及保障国家战略物资的运输安全。大货主与公司的战略合作和承诺的货源保障能够为公司运力的扩张提供较好支撑。
最坏时刻已过,航运市场整体向好。我国对铁矿石的强劲需求超出市场预期,也成为金融危机背景下萧条的航运市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随着西方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航运市场尤其是干散货和油品运输市场将继续向好。
收入结构出现调整。由于油轮运力的集中投放和干散货运价的大幅下跌,公司油运收入比例出现明显增长,预计这种比例将在未来两年得以维持,但随着VLOC的投入使用,公司收入结构将会再平衡。
公司业绩底部回升,未来业绩增长可期。公司业绩底部出现在2季度,周转量和运价的回升将引领公司业绩走出底部。未来两年,公司运力和货源均有保障,只欠运价东风,而随着运价的回升,公司业绩增长可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09~2011年公司EPS分别为0.38元、0.91元和1.70元。由于强周期的特性,我们给予公司2007~2010年周期内的平均EPS1.06元的20倍市盈率进行估值,6个月目标价为21.30元,该价格对应2010年23倍市盈率,给予买入评级。
投资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和意外事件风险,商务风险,以及安全风险和海盗风险。
0
海运板块具有估值优势 机构吸引力在增强
2009-12-11 16:38 北京首证
经过之前两周的过山车行情,本周大盘处于弱势震荡格局,上证指数围绕3300点做中幅震荡,伴随指数陷入低迷的胶着拉锯战中,投资者心理越趋谨慎,成交量逐日萎缩,周K线上,两市均收出一根明显缩量的小阴线。从盘面看,本周热点迅速萎缩,不论是权重板块或者中小盘股均表现为弱势轮动效应,经常出现见光死的一日行情,从中折射出当前资金尚未准备进行持久战,转而采取游击战。另外,我们注意到,在大盘处于低迷之时,不少资金另辟蹊径,转战新股,因此近期上市的新股首日溢价率明显较前一段大幅提高。本周A股经受了外盘突发不利逆转的考验,受美元指数大幅反弹进而造成国际油价和金价大幅下挫影响,两市指数曾一度大幅低开,但是并没有出现杀跌,而是迅速企稳,这也反应现阶段A股具有很强的抗跌性。消息面,周一,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会议结束,会议为明年的整体经济工作定下大方向和基调,会议公报内容基本在市场预期之中。随后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扩大内需的若干政策,去年底出台的多数促消费政策得以保留,并且提出一些更优惠的政策;对于万众瞩目的房地产市场,会议决定取消原来的二手房交易优惠政策,而首次购房和改善性购房的优惠政策得以保留,显示目前中央对于房地产市场还是有保有压,以维护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
周五,有关部门公报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比上年同月加快13.8个百分点,比10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为连续7个月同比增速加快;1-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8634亿元,同比增长32.1%,比上年同期加快5.3个百分点,比1-10月回落1.0个百分点;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39亿元,同比增长15.8%,比上年同月回落5.0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数据进一步印证经济复苏,表明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水平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备受瞩目的CPI终于转正,11月份CPI同比上涨0.6%,而PPI同比下降2.1%,降幅进一步缩窄。我们认为,政策面的宽松政策得以延续及经济数据进一步好转,对于A股而言,无论是政策面或者基本面都是利好,所以市场的中长期向上趋势仍将延续。技术方面,大盘处于震荡格局时间已近3周,伴随本周指数震幅缩窄,市场面临方向选择,随着具有重要心理意义的30天线和40天线上行,这两条双保险均线对于指数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结合基本面和政策面因素,我们认为,指数选择向上走将是相当大的概率事件,所以对于后市,我们认为3200----3300点将是指数的震荡筑底区间,在此将构筑坚实的上升平台。
策略上,我们建议投资者保持乐观心态。目前,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主流研究机构,无一对后市看空,市场乐观情绪空前一致,根据以往经验,在资金面宽松情况下,未来指数再上一个较高的新台阶是迟早的事,投资者应该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市场,而不要被大盘在短期内低迷走势所困扰或被盘中下跌所吓退,应该把下跌看做低吸的良机。对于未来我们判断趋势向上,但是市场的风格转换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尤其是这种风格正从中小盘股转向大盘股,因此这种转换所需时间将更长,所以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可能是缓慢震荡攀升之势,短期之内很难再现前几个月那样快速的赚钱效应,投资者需要适时改变之前的惯性思维,转变策略,和操作方式,降低前期涨幅较大的中小盘股的仓位配置,加大对具有估值优势、业绩增长明确的权重股的配置比例,尤其是要注意深挖那些长时间没有显著表现、行业基本面正迅速好转的蓝筹股。心态上要克服可能的急躁情绪,认定看好的板块和个股,持有较长时间,不要频繁操作,更不应盲目追涨杀跌。
板块方面,我们建议关注海运板块。中国是对海运需求最大的国家,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海运市场的发展走势。随着中国经济率先在全球复苏,进而拉动整个世界经济从最低谷走出,全球海运行业也逐渐从谷底步入复苏通道。4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回升速度进一步加快,对于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需求节节攀升,由此带动国际海运费快速提升,反映国际干散货运输价格水平的波罗的海指数(BDI)近几个月更是连续大幅上涨。预计明年,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基石更加巩固,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进一步好转,全球经济形势将较今年有明显的提升,因而能够支撑波罗的海指数步入稳定的回升通道,该指数将继续向上运行,对于从事海运运输的企业,其业绩将得到显著提升。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今年的投资增速最迅猛,达到历史少见的百分之三十几的增速,其次是消费,继续保持稳定的高增长,投资与消费是今年中国成功保八的主要功臣,但是第三架马车却出现问题,出口大幅下降,对经济起到负的拉动作用。反应到二级市场上,整个海运板块在08年是跌幅最大的板块之一,但是受制于基本面方面因素,今年以来,海运板块整体涨幅相对较小,在所有板块中涨幅居后,市场预计出口最坏时期是今年,明年全球经济将出现好转,出口将很可能进入正增长,对GDP将起到正贡献,因此海运板块的投资价值已开始体现,整个板块目前具有估值优势,形成估值洼地,对机构的吸引力在迅速增强,未来表现强于大盘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