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极了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近一周来B股走的明显比A股强,每天不断放量上涨,特别是今天早上一度放巨量创新高,几乎全线涨停。这几天的走法有一个显著特点,纯B股比AB都有的股票走的强,不少ST表现疯狂。对于这种走法我认为根本原因是B股估值低,导火索可能是B股问题将是管理层的下一阶段的重点,而且很可能以国际板的形式推出,实现多赢。
在股改基本完成,创业板成功推出的背景下,证监会无外乎剩下这么几件大事: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港股直通车、国际板、B股问题,至于加强监管是日常事务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特别是中国股民整体上还很不成熟,因此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这些高风险的产品近两年推出很难,因此可以排除。港股直通车对于内地投资者有好处,但对政府来说没啥好处。首先A股还有无数企业等着融资和再融资、创业板还有一大群排队,随意分流资金不利于新股发行,而且可能导致A股重挫,是管理层不愿意的。而且这种事情只对一些价值投资者有利,其他方面好处较少。剩下的就是B股和国际板的问题了。
首先说B股,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深、沪证券交易所),只不过投资者在境外或在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2001年我国开放境内个人居民可以投资B股。从最初创立的初衷来看是吸引外国投资者,发挥其筹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增加外汇储备。近些年来,国内公司海外上市,特别是在香港的上市,再加上A+H股发行,国外投资者有很多渠道投资中国上市公司,而且QFII等也逐步允许国外投资者投资A股,这样B股逐步边缘化,交易量越来越小,而且近十年B股几乎没有再融资,像一潭死水。一些纯B股公司无法再融资,都在谋求其他上市渠道,一些ST公司的壳难以卖出进行资产重组,很多人呼吁解决B股问题。解决方法主要有AB股合并、B股回购注销、国际板、恢复B股的发行方式,我认为这里面前两个都一样,都是AB股合并,后两个也有共同之处,可以称为国际板。AB股合并操作难,受益者少,主要是B股投资者受益,感觉不好操作。
为何要推出国际板?首先中国要想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不吸收国际资金是不可能的,没有国际级的企业也是不行的。外企在中国上市,最终拿走的是外汇,这在前几年,外汇不多的情况下是无法允许的。这也就是2001年允许境内投资者购买B股后没有下一步政策的原因。而当前中国的外汇已经很多,中投都已经以国家的名义到海外投资了,但成绩并不明显,我想不是水平不行,主要还是有类似基金经理的局限性。由于境内机构和个人没有外汇投资渠道,出口带来的外汇收入都兑换为人民币,国家在这方面压力越来越大。此时推出国际板,既能解决国际版问题,又能解决过多的外汇储备的问题。
那么国际板是通过A股还是B股,还是类似创业板一个新的板块解决呢?假设通过A股解决,这样有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外资是要拿外汇走的,他拿很多人民币没用,人民币不能随意兑换为其他国家货币,如果A股发行就会在价格制定、资金流转方面遇到复杂的汇率问题,因为汇率每天都在变。更重要的是在A股发行会分流A股资金,而且没有太多好处,容易招来骂名。
如果国际板通过B股发行呢?首先为了发B股,必然要恢复融资和再融资功能、允许资产重组,抬高B股估值而有利于发新股,这些都是好事,没有人会反对,无论是股民还是上市公司。技术上也简单了,国际板发行筹资操作过程都是外汇,避免了汇率问题。有这样对大家都好的事情,何必再用第三种选择单独设立国际板呢?
国际板与B股合并是否会给A股带来负面影响呢?这方面会有,但很小。因为目前每个人每年购汇额度只有5万美元,国家这方面可以控制流量,而且B股开户和交易手续繁琐,对A股的资金分流应该有限。最根本的还是B股盘子小,分不了多少A股的资金。
国际板与B股合并是否会给外汇储备带来风险?有,但可控。首先发行规模可控,证监会可决定按照什么速度发行。另外国内公司到香港上市,也可换回外汇,特别是目前比较普及的A+H模式。
今日国际财经消息中有这样一段:面对记者们的“逼问”,邓肯·尼德奥尔抛出了“烟幕弹”,仅表示,目前正在商谈中,将在2010年合适的时候宣布相关情况。尽管邓肯·尼德奥尔并未透露具体登陆上交所国际板的具体日程表,但邓肯·尼德奥尔此行的日程已经表明国际板推出的日益临近。昨天,邓肯·尼德奥尔已与上交所见面,今天将与证监会官员会晤。“我们会继续进行非常建设性的对话,关于帮助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并且讨论到上海上市的问题。
假设国际板推出我想会有以下步骤:
1、允许B股公司再融资
2、加快B股公司资产重组,解决ST的问题
3、解决少数纯B股公司股改的问题
以上措施可让现有B股上市公司的问题得到解决,并提高B股的估值水平。
4、逐步允许国内机构投资者投资B股,其实目前很多国内机构都是通过香港进入B股的,比如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
5、时机成熟时开始发行新的B股,以外企为主。
6、逐步放宽汇率管制,比如个人购汇额度到10万美元每年,增加机构投资者的购汇额度。
最后说一下最实在的,如果真的B股变国际板,目前B股投资如何选择呢?从政策上分析,我认为获利程度是以下顺序:
1、ST表现会最出色,乌鸡变凤凰,翻得倍数当然最多。但不符合我个人的价值投资风格,我是不会参与,只建议高手参与。
2、纯B股,被压抑的太久了,允许再融资后会走的更好
3、AB股差价较大的且有投资价值的公司,目前比价在2-3之间的有不少,这个是我的主战场,万一国际板不在B股,我还可以期待B股回购啊。
4、AB股差价较小的属于跟风上涨了,也是依据价值投资取向决定了。
以上内容为爱情保鲜网理财栏目特聘版主数字游戏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千万不要低估管理层的智慧,中国的管理层最善于的就是用政策实现多赢,大家都开心,才是最好推动的事情。
B股市场一定会有一个好的解决,而且很可能就是国际板,这么多年的B股不是白开得。如果你从2001年到2009年近10年时间都没完成B股建仓,只能说没有提前领会国家的意图,给你十年时间低成本建仓,把握不住就不能怪政府了。
(以上内容属于娱乐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