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深灌11

09-11-11 09:10 8084次浏览
天乾南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10月30日,无奈地将少得可怜的中签的南风股份在61-58之间分数次卖出,每次100股.
参与打新的创业版股票共有三支,真心实意,希望中签后长期持有并跟踪,另两支是吉峰农机和忆纬锂业,对后者,目前我还有些不解的地方(见深10)
南风尽管已经是涨幅倒数,其疯狂程度毅然令我瞠目,即便巴菲特,相信也不会反对我的决定。
等待数日之后,我终于将中签头寸买了回来.这并不是一个有花头的价格,但至少这个价格在两三年后有望化解估值的压力.
还会有更便宜的价格吗?我不知道,只有等待,时间会会给出答案.
打开淘股吧APP
6
评论(4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jian

09-11-13 09:33

0
关注
地坤北

09-11-13 09:07

0
事后来看,总是那么清楚。麦肯锡的顾问经验老到,却无量化评估萌动的数据需求机会之风酬比,只能出一步不过不失的中庸之招;联通的一些营销人员尽管可以感受到数据业务和智能终端业务的市场脉动,确又只能止于总部策略。一个无法自下而上创新推动的公司,就象这个体制一样,只能结局如此,折腾,诚如威廉姆森所研究之制度经济学的结论

 一个联通员工给CDMA接棒者的忠告

在联通工作快10年了,CDMA也是我02-07年工作的主轴,不管是在省公司做营销方案还是去负责一个州市的营销,CDMA营销都占据了我60%以上的精力。所有的联通员工都有自己的感受,信心最强、市场拓展能力最强、收入最好的时候就是03年以前,也就是CDMA大规模营销之前,可以说两手互博就是这几年的写照。
现在它就要离我们而去了,对它可是爱恨交加:一方面它确确实实地耽误了我们吃饭产品--GSM的发展,使G网失去了最重要的几年,与移动的差距成倍拉大;另方面它当时确确实实是代表了移动通信的新方向,这一点就不用我多说了,作为运营商中人大家都知道的,而且交给电信的全网就是一个接近于3G的网络,它曾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希望!

今天我已经不再参与它的操作了,我们也将成为对手,它也将成为我的攻击目标,但因为之前几年的情结,我还是希望它能在中国真正生根。

反思我们在C网上的工作不是否定自己,而是把我们这些“药渣”的心情与同仁们分享:
一、成败终端
今天的C网用户大多数是低端用户,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为什么?最早的C网终端质量很不稳定,倒了联通C网的牌子,又还奇贵!自06年以来联通华盛的成立,通过“统谈统签”、“统谈分签”,使C网终端能大规模的降价,直接的体现就是各大品牌都推出了500元级别终端,极大的推动了用户群的增加,但它带来的就是全网低端化趋势加速。正因为我们太渴求用户数增加了,我们还有华盛都忽略了C网的最大特征--不是绿色环保而是当前其他网络不可比的数据能力。
在用户数导向下,我们失去了将C网引向智能应用网络的机会,而经过数年不计血本的建设,它从网络覆盖和数据能力都已经在全球居于前列,它甚至只需一个季度就可以全面升级为EVDO--真正的3G,但华盛和我们没有去刻意利用网络特性而是把它当作有一个“小灵通”网来运营,我们在C网上除了一个CU928就不再有任何智能手机了,我们没有利用网络新一代人的心态去把他们吸纳为C网的中坚用户和“粉丝”。
目前的终端市场就那几个层级的终端:500元以下的极简陋手机最多,500-1500元的手机基本和G网500元级手机同功能,1500-3000元手机品种太少实际上也就是一台外观过得去的普通手机,3000元以上手机就是一台华而不实的玩具基本没什么功能,同样运营C网,美国等国的运营商大量投入市场的却是智能手机,可以说目前市面上的众多GPRS智能手机的原型都是C网机,我们却放过了这个大好机会,把这部分用户拱手白让给移动了!

二、目标丢失
我们在运营C网时,一开头中了麦肯锡的毒,要求发展高端用户,但当时那个网络是什么样的,“千疮百孔”来形容不为过!那种情形下大规模放号实际上是在砸牌。接着发现不对了又要求当白菜卖,目标--低端、超低端用户,营销方式随之大变。隔年,1x建成,要搞行业应用,终端就是大问题,没有可开发软件的手机平台,就拿着酷派双模机捣腾,人家那是把联通作为宰的猪阿:拿着阉割过的win ce版本来糊弄联通又去糊弄行业用户,开发权永远在酷派手中。
我们从来就没有把“数字一代”作为C网的目标,在网络已经具备能力的情况下,没有对应的的智能终端、没有对应的营销政策、没有一贯的品牌培养。我们不知道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这部分人群是有最大口碑和话语群的一类人,只要终端和营销服务政策合适他们有可能成为我们的C网中坚用户我们C网的粉丝,作为粉丝,满足了他们对数据传输和新奇业务的需求后,就会对你充满宽容!失去了他们,心痛啊。

三、网络优势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在网络能力和市场结果中为何会有那么大的落差?一个优势网络怎么变成低端用户大集合的?一个本应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传输能力超强的网络如何沦落为一个充斥着集体低能手机的呢?
在C网目标多变的情况下,市场营销人员已经不再去培育用户群,而是在现有用户群中抢夺最容易获得的“流沙用户”,在巨强的任务压力下总部的市场部也已不是市场部而是销售部,他们不去研究用户对手机的需求趋势,不去了解这一“个人信息终端”的发展,不去试图引导满足中等层次用户期望。

这样在计划建设与营销推广中出现了巨大的鸿沟:强大的网能与低能的网络终端应用,这就是C网的现实!
我们的增值业务部门呢已经走入了各种小业务的牛角尖,陷入了sp的重围中,开发出无数个可有可无的小业务,却没有起到建设与营销的润滑作用,没有对应用营销有强势引导,全是那些惹人投诉的业务,导致一线人员害怕增值业务!
作为一个运营商的一员,我到现在一直相信:公用企业特别是站在技术前沿的企业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老电信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如果一个企业放弃了这个认识,那就可能在竞争中失败。
我们其实都没必要自创新路,只要学好国外运营商的步伐就好,看人家怎样培育用户、学人家怎样把这部分数据用户群做大做成自己的利润来源,需要在终端上做何种准备。其实我们甚至不用做多少事,我们只要在04-05年把国外运营商的C网智能终端克隆过来就抢占了这个技术与市场的制高点,智能终端与C网的网能是真正的“绝配”、是真正的“珠联璧合”。

正因为对C网的情感,所以想对接棒者说:“终端+资费+概念”是C网运营的核心。
一、概念

在02年我曾经提出“终端+资费+概念”这一口号以配合当时的“百日竞赛”,通过东信手机打来了最早的规模用户,而且当时的营销模式几经变形已经基本固定下来成为目前的主流营销模式。当时的“概念”主要指“绿色环保”,但在03-04年全网升级为1X网络(2.75G)后,理应质变为“高速网、先进数据网”的,但我们由于没有对应的终端,白白放过大好时机,直到现在还在宣传“绿色环保”,殊不知如果人家现在要真要绿色不如去找“小灵通”,人家现在入网主要是“便宜”、给老婆买给老人买。
现在中电信要重塑这一网络,不可能靠低端用户,不可能靠所谓高端用户,只有强调目前市场的空缺--“先进网络能为你做什么?”理解先进网络这个概念的可能只是一小部分用户群,但他们恰恰是社会里最具影响力的一群,直接控制了社会的口碑!现在的老大移动同样在个人终端应用方面的宣传投入较少,这正是C网打造中坚用户群的机会。

二、终端准备
联通总部没有多少人去研究终端的趋势以及如何配合网能开展营销,或者研究了我们也不知道。终端引入者们关心的是如何压价好去降低入网门槛,所以6年来只有一个“大显CU928”犹如一颗流星划破天空,在智能手机方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行货就此一型,其他的PALM机、6700、6800等全是水货改卡机,而且新机是“一机难求”!
也许大家会说这些机器能卖的出去吗?我可以告诉大家,很好卖,而且经常是成群购买,为什么呢?所谓“物以类聚”,由于智能手机的华丽强大功能使种子用户能大量带来新用户。举我的例子,06年了解到省公司有一批928的库存积压,我马上要求调给我,当时价格约2400元,我把40多台全调到我那个偏僻地州,按预存4800元销售,经过几个其他单位里数码玩家的宣传在一个月内全部销售完毕,两年过去了这些用户还在给我打电话问有没有新的替代智能机型,我只好说抱歉了。
其实我们根本就不缺C网智能机型,我们只需把国外运营商的C网机型引入就行了,这些厂家实际上就在国内!这种引入甚至不需要华盛去做,只要制订营销和资费政策鼓励带智能机入网、制作C网ROM以刷机就可以了。

至于普通机型方面就不需要在这里多说了,去了电信的华盛朋友自然会说出重要性的。

三、资费和营销政策
其实,资费杠杆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小了,但在C网还是有操作空间的,为什么?数据业务太闲!针对智能终端用户,完全可以用资费来带动他们,比如使用多长时间数据业务或者数据业务包,那就可以获得多少的免费通话包,要知道我们现在要获得一个arpu100元以上的新用户有多难?在现实中,我们买上网包月卡就是 100来元一个月,但它和语音是分离的,如果能把它们叠加结合不就可以从外网获得一个新语音用户了吗?真正智能终端也是获取行业、集团用户的利器,资费杠杆也最容易在他们中间发生作用,当然这里的智能终端不是指“酷派”那种山寨型终端。
营销政策是各有心得,电信和C网部的朋友们会说得更好的。

四、员工
听说最近电信在给员工发C网终端,如果这种发放是为降低库存和体验C网,没多少可说的。但我建议电信从第一天起就不要让自己的员工引入低端的概念,最好是补贴鼓励员工使用智能终端和数据业务,并将OA系统与之无线无缝对接,从一开始就引导员工学、熟悉它的真正属性和与众不同之处便于推广和做出应用榜样。至于智能终端的来源,一开头不要去管,大家自然能从网上找到便宜货。当大家研究通C网智能机后,我相信员工们会对C网充满自信的,这也是销售中最重要的心态。

另外让开发部门做好在C网智能机主流平台--ppc、palm等下开发中电信ROM和中电信应用的准备也至关重要。
在员工终端政策方面,千万要防止员工使用的手机集体“低能低端”化,不是说价格而是说应用功能,更要防止他们还以此为荣,因为我们要时刻注意到,我们是运营商,我们每一个人都由引导潮流、引导趋势的义务。

说了这么多C网概念和智能机的话,不是说对低端用户和低端机的营销不重要,而是原来就很重要了,只是把原来我们忽视的地方拿出来讲讲,毕竟对运营商来说用户规模是第一位的,这方面的营销也是销售任务的直接压力。
祝电信的兄弟们能把C网运营好!

给CDMA接棒者的忠告续

去年年末写了篇关于运营商如何切入3G的文章,后来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上》,以《给CDMA接棒者的忠告之3G展望篇》名义发表。今日来到3G讨论区,看到3G“高调准备,低调出击”的现状后,再发发以和大家讨论下。

===============================================================
移动个人空间----3G时代移动运营商切入市场的一种选择(给CDMA接棒者的忠告续)
南汀一水
  等待了10年,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布局已经明朗了,这10年里,我们看到了国外运营商在3G投入上的酸甜苦辣,也看到了国内电信运营业的进步和重组。期待了那么久,我们真的为3G做好了准备吗? 3G与以往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2M以上)和基于此的丰富业务,简单说就是“移动宽带”。但在当今的中国,有多少用户能马上接受和使用它呢?根据爱立信公司提供的材料,起码有16大类服务,包括:视频流服务、B2B服务、无线交易支付服务、VOIP服务等;而中兴公司的3G业务平台则能提供近百种业务。这些服务如果都用2G时代的增值业务营销方式推广的话,估计运营商都要被唾沫淹没,用户也会长期用疑问的眼光看着你----又来圈钱了,所以运营商不可能用以往的方式去把用户带进3G。我们现在不讨论哪一种3G制式更好(联通----WCDMA、移动----TD-SCDMA、电信----CDMA20001X-EVDO),因为最终在无线数据能力上都是同质化的,我们现在要关心的是在同质化市场下如何让自己手头的用户更忠诚、如何让自己的用户产生更大的效益、如何获得更多的用户,这些和2G时代下各运营商所要的也是一样的,但3G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的3G布局给三大运营商带来了“变局”的可能,给联通和电信带来了重新洗牌的机会。在之前的《给CDMA接棒者的忠告》中,我提到“作为运营商的一员,我到现在一直相信:公用企业特别是站在技术前沿的企业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老电信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如果一个企业放弃了这个认识,那就可能在竞争中失败。”运营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中国人带入3G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一个因前期增值业务无度推广而让大众对手机上网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的国度----这就是使命。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运营商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把用户带入3G时代并在其中立足脚跟。在用户使用业务的核心----终端方面看,可以从终端定制准备、运营商inside、终端定位方面来考虑。

  一、(手机)终端定制准备
大家都知道三种3G制式使手机终端大规模定制与补贴将在2009年成为现实,之前联通CDMA已经试过一次水了,我们不评价它的成功与否,但要承认它给C网带来了数千万用户。可以想见的是,数年内,市面上的手机品牌将大幅减少,它们可能会以诸如“联通1号”、“移动1号”等面目出现,其模式是:运营商制定终端标准----确定目标用户群---- 确定操作系统----品牌供应商设计----代工厂家生产。同一款外形近似的手机可能因运营商的要求而产生较大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上的分别。关于终端定制这一点,移动已经正在前面了,它参与了Google牵头的Android系统联盟,甚至准备以之为基础自建操作系统,正雄心勃勃地想挖3G的第一桶金。联通拥有的是更多的定制经验,而不是终端标准运营经验,但如果结合全球最通用的WCDMA的网能开发出自己的标准或与某些操作系统捆绑,那在当今G网终端横行的市场上还是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的(至2008年10月统计,139家公司发布了963款WCDMA/HSDPA 终端)。电信目前还处在权衡、选择的阶段,前期定制的小灵通让人无法学终端功能,但现在部分地区电信领导支持员工使用研究水货智能机(C网目前在产智能机只有水货),已经可以开始标准制定工作了,建议其开放机卡一体机入网渠道,毕竟国家早在06年就同意联通使用一体机了。从当前公开的材料看,三家运营商,移动是走在最前的,终端定制有品牌、有标准、有明确的实施步骤,联通次之,它最大的财富是有终端管理经验。运营商定制终端需要什么样的功能?操作系统要那一种?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东西,今天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二、运营商inside的终端运营模式(个人移动空间)
----和网友讨论运营商如何在终端中有更大引导能力时,一位朋友提出了这一说法。进入电信业10年,越来越佩服当初把移动电话定名为“手机”的前辈,它就是一台个人手持移动信息机(终端),它不仅是用来打电话的,它还是信息储存传输交流的工具。如何让这个神奇小东西的主人离不开我的网络,不是说打电话离不开,而是说让他的生活离不开,是运营商日思夜想的内容;另一方面,3G时代继续炒作“互联网手机”的概念有空洞甚至同质化的危险,我们需要为这一概念提供佐证和内容。今天,Facebook、QQ空间、开心网等个人空间、博客网站给了我们一个提示:人人都需要互联网生存。逐步下滑的话音收入是必然的趋势,所以终端必须要为运营商赚取更多的其他收入,最好是用户主动使用非话音的付费业务。对运营商来说,最大的噩梦是我们投入巨大的网络沦为一个用户与网站间的渠道,而这些渠道恰恰是并行的,今天用户可能选择这条,明天则会选另外一条,比如3G目前最可能吸引眼球的是视频短信、视频点播和搜索类业务,但它能把用户捆在自己的网上吗?运营商都害怕把用户引入了3G,但获利的却不是自己。前述的十几种3G服务和近百种业务如果等着用户来主动触发,概率会有多少,恐怕每一个运营商心中都不会有底,我们需要把它们与用户的虚拟生存和实际生存有机结合才能带来用户的主动触发,目前最佳的结合点也就在个人空间上。借助当前个人空间的观念,运营商能够把自己变身为用户互联网生存的空间提供者。当前流动性越来越大的社会也要求这样的空间:许多人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留下自己的烙印、有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欲望,运营商最起码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在虚拟空间里的坐标。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手机来实现。基本的业务实现模式可能是这样的:你照一张照片马上可以存在你个人空间的网络相册上、你的联系人在网络上有备份,终端里的大量功能和业务需要通过3G网络才能更好实现,而手机丢失时一切资料没有任何损失、都可以重新自3G网络下载使用。如此,用户与运营商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户一方面要用你的网络打电话,另方面还通过你提供的个人空间获得心理满足,同时运营商的收益将会获得部分保证:定制补贴的终端不仅有收入,更重要的是用户的生活对你产生了依赖,而且不仅仅是号码依赖----离开了你,他也丢失了自己的虚拟生活。在运营商提供的移动个人空间里,可以集合主要的3G 服务,如视频电话、视频点播、炒股理财服务、交易服务、信息服务、阅读、博客、网络相册、即时聊天等等,把一些3G基本的和最吸引人的业务从手机功能中剔除放在个人空间的客户端界面里;还可以根据用户群的不同设置对应的有吸引力的信息服务,如农民的农产信息;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统一门户,个人空间不仅可以通过手机操作,也能用PC操作。在具体的运作方式上应该是这样的:用户的个人空间在用户进入3G网后即免费获得,以号码和密码来登录;定制手机里固化个人空间客户端界面,也可以通过下载安装在非定制手机里,并能不断push升级;客户端界面里有所提供服务的大类,促销免费类与付费类业务结合,吸引用户使用;操作如同手机菜单一样具备易用性;所有信息不储存在手机里,通过密码登录来获得内容。类似的体验,目前大家已经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安装“掌讯通”软件来获得了,只是由于当前网能的限制,它主要还是一个单向(下行)的信息接收软件。在个人空间的建设上,最简单的就是收购成熟网站,但这和体制、报价等有关系,在国内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运营商应做好自建或外包的准备,并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变成网站和内容运营商。通过移动个人空间的推广,把它作为龙头带动 3G下五花八门的服务切入3G市场,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互联网手机”也能得到充分的证明。在实际运营中,需要以简单但实用服务为推广切入点,还要考虑“区别计费”:每个用户使用个人空间时,每月有数小时的免费流量赠送,内中业务服务费则按热门或成熟度确定计费与否。这样,运营商带动用户在潜移默化中使用3G服务、引领整个社会进入“移动宽带”时代的历史使命将加速实现。在推广“移动个人空间”中还要异常关注客户端软件的易安装性,毕竟在定制终端这一块外,还有大量的非定制手机是在全球市场流动的,所以易获得、易安装和鼓励安装方面需要采取市场手段来促进。有了运营商inside,而且是与用户互动的inside,运营商将能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

  三、终端定位
3G时代的终端为什么人服务,应该有什么功能,这与运营商有直接的利益关系,终端的价位关系补贴力度,功能则与收入有关。从广义上看,所有的3G终端都是互联网手机,但我们可否将IT届的“易PC”—互联网PC的概念带入定位呢?个人想法是:
  1、乡镇用户,亦即低话费用户,他们对运营商来说一个起量的用户群,如果订货不上量,价格下不来的,各运营商在这里要做的就是原联通华盛做的:集采超低端终端,供货至县级和末端代理商作为乡镇促销使用或整村合围。对应的手机就是真正的“互联网手机”,它本身的唯一功能就是打电话,但要内建互联网功能,就体现在“移动个人空间”的信息服务上,要让话音、短信以外的所有功能体现在互联网上。如此,手机硬件本身的成本大幅压缩,但又能通过互联网能力弥补硬件的不足,还能使封闭地区的用户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发展这些用户时,需要一定的补贴,当然如果还是开放的终端销售渠道,就不需要多少补贴了。
  2、核心用户(不是所谓高端),他们是新技术的“粉丝”,结合自己网络特性定制部分高性能智能终端满足此部分用户,在定制此类终端时,除了固化客户端软件外,要注意手机款式、功能的丰富性、注意操作系统的开放性,但大量的还是要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手机来提供给这些用户,无须补贴,只需提供方便的业务资费政策、入网手续及刷机ROM。这部分是针对城市玩家的,并为运营商的网络品牌广告作证的。
  3、专业、集团用户,运营商会针对大型集团提供专业的3G终端应用,这会出现终端个性化需求,同时运营商对笔记本电脑的争夺也会愈加激烈,因为购买者都是商务移动宽带业务的潜在使用者,战场可能会前出到其生产环节以固化在笔记本内。
  4、其他用户,500元以上的终端伺候,除了一定量的定制机外,这些普通城市用户主要就是留给社会渠道的了,不要管供货商的货源,你只要给入网就行了!你只要关心销售渠道有没有为你帮助用户安装了客户端软件、刷了ROM。不要管是否山寨,你只要有配合的入网政策!这里对电信有个建议:电信经营小灵通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有“写号入网”的渠道,千万不要自废了武功,要与国外C网手机同步,这就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终端定位方面,这只是一家之言,毕竟还需要实践和经验来说话。
  如何在3G时代竞争,其实国外运营商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范本,典型的有四种:“和记3”采取针对大众用户低价进入策略,“Vodafone(沃达丰)”针对商务高端用户采取的小步快跑和高品质数据语音服务策略,“AT&T (Cingular)”采取的固网、移动网融合服务及终端创新定制(iphone)策略,“Telstra(澳洲电信)”针对地广人稀环境推出的强调数据传输能力的移动宽带服务。我们在采纳这些现成范本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他们是建立在固网宽带高度普及、互联网商务应用发达的基础上推出3G的,这让用户使用 3G数据
笨熊

09-11-12 01:15

0
油了,最近在玩东方市场,横店和阿娇

等跌下来买亿伟
guiguzi

09-11-11 12:36

0
冒个泡,楼主继续
地坤北

09-11-11 12:18

0
What Else Is Buffett Buying?
Jack Hough
SMARTMONEY — 11/04/09

Buffett is back, unsurprisingly, and his followers are profiting nicely.

Earlier this year, renowned value investor Warren Buffett was subject to a rare barrage of criticism from financial pundits. One short-selling CNBC regular asked in an essay , "Is This the End of Warren Buffett?" A Toronto columnist wrote that the "tarnished" Oracle of Omaha is not to be taken very seriously. One newsletter writer was reported by The Oregonian to have called Buffett "an idiot," but denied the comment on television, saying Buffett was merely guilty of "poor trading."

Why the badgering? Following Buffett's Oct. 16 essay publish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in which he said he had been buying American stocks, the S&P 500 index fell an additional 29%. The piece is perhaps remembered more for its headline, "Buy American, I Am," than for its content, which included the caveat, "I haven't the faintest idea as to whether stocks will be higher or lower a month -- or a year -- from now." Today, the S&P 500 is up about 10% from when Buffett wrote his essay.

Another point of contention: Bets that Buffett's investment vehicle, Berkshire Hathaway (Symbol : BRK/A) , sold to others on a long-term decline in the U.S. stock market initially moved against the company. But by the second quarter, with the stock market rising, those same bets contributed the bulk of Berkshire's profit.

If Buffett's detractors make a valid point, it is that Berkshire Hathaway (Symbol : BRK/A) doesn't quite seem like a bargain. The firm’s yearly increase in book value has more than doubled the S&P 500's return since 1965, but as Buffett's fame has grown, so has the share price premium that investors pay above Berkshire's book value. In May, I wrote that Buffett fans can score good deals by cherry-picking from recent Berkshire purchases that had declined in value. The five stocks I listed have since climbed 32%, versus an 19% increase for the S&P 500 index. They include 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Symbol : BNI) , a railroad that Berkshire announced Monday it plans to buy in full for $100 a share.

At first glance, the price for Burlington seems ambitious -- it works out to more than 20 times this year's earnings forecast. However, those earnings are constrained for now by charges related to Burlington's aggressive investments in upgrading its rail technology. Gross cash flow, which ignores such investments, is more than double earnings. Also, the acquisition might have a smidgen of informational value. Asked earlier this year by an interviewer what his favorite economic indicator is, Buffett named rail car loadings.

Incidentally, Burlington Northern (Symbol : BNI) isn't the top performer from those May picks. It's edged out by Eaton (ETN), an industrial equipment maker whose shares have climbed 44%, and still yield 3.2%.

So what has Berkshire been buying and selling other than railroads? There are two main ways to tell. The most timely method is to look at insider trading records, or Securities & Exchange Commission Form 4 filings, but those only apply to cases in which Berkshire is a "beneficial owner," with at least a 10% stake in shares. Insider records show the firm has recently sold shares of Moody's (Symbol : MCO) , in which it once held a 20% stake, and whose bond rating business drew criticism over the past year for signing off on mortgage securities that turned toxic. The more comprehensive method to track trades is to compare quarterly holdings statements, or SEC Form 13F filings. Those can be a bit dated, though: The most recent one shows portfolio changes made in the second quarter. Expect a fresh report reflecting third-quarter trades in mid-November.

In the second quarter, Berkshire dumped Constellation Energy (CEG), a utility, and took profits in Eaton. The firm also reduced its position in ConocoPhillips (Symbol : COP) , Home Depot (Symbol : HD) and United Health Group (UNH). Those sales helped free up cash to pay for earlier, privately-negotiated purchases of preferred shares of companies such as General Electric (Symbol : GE) and Harley Davidson (Symbol : HOG) . But Berkshire also bought two common stocks in the second quarter that are available to the rest of us.

The first is Becton Dickinson (Symbol : BDX) , a distributor of medical supplies and a new addition to Berkshire's portfolio. It boasts growing profits and an enviable return on equity of over 20%, and its shares seem modestly priced at 14 times earnings. The second is Johnson & Johnson (Symbol : JNJ) , the giant maker of drugs, consumer products and medical devices. Berkshire added 4.4 million shares to its position in the company during the second quarter. Today, the stock sells for just 13 times earnings.

Value investing students should note one commonality between Becton Dickinson (Symbol : BDX) and Johnson & Johnson (Symbol : JNJ). Both companies have increased their dividends each year for more than three decades.
地坤北

09-11-11 11:48

0
草草看完,谁爱玩谁去玩儿.

1. 增长空间完全依靠销售投入
2. 毛利率将长期下降
3. 目前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没有压缩空间

附:

在我国制造等级为35-110kV,1-10kA的超导电缆的成本(不包括研发,部分材料进口)为人民币1.5-2万元/千安•米。在形成批量生产并材料实现完全国产化(需3-5年时间)后,可降低为 0.8-1.0万元/千安•米。目前交联聚乙烯常规电缆的价格为0.06-0.08万元/千安•米。
超导电缆的运行需要配套制冷系统,在运行时制冷系统需要消耗一部分电能。但所消耗的能量远小于由于使用超导电缆而节约的网路线损。在上节中谈到的可以减少电网线损50%左右已经将制冷损耗考虑在内,也就是损耗的净减少。因为使用超导电缆降低了对超高压线路的依赖,所以可以减少用在超高压线路附件上的昂贵的费用。下面是丹麦NKT公司给出的以4km长、450MVA传输容量、132kV电压等级为例的超导电缆与常规铝电缆的一些基本参数和成本的比较

来源:
中国电线电缆网>新闻>行业新闻>正文
超导电缆制造成本及与常规电缆的比较
地坤北

09-11-11 11:21

0
每月系统看一遍个股走势图,有两个新股印象比较深刻。

世联地产,铁定超募后,其内部管理人员和我讨论过一个经纪业务边缘的合资项目意向,谈到二级市场表现,其私下表示极力看好这支票的短期表现。我对其上市前的关联交易不甚感冒,没申购也没交易。
不过陈劲松团队十多年都很稳定,踏踏实实做一件事,获得资本市场口头表扬,可喜可贺。

另外一支是002276,很拉风的庄股走势,和其它新股截然不同,下载了所有的公告,准备阅读。
天乾南

09-11-11 09:15

0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