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学收藏了
0
读后备注:
1. 这里隐藏着未来10年的财富路径
2. 勿将作者视为单个个体以防掺杂个人好恶因素,应视为资源掌控群体的最重要经济共识
3. 节是纲,也最容易操控和实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税收和支付转移
4. 清洁能源是方向,但由于红潮特性,一定会有大量无效治理,要避开这些陷阱。
0
参考文献:
[1] 华泽澎:能源经济学[M],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7。
[3]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气候变化的第4次评估报告[R],2007。
[4] Hansen J, Sato M, Ruedy R, et al, Global temperature Change[J], PNAS, 2006, 103: 14288-1429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6]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研究报告2007[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7] 姚强、陈超:洁净煤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EB/OL],2007-09-28[2008-02-28]。http://www.ndrc.gov.cn/fzgh/ghwb/115zhgh/P020070930491914730 2047.pdf.
[9] 马栩泉:核能开发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0] 李俊峰:风力12在中国[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
[1]资料来源:詹金斯,石油经济手册(第五版),1989;世界能源理事会,2050年及以后世界能源展望,1995。
[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Energy Consumption Elasticity Coefficient)反映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增长之间的关系,其定义是能源消费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之比。计算公式为: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
[3]资料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
[4] BP(British Petroleum,英国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统计回顾是目前定期发布并相对完整的世界商品能源统计之一。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various editions 1979-2007.
[5]油砂油:是指从油砂中分离出来的原油。这里的油砂是指一种由沙粒、水和沥青组成的混合物,沥青含量一般在6%-20%。油砂沥青是烃类和非烃类有机物质。
[6]页岩油:是指从油页岩中提取的原油。这里的油页岩是指一种高灰份可燃有机岩石,由多种无机和有机矿物组成,外观类同泥质页岩,一般含油率4%-20%,最高可达30%。油页岩加热到500度时,有机质热分解形成页岩油,性质近似于原油。
[7]天然气水合物:是近年来引起人们重视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它是一种水和甲烷气的晶状混合物,是类冰固体,为超分子结构,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具有特定高压低温条件下的陆坡地区,部分陆地上的永久冻土带也有分布。由于天然气水合物中通常含有大量甲烷或其他碳氢气体,故极易燃烧,亦被称为“可燃冰”。
[8]根据英国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统计资料整理。
[9]资料来源:英国石油公司(2007)、国际能源署(2007)。
[10]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07》。
[11]核电折算成一次能源的数据,是设定现代火电站平均能量转换效率为38%,按照热当量进行折算得出的
[12]石油交易金融化主要指石油越来越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一种金融投资和投机品种的现象。汇率变化对油价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国际石油交易大多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美元贬值和汇率变化影响国际油价变动。
[13]探明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是指在累计探明的经济可采储量中扣除已开发的部分,剩下的即为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经济可采储量是经过地质勘探后确认的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能够经济开采的资源量,此概念一般用于石油、天然气。
[14]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等有关统计资料。
[15]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统计》(2007)。
[16]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2005)。
[17]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等统计资料(2007)。
[18]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统计局;美国能源部;国际能源署。中国为2005年数据,其他国家为2004年数据。
[19]海相成油:是对海相沉积环境中成盆、成烃、成藏的泛称。
[20]低渗油气藏:油气藏是指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地质体,其内部有一定数量的油气聚集,其上覆盖有非渗透性岩层。根据岩石缝隙大小及其连通性发育情况不同而有不同的渗透率。按照国际标准,低渗油气藏是渗透率小于50 mD(毫达西)的油藏(1 mD指粘度为1 mP·s的流体,在压差为101.325 kPa(1 atm)的情况下,每秒通过1 cm长、截面面积为1 cm2的岩芯的流量为1 cm3 )。
[21]来自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讨论材料。
[22]资料来源:http://www.iter.org
[23]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24] 同上。
[25]非能动安全是指在核安全设施中,依赖自然的规律、材料的性能或内部的储能(如重力、浮力、自然循环、压缩气体的能量等)来驱动,不依赖交流电源,无需水泵、应急柴油机等机械设备,即可长期保持核电站的应急安全系统发挥作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可以减少因人员未进行必要应急操作或电源丧失而引起的事故危险,提高安全程度。
[26]资料来源:英国石油公司2007年世界能源统计。
[27]根据中国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提供的有关资料。
[28]柔性交流输电指一种可变参数的交流电网传输调节技术。它通过调节电网的电阻、电感、电容值,可以均衡潮流,保持稳定性,增大系统的输电能力。
[29]通常指户用或单个建筑物用的燃气轮机发电,一般功率在1 MW以下。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0
3.3.2 天然气天然气热值高、碳排放强度低,是清洁的化石能源,也是满足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能源需求的较佳选择,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发展天然气能够有效地缓解环境压力,大幅度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并推动多种先进高效能源技术和应用系统的发展,包括高效发电、分布式能源系统、清洁交通燃料等。随着长距离、大规模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液化天然气运输和利用技术的普及,世界天然气开发利用规模快速扩大。近年来我国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迅速增加,增产有很大潜力;煤层气资源十分可观,利用技术不断提高;进口境外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资源也有较好前景。中国大城市数量多,人口密集地区多,对天然气需求数量很大。因此,天然气大规模快速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应当有效地增加天然气供应,人幅度提高天然气比重,使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迈出更大步伐。
3.3.3 石油石油是具有多种优良特性的优质能源,石油产品仍然是交通燃料的最佳选择。随着人均收人水平提高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中国汽车拥有量迅速增长,其他交通工具也大量增加,对液体燃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只有立足国内开发,扩大石油进口,才能保证石油供给。我国陆上和海域油气资源还有很大潜力,保持石油产量长期稳定并有所增加,对确保能源安全十分关键。增加国内石油产能,需要确保资金投人,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力争在勘查技术和地质理论上取得突破。经过长期探索,以陆相成油为代表的石油地质理论体系已经形成,还需要建立和完善海相成油[19]地质理论,完善油气资源评价系统,提高低渗油气藏[20]、深海油气勘探开采等技术与装备水平。全球石油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应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更多地利用境外资源,多渠道增加石油供给能力。
3.3.4 可再生能源世界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巨大,各方寄予厚望。促进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有助于实现能源长期战略替代,也有助于加强环境保护。中国已经通过立法,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见表3)。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品种较多,资源条件、技术成熟度、经济可行性差异较大,其开发利用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区别、有重点地推动。水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技术已经成熟,是近期发展的主要对象。风力资源丰富,利用技术也基本成熟,可以作为当前规模开发的一个重点,形成实际供应能力。太阳能资源潜力巨大,一旦关键技术进一步取得突破,经济性改善,就将得到广泛应用,应加大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热利用技术的开发与攻关力度,结合建筑节能,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产品。
国际上对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十分重视,一些土地资源丰富、作物生长条件优越的国家,已经把生物质能源作为替代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如美国大量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巴西重点发展以甘蔗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大规模利用农业种植作物生产燃料,是否会导致世界性粮食供应紧张,在国际上已经引起争议。各国条件有所不同,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需要考虑具体情况。我国生物质能源资源主要是农林畜牧业、工业和城市生活废弃物,也有一些农林作物可以利用。从总体上看,具有品种多、分散性强、收集成本高的特点,宜于发展多种利用技术,开辟不同用户市场。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农业用地有限、生态环境脆弱,利用农业种植作物生产燃料存在较多限制因素。在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可从现有废弃物资源的利用人手,逐步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对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如农村沼气、秸杆发电等,积极推广,予以扶持。对一些尚未突破的关键技术,如纤维素乙醇等,合理投人,开展研究。
3.3.5 新型能源发展新型能源和相关技术,对未来能源替代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充分重视,早做准备,积极跟踪,组织研发。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必须依靠先进的能源科技。虽然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核聚变等能源研发尚未形成现实生产力,但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已经使人们感受到新型能源带来的希望。
氢能是未来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能源之一,有可能成为一种非常清洁的新型燃料。以多种方式制备的氢气,通过燃料电池直接转变为电力,可以用于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实现终端污染物零排放;也可用于工业、商用和民用建筑等固定式发电供热设施(见图16)。世界上一些主要工业化国家,正在开发氢燃料电池驱动的汽车,并已取得进展一旦非化石能源廉价制氢、安全贮氢输氢、高效耐用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得到解决,尤其是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大规模制氢的技术取得突破,氢能将得到有效利用。
图16:氢能利用原理图[21]
Fig. 16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utilization of hydrogen energy
天然气水合物被称为“21世纪潜在新能源”,受到各国科学家和政府广泛重视。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固态甲烷,主要由甲烷与水分子组成,呈固体状态,是一种特殊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它广泛存在于大陆周边海底和陆地冻土带内,资源极为丰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认为,天然气水合物可能的资源量约为其他所有化石能源资源量总和的2倍,预计可开发部分也与油气资源总量相当。但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际开发利用还面临一些难题。目前,我国已将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纳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需要深化资源调查,开展应用研究,对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进行探索。
热核聚变能被人类寄予厚望。地球上可用的聚变材料数量巨大,受控热核聚变技术一旦成功,将会开辟人类能源应用的新篇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ITER)合作计划已经启动,如果进展顺利,有可能在2050年前后,开展商业性受控热核聚变发电的示范(见图17)。实现受控热核聚变,除ITER采用的磁约束方式外,还有惯性约束等其他方法。中国在积极参加ITER计划的同时,对这些不同的技术方法,也需进行探索和研究。此外,对核聚变材料也可以有不同选择,目前倾向于选择氖和氛(氢的同位素)反应的方案,也有选用氖和氦-3氦的同位素)反应的方案。
图17: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装置示意图[22]
Fig. 17 Schematic diagram of ITER
3.4 先进电力系统的发展
电力在能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通过应用电力技术,能够把各种化石能源、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一次能源,转化成传输使用方便、高效清洁的二次能源,可以提供优质终端服务,改进系统效率,控制环境污染。提高能源转换和输配的效率,实现高效清洁发电和安全供应,是全球电力技术长期发展的方向。
近两年,我国电力工业高速增长,每年新增装机1亿kW左右,基本缓解了电力短缺的矛盾。2007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13亿kW(见图 18、19)。其中:水电装机容量达1.45亿kW,三峡电站已有21台机组投产,龙滩、向家坝、溪洛渡等一批大型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随着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两台机组投产,核电装机容量已达8 850 MW;风力发电加速发展,风电装机已达4 030 MW。发电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已开始批量制造和安装。落后发电机组加快淘汰,近两年已关停小火电机组20多GW。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已达2.7亿kW,占全部火电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45%。 2007年,全国供电煤耗降为357 g/ (kW·h),比2006年降低l0 g/(kW·h)。预计今后一段时间电力建设仍将保持较大规模,电力增长速度会超过一次能源增长速度,到2010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或超过9亿 kW,并有望在5年左右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力系统。在此过程中,需要促进电力工业提高水平,发展清洁高效煤电,扩大水电、核电比重,推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相应推进输变电建设,形成多元化的电源结构,构筑国际领先的电力系统。
图18:2007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23]
Fig 18. China’s total installed capacity of electric power in 2007
图19:2007年我国电源结构[24]
Fig 19 China’s structure of electric power in 2007
3.4.1 火电中国煤炭比重高,大多通过发电转换用于终端消费。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今后煤炭转为电力的比重还将继续提高,发电装备和能源效率将进一步改善,同时燃煤排放也将向电力工业集中。加强环境保护,要求发展高效清洁煤炭发电技术,探索低碳发电技术,提高SO2和NOχ排放控制的技术装备水平。采用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可以把发电的燃料利用效率分别提高到41%-43%、45%-47%。更高温度和压力参数的机组也在开发研制之中,应用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1e,IGCC)技术,发电的燃料利用效率可能达到50%以上,而且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并为CO2碳封存提供技术基础。天然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ombined Cycle Gas Turbine, CCGT)技术,可以将发电的燃料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到58%-65%。分布式热电联供技术的燃料利用效率可达80%以上。这些先进技术应加快开发,推广应用,使我国发电效率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跟上国际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
3.4.2 水电水电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发达国家大多已经实现了水电资源优先利用和充分开发。中国水电资源丰富,还有2/3的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有待利用。这是极其宝贵的资源财富,是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应当优先加以利用。水电资源的充分开发,对提高我国能源供应能力、改善能源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但水电建设周期长,水电站离负荷中心一般较远,在电力规划中,有必要尽早开展前期工作,早做准备,优先安排。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需要高度重视,科学分析,系统比较,做好相关评价工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对移民问题,可利用水电成本较低、效益较好的条件,建立合理补偿与扶持的机制,采取必要措施,妥善加以解决。应尽量发挥优势,减少负面影响,把可以经济利用的水电资源尽可能利用起来。
3.4.3 核电人类利用核能已经取得巨大进展,第2代核电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核电在一次能源中已占一定比重(见表4)。各有关国家正在开发新一代核电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第3代核电技术,有的朝非能动安全[25]的方向发展,从而简化设备的复杂性,有的朝增加相关设备安全冗余度的方向发展,都大幅度提高了安全性。
表4:2006年部分国家和地区核电占一次能源的比重[26]
Tab. 4 Share of nuclear power in primary energy of some countries (regions) in 2006
目前,第3代核电技术已经进入商业性实用示范阶段。高温气冷堆(见图20)、快堆[9]等技术有可能成为第4代核电技术,也已进人开发阶段。对核废料处理的技术正在积极改进。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是我国增加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选择之一,把核电规模搞上去应当作为能源战略的一个重点。从长远看,中国的核电规模可能达到亿kW的规模,成为重要的一次能源和发电能源。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已经掌握了成熟可靠的核电技术,具备了加快核电发展的条件。应积极推动第3代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促进国内先进核电技术的加快开发,掌握先进压水堆技术,实现堆型的标准化规模发展,提高核电设备的国产化水平。同时,积极推进第4代核电技术的自主研发,发展高温气冷堆、快堆等技术,使其及时进人商业化准备阶段。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来不得丝毫马虎。大规模发展核电,需要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全面加强核电设计、制造、建设、运行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规模发展核电,还需要配套形成铀浓缩能力,加快建设乏燃料处理工程,健全核燃料循环体系,使核电发展得到充分的资源保障。规模发展核电,更需要及早培养相关人员,形成人才队伍,为核电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图20:高温气冷堆一回路系统的示意图[27]
Fig. 20 Schematic diagram of primary-loop system of high temperature gas-cooled reactor
3.4.4 风电世界风力发电出现规模化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在美国和欧洲国家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风电装机已经位居第二,仅次于天然气发电装机;同时,风电技术正朝着单机大型化方向发展(见表5)。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初步估计我国陆上风电技术可开发总量达l0亿kW级,开发利用潜力很大。随着规模化发展和国产化率提高,风力发电成本将显著下降,逐渐具有经济竞争力,可以大力发展。在风电产业起步阶段,需要政策扶持和市场培育,对企业和科研单位技术创新进行支持,包括提高 MW级以上风电机组总体设计能力,解决轴承、变流器和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设计制造难题。经过努力,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备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体系,使我国风电发展进人世界前列。
3.4.5 太阳能发电等其他电力中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是最具开发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太阳能发电尤其是光伏发电发展较快,并开始从非并网向并网方向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目前光伏发电成本还很高。人们寄希望于科技进步,显著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使太阳能发电能够进人大规模发展时期。当前,需要继续增加对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的投人,争取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为未来太阳能成为重要的电力来源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中国还有多种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成为发电能源的潜力,除生物质发电(包括直接燃烧、气化发电等)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外,地热能、海洋能也都可以开发用来发电,需要不断推进技术研发和应用。
3.4.6 输配电系统电网建设是电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域辽阔,西电东送距离远、数量大,对输配电技术发展提出了很高要求。从大型水电和火电基地向外输送电力,需要加强高等级、大容量输电能力建设。目前,1 000 kV交流和士800 kV直流特高压输电技术及工程正在开发试验。1 000 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单回路)的自然功率接近5 GW,约为500 kV输电线路的5倍;士800 kV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单回路)的自然功率可达6.4 GW,是士500 kV输电线路的2.1倍,可以显著提高输电效率和减少输电走廊用地,应做好试验示范工程和环境影响的评估工作。输电线路实际输电能力与系统动态特性密切相关。加强电网网架结构,强化受端系统,采取各种继电保护措施和电网控制技术,研发并应用先进的广域测量系统、柔性交流输电[28]等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水平,增强输电能力。现代社会生活对电力供应高度依赖,需要进一步开发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不断提高电网管理水平,形成高效安全的输配电系统。此外,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间断型电源的增加,还需要提高多元化电源结构接人及输配电技术水平和能力。
与先进电力系统发展密切相关的新技术很多,如固定式燃料电池、超导材料及其应用、高参数大功率燃气发电、微燃机发电[29]等技术,都在不断开发和进步。当今时代,发电技术不仅向高参数大型化方向发展,也向分布式微型化方向发展,需要密切跟踪,积极参与。发电和输配电技术的发展,还带动着新材料、电力电子、自动控制、先进制造工艺、高精尖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技术的发展。对新的电力技术和科学原理,应超前研究,夯实基础,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电力技术水平。
4 能源发展政策
能源政策是能源战略的重要保障。制定能源政策,应充分体现能源战略意图,为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发展道路提供保障条件。完善我国的能源发展政策,应注意突出能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能源战略目标和方针通过各方面具体政策得以贯彻落实;注意建立有利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市场配置能源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加强和改善政府的引导与管理;注意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鼓励对能源科技增加投人,使能源科技创新得以不断推进。从中国长期发展看,完善能源发展政策并使之有效地执行,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把能源发展政策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位置。能源是工业的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能源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而且涉及重大的外交、环境、安全问题。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是我国长期发展面临的战略性问题,具有很强的挑战性。能源节约和能源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产业发展、财政金融、科学技术、对外经济等各项政策中得到充分重视和体现。
(2)超前部署重大能源建设和关键领域能源科技项目。许多能源建设项目规模巨大、跨地域、跨行业,需要长期谋划,超前部署,协调政策,有效实施。如全国油气管网工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水电流域梯级开发、大型煤炭基地、电力电网系统等,都需要从长计议,早做规划,有序建设。对重大能源技术,如新一代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先进核能技术、太阳能利用等新型能源技术,需要未雨绸缪,早部署、早安排、早实施,组织协调攻关,形成必要的能源技术储备。
(3)多渠道增加能源开发和科技创新资金投人。能源科技创新决定未来能源发展,在国家科技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能源科技项目规模大,基础性强,其研发、验证、示范项目和配套工程,都需要加大资金投人力度。除国家财政增加投入外,也需要调动企业投人的积极性。实施国家重点工程,应以企业为主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运用现代金融手段拓宽资金来源,国家在财税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4)建立合理的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各种常规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大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能源价格应当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反映市场供需状况,反映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成本,这样才能向各类市场主体传递正确信号,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应完善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与国际能源市场互接互补;还应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体现资源所有者、使用者和公共环境保护者的权利与义务,促进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弥补能源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失。
(5)实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财税政策。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对实施能源战略、落实能源规划,具有很强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有助于推动节能,推广应用能源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资源税对调节开发企业和资源产地的利益关系、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其征收标准应当继续合理提高。燃油税、能源税等消费税种在许多欧洲国家和日本长期实施,促进了能效提高和技术开发,收到了显著的节能效果,有的国家还对CO2排放征税。这些政策可供我们研究借鉴。
(6)完善能源管理体制机制。能源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应当有利于加强和改善能源领域宏观调控。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能源市场化进程中,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能源管理的职责,通过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提高能源规划和政策协调能力,组织实施能源发展战略,促进能源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对一些实践中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如节能发电调度、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效标识、政府节能采购等,应总结完善,积极推广,健全有利于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机制。
(7)促进能源发展和管理步入法治化轨道。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和调节能源开发利用活动,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颁布实施了《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以及一系列配套法规,在实践中产生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应抓紧研究制定《能源法》,健全能源领域基础性法律,完善专项法律规范,形成能源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能源领域执法,依法监督,依法管理,保障能源发展。
(8)进一步加强能源资源国际合作。在努力增加国内能源供给的同时,应统筹国内能源发展和能源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国际能源资源合作,把能源 “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能源、资源、环境领域的对外交往中,应体现和平、发展、合作的要求,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本着平等相待、互利互惠的原则,积极开展国际能源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对话协调,促进能源生产国、消费国的沟通联系,扩大能源贸易与投资合作,增进能源技术、管理、人才交流,促进世界各国资源优势互补、能源保障供应、经济共同发展。
本文撰写得到马富才、宁吉喆、周大地、韩文科等同志的协助,特此感谢。
0
储能无限 搜狐博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从1995年率先在国内开始钒电池的研制。先后研制成功了20W、100W、500W的钒电池样机,在钒电池的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成功开发了四价钒溶液制备、导电塑料成型及批量生产、中型电池组装配和调试等技术。1998年,500w的钒电池样机用于电瓶车的驱动。现已研制出800W的产品样机。
主要参数如下:
单体数:10个 电极面积:784cm2; 单体电池厚度:13mm;
电解液浓度:1.5M VOSO4+2M H2SO4;电解液量:10L;理论容量:200Ah;
最大充电电流:80A(电流密度102mA/cm2);
充电电压(50%充电状态):40A充电电压为15.0V,80A充电电压为16.5V;
充电容量:40Ah;最大放电电流:80A(电流密度102mA/cm2);
放电电压(50%放电状态):40A放电电压为11.5V, 80A放电电压为10V;
放电容量:30Ah;充放电利用率:≥80%;电堆最大功率:≥800W。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开发的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示范系统,自2007年7月6日以来已自动无故障连续运行105天,超过2500小时。该示范系统由千瓦级电池模块、系统控制模块和LED屏幕三部分组成。利用该系统可实现利用储能电池储存夜间电能,在日间对LED屏幕进行供电的过程。电池的能量效率为 87%,截止目前未见衰减。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是一种电能储存装置,主要由电池模块、电解质溶液和电解质储存输送体系、以及控制系统等三个部分组成。电池模块由数十至数百节单电池按照压滤机方式组装而成。正、负极电解质溶液分别储存在两个储罐中,分别由泵驱动流经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进行电化学氧化和还原反应,实现充、放电过程。每个电池模块的输出功率由电极的面积和单电池的节数决定;通过对电池模块进行串、并联实现电池系统的目标输出功率。系统的储能容量由电解质溶液的量决定。因此,电池系统的输出功率和储能容量可独立设计。与其它化学储能技术相比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在规模储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量效率高;蓄电容量大,可达百兆瓦时;容量和功率相互独立,系统设计灵活;电池的可靠性高,可深度放电;系统选址自由;电池的大部分部件材料可循环使用;系统运行和维护费用低;特别是具有运行安全和环境友好的优点。由于在成本、效率和安全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因而是大规模储能技术的首选之一。
我所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863”高技术计划、博融(大连)产业投资公司、以及大连市经委的经费支持。除上述进展外,我们还在电池储能容量衰减机理的研究,提高电池容量的稳定性,以及大功率电池模块结构的设计和优化等方面均取得进展。最近,我们研制的第三代5千瓦级电池模块的充、放电能量转换效率超过80%。
其在2006年3月29进行了十千瓦钒电池鉴定3月29日在大连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和辽宁省科技厅主持的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研制的全钒氧化还原液流储能电池的额定输出功率达到10.1千瓦,最大放电功率达23.9千瓦,系统运行稳定,能量效率80.4%。按时超额完成了项目任务书规定的考核指标,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据专家介绍,我国大规模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和不连续的特点,需要开发和建设配套的电能储存(蓄电)装置或电站来保证发电、供电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研究高效储能技术,实现能源多样化成为当今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 针对国家需求,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研究了铁-铬液流储能电池。2000年以来,又开始了多硫化钠/溴液流储能电池及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的研究开发,通过国家“863”后续能源领域的支持,在电极设计制备、双极板设计制备、电解质溶液分配、电池组公用管道设计、电池组装及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地开发出10千瓦级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 。
简评:上述这两家在钒电池研究中都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但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其面临最重要的问题,这也是这两家迟迟没有推出正式产品的原因,当然,这也与这两家单位自身的科研性质有关。
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钒电池技术研究的主要趋势与任务是:针对目标应用的技术要求,进行关键技术攻关,推进产业化应用。由于V(V)离子所具有的特殊氧化性,材料技术成为钒电池发展的关键。
(1)电极材料:要求具有稳定性、大的比表面积和电化学活性。Pt, Au, Ti上镀氧化铱用作电极,稳定性和活性俱佳,但成本过高。聚丙烯腈(PAN)石墨毡的技术性、经济性较好,是钒电池的主流电极材料。而与石墨毡电极配合的集流体,与电解液直接接触,承载较大的电流密度,对导电性和耐腐蚀性要求较高。石墨板作集流体,机械强度低,且易发生溶胀剥层。碳/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导电性,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导电性随使用时间衰减,亟待进一步研究改进。
(2)隔膜材料:Nafion系膜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好,但价格昂贵,且水渗透性等性能不够理想。以价格较低廉的国产化商品隔膜进行改性处理,是较可行的技术出路,现已经开发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技术。
(3)电解液:由VOSO4直接溶解配制,不具经济意义。由V2O3氧化制备的成本亦过高。较实际可行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基于V2O5的还原溶解,包括化学法和电解法。化学法产率低,所加入的添加剂难以除去,影响电极反应。现行的电解法制备速度和电流效率低,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这两种方法都需要进一步的实用化研究。
钒电池的研发主要分为电堆集成技术、关键材料研发以及电解液制备技术。普能公司经过不断努力,在上述三方面都已取得重大成果,占据了国际领先地位。
电堆集成方面,普能公司已设计和研制了系列化的50W~5kW钒电池样机,样机密封性好,加工装配工艺简捷。公司已申请专利:一种大功率液流电池装置的电堆结构,专利申请号:200710105754.3。
关键材料研发方面,普能公司研制开发了具有较大比表面和较高机械强度的电阻率小于0.1Ωcm的多孔陶瓷电极材料。普能研发团队研制的塑料+导电物质的双极板材料,导电性能好,机械强度高,采用与电极框同类的材料便于密封;电导率在15 siemens以上。
钒电解液制备方面,普能公司拥有从石煤矿直接提取钒电解液的技术,并已申请国家专利:一种从石煤制备钒电池用高纯度电解液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0710122837.3。
简评:普能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致力于钒电池储能技术的企业,在旗下相对集中国内钒电池研发的人员,对钒电池工业化在国内的推动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是钒电池产业中最具潜力的公司之一。
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上述三所院校也对钒电池进行研究的报道,对于钒电池在某些领域的技术推动有积极的意义。
番禺致远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项目技术工程师 No.33767)
青岛武晓集团能源开发项目-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48V300W
48V1.2KW
48V5KW
技术特点:
可根据需要任意浓度配置;
武晓VRB用电解液稳定性好,能量效率大于78%;
V(Ⅱ)、V(Ⅲ)、V(Ⅳ)、V(Ⅴ)成份完全分离,利用率高;
循环使用过程中几乎不发生偏极迁移。
0
时风“山寨电动车”被央视曝光后陷入困境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11-18 9:01:47
由于山寨电动车被曝光,本欲借电动汽车新能源概念实现转型的中国农用车巨无霸——时风集团,再次遭遇挫折。
11月16日,时风集团销售公司经理刘军波告诉记者,电动汽车虽然还在销售,但每天的产量不过20余辆。而在省会济南,时风电动汽车代理商已将库存车辆全部退回时风。原因一是无法挂牌,二是交警查到便会强行罚款,令车主头疼不已。
原本在2004年就筹谋进军轿车行业的时风集团,于2007年开发出一款面向乡镇的电动汽车,虽然外形酷似奇瑞QQ,却寄托着时风集团转型的重任,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令时风意识到,新能源汽车正在迎来巨大商机,遂提出“百万台电动汽车基地”计划。
公司借此进入山东省新能源汽车重点培育企业名单。但因为一直缺乏国家相关资质认证,时风电动汽车目前已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之中,时风集团“百万基地”也面临夭折。
政府抬上马的电动汽车新贵
今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的一纸批文,令全国最大的农用车公司时风集团意兴阑珊。
6月1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复,时风集团被准予生产制造电动观光车。所谓电动观光车,是指专为旅游景区、公园、大型游乐场、封闭小区、校园、花园式酒店、度假村、别墅区、城市步行街、城郊结合区、机场、港口、码头等相对封闭开发的乘用车辆,并不能在城市道路上行驶。
此前时风集团一直做工作并动用政府资源希望能为时风电动汽车放行,但最终未能如愿。
时风集团开发的电动汽车分为两种,装有10块电瓶,最高时速50公里/每小时,一次充电行驶200公里,售价3.08万元起步和装有8块电瓶一次行驶120公里,基本售价2.58万元。两者外表完全相同。
据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专家介绍,时风电动车未能如愿上路,与拟议中的电动汽车标准有关。据说等待批准的该标准有两项关键指标:一是时速不得低于每小时75公里;二是一次续航里程不得少于160公里。时风电动汽车显然达不到这两个标准。
是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催生了时风电动车的早熟。2007年下半年,时风集团在试生产了5000辆电动汽车后开始在周边市县销售,2008年7月,聊城市人大专门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时风电动车的管理办法,也由此形成当地独特景观,买时风电动车不必挂牌,开电动汽车上路无人查扣。
山东省态度亦很明确。2009年8月以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的《关于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培育时风集团等新能源轿车生产骨干企业,积极争取国家认可新能源汽车生产资格”。
100亿投资缺乏依据
今年9月,时风集团总经理刘成强向前来调研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介绍说,其生产电动汽车属有备而来。
自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时风集团生产商用汽车资质后,时风集团就投资5亿元建设汽车生产线,具备了相应的汽车设计、开发、检验、测试条件。2007年以后又成立电动车研究所,设立电动车生产部、销售部和计划室,专门负责电动车生产和销售,为电动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08年3月,时风开发的电动车经设在重庆的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试验检测,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规定;同年3月10日,时风电动车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
据介绍,今年5月时风集团《年产15万辆电动乘用车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国家环保总局批复,《年产15万辆电动乘用车生产项目申请报告》也已上报国家发改委进行新能源汽车的跨类核准批复,而时风集团随后更提出“建设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的宏大构想——投资100亿元建设100万辆电动车项目,打造中国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
根据时风集团的电动车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将形成年产5万辆的生产能力(4.5万辆铅酸电池、0.5万辆锂电池);2011年达到年产10万辆的生产能力(9万辆铅酸电池、1万辆锂电池);2013年达到年产15万辆的生产能力(12万辆铅酸电池、3万辆锂电池)。今年5万辆的扩产计划将投资1亿元。
但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管理政策上的规定令时风集团不得不放慢急行军的脚步。按照今年6月17日国家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规定,时风电动汽车恐怕只能属于起步期产品,或者介于发展期产品阶段,也就是说最大限度“只能在批准的区域、范围、期限和条件下销售、使用”。且要“对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原本欲借电动汽车实现从农用车向乘用车转型的时风集团不得不戛然止步。山东举办全运会前,刘成强对前来采访的媒体透露,“电动车只生产了5000台就不敢生产了。因为目前没有依据对其进行挂牌,制约了消费需求。而如果放开干,一年就能生产4万台。”
而10月以后,时风电动车仿奇瑞QQ的外形更被媒体冠以“山寨车”恶名,饱受“炮轰”,令其前景更加暗淡。
宿命的转型噩梦
时风集团已不是第一次遭遇转型的尴尬。
2004年获得商用车生产资质后,时风集团曾提出雄心勃勃的轻卡规划,计划将轻卡年产销量达到8万辆,进入全国一线阵营,实现从农用车向汽车企业的华丽转身。当时的准备不可谓不充分,时风甚至将集团最优质的资产及一半的人力装入商用车公司。
但事与愿违,直到2008年,时风集团的轻卡产量一直徘徊在5000辆左右,2006年销量7577辆,2007年销售5529辆,三轮车依然是其主打产品,近几年一直稳定在80万辆左右。
2002年产销已达到112万辆农用车的时风集团占据当时全国农用车销量的半壁江山,成为农用车老大。但2004年的政策变局让农用车行业一夜间百花凋零。这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农用车管理由农业部门转由公安部门管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用车的成本每年陡然增加两三千元。
这一年,国内不少农用车巨头像山东双力甚至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时风也不例外,许多经销点一年的销量甚至不如往年一个月的销量,时风深切感受到只拥有单一产品的切肤之痛。
实际上,随着微型车的不断降价、摩托车在农村的普及,从2000年开始,农用车产销量就开始逐年下滑,2004年车辆管理机构的更换则加速了这一进程。
作为将年产值不过百万元的高唐县工具厂带入全国农用车排名第一的时风集团董事长刘义发并不缺少战略眼光,早在2002年,时风集团就尝试进入商用车领域。
正是这一年,时风获摩根士丹利3000万美元风险投资。但刘义发似乎并未因获得风投而加大扩张力度,同年与烟台汽车厂及第二年与 中国重汽合作均因对方要价过高而告吹。直到2004年时风集团成立商用车公司,同年10月终于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具备商用车生产资质,时风集团才大张旗鼓的进入商用车领域。
从农用车到商用车再到乘用车,刘义发、刘成强父子的造车梦并不出乎众人的意料,背后更有越高端利润越丰厚的现实考虑。
据时风集团内部核算,一块电瓶成本接近300元,10块电瓶的电动车电力部分成本达3000元,一台柴油发动机不过2000余元,其他配件变动不大,农用车的售价不会超过1.5万元,而8块电瓶的电动车则基本售价就是2.58万元,净利润至少增加了近万元。
时风集团内部人士介绍,在2006年规划商用车产销量的同时,时风内部已下决心“5年内进入经济型轿车领域”。
财务数据也可一窥端倪。2002年,时风集团产销112万辆农用车,销售收入68亿元,2008年销售收入已达到182.7亿元。业绩年年增长背后,难掩主营产品利润日益趋薄的苦衷。
此时时风集团已形成年产农用汽车110万辆、拖拉机30万台、轮胎880万套、联合收割机5000台、电动汽车2万辆、发动机120万台的生产能力,同时年生产4亿度电力,但庞大的产品线中销售利润的一半来自轮胎业务。
2003年,时风集团与双星集团合作生产农用汽车轮胎。当年建成年产30万套农业胎和400万套轻型载重轮胎的工厂,其后又开发了工程机械轮胎产品,2005年建成轮胎公司第二工厂,并于当年达产,生产轻型载重胎140万套,中型载重胎60万套,工程胎10万套;2006年建成了年产3万条巨型工程胎的生产线,客户包括淡水河谷、卡特彼勒等矿业、工程巨头。2007年年初,时风集团又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10000条子午胎项目,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子午工程胎项目。
农用车利润日渐萎缩,同时商用车尴尬的处境,使时风集团意识到,必须尽快进入乘用车领域,电动车则成为时风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时风没有退路
但似乎冥冥中有一种宿命的力量,使在电动车项目上看似操之过急的时风集团似乎又在重蹈轻卡的覆辙。但刘义发并不认输,他曾说,时风集团发展初期,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后来不是也发展到全国第一,现在的电动车又像当年一样。
从外界看,时风集团的宿命也许并非必然。时风集团如果在车型设计上更多投入一点而不是模仿奇瑞QQ的话,是否就会避免“山寨”的恶名?同时,让消费者和外界多一份同情和鼓励,而不是嘲讽与厌恶?
本身作为国内的农用车巨头,时风多年的积淀,甚至已经让时风品牌固化为农用车的象征,而农用车与轿车在使用性质上分属不同的类型,时风是否应该考虑在两者之间建一座防火墙让电动汽车的顾客不必背负开一辆“变形农用车”的尴尬?
时风的宿命,显然是其竞争战略“路径依赖”的结果。时风集团之所以能成为农用车老大,其最大竞争优势在于多年形成的低成本战略,市场上同类产品压价销售时,其他企业可能已经开始赔钱,时风却因为配件多为自己生产、人力成本低而依然有利润。
其进入轻卡领域难言成功,就因为同样依靠低成本竞争, 福田汽车已抢占先机,靠同样的“玩法”,时风自然不可能获得成功。
0
钒电池:“不平凡”的储能技术
近期,钒电池受到热议,支持者认为,钒电池具有绿色环保、使用寿命长等特性,而随着其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必将为人类带来一场前所未有、意义重大深远的新能源产业革命。而反对者认为,这只是研究机构以及钒电池公司吹出来的非常美好的泡沫,目的只是为了融资需要。金融街PE经过研究发现,虽然目前钒电池领域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其的确有可能颠覆过去人类使用能源的进程,值得我们期待。
钒电池发展现状
钒电池(VRB,VanadiumRedoxFlowBattery)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最接近产业化的高效可逆燃料电池,具有功率大、容量大、效率高、成本低、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一系列独特优点,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电网调峰、分布电站、军用蓄电、交通市政、通讯基站、UPS电源等广阔领域有着极其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日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取代容量小、寿命短、污染大的铅酸电池。
与其它化学电源相比,钒电池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要优点如下:
1.功率大:通过增加单片电池的数量和电极面积,即可增加钒电池的功率,目前美国商业化示范运行的钒电池的功率已达6兆瓦。
2.容量大:通过任意增加电解液的体积,即可任意增加钒电池的电量,可达吉瓦时以上;通过提高电解液的浓度,即可成倍增加钒电池的电量。
3.效率高:由于钒电池的电极催化活性高,且正、负极活性物质分别存储在正、负极电解液储槽中,避免了正、负极活性物质的自放电消耗,钒电池的充放电能量转换效率高达75%以上,远高于铅酸电池的45%。
4.寿命长:由于钒电池的正、负极活性物质只分别存在于正、负极电解液中,充放电时无其它电池常有的物相变化,可深度放电而不损伤电池,电池使用寿命长。目前加拿大VRBPowerSystems商业化示范运行时间最长的钒电池模块已正常运行超过9年,充放循环寿命超过18000次,远远高于固定型铅酸电池的1000次。
5.响应速度快:钒电池堆里充满电解液可在瞬间启动,在运行过程中充放电状态切换只需要0.02秒,响应速度1毫秒。
6.可瞬间充电:通过更换电解液可实现钒电池瞬间充电。
7.安全性高:钒电池无潜在的爆炸或着火危险,即使将正、负极电解液混合也无危险,只是电解液温度略有升高。
8.成本低:除离子膜外,钒电池部件多为廉价的碳材料、工程塑料,材料来源丰富,易回收,不需要贵金属作电极催化剂,成本低。
9.钒电池选址自由度大,可全自动封闭运行,无污染,维护简单,运营成本低。
从世界和中国钒电池市场规模来看,近几年都会继续保持一个较快速度的增长,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具体从数据来看,预计到2010年,世界钒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0750亿元,比2008年增长74.8%,而到2020年,这一规模将达到72500亿元,比2010年增长574.42%。而从中国来看,预计到2010年,中国钒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5275亿元,比2008年增长39.22%,而到2020年,这一规模将达到16300亿元,比2010年增长209%。具体见图表一、二。
图表一 世界钒电池市场规模年份 2008 2010 2020
市场领域 需求/GW 产值/亿元 需求/GW 产值/亿元 需求/GW 产值/亿元
光伏发电 0.75 150 3.75 750 50 10000
风力发电 30 6000 50 10000 312.5 62500
储能调峰 — — — — — —
分布电站 — — — — — —
通信基站 — — — — — —
UPS/EPS — — — — — —
电动公交 — — — — — —
军用储电 — — — — — —
总计 30.75 6150 53.75 10750 362.5 72500
数据来源:Golden Energy Fuel Cell 金融街PE(JRS-PE)整理
图表二 中国钒电池市场规模年份 2008 2010 2020
市场领域 需求/GW 产值/亿元 需求/GW 产值/亿元 需求/GW 产值/亿元
光伏发电 0.065 13 0.125 25 7.5 1500
风力发电 3 600 6.25 1250 30 6000
储能调峰 14.16 2832 20 4000 44 8800
分布电站 — — — — — —
通信基站 1.72 344 — — — —
UPS/EPS — — — — — —
电动公交 — — — — — —
军用储电 — — — — — —
总计 18.945 3789 26.375 5275 81.5 16300
数据来源:Golden Energy Fuel Cell 金融街PE(JRS-PE)整理
钒电池投资价值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资源的大幅度利用,其发电的不稳定性缺点正在成为阻碍其深度发展的重要障碍。如果没有大容量、安全的储能设备为其提供支持,清洁能源等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储能设备在清洁能源整个产业链中处于相当重要的环节,而钒电池因其自身的优势在储能设备未来的发展中必将占据重要的地位。
钒电池是目前发展势头强劲的优秀绿色环保蓄电池之一,它具有特殊的电池结构,可深度大电流密度放电;充电迅速;比能量高;价格低廉;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不可比拟的性价比优势。与制造复杂、价格昂贵的燃料电池相比,无论是在大规模储能还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的应用前景方面,钒电池都更具竞争实力,可作为太阳能等清洁发电系统的配套储能装置;为混合动力汽车提供电力等。而且,目前国内钒电池领域仍是处于未实现商业化的阶段,在实现商业化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诸多的投资机会。
同时,钒电池的推广应用符合目前政府所提倡的节能减排的重要国家战略。钒电池以其能量转换效率高、蓄电容量大、运行安全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可以使我国终端能源消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可以达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约现有能源、并且减少污染从而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另外,我国在商业钒电池国产化的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已经在其中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上拥有了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为投资钒电池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这里我们以一个中国普通地级市为例,假如用电高峰值约为500万千瓦,将10小时峰段用电全部由钒电池谷段储能供电,投资收益见下表:
日储存电量 500 × 10 = 5000 万千瓦时
峰谷差价(工业) 1 元/千瓦时
直接年收益 365 × 500 × 10 × 1 = 183 亿元
投资总成本 500 × 0.4 + 500 × 10 × 0.04 = 400 亿元
投资净成本 500 × 0.4 = 200 亿元
净投资回收期 投资净成本/直接年收益 = 200/183 = 1.1 年
平均年净利润 183 – 200/20 = 173 亿元(钒电池寿命20年计)
500万千瓦储能调峰钒电池投资收益
钒电池注意事项
不过,需要提醒投资人注意的是,并不代表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了。比如说,第一,钒电池正极液中的五价钒在静置或温度高于45摄氏度的情况下易析出五氧化二钒沉淀,析出的沉淀堵塞流道,包覆碳毡纤维,恶化电堆性能,直至电堆报废,而电堆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电解液温度很容易超过45摄氏度。第二,石墨极板要被正极液刻蚀,如果用户操作得当,石墨板能使用两年,如果用户操作不当,一次充电就能让石墨板完全刻蚀,电堆只能报废。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每隔两个月就要由专业人士进行一次维护,这种高频次的维护费钱、费力。
除了技术上问题以外,钒电池还存在着成本过高的问题。以一个五千瓦电池为例,电解液(一立方,1.8mol/L)17万、控制系统10万、隔膜7万、板框4万、石墨板1.5万、泵0.7万、碳毡0.4万,总共40.6万,这只是主要材料成本,还并未计入次要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因此,一个五千瓦钒电池的成本在四十万以上,高出相同规格铅酸电池的成本数倍。这为钒电池的推广普及带来重要的障碍。
0
终于有点明白亏损原因和变动趋势了,前十股权变动备注如下:
报告期:2009-09-30 股东人数: 183872 人均持股: 31143.93
股东名称 持股数量(万股) 股份类型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59517.27 A股流通股
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回购信托 35785.86 A股流通股
攀枝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35388.54 A股流通股
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33467.53 A股流通股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21055.2 A股流通股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利得盈现金选择权信托 14551.43 A股流通股
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14527.13 A股流通股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套利通2号 10912.98 A股流通股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374.98 A股流通股
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银理财1号单笔资金信托 8024.64 A股流通股
截至2009年7月21日(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登记日),本次发行完成股份登记后,攀钢钢钒前10名股东情况如下
股东名称 股份数量 持股比例(%) 股本性质
攀枝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1,753,857,195 30.63 限售流通A股,A股流通股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595,172,651 10.39 A股流通股
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374,329,914 6.54 限售流通A股
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回购信托357,858,613 6.25 A股流通股
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334,675,348 5.84 限售流通A股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278,444,881 4.86 限售流通A股,A股流通股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
利得盈现金选择权信托145,514,318 2.54 A股流通股
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145,271,300 2.54 A股流通股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套利通2
号
109,129,817 1.91 A股流通股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3,749,762 1.81 A股流通股
报告期:2009-06-30 股东人数: 214975 人均持股: 23149.19
股东名称 持股数量(万股) 股份类型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59517.27 A股流通股
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回购信托 35785.86 A股流通股
攀枝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16700.06 A股流通股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利得盈现金选择权信托 14551.43 A股流通股
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14527.13 A股流通股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套利通2号 10912.98 A股流通股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374.98 A股流通股
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银理财1号单笔资金信托 8024.64 A股流通股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7682.93 A股流通股
金港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信理财0911 6168.18 A股流通股
0
阅读0629的半年报可真是一件超级体力活,必须承认担任0629的董事长,仅从信息收集角度而言,已然是一份高强度的工作.
1. 前五大在建工程,看起来离脱离苦海还....
13个亿的 煤化工厂焦炉改造 80%
21个亿的 15KT/A海绵钛 12%
15个亿的 50KT硫酸法钛白粉 10%
29个亿的 白马二期 2%
9个亿 旺苍60万吨焦化 2%
2. 靠,居然在广东买了几块地皮.神经.
3. 坏账记提和跌价准备都不算过分,真没一次性甩包袱
4. 冶金局kj2,kj3项目贷款,利息可能高得吓人,抢钱呐.
5. 所有制未松动前,45%的国有法人股基本就算是底限了.
说实话,我是没看懂亏损的主要原因,估计得和董秘谈谈了.不过好过许大研究员,疯疯癫癫,前后三四个月,一会卖出评级,一会持有评级,中间并没有任何不可预知的重大变化.
感觉上,钛白粉应该缓缓,白马二和铁轨项目,一个如何快实现收益,另一个如何让铁公鸡放点血,或者干脆往老巴那里卖,才是正解.
0
嗯,下文作者据传是00629的董秘,“哪天去取来呢!?”,我看这样的董秘挺好。
关于股市 关于摄影(2009-09-04 22:15:37)标签:杂谈
因为工作原因,与证券市场打了多年交道。接触了不少人,做了很事,也总在思考和探讨。于是有所想,总想说什么,总是觉得认识到了什么,好象自己能够把握了。可回头看看,越来越不敢说了。证券市场说不清的东西太多,搞不懂的东西太多。
曾经听一位朋友讲,证券市场能够说得清的,就是K线永远向右。曾经博客就叫这个名字,因为大家的建议,希望K线永远向上,自己也是这样期待,所以改名了,就叫它了。回顾一下,愿望就是愿望,我们一直期待的,依然没有出现。
说不明白了,也就不敢多说了。有时想想也就放下了。
这期间,受一些领导的影响,把自己愿意出去走走的做法,与摄影结合了,于是有了一些照片,它们是走走停停的结果,是用眼睛去发现,去用心体会的。这与股市相比,不那么惊心动魄了,平稳而美丽,放松而亲切。
依然投资股市,手中一直有股票。关心股市,自然是每天的事,不过,出差时也会放得下,一周可以只看新闻,不看自己又得到多少,又损失多少。
仍然是到处拍摄,有好的景观留下来,没有好的景观拍着玩,只是检验一下感觉,检验一下效果。
能够做到这些,是受到教育的结果,也是懂得吸取教训的结果。
股市天天涨跌,美丽也依然美丽都有。
随着拍摄愿望的涨跌,支出也在加大了,比如镜头,真的不是好玩的,看那个价格,现在知道了为什么叫“发烧”。因为业余和怕“高烧”,自然不能追逐那上档,但心一直在想。
曾经看上一种东西,那老板一直劝我买下,我说等股市涨吧。涨了就买,如果赚的不花掉,不知道哪天又就没有了,回去了。
不过,自从那天,股市依然向下。于是,那个东西依然摆在那里。
哪天去取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