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的风声鹤唳总体印象:这家公司近几年势头很猛,未来很容易在规模上成为成为巨无霸的公司,市场占有率可以达到很高;但就可能成为这样的一家“大而难赚钱,难为投资者带来高投资回报”的公司,目前的盈利模式中,似乎更多的是注重规模化,而在中国消费惯未达到大规模口味改变前,不十分看好公司的盈利能力。
关注未来公司的发展动向。公司属轻资产型企业,资产主要以流动资产形式存在;同时电影行业又强调规模效应,公司上市前的主要发展瓶颈为资金约束。公司募集资金到位后,电影业务规模将从目前的 3-4部提高到 6部, 电视剧业务规模从目前的 300集提高到 600集,届时公司的业务规模将翻倍。
一般来说,影视剧从项目筹备到发行完成要经历一年以上的时间,公司目前的项目储备将在 2010 年和 2011 年逐渐贡献收益
公司计划募集6.2亿元,超出预计募集资金部分将用于影院投资项目,6.2亿资金计划于年内使用完毕,而影院投资项目的建设周期为二年,使用金额数为1.2966亿元,而实际上公司IPO募集资金数为12.0036亿元。出于对影视行业严格预算制度的考虑,本次募集资金多余的4.507亿元,将不记入09年的收益测算当中。
经过本次增资,华谊兄弟公司的净资产总额将上升至14.804亿元,总资产将上升至18.7484亿元,对应的负债率下降到21.034%。
保守预测未来二年,华谊兄弟在负债率保持在25~30%,且未有再融资的情况下,总资产收益率依然能够保持在9.6%左右(股本扩张近25%,而近三年公司的总资收益率均保持在12%以上);考虑到在成功募集到大量资金后,公司可能提高制作影片的自有投资比例(预计从65%的平均水平提升至80%),以及华谊兄弟每年600集电视剧,产生约75%的预收款,价值为2.88亿元等,将直接起到放大利润杠杆的作用,因此华谊兄弟09~11年的净利润分别可以达到1.36704亿(募集多出金额未记入测算)、2.773~2.958亿,3.1196~3.327亿元。
从投入产出的周期来看,2011年将是公司业绩的增长高峰期(以未再融资为前提),净利润较2008年的6808.45万元,成长了4.58~4.88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6%~169.6%。
一.公司简介
华谊兄弟传媒是一家中国综合性娱乐公司,由王忠军、王忠磊兄弟创立于1994年,1998 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随后华谊兄弟全面投入传媒领域,投资及运营领域涉及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
公司主要业务分为三大块,即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和艺人经纪服务及相关服务业务。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电影、电视剧,主要服务包括艺人经纪服务及相关服务。主要业务收入来自于电影票房收入、音像、电视播映版权收入、衍生产品(贴片广告等)收入;电视剧播放权收入、音像版权收入、衍生产品(公关活动等)收入;艺人经纪佣金收入、企业客户艺人服务收入等。公司三块业务中,电影业务收入占比相对较大。
二.公司股权结构
公司现有股东为 75 名自然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王忠军、王忠磊兄弟。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王忠军先生持有公司 34.85%的股权,王忠磊先生持有公司11.03%的股权,两人合计持有公司 45.88%的股权。
三.行业发展前景
1. 我国影视行业处在快速成长阶段,精品影视剧市场空间大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我国电影票房从 03 年 9 亿元左右增长到 08 年逾 43 亿的规模,年复合增长率接近 40%。08 年我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首次突破 40 亿元大关,以 30%的票房增幅居全球之冠,首次跻身全球电影票房市场的前十名。
截至 08 年末,我国已形成了年产电视剧约 500 部,约 15000 集的产业规模。
我国电影、电视行业处在快速成长阶段,公司数量众多,影视剧总产量不断增长;但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大制作影片和精品电视剧的供给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公司定位于精品的策略使其竞争对手主要集中在精品市场。而我国目前人均文化消费支出较低,逐渐提高的文化需求水平意味着精品市场空间巨大,公司与对手之间的合作大于竞争,将共同提升国内影视剧的整体质量。
2.打造规模大、实力强、产业链完整的企业是行业发展方向
电影行业强调规模效应和产业链的完整性,电影产业链覆盖剧本开发、电影摄制、院线经营、影院投资、衍生品生产销售和艺人经纪服务等众多环节。能覆盖电影产业链全部环节的综合性电影企业将充分发挥业务的协同效应。
目前国内电影行业有实力的企业也仅覆盖了产业链的部分环节,包括电影制作发行方面的中国电影集团、保利博纳电影发行公司和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电视剧制作发行方面的中央电视台和北京海润影视集团;艺人经纪方面的上海天娱传媒、橙天娱乐国际集团和北京海润影视集团。华谊兄弟目前业务已经覆盖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服务,产业链相对完善;但缺乏院线经营和影院投资环节,而欧美大的电影集团已经打通了电影放映环节。未来打造规模大、实力强、产业链完整的影视企业是行业发展方向。
四.公司经营情况
1. 电影制作能力优秀,拥有良好的行业地位
1)公司电影业务收入来源
电影业的产业链分为制片、发行、放映三大环节,公司电影业务主要位于制片和发行环节,即制作电影作品并向外发行。电影业务收入来自电影版权的销售,以影片票房分账收入为主,同时还包括电视播映权收入、音像版权收入和电影衍生产品收入等。电影业务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较高,一般在 50%左右。
公司电影业务收入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电影票房分账收入,一部分为电影衍生收入。
根据法律规定,公司不可以直接与各影院联系放映,因此必须通过中介方即院线完成电影的销售放映。在影片摄制完成后,公司与国内院线达成发行放映合作协议,影片放映所产生的票房收入由公司、院线及影院分账,公司作为投资制作方可获得报酬,一般占票房总收入比例为 40%左右,这部分报酬即为公司的票房分账收入。基于多种原因,电影票房分账收入一般占公司电影收入的 80%以上。
电影衍生收入是指公司经营的电影衍生品产生的收入。公司目前所经营的主要电影衍生产品包括:(1)产品植入性广告:如在电影中植入某些产品或企业品牌,达到宣传产品及企业的目的;(2)贴片广告:在电影片头插播的广告片,也称为跟片广告,通常为 10条广告,每条30秒;(3)公关活动广告:如商家赞助电影首映式和专场放映等。
2)电影制作能力优秀
票房收入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电影制作水平及市场运作能力。虽然我国电影产量已初具规模,但其中具备较高商业价值的大制作影片数量仍然较少。以 2007 年为例,全年国产故事片总量为 402 部,其中实现票房收入 200 万以上的影片仅有 60 部,比例仅为15%。其余逾 8 成票房收入很少的影片绝大多数都是低成本小制作影片。而公司无论是在影片制作能力还是市场运作能力都堪称优秀,这通过电影的票房收入比较即一目了然。根据 2006 年至 2008 年国产电影票房排名前十名影片的票房收入计算,公司在国内主要电影企业中排名位于前列。
3.)通过融资降低风险,增加资金周转率,提高业务收入
电影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华谊兄弟在电影业务的成长中采用了多种融资手段,由此不仅减少了拍片时的自有资金投入,加快资金周转率,增加了业务收入,同时也分散了影片未来潜在的风险。
具体融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引进其他影业公司合拍影片。《功夫》和《可可西里》均与索尼—哥伦比亚合拍,《大腕》也是与哥伦比亚(亚洲)共同投资2500多万元所拍;第二,引入风险投资(VC)或私募股权投资(PE) ;第三,运用版权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中国信保帮助《夜宴》从深圳发展银行拿到了 5000万元的单片贷款,冯小刚的《集结号》争取到 5000万元无抵押贷款,张纪中的《鹿鼎记》也得到银行资金支持。第四,开拓版权预售,加快回笼资金。大片上映之前,片商即可以通过向海内外的发行公司和放映公司预售发行权、放映权,收取定金或“保底发行金”以支持影片的制作,同时也能以预售合同为担保融资,有时一部影片通过预售大约能冲减 60%的制作费用。
通过上述融资方式迅速增强了公司的电影制作能力,从公司的电影业务收入看,由于公司在电影业务方面的出色运作能力,电影业务收入不断攀升,显现出公司良好的成长性。
2. 电视剧业务数量和质量双成长
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08年 12月 31日,以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为统计口径,我国已形成了年产电视剧约 500部即15,000集的产业规模。随着电视剧量的增加,我国国产电视剧市场的交易总额在 2008年达到约 50亿元的市场规模。
我国电视剧市场的供求状况与电影市场相似,细分市场供求不均衡的现象比较明显。即从总量看,电视剧市场是供过于求的,但精品电视剧是供小于求的,电视台宁愿重播过往的精品电视剧也不愿采购低质量新剧,这导致每年约有 20%的电视剧在摄制完成后就因质量、题材等原因无电视台采购而被市场淘汰,另有约30%的电视剧只能在收视率较低的播出时段播出且销售价格较低,而一些精品电视剧的重播率较高。
公司电视剧业务所形成的主要产品就是电视剧作品。电视剧业务收入来自电视剧版权的销售,主要包括电视剧播放权收入、电视剧音像制品版权收入及衍生产品收入。在国内目前的知识产权环境下,收入基本全部来自于电视播映权转让收入,音像版权、网络播映权等收入占比很小。同时,国内电视剧的国际化水平不高,海外发行市场收入微薄。
电视剧播放权收入主要来自各省级电视台及中央电视台。其中省级电视台作为电视剧放映权的省内总分销商再向下分销给省内各地方电视台。电视剧音像制品出版权一般在电视台播放电视剧一段时间后转让给音像制作公司取得相应的版权收入。公司电视剧业务表现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即电视剧制作的数量和质量。电视剧制作的数量为公司电视剧业务的收入提供了一个数量基础,从对比数据上看,公司的年产量已居全国前列,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电视剧制作的质量决定了公司电视剧业务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公司精品电视剧的市场定位使公司电视剧销售整体价格较高,报告期内已基本完成销售的电视剧平均销售价格约为 92万元/集,远高于市场 35万元/集的平均水平,也高于黄金档市场平均的70-80万元/集的水平。公司电视剧的平均毛利率约为40%左右,高于 30%的市场平均水平。基于此,公司的电视剧业务在产量增长和质量保证的情况下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09年上半年的电视剧业务收入已超过了 08 年全年的水平。
3. 艺人经纪业务极富市场竞争力
艺人经纪服务业是为各类文化活动提供经纪服务的行业,其市场供求取决于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由于国家法律法规对艺人经纪业务的监管相当宽松,行业进入壁垒很低,在旺盛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大量艺人经纪公司和个体经纪人在近年不断涌现。我国的艺人经纪服务市场整体上呈现出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特征。
公司的艺人经纪及相关服务主要包括艺人代理服务和企业客户艺人服务两种。艺人代理服务是指公司依托自身丰富的影视资源和专业管理经验为影视演艺人才提供专业化的经纪代理服务。公司从艺人在商务合作事项中所取得的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佣金作为艺人代理服务收入。企业客户艺人服务是指公司受企业客户委托,全面负责活动策划、艺人聘请、活动组织运作等企业客户所需的以艺人为主体的各类商业活动。
由于公司本身就是影视制作公司,因此在这方面极具优势,这也就使得公司逐渐拥有较多签约艺人,数量从07 年的 43人增长到现在的76人,并且签约艺人中有很多人知名度较高,如黄晓明、李冰冰等。
五.公司竞争力
公司业务模式根本上体现为“三大业务板块联动+工业化运作体系”。
1. 三大业务板块联动
公司的三大业务即电影、电视剧和艺人经纪业务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公司是国内实现这三大业务板块有效整合的典范,是在产业链完整性和影视资源丰富性方面较为突出的公司之一。从公司主营业务所处行业的产业链可以看出,除民营资本尚未取得政策准入的电视剧播放业务,加上拟发展的影院放映业务,公司的业务链已经基本贯穿了所在行业的主要产业链条,这使公司能够更有效的整合利用各类传媒资源,充分发挥电影、电视和艺人经纪三大业务的协同效用,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华谊兄弟”品牌的强势地位。
2. 工业化运作体系
在三大业务板块协同联动的产业链基础上,公司通过多年的丰富实践,将国外传媒产业成熟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中国传媒产业运作特点及产业现状相结合,较早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影视娱乐业工业化运作体系”。
该运作体系的核心思想就是将公司各业务环节以模块化和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再造,主要包括“收益评估+预算控制+资金回笼”为主线的综合性财务管理模块、强调专业分工的“事业部+工作室”的弹性运营管理模块以及强调“营销与创作紧密结合”的创作与营销管理模块等。
3. 良好的财务管理是核心
财务管理对公司整个工业化运作体系中各业务模块的良好运作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在公司的经营中,财务控制至关重要,尤其是像影视制作这样资金需求量大,业绩波动可能性也较大的行业,只有拥有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财务控制方法,才能保证公司的投资顺利回收并创造出良好的利润。公司的财务管理以“收益评估+预算控制+资金回笼”为主线展开,能够做到对公司业务的全过程监控,这是公司自成立以来业绩能够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4. 弹性的管理模式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创造性
公司对业务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建立了“事业部+工作室”的管理模式。“事业部”设在公司总部,负责对影视剧项目的总体管理,包括立项管理、财务预算管理和销售管理等。“工作室”作为承担影视剧创作职能的机构,由签约制片人具体负责运营管理。事业部按照合作协议给予工作室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确保其能够全力投入创作工作并出品高质量的影视剧作品。事业部除了对工作室进行立项管理、财务管理、业绩考核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技术支持与品质管控外,其余绝大部分创作工作均由工作室独立完成。如果工作室占用的营运资金达到规定额度上限,则除非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否则一般情况下就会限制该工作室的资金使用,以此来引导工作室提高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并控制经营风险。这种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适当地控制了风险。
5. 积极发展衍生业务增加利润来源
由于国内比较严重的盗版问题,电影业务的非票房收入很少,盈利来源较为单一,这限制了电影业务的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为此,公司创造性地在电影创作阶段即引入营销手段,积极发展以植入性广告为主的电影衍生业务。公司作为国内最早发展电影衍生业务的传媒企业,电影衍生业务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公司现代题材商业大片的电影衍生业务收入和毛利已经占到此类型影片总收入和总毛利的三成,衍生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电影业务收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通过贯穿始终并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组织管理、创作管理(服务管理)、营销管理和人才管理等管理措施确保了各业务模块在具有一定管理弹性的基础上得以标准化运作,进而保证整个业务运作体系的规范化和高效率。
六.风险
1. 人才管理风险:人才管理风险是公司最大的风险。由于公司的特殊经营性质,公司经营对优秀人才的依赖度较高。如电影业务,冯小刚工作室在报告期内出品了《集结号》和 《非诚勿扰》2 部影片,这 2 部影片在报告期内累计实现票房分账收入 18,896.50 万元,约占报告期内公司电影业务收入的 40%和总营业收入的 18%,公司对冯小刚团队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虽然公司与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核心人员(除冯小刚和张纪中)之间签订有《劳动合同》、《聘任书》和《竞业、保密和保护知识产权协议》,就上述人员的诚信义务,特别是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方面的义务作了详细规定,公司也与核心人员冯小刚和张纪中签订《独家合作协议》,详细约定其相关的权利义务。但我们不排除一些意外事件导致公司重要人员出现变动从而给公司经营带来的风险,投资者对此务必有正确、清晰的认识。
2.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收入下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