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纪晓岚买书和二难推理
--------------------------------------------------------------------------------
二难推理是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有两个选言支的选言判断做前提构成的推理。假言选言推理的主要形式。其结论可以是直言判断,也可以是选言判断。传统逻辑里一类有3个前提的演绎推理。其中一个前提是选言命题,另两个是假言命题。古希腊辩论中常用这类推理,原意为双重假定,并无“难”意。二难推理有以下4种形式:①简单构成式。A或者B,如果A则C,如果B则C,所以,C。②简单破坏式。不B或者不C,如果A则B,如果A则C,所以,并非A。③复杂构成式。A或者B ,如果A则C,如果B则D,所以,C或者D。④复杂破坏式。不C或者不D,如果A则C,如果B则D,所以,不A或者不B 。这类推理很容易推广到所谓二难推理、四难推理以至多难推理。日常的辩论中,运用二难推理往往很有说服力。辩论的一方提出一个表明有两种可能性的选言命题,再由这两种可能性引申出对方难于接受的结论,由此组成一个推理,故这类推理汉译为“二难推理”。二难推理的形式是有效的,它的结论是否难以接受则不是思维形式方面的问题。二难推理的假的结论总是来源于假的前提。传统逻辑里常讨论反驳结论假的二难推理的各种方法。主要有:①指出那个推理的选言前提为假;②指出那个推理的某一假言前提为假;③提出一个相反的二难推理,即提出和原推理相反的两个假言前提,并由此导致不同结论。相反的二难推理同样可能包含有假前提,因而可能导致假结论,但这与推理的有效性无关。
纪晓岚,姓纪名昀,字晓岚,谥文达,世称文达公,晚号石云、春帆,沧州献县崔尔庄人。乾隆19年中进士,又授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纪晓岚文情华瞻,慧黠敏捷,是个对句奇才,天地万物、古今诗赋无不可入对者,信手拈来,出口成趣,浑若天成,其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夫让人叹为观止,关于纪晓岚对联的故事,笔记、野史中多有记载,在民间也流传颇广。
据说纪晓岚自幼勤奋好学,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经常跑到书摊上去看书,掌柜见他总是光看不买,就不耐烦了.一天,掌柜对他说:小孩子,我们是靠卖书吃饭的,你要看,就买回去看好了.纪晓岚听了,很不高兴,歪着小脑袋说:买书就得先看,不看,怎么知道那本好?你这小家伙还蛮有道理呢!你看我多少书啦,就没有一本好的值得你买了吗?纪晓岚见掌柜发了火,为了想看书,也就很和气的说:你这书摊上好的书倒是不少,不过,我看完就能背得了,还买它有何用?嘿,你真有这本事,看完就能背?掌柜料想纪晓岚是在瞎说,于是,顺手拿起一本纪晓岚刚看过的书说道:要是你当着我的面把这本书背下来,我就把它白送给你,要是你背不下来,就永远别再来白看我的书了!好,一言为定!纪晓岚说完这句话后把两只小手一背,仰头望天,果然把那本书背了下来.掌柜大吃一惊,接连赞叹这孩子日后必成大材,并把那本书送给了纪晓岚.
这段故事中,纪晓岚前半部分的谈话里就包含了如下一个简单构成式的二难推理:
如果是好书,我看完后就背得了,那么,我不买;
如果不是好书,我看了后当然也不会买;
或者是好书,或者不是好书;
总之我只看不买;
正是这个二难推理难倒了卖书掌柜,并激发他打赌,而最后使得他不能不赞叹纪晓岚的聪明.这一二难推理的运用确实充分显示了作为一个孩子的纪晓岚的难道的逻辑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