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陈绍章 市场降温正是多晶硅企业提升质量修炼内功好时机 [转贴 2009-12-11 11:11:05]
字号:大 中 小
文章来源: 中国电子报
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陈绍章
2008-12-20 10:43:13
两年来,我们看到,超过30家的多晶硅工厂(或项目)已经在神州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地投入建设。截至本月,其中已经投产或试产的多晶硅工厂有8家,预计年内投产的还有3-5家,明年投产的还将有6家。在当前火爆的市场与急切的投资驱动下,几年前尚笼罩在新光硅业1000吨多晶硅项目头顶上的疑虑烟云早已随风而去。新光硅业是国内首家投产的千吨级多晶硅工厂,也是8家在产多晶硅工厂之一,一个多晶硅工厂,在如此旺盛的市场需求面前,是否应该冷静下来,考虑一下今后的路怎么走。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今天的多晶硅市场,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多晶硅工厂何时是抓质量管理的最佳时机?
两年来,由于市场供不应求,国内不论哪家投产的多晶硅工厂,即使出了不合格品,这些所谓的不合格品仍然会被抢购一空。换句话说,市场为我们交了这笔“学费”,还让我们赚钱。这样的好事就正在今天的中国多晶硅行业发生着。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也是导致大量资金涌入多晶硅制造产业一大直观原因。
的确,在目前如火如荼的市场行情中,一个多晶硅企业,要主动将低质量产品降低档次进行销售,需要一点魄力。新光硅业有这样的举措,因为这条生产线定位于电子级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级产品不是其最终目标。虽然,目前产品不论优劣仍然供不应求,但你的系统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产品质量指标没有达到设计值,作为企业总经理,是不会高枕无忧的。
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的多晶硅产业才刚刚起步,技术专家和熟练的技术工人缺乏,多晶硅生产的核心技术还未完全掌握,许多工厂对改良西门子法工艺流程未完全走通,成本缺乏竞争力。目前,多晶硅产品标准不明,检验手段缺乏,盲目扩张,争相做大,不久的将来必然带来市场严重过剩,社会资源严重浪费的结果。即使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多晶硅项目,就其规模而言,与国外公司相比已经拉下至少5年以上的差距。就行业整体产品质量指标而言,差距就更加突出。
现在是我们必须思考几年后的多晶硅市场的时候到了。应该为一场暴风骤雨的到来做好应有的准备。那就是,不论是已经投产的、还是即将投产的多晶硅工厂,都应该好好把握当前这样一段可能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不要犹豫,在抓紧时间生产的同时,花大力气去练好内功,把企业做大做强,让我们的工厂不仅能够生产出多晶硅,还要能够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多晶硅。
注重基础管理 练好内功
新光硅业从建设开始,就把建立一套完整工厂基础管理放在重要位置,5年前新光公司就已意识到公司未来的竞争是国际竞争,产品质量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门槛。从消化国际标准入手,对生产原料、工序过程控制到产品检验的全过程,从检验仪器、检验手段、检验方法组织专家队伍进行全方位研究攻关,建立新光公司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
新光硅业设计定位于电子级多晶硅,率先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多晶硅还原、回收、氢化等设备,研发了与之相适应的工艺方法。按照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标准,配置了全套先进检测手段,将国际先进标准在国内首家投入生产应用,同时研发了一套本行业独有的分析方法。为保障生产高纯度产品所需要的生产环境,工厂的相关厂房也是按照洁净厂房进行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的。
投产之初,新光硅业就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进厂原料、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内部质量控制标准及相关的控制网络,为公司生产合格产品发挥着积极作用。
多晶硅产品质量受设备水平、工艺技术、工人操作技能、进厂原料杂质成分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技术团队的水平起作重要作用。在技术力量方面,新光硅业拥有配套的技术专家团队,对新光的建设和生产运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操作人员方面,我们先于生产提前培训了一批骨干力量,他们是系统调试及目前的生产运行不可缺少的力量。事实证明,这对保证调试安全、缩短调试时间,保证产品质量非常重要。当前一批在建和即将投产的工厂也正在走这样一条提前培训操作员工的路。
以创新推进质量管理
不论是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还是电子级多晶硅,都需要对多晶硅中的碳、施主(磷、砷、锑)、受主(硼、铝)以及金属杂质(铁、铜、镍、铬、锌)进行控制。应该说,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国外大公司显示了明显的优势,对比国内外多晶硅产品的质量技术指标,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差别。
新光硅业千吨级规模的多晶硅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为探索建立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晶硅工厂质量管理模式创造了条件。两年来,我们依靠技术专家团队,在三氯氢硅合成炉、精馏、还原炉、尾气回收系统、三氯氢硅及产品中杂质等方面开展了近40项研究课题,在解决规模生产工艺问题的同时,加大力量对多晶硅生产中的相关基础性课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相应成果。
现在,新光硅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就有包括“改进湿氮除硼”、“三氯氢硅与多晶硅中碳杂质研究”等超过7项自主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作为支撑,为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和稳步提高发挥着关键作用。
自投产以来,公司产品陆续提供有研硅股、万象硅峰等用户使用,其良好品质受到用户普遍肯定。
0
答网友:关于水电企业的生产成本 [原创 2009-12-10 21:16:02]
等待种子发芽 于 2009-12-7 11:35
请教百兄,水电成本来自哪里啊?
———————————————————————————————————
答复:
水电号称是无本的生意,成本主要是折旧,这个折旧是很好的现金流。
维持水电站正常运作的成本是很低的,包括人工工资、水资源费、库区维护基金、保险费、修理费等等。统计下来,大概折合每度电3分至5分之间。
也有另一种算法,认为水电的毛利率是75%左右,再扣除三项费用和所得税,得到净利润。
水电站的造价很高,每年的利息费用是影响企业利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水电企业的经营特点,我一般是按照上述三大部分来分析评估水电企业的财务情况:折旧、利息、运营成本。
如果再除以年发电量,得到度电化数据,可以方便与电价作比较。
上述认识不一定全面完善,仅供参考,抛砖引玉,更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0
今天早盘高开的原因 不过。。。。
明年再看他表演吧
0
短评:川投能源电价调整以及国内电价改革 [原创 2009-11-27 20:05:25]
字号:大 中 小
仁宗海水电站上网电价每千瓦时提高3分钱。仁宗海电站年发电10.83亿度电,提高3分钱可以增加收入3200多万元,扣除一些税收,大致可以增加2300多万净利润,川投能源持有80%股权,按最新股本9.33亿计算,每股增厚0.02元左右。大致而言,田湾河三个电站每年为川投能源贡献3亿净利润。
瀑布沟水电站的上网电价调整为0.30元/千瓦时(含税)。瀑布沟电站330万千瓦,规模与二滩电站相同,在目前的形势下,移民的费用可能比较高。粗略估算一下盈利情况,假设瀑布沟的年发电量是150亿度电,度电净利润是0.04元,那么瀑布沟全年的净利润是6亿元,川投能源投资10%股份,每年可以分得6000万,加上原来的4000万,大渡河每年为川投能源贡献1亿元投资收益。
在正常情况下,田湾河与大渡河这两家水电企业合计每年为川投能源贡献4亿净利润。
过去的水电价格基本由成本加税金加利润构成,是根据投资额的多少而算出来的,也就是所谓的“一厂一价”,大部分水电站的电价往往低于火力发电价格。
这次电价改革的目标是要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机制。川投能源所拥有的田湾河、雅砻江等水电站,都是国内不可多得的优质电源,在长期的电价改革进程中,必将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按照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的说法,这种调节型水电站的发电价格“是应该高于火电的”。这也是投资优质水电企业的一个看点。
我们知道,水电企业一般都是高比例负债经营的,未来加息的可能性会降低投资者对于水电企业的乐观预期。
综合上述两种正反情况,基本可以认为,象川投能源这样的优秀水电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不会低于目前的水平。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tnnd 这个股真是绵羊啊 ! 服了 2个点都没有!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赞心态 祝好运
0
炒股看自己啊 都有自己看好东西的方式! 都是学生 交学费 是应该的 !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赞你 你如果接在低点 明天反弹需出一点获利的 不过这波调整应不会长
不是不看好川投 真是还真没到时机 劝你早换股
个人意见 不保质量 嘿嘿
0
研究的花架子还摆得有模有样。
0
太刺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