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小股东你总和百居一较什么劲啊?怎么人家哪个帖子你都上来顶牛啊,而且语言非常刻薄,总在替人家下结论,似乎是个绝对权威,在市场面前不谦虚就要吃苦头的.人家看好674有问题吗?怎么起码百居一兄语气平和,修养到位.谈到财力比你有钱的人多了,没有你这么辩论的,提高些修养吧.
不过两位老兄去年都很郁闷吧?无论674还是886都是走的那个熊样,你们买的这么早,是否科学合理呢?2009面以来你们赚到钱了吗?
0
回复:
自己投资的标的全部资产,最好对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合理的判断。
对于新光以及光伏产业,很多人似乎还不太了解。
光伏产业的上游是多晶硅原材料,下游是切片和组件,然后再组成太阳能发电系统。
整个产业链中,下游的进入门槛比较低,而上游多晶硅的进入门槛并不低。
08年多晶硅疯涨,确实国内存在盲目冲动投资的现象,但是多晶硅流水线的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环保要求高,很多项目离达产甚至生产的状态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有不少项目是徒有其名的。
现在确实有很多企业也成功地生产出了多晶硅产品,但是不少企业的核心生产技术基本上是依靠国外“技术租借”的,太阳能光伏每发一度电国外技术拥有者就会从中拿走0.1元钱。
前期有多晶硅是否过剩的行业大讨论,焦点问题其实就是产量和产能的统计口径不同,早在去年8月底,本人也提出过类似质疑。
由于08年多晶硅爆炒,很多企业囤积大量多晶硅,直到09年4季度才基本消化完毕,加上全球金融风暴,多晶硅价格的走势暴涨暴跌。
现在光伏发电的成本大致是每度电1.4元左右,对比国内电价还是算比较高的,在欧洲已经基本与正常电价相差不多了。所以欧洲的光伏市场发展特别快,产量和需求同时在放大,大致还算供求平衡吧。不过,最近的欧元危机,又使得国内很多下游企业蒙受不小的汇兑损失。
不同于其他多晶硅生产企业,其实新光是以生产电子级多晶硅为发展目标的,当初发达国家的最新技术对于我国是实行封锁的,新光只能从俄罗斯方面引进技术,再加以改造,并逐渐掌握了完整的技术流程。曾培炎当时是主管工业的副总理,也特别关注新光的情况。新光投产之际正好赶上太阳能行业空前繁荣,当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所以很多朋友都认为新光就是做太阳能多晶硅的,其实还是有点片面的。
对于新光的价值,本人曾经分析,除了考察业绩以外,大致还要综合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光伏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每年大约有50%左右增长率。
2、新光硅业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复制出成本更低的多晶硅生产系统。
3、新光硅业的发展目标是成为电子级多晶硅供应商,打破了国际垄断和技术封锁的局面,具有国家战略意义。
现在,新光的电子级产品已经达到75%,电子级的市场价格比太阳能的高出许多,这是一项重大利好。
今年6月,天威新津的3000吨项目即将正式投产,新光负责全面的技术支持,现在应该有所回报了吧。
时间紧张,没有查阅资料,光凭记忆和印象,信马由缰,如有错误,各位海涵。
至于对于国投管理层有看法,是不是因为国投以前在重组时提高资产估值一事?
当初我曾经提示过国投重组有失败的可能性,依据就是当时886的股价定位是偏高的,按这个价格来购买资产,大股东是稍微吃亏一点的。果然,国投采用提高估值的办法应付过去了,在局外人看来,还算公平的。
现在国资委对于上市公司老总的考核指标之一就是市值管理,负责任的国企老总是不会轻易放弃自身利益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川投能源在如此低的价位向机构定向增发的可能性也是值得质疑的。
附记:
【百居一 2009-06-09 20:02】
今天看到886的重组草案,估值提高了,股票多了1亿股,这是一个合理的结果,国家队确实老谋深算,不露声色。
以前我之所以担忧886此次重组可能失败,关键也是交易价格原因。
一般来讲,资产注入是资产转换为股票的过程。资产的价格是通过资产评估来实现的;股票的价格是根据其在公告前2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确定的。理论上讲,这个平均价格应该是该股票已有资产在股票市场的估值定价。
886的已有资产质量不及795,今年1季度的赢利水平两者基本相当,所以我认为,对比795的资产及其股价,886已有资产在目前阶段的市场定价不会超过每股7元。换言之,国投集团近70亿的资产,以8元的价格注入886,实际上损失了超过1亿股的886股权。
现在国投集团提高了估值,实际上就是拿回了那1亿的股权。
看来,有关二滩股权的市场化过程也很快会尘埃落定了。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回复: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坚持物有所值投资。
古代有愚公移山的寓言,我想说的意思是,有时候“愚”也是走向成功的一条道路,投资川投能源就需要有一点愚公移山的精神。至于现在的看法究竟是否正确,主要还是要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是否具有客观依据,要通过时间来检验。
投资的关键是看投资标的是否物有所值,当然是权衡利弊的判断结果。
投资并不是做股票收藏,貌似股票收藏这行当还是行不通的。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回复:
造成股价涨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短期看,更多是资金运作的结果。
股票在一段时期内不涨,并不是证明公司不好依据吧。
别人的意见当然是宝贵的,有交流才有进步。然而,无论是自己的观点,还是别人的意见,都有可能是错误的。
相信事实真相,相信客观依据,这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也是人类的真正智慧。
本人在前面已经提出了一个评价融资方案好坏的标准,大家可以再次体会比较。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管理层,都是国企,半斤八两。
0
个人以前的成功很难用来证明现在的看法,两位还是就事论事的好。
即使是自己持有的标的也要百般挑剔,多看风险-----个人觉得不是也要,而是更要百般挑剔,多看风险,当然前提还是对自已所选的股票有大的方向把握。
0
对于阁下的智商和才华,本人已经领教过多次,仰慕不已,至于阁下的财力,也自然无敌了。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国投,川投其实都想定增,小股东利益都是其次,只是国投充分估计到定增的难度所以直接提出了转债,川投是试过后改的,什么叫理性,什么叫臆测?即使是自己持有的标的也要百般挑剔,多看风险,而不是...呵呵。至于10倍收益也许比别人强,但别和我比了,呵呵。
0
空行
短线技术的问题,大家见仁见智吧。
与基本面无关。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愚,还有一种褒义的表达方式,那就是“忠实”。
在我的印象里,小小股东算得上是国投电力的一位“忠实”投资者。
本人愚得可以,04年底开始关注674至今,收益超过10倍。
本人不才,既不与证券界人士沾边,也不相信内幕消息,投资证券只是有一些闲钱而已。
相信很多比我更有智慧的人的投资收益肯定比我更好。
另外,关于电子级多晶硅与太阳能多晶硅的价格差别,建议可以想办法从多种渠道了解一下,不要人云亦云。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