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一个真实的股市故事
一好友,不算特别年轻,也不算特别有为,平生一大理想,就是好好炒股,天天向上,冲出散户,走向机构。
此仁兄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却号称博览群书。当然,其涉猎范围基本局限于自己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一堆关于股票投资的古籍,结果也就没人给他发学历。他想要找一份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或者证券公司自营交易员工作,而受到他的简历的HR也总是面带微笑:对不起,您的学历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正因为如此,所以他至今还在我们现在的城市里,经常可以跟几个好朋友一起煮酒论英雄。如果谁还闲得没事聚众煮酒,对于所谓英雄,也就最多轮得上私下议论。
不过,书读得多的人还真不一样,不管是因为他读书太多,还是我们读书太少,总之,对于财经时事或是股市涨跌,他总能在我们这些料事不如神的人面前显得料事如神。他常常对我们说,“一叶知秋”是很难的,很少有哪棵树只在秋天才掉叶子。所谓一叶知秋的功夫并不是看见叶子就故作深沉的感叹秋天来了,而是要在树叶落下的时候十分冷静的无视之:大家别怕,树掉叶子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落下的一片叶子有一点点不同,凝视天空三秒钟之后,才用低沉的声调缓缓说出四个字:秋天来了。正因为在一叶知秋的问题上功力深厚,所以该仁兄也被我们称作知秋兄。
我们想要买股票或者卖股票的时候,常常给他一个电话:叶子掉了吗?
没有基金,也没有证券公司愿意收留,知秋兄只好自力更生,把各种门路赚来的血汗钱都扔进了股市。所以不少朋友都说知秋兄是专业人士。不过他似乎并不认可。“哪里有专业人士,我是把别人交首付的钱都花在了股市上的。”
相对来讲,知秋兄算是传说中的专业人士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了,所以,每当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也就如同看见了“福利”二字。找他蹭股票是常有的事情。虽然偶尔也会踩上一个“重组失败”之类的地雷,不过总体上来讲,他挖出的多数股票总是在你已经遗忘的时候突然窜上涨幅榜前列,然后就在一段时间里连续上涨,都让人每天都活得很阳光。有时候,我们几个朋友常常在讨论,料股如神的知秋兄到底赚了多少钱,以及他为什么赚了那么多钱也不见买房买车。讨论的结果是,人各有志,有钱不一定就会买房买车吧。
知秋兄赚了多少钱,一度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每当我们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试探他的时候,他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毕竟,这是人家的私事,我们这些狐朋狗友级别的任务也不好较真。不过有一次私下和知秋兄聊天,我忍不住还是和他聊到了这个话题。
“老兄,这些年你应该赚了不少吧,怎么不见你给内需做点贡献呢?”
“我们这不是正在创造内需吗?”
“哈哈,恐怕房地产业和汽车工业才等着你的需求吧”
“……”
知秋兄脸上爬满了无辜和无语,我也知趣的转移话题,感谢他经常给我们透露一些好股票。在这个问题上,他倒从来也不谦虚,既然有何“知秋兄”这个名号,推出来一些好股票也是应该的。说到大盘从5000点上方直下3000点的过程中,他让大家买的农业股逆流而上表现如何强悍,他才开始滔滔不绝的聊起了他自己最在行也最喜欢的行业分析,什么石油,什么生物燃料,什么流动性泛滥……我不知道这些跟我家的泰米涨价有什么关系,但是泰米当时确实涨价了,号称种粮食的股票也确实让我们赚了钱。既然有这样的眼光,知秋兄赚钱应该是比我们更容易的事情。
话题又绕回来了。
“其实说来你可能不信,我还真的没赚多少钱。”
他这么说,我确实有一点不相信。毕竟,我们即便仅仅是从他那里打听几只股票,也多半赚了钱。不过看他很诚恳的样子,我还是继续听他说。
“像你们这样,在便宜的时候买了不错股票就放一段时间其实还挺好的。我自己反而有问题。我经常可以找到不少好股票,然后就举棋不定,要么在几只股票里面选一只买进,结果刚好买到一只最差的。要么买进过后股票总是盘着不动,甚至还跌,搞得我每天都在想,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看错了,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卖掉,结果卖掉过后没多久就开始涨了。总之就是这样的,很多票你们在里面赚了不少,我反而没赚什么。”
“哦……”大概知道了,知秋兄没有买房买车的原因。
话题开启之后,知秋兄开始聊的比较多了,似乎这是一个让他觉得很尴尬和懊恼的事情。不过也许正如同他的外号一样,你可以一叶知秋,却不能看见自己头上的白发——也许是老了;也许只是刚放掉了一匹黑马,有点愁。
思考:看完故事后,我问他,这个故事的原型是谁。他说,这是个真实的股市故事,的确有这样一个朋友,大概应该算是“专业投资者”中,除了少数得道成仙者之外,多数正在奋斗中的同行们的写照吧。这一路经历的,除了该赚的钱没有赚到,或者不该亏的钱亏掉了之外,更多的是不断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痛苦。不过,正因为经历了这样的经历,才有真正的专业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