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竞价买入

09-09-17 08:44 2954次浏览
蚊子鱼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99487

09-09-17 16:23

0
真的领教了什么是骗子,什么是托。我要举报楼主。
lwdlwd2000

09-09-17 13:53

0
准备大涨......
99487

09-09-17 12:39

0
不涨,别跌
无欲无敌

09-09-17 10:40

0
长了点,有空细细看
老虎鱼

09-09-17 09:26

0
哈哈
蓝天1888

09-09-17 09:24

0
另外,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资料:
  ●2003年 3月 8日长春高新(000661)3月8日发布公告称,公司第四届十次董事会于2003年3月7日召开,会议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赴香港交易所创业板申请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该事项已于日前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定于2003年4月7日召开公司2003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注:但到了当年5月,长春高新公告显示,该计划生变。)
  ●2009年 3月13日长春长生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3.06%股权(5200万股,属于“国资”)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G309BJ1002503),直至2009年 7月21日
  ●2009年 6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认的“流感疫苗生产企业”名单中列有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②、前不久的“长春百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眼瞅着赚钱了,08年年报上也确实写着赚了钱了,还赚了不少,可是,你没留意吧,百克的绝对控股(60%)已经悄悄的变成了相对控股(46%)了。

  注:●2002年12月,公司与美国 vital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长春百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持有其60%的股份。该公司承担艾滋病疫苗项目的研制开发工作。  
  注:“百克”是指“长春百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而“百克”公司又成立了“长春百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长春百克新药研究有限公司”是后来成立的。

4、股东人数黑洞

下面的【股东户数】数据是取自“港澳资讯”,数据截止2009年3月
┌———──┬────────┬────—──┬─────┬─────┐
| 截止日期 |  股东户数  |  户均持股  |较上期变化|筹码集中度|
├─────┼────────┼───────┼─────┼─────┤
|2009-03-31|  21921  |  4997  |无明显变化|  较集中  |
├─────┼────────┼───────┼─────┼─────┤
|2008-12-31|  20613  |  4996  |无明显变化|  较集中  |
├─────┼────────┼───────┼─────┼─────┤
|2008-09-30|  21723  |  4740  |无明显变化|  较集中  |
├─────┼────────┼───────┼─────┼─────┤
|2008-06-30|  23362  |  4408  |无明显变化|  较集中  |
├─────┼────────┼───────┼─────┼─────┤
|2008-03-31|  24057  |  4280  |无明显变化|  较集中  |
├─────┼────────┼───────┼─────┼─────┤
|2007-12-31|  23588  |  3890  |无明显变化|  较集中  |
├─────┼────────┼───────┼─────┼─────┤
|2007-09-30|  24940  |  3679  |无明显变化|  较集中  |
├─────┼────────┼───────┼─────┼─────┤
|2007-06-30|  25213  |  3639  | 趋向分散 |  较集中  |
├─────┼────────┼───────┼─────┼─────┤
|2007-03-31|  19382  |  4735  | 趋向集中 |  较集中  |
├─────┼────────┼───────┼─────┼─────┤
|2006-12-31|  26493  |  3012  |无明显变化|  较集中  |
├─────┼────────┼───────┼─────┼─────┤
|2006-09-30|  29212  |  2731  |无明显变化|  较分散  |
├─────┼────────┼───────┼─────┼─────┤
|2006-06-30|  32258  |  2473  | 趋向集中 |  较分散  |
├─────┼────────┼───────┼─────┼─────┤
|2006-03-31|  36489  |  2187  |无明显变化|  较分散  |
├─────┼────────┼───────┼─────┼─────┤
|2005-12-31|  38419  |  2077  |无明显变化|  较分散  |
├─────┼────────┼───────┼─────┼─────┤
|2005-09-30|  38411  |  2077  |无明显变化|  较分散  |
├─────┼────────┼───────┼─────┼─────┤
|2005-06-30|  40929  |  1949  |无明显变化| 非常分散 |
├─────┼────────┼───────┼─────┼─────┤
|2005-03-31|  41075  |  1942  |无明显变化| 非常分散 |
├─────┼────────┼───────┼─────┼─────┤
|2004-12-31|  41571  |  1919  |无明显变化| 非常分散 |
├─────┼────────┼───────┼─────┼─────┤
|2004-09-30|  41956  |  1902  |无明显变化| 非常分散 |
├─────┼────────┼───────┼─────┼─────┤
|2004-06-30|  40095  |  1990  |无明显变化| 非常分散 |
├─────┼────────┼───────┼─────┼─────┤
|2004-03-31|  42236  |  1889  |无明显变化| 非常分散 |
├─────┼────────┼───────┼─────┼─────┤
|2003-12-31|  43747  |  1824  |无明显变化| 非常分散 |
├─────┼────────┼───────┼─────┼─────┤
|2003-09-30|  44183  |  1806  |无明显变化| 非常分散 |
├─────┼────────┼───────┼─────┼─────┤
|2003-06-30|  44742  |  1783  |无明显变化| 非常分散 |
├─────┼────────┼───────┼─────┼─────┤
|2003-03-31|  45267  |  1763  |无明显变化| 非常分散 |
├─────┼────────┼───────┼─────┼─────┤
|2002-12-31|  46211  |  1727  |无明显变化| 非常分散 |
├─────┼────────┼───────┼─────┼─────┤
|2002-09-30|  46192  |  1728  |无明显变化| 非常分散 |
├─────┼────────┼───────┼─────┼─────┤
|2002-06-30|  45571  |  1751  |无明显变化| 非常分散 |
├─────┼────────┼───────┼─────┼─────┤
|2001-12-31|  44537  |  1792  |无明显变化| 非常分散 |
├─────┼────────┼───────┼─────┼─────┤
|2000-12-31|  48386  |  1649  | 趋向集中 | 非常分散 |
├─────┼────────┼───────┼─────┼─────┤
|1999-12-31|  66197  |  1205  |无明显变化| 非常分散 |
├─────┼────────┼───────┼─────┼─────┤
|1998-12-31|  50508  |  1232  | 趋向集中 | 非常分散 |
├─────┼────────┼───────┼─────┼─────┤
|1997-12-31|  61069  |  784  |  -  | 非常分散 |
└─────┴────────┴───────┴─────┴─────┘
  请注意:公司自1997年上市后1997-1999年股东人数始终属于横向波动没有什么特别的,这从公司二级市场股价横向波动相符合;但是从2000年开始(这是个重要的时间点,可能对应公司股份回购点),直到现在2009年1季度股东户数呈现逐渐减少,而且趋势十分明显,根本不理会000661长春高新二级市场的剧烈波动(详见下面000661长春高新K线图)!这一特别现象几乎是上两市(上海、深圳)绝无仅有。

5、市场交易黑洞

  下图为000661长春高新的月K线图,经过了复权处理;

  第一阶段:可以看到1997-1999年属于横向波动没有什么特别的;
  第二阶段:从2001年6月-2006年4月随指数深幅惨烈调整,从15元多到2元多;
  第三阶段:从2006年6月-2007年5月跟随牛市从2元攻击到23元;
  第四阶段:在2007年-2008年11月的大熊市中从23元跌到3元多;
  第五阶段:本轮反弹中从3元起步攻击到了目前的22元多;

  整个过程不可谓不剧烈,单独看绝对没有什么不正常,但是如果你把000661长春高新从2000年至今的股东人数变化对应看后,可能会发现什么不对劲……

 下篇:《000661长春高新:K线背后(二)绝对的谎言》

〓〓〓〓〓〓〓〓〓〓〓〓〓〓〓〓〓〓〓〓〓〓〓〓〓〓〓〓〓〓〓〓〓〓〓〓〓〓〓〓〓〓〓〓〓〓〓
附原文1:

《长春高新的费用黑洞》(作者: 张彤)--《证券市场周刊》2009年第 23 期 (总第 1524 期,出版日期: 2009-06-27)封页文章

  高额费用吞噬数亿利润 长春高新的费用黑洞

  张彤/文

  随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蔓延,具备生产甲流疫苗能力的上市公司备受市场追捧,然而令长春高新(000661)股东遗憾的是,由于公司早将生产甲流疫苗的长生生物股权进行了转让,因此错失了此次“甲流行情”。而更令长春高新股东遗憾的是,公司虽然拥有多家产品毛利率极高的生物制药企业,但近年来高达十数亿元的巨额费用,吞噬了长春高新的利润。

  毛利率令人瞠目

  2008年,长春高新的营业收入为8.04亿元,营业成本为2.69亿元,公司的产品毛利率高达66.57%。如此之高的毛利率,让长春高新成为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而2009年一季度长春高新的毛利率进一步攀升至83.53%。

  长春高新主营业务产品共有三项,分别为房地产、基因工程药品及中成药,其中房地产业务的毛利率最低,约为39.28%,基因工程药品毛利率最高,达到了93.22%。

  长春高新39.28%的房地产业务毛利率与万科(000002)、保利地产(600048)、金地集团(600383)等相仿。而中成药业务66.15%的毛利率与同仁堂(600085)、东阿阿胶(000423)、片仔癀(600436)、云南白药(000538)等中药类上市公司相比,则处于中上游水平。至于基因工程药品高达93.22%的产品毛利率,则远高于同类上市公司,2008年天坛生物(600161)、通化东宝(600867)等公司的毛利率较高,也不过70%左右。

  2008年,长春高新房地产业务、基因工程药物和中成药三项业务收入分别为2.56亿元、2.73亿元和2.61亿元,分别占其当年营业收入的31.83%、33.91%和32.47%。

  由于三项产品的收入较为均衡,同时三项产品的毛利率除房地产业务与同行公司相似外,基因工程药品及中成药业务的毛利率在同行业中都遥遥领先,正常情况下,长春高新的营业能力也应在同类上市公司中处于领先的地位。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高毛利背后藏亏损

  2008年,虽然长春高新毛利率高达66.57%,但是其销售净利率却仅为2.5%左右,即使将少数股东权益考虑在内,也仅为6.36%。而同期地产类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平均约为10%-15%,上述的多家医药类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则在15%以上,或更高(均按包含少数股东权益的净利润计算)。

  今年一季度,情况亦是如此。虽然一季度长春高新毛利率达到了83.53%,但其销售净利率仅为3.51%,同期,上述上市公司的毛利率虽然远远低于长春高新,但销售净利率普遍超过了10%,个别公司甚至接近或超过了20%,明显高于长春高新的水平。

  翻看长春高新以往报表,发现同样有此现象。2005年-2007年,长春高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87亿元、5.80亿元和6.62亿元,毛利率分别约为51.41%、54.51%和62.63%,而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5886.93万元、526.74万元和650.27万元,销售净利率分别仅为-12.09%、0.9%和0.98%。

  综合起来计算,2005年-2009年一季度,长春高新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26.89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成本约10.43亿元,主营业务利润高达约16.46亿元,然而在此背景下,同期,长春高新净利润累计为-2153.67万元,非但没有盈利,反而出现亏损。

  高额费用吞噬数亿利润

  导致长春高新毛利率极高,销售净利率却极低的主要原因,系公司高额的营业费用及管理费用。

  2005年-2009年一季度,长春高新的营业费用及管理费用合计高达约12亿元,约占公司同期营业收入的45%左右,而同类上市公司的营业费用及管理费远远低于长春高新的水平。

  以地产业务为例,2008年,保利地产、金地集团及万科之中营业费用及管理费占公司营业收入最高的是金地集团,为9.08%。

  而随机抽取的几家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营业费用及管理费用约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0%以下。

  假设按地产类业务营业费用及管理费用占公司营业收入10%,基因工程药物和中成药业务营业费用及管理费用占公司营业收入30%计算,长春高新2008年的营业费用及管理费用可由3.8亿元降至1.9亿元,降幅约50%,相应地,公司将因此增加利润总额1.9亿元。

  2005年-2009年一季度,长春高新的净利润累计亏损2153.67万元,假设公司的营业费用及管理费用能够降至营业收入的30%,那么公司至少将增加利润总额4亿元以上。不难看出,高额的营业费用及管理费是吞噬长春高新利润的主要根源。

  然而,虽然营业费用及管理费用畸高,但长春高新从未对此进行过任何说明,公司是否通过增加费用的方式隐瞒或转移利润令人质疑,而未来公司的利润能否因费用的减少而得到释放,同样耐人寻味。■

〓〓〓〓〓〓〓〓〓〓〓〓〓〓〓〓〓〓〓〓〓〓〓〓〓〓〓〓〓〓〓〓〓〓〓〓〓〓〓〓〓〓〓〓〓〓〓
附原文2:

  【张彤读年报】长春高新:巨额费用吞噬公司利润  (发表于:2009年3月18日)

  2008年,长春高新(00066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4亿元,同比增长17.66%;实现净利润(指包含少数股东权益的净利润,下同)5111万元(包含少数股东权益),同比增长66.8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09.49万元,同比增长167.29%。

 按净利润5111.04万元计算,公司的销售净利率约为6.36%,目前长春高新的主要产品有三项,分别为房地产、基因工程药物和中成药,三项产品的收入分别为25593万元、27267万元和26112万元,分别占长春高新2008年营业收入的31.83%、33.91%和32.47%,合计占长春高新营业收入的98.21%。

  长春高新的房地产业务毛利率约为39.28%,与地产类上市公司相比,水平基本相似,但已公布年报的地产类上市公司如万科(000002)、华发股份(600325,股吧)(600325)、保利地产(600048,股吧)(600048)的销售净利率平均约为12%-15%,明显高于长春高新6.36%的水平。

  中成药业务收入约占长春高新营业收入的32.47%,该项收入成本8838万元,毛利率66.15%,与同仁堂(600085,股吧)(600085)、片仔癀(600436,股吧)(600436)、云南白药(000538,股吧)(000538)等中药类上市公司相比,处于中上水平。基因工程药物约占长春高新营业收入的33.91%,虽然该项收入高达27267万元,但成本却仅有1850万元,毛利率高达93.22%,而同类上市公司之中的天坛生物(600161,股吧)(600161)、达安基因(002030,股吧)(002030)、通化东宝(600867,股吧)(600867)等毛利率较高的也仅为70%左右,平均约为50%左右,但在销售净利率方面,同类公司普遍在20%左右,或更高。

  综上可以看出,长春高新的三项产品房地产、基因工程药物和中成药的毛利率并不低于同类上市公司,甚至远高于同类上市公司,但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却明显偏低。2008年年报显示,由于产品毛利率较高,长春高新仅药业一项主营业务利润就高达4.27亿元,加之房地产等业务的利润,公司主要业务利润高达5.35亿元,相比之下,公司5111万元的净利润及2009.49万元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似乎过低,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公司利润如此之低呢?

 年报显示,2008年长春高新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高达2.31亿元和1.49亿元,合计高达3.80亿元,约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7%,这成为了吞噬公司利润的主要因素。而选取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万科、天坛生物、同仁堂做为对比,万科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约占公司营业收入的8.27%,天坛生物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约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7.5%,同仁堂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约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3.9%。假如按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30%计算,长春高新至少可释放利润总额约1.37亿元左右。

  长春高新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高企现象并不是2008年刚刚出现的,2006-2008年,长春高新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48亿元,而同期公司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合计高达9.23亿,约占营业收入的45%,如果公司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合计能够降到公司营业收入的30%,公司至少将会增加利润3亿元以上,而为何长春高新的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如此之高,公司在年报中竟只字未提。

〓〓〓〓〓〓〓〓〓〓〓〓〓〓〓〓〓〓〓〓〓〓〓〓〓〓〓〓〓〓〓〓〓〓〓〓〓〓〓〓〓〓〓〓〓〓〓
附原文3:

这是节选自2006年成立“长春超达”时《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2006年09月20日)的内容:

其中:“第七节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

 一、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为上市公司重组搭建平台
  近年来,由于发展总公司自身下属企业多、多元化经营压力大等原因,无法为长春高新提供实质性的支持。本次股权出资后,在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内部股权重组,实质上为长春高新今后引入战略投资者搭建了一个新型融资平台,为发展总公司的产业整合奠定基础,为长春高新未来的资金需求来源创造渠道,为未来战略投资者的进入创造良好的、开放性的环境,有利于全体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并保持上市公司稳定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影响,有利于保证长春高新持续、稳定的发展。
  2、缓解上市公司资金需求压力
  2003年~2005年及2006年上半年,长春高新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7.42%、62.43%、66.34%及68.58%(以母公司财务数据为准),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且绝对值较高。同时,未来2—3年,长春高新将在生物疫苗方面由研发转入生产经营,需要建设生产车间和加大市场投入。同时,“怡众名城”项目一、二期24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建设一个72万平方米的超大型生态社区,资金需求压力较大。为支持上市公司发展,本公司将通过各种方式向上市公司注入资金缓解上市公司资金需求的压力,减少上市公司因巨额负债承担的财务费用,大力扶持上市公司优质项目尽快投产并产生效益。
  3、促进国企改制和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的建立
  近年来,长春高新效益处于明显下滑态势,2005年每股收益-0.46元,2006年半年度每股收益-0.19元。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滑,部分原因源于企业管理体制落后和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的不完善。
  本次股权出资后,本公司将通过行使股东权利,促进上市公司加快国企改革和职工身份转换,建立完善的管理层激励计划。管理层激励计划的建立,可以有效调动管理者和重要骨干的积极性,吸引和保留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实现股东、公司和管理层个人利益的一致,为股东带来更高效更持续的回报,促进上市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对上市公司独立性的影响
  发展总公司内部重组后,未导致长春高新的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发展总公司仍为长春高新的实际控制人,因此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本次股权出资行为不会影响长春高新人员独立、资产完整及财务独立。上市公司继续保持独立经营能力,在采购、生产、销售及知识产权方面均保持独立。
  三、本公司及关联方与上市公司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情况
  本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实业投资、投资咨询、服务、风险投资、企业策划、项目咨询,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完全不同,不存在同业竞争关系;本公司控股股东发展总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亦不存在实质性同业竞争关系。本公司尚未设立,因此也不存在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本公司控股股东发展总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亦不存在大量持续性关联交易。
  注:上面的“本公司”是指“长春超达”。

〓〓〓〓〓〓〓〓〓〓〓〓〓〓〓〓〓〓〓〓〓〓〓〓〓〓〓〓〓〓〓〓〓〓〓〓〓〓〓〓〓〓〓〓〓〓〓
附原文4:

《长生生物高管自买股权有隐情? 》(中国经济时报 2003年12月31日 记者:张东臣)

  “低价贱卖优质核心资产,这不是‘疯’了吗?”12月17日,长春高新一则资产转让公告令舆论哗然。由于高价不卖低价卖,而受让一方又是公司高管,此次转让引起外界一片质疑。(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根据公告,长春高新将以2.4元的价格转让其控股子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9.68%的股权,共计2984万股。其中,1734万股转让给长生生物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高俊芳,占长生生物总股本的34.68%。

  2004年1月16日,如果获得股东大会通过,转让将正式生效。为进一步探明真相,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展开了调查采访。 

  高价不卖? 

  “我报了3元的价格”。未能购得股权,福尔生物的董事长贾宝山显得很失望。 

  贾宝山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我觉得我这个报价还不是真正最后的报价,因为我觉得我这个报价可能得不到真正公平的待遇。而且报价之后双方肯定还要谈判,谈判过程中,高于这个价格都可以再协商”。 

  “当时有好几家竞买,长春高新的要价是2.5元,并且说还可以再商量,我也不想把价格抬的太高”,贾宝山说。他最初得到消息是在7月初,据他了解,当时云大科技的报价大概是2.2元,高俊芳好像也有收购的想法,报价是2.1元。于是,他也就报了2.2元。当他听说其他买方报价越来越高,就又发函表明自己收购的意向比较诚恳,愿意高于前次报价。后来又听说云大科技一直在报价,已经报到2.6元、2.8元,并且于11月底报到3元。于是他也就在12月初跟着报了3元的价,并且给长春高新发了正式的函。 

  “我们报到了2.8元”,云大科技董秘、分管投资的副总经理邓志明对记者说。据介绍,云大科技是最早介入长生生物股权转让的,早在2003年6月份就已开始和长春高新正式接触。 

  邓志明说,云大科技先后三次向长春高新报过价,7月份报的是2.4元,10月份报的是2.6元,11月初又报了2.8元。未能购得股权,他失望之余也感到很不解。 

  有人出高价不卖,却偏要低价贱卖,长春高新的此次转让被市场人士喻为是“傻子”行为。那么长春高新为什么要甘当“傻子”呢? 

  长春高新证券部主管焦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截止到10月31日,长生生物的评估价只有1.79元每股,我们开价也才2.5元,而他们报到了3元,我觉得不现实,有点开玩笑,我对他们的诚意表示怀疑”。 

  长春高新另一位管理人员却对记者表示了相反看法。他说,“现在是市场经济,竞买竞卖,只要觉得值,出5块钱买也是别人自愿。报价高反而怀疑别人的诚意,这种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邓志明对记者表示,云大科技是非常有诚意的。他说:“我们也是上市公司,对投资是非常慎重的,所提出的报价是先后多次召开办公会讨论后决定的,每次报价都正式给长春高新发了函。云大科技控股的大连高新从事狂犬疫苗和乙肝疫苗生产,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为收购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论证考察。由于长生制药的报表显示应收账款和存货数额较大,我们曾表示希望能进一步了解,但也只是在第一次谈判时提过,后来就再没有提过。” 

  贾宝山对记者说:“作为同行我不想事情办不成最后还得罪人,所以我一直没有冲在前面报价。但是如果有公平竞争机会的话,我不能失去机会,就要拿出我的实力来。其他人报了高价,我就要跟进,云大科技报3元了,我就报3元,这样至少有他就有我。我还不是想靠这个价格最后取胜,而只是想以这个价格获得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你明白这意思吧?” 

  “难言之隐”? 

  长春高新之所以高价不卖低价卖,似乎另有“难言之隐”。 

  董秘周伟群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主要是因为无法判断外来受让方的条件能否顺利实现。例如,长生生物资产质量到底怎么样?应收账款、存货损失到底有多少?如果接受外面给的高价,企业的经营层如果不配合,发生了一些坏账,造成一些纠纷,再重新确定转让价格,这个风险谁来承担? 

  据周伟群介绍,长春高新总部实际上是空架子,表面是个企业,实际上都是一些集团管理层。审计都在下面进行,在总部统计半个月后形成合并报表。作为控股公司,长春高新不可能参与到具体的经营中。 

  “长生生物的产品是疫苗,疫苗过了期是要失效的,损失上一批,几百万、上千万都是有可能的,非常容易”,周伟群特别强调。 

  对此,时任云大科技董事长的戴晓畅认为,既然有中介机构的评估,资产质量到底如何不应成为问题。类似疫苗过期的风险,在其他企业也会存在,作为同类企业,相信云大科技和其他收购方也会有自己的判断。行业的独特性也不能成为理由。何况,无论是管理还是研发,云大科技都有自己的团队和经验。现任管理层不配合不会对收购产生实质影响。如果说对外转让就可能出现坏账,对现有高管转让就不会有,那只能说明该公司管理层在违法乱纪。 

  在采访中,周伟群、高俊芳都提到,高于2.4的报价没被接受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些报价都是在“事情已经定了”之后才报的。周伟群说,股权转让是7月份开始谈的,9月份就定了。高俊芳则表示,由于时间较长了,具体几月份定的,她记不太清楚了。然而,长春高新的公告里明确说明,公司与高俊芳签订《股权转让合同》的时间是——2003年12月16日。那么,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在协议尚未签订、股东大会尚未通过之前,事情是怎么“定”下来的呢? 

  云大科技等几家参与股权受让的企业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长春方面先是说不让卖给外地企业,后来又口头通知说已经“内定”了。对此,他们表示不可理解,认为这样做显失公正合理,会对长春的投资环境和对外形象产生很不好的影响。一位老总激动的对记者说,高俊芳作为卖方主动找我们来买,又动员我们不要报高价,最后自己却买。既然要采取内定这种不透明的方式,那当初就不应该以公开的形式四处招商。 

  含金量很高? 

  周伟群认为长生生物前景不乐观,已开始走下坡路。高俊芳也表示既有信心,也有风险。然而,外界却不这么认为。 

  “长生在全国疫苗市场还没有几家竞争对手,而且别人谁要想马上涉足这个行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高总是这方面的内行,也最了解公司的情况,如果前景不好,她会愿意斥巨资来购买吗?”长春高新一位管理人员反问记者。 

  一位业内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说,“同行都知道,疫苗利润非常高。假如一个亿的销售收入的话,最少也有五、六千万的纯利润。因为长生是国企,可能少一些。但这个企业的含金量是比较大的,因为前景比较好。这你也就应该明白了,为什么他的管理者要买的意思。什么原因,什么目的我就不说了。我不愿意多说。” 

  戴晓畅曾亲自带领云大科技参与了收购长生的谈判。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云大科技对长生生物兴趣很大主要是对行业和产品看好,尤其是甲肝疫苗,市场份额较大。而且长生生物的几个生产车间都通过了GMP认证。他还认为,长生的利润与同类企业相比很低,有些不正常。应收款、存货、管理费用三项指标过高,不排除有隐藏利润的可能。 

  另一位老总则分析说,存货数量较大,可能没销出去但也可能销售出去了,这里面就隐含着利润。比如库存6000万元,实际可能只有2000万,销售出去了4000万,就可能有8000万销售收入没得到体现,其中4000万是利润。另外,管理费用、原材料价格等都有较大的压缩空间,这也是“潜在”的利润。 

  高俊芳对记者说,长生生物应收款与年初和往年相比还有所下降,到款不入账绝不会发生。存货较大是因为销售网络环节较多,各级防疫站实行收支两条线,导致回款非常慢。管理费用则主要是市场推广费用占比较大。 

  即便是从公开资料来看,长生生物的含金量也是很高的。截止至2003年10月31日,每股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652元,评估值为1.79元。由于评估的方法采取的是重置成本法,1.79元基本上是实实在在的资产价格,没有任何溢价。 

  2002年,长生生物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679万元,实现主营业务利润9261万元,净利润2634万元。2003年1-10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9551.01万元、主营业务利润5737.71万元、净利润1147.46万元。较高的毛利率和净利润本身就证明了企业了价值。 

  长春高新去年曾计划分拆长生生物到香港上市。当时长生生物就已完全符合上市的条件,并已经投入了300多万元上市费用。据当时的估算,如果上市成功,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将达到2.35元。也就是说,长生生物股权转让后只要再追加一定投入,就可能通过在香港上市融资而使公司净资产达到甚至超过2.4元。 

  疑窦丛生的MBO 

  周伟群对记者说,长春高新信不过出高价的企业,是担心签订协议后,不能收到转让款。公告称,长春高新董事会认为高俊芳的经济状况良好,有支付能力,款项收回的风险可控。 

  周伟群说,“高俊芳的收购资金来源我不好评论。她肯定要筹集,至于从哪儿筹集,不是我们关心的内容。这样也会有风险,所以我们规定签协议前就先付一半,股东大会通过以后10个工作日以内付清另外一半,否则就不给过户”。 

  据周伟群介绍,签协议之前高俊芳就已经把50%资金打到长春高新指定的账户。高俊芳购买股权需斥资4161.6万元人民币,这笔巨额资金从何而来呢? 

  此前有媒体披露,“高俊芳表示,作为个人,自然没有这么多资金,但是可以从银行贷款。记者刚要询问从银行贷款用什么做抵押时,高以开会为由挂断了记者的电话。” 

  当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该内容向高俊芳求证时,高却矢口否认。她说,此前她未接受过任何采访,媒体记者所披露之采访过程从未发生。而该媒体相关记者则坚称,“她说了,我写的是她的原话。” 

  “收购资金是找亲戚朋友借的”,高俊芳对中国经济时报说,“我们家亲戚比较多,他们宁可把全部存款拿出来和我一起承担风险。另外一部分是朋友借的,这都是些不会侵占到公司利益的朋友,也不会是因为我的职务而借给我款。我在一些借款协议中还写明‘到期如果还不上的话,就自动转让股权’,这样他们就有保障。我自己出了200万。我工资是每个月6000元,因为跟董事会有承包的合同,我每年的奖金有几十万到一百万。” 

  绝大部分资金靠借贷,这就算是有支付能力?通过协议中付款方式的限定防止款项收回风险难道就不适合其他企业吗? 

  资料显示,高俊芳曾任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财务处处长,1992年就进入长春长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出任副总经理。1993年4月份担任总经理。据了解,虽然董事会是按股东持股比例组成,但其他董事不参加经营管理,高俊芳长期同时担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对公司业务管得比较具体。有媒体披露,长生生物实际上已经成了一家内部控制人控制的公司。
 

〓〓〓〓〓〓〓〓〓〓〓〓〓〓〓〓〓〓〓〓〓〓〓〓〓〓〓〓〓〓〓〓〓〓〓〓〓〓〓〓〓〓〓〓〓〓〓
附原文5:

《G亚泰卖长生生物扯出往事》(上海青年报 2006年08月26日) 

一项普普通通的股权转让扯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两年前,长春高新(000661)拟将其核心资产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低卖”给该股副董事长高俊芳,曾在证券市场引起轩然大波。而G亚泰(600881)的董秘田奎武昨日向记者坦言,该股2004年底转让484万股长生生物股权的交易对手,正是故事的主角、长生生物董事长高俊芳。 

出让全部长生生物股权 

昨日,G亚泰发布公告称,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公司决定转让持有的长生生物1250万股股权,转让价格为每股2.8元,转让总价款共计3500万元。股权转让完成后,G亚泰将不再持有长生生物的股权。 

这段公告令记者倍感诧异,因为当年G亚泰从长春高新手中接过的长生生物是1734万股,高俊芳接手的才是1250万股。G亚泰对长生生物的持股怎么少了呢?仔细查阅了该股的历史资料后,记者发现原来G亚泰在2004年4月接手长生生物1734万股股权后,又在当年的12月将其中的484万按原价2.7元/股转让了出去。董事会没有单独就该事项发布公告,仅在2004年年报中给予了披露。 

被疑曾配合高俊芳收购 

虽然G亚泰有权将其受让的股份原价转让给高俊芳,但是这一举动不由得令人怀疑当初G亚泰是在配合高俊芳收购长生生物。根据最初的方案,长春高新拟以2.4元/股的价格分别向高俊芳和G亚泰转让1734万股和1250万股长生生物股权。然而,由于云大科技、福尔生物等公司纷纷抱怨出高价反而没能买到长生生物的股权,以及长生生物是长春高新的核心资产等原因,这一交易引起广泛争议。 

经过5个多月的博弈之后,长春高新为安抚民心不得已将长生生物的转让价提高到每股2.7元,且交换了高俊芳和G亚泰受让股份的比例,最终确定高俊芳受让1250万股,G亚泰受让1734万股。同时,高俊芳辞去长春高新副董事长和董事职务。然而现在看来,所谓削弱高俊芳在长生生物控股地位之举,只不过是瞒天过海的策略。事实上通过原价转让,高俊芳和G亚泰对长生生物的持股数又恢复为最初拟定的1734万股和1250万股。 

本次受让方并非高俊芳 

据田奎武介绍,这两年长生生物的业绩非常好,每年的红利在每股0.4元左右,G亚泰已到手1000万元左右的投资回报。公开资料也显示,2005年度长生生物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08万元,净利润3765万元。对照2003年10月31日的评估数据,记者发现长生生物两年多来的净资产增长率达23.7%。业绩如此优良,难怪当年高俊芳执意要收购,并不惜放弃长春高新副董事长的职位。 

田奎武表示,G亚泰本次出让长生生物的股权,主要是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公司打算向煤炭和地产领域发展,淡出医药行业。“刚好长生生物也给公司带来了不错的投资收益。”田先生承认,当年484万股的交易对家是高俊芳,但他同时强调,此次G亚泰出让长生生物股权的受让方另有人在,并非高俊芳。
jworld

09-09-17 09:18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哈哈,土匪来了
蓝太阳

09-09-17 09:18

0
看到了
挂在跌停板上
蚊子鱼

09-09-17 09:15

0
【 · 原创: liershui 只看该作者(-1) 2009-09-17 09:11】  000661和长春长生没有关系了 

这个价位不买,等啥?
因为没关系,所以要买入!!
淡风

09-09-17 09:12

0
热门股啊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