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小孩是9月份的,差不多快7岁才上学,在学校里占尽优势。在美国因为有人刻意让小孩晚上学以使得小孩占优势,专门立法规定小孩满6岁必须上学,与中国人的想法非常不同。
许多中国人都会在孩子上学的时间上动脑筋,这明明是一个公平的规定,那些要求公平的人却偏偏不想执行。实际上规定任何一个时间,都会有人相关一天两天的,我不会在这种问题上浪费时间。
1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淘股吧]
刚看到,不好意思,这么晚才回复。
顺其自然吧,就让孩子6岁9个月上学,你会发现你将轻松很多。
在孩子很小的,是需要时间来慢慢发育的。我的孩子小学入学时差几天就7周岁了,我不打算削尖脑袋让她早一年读书。孩子小的时候,多给她时间,让她更从容一些。如果孩子太小,在生活上自理能力不够,老师也会有点头痛。小的孩子早上学,不利于孩子的领导才能、交友才能的发育。如果孩子出现暂时性的落后或者吃力,父母容易焦虑。这种焦虑再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心理压力会更大。
如果你的孩子在十几岁的时候,心理和智力同时都很成熟的情况下,让她早点读完中学或者大学不就完事了嘛?何必在一切都未知的情况下仓促提孩子做决定呢?
1
自己带孩子。这两年我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超过投资。弄得有时候我都搞不清当初是为什么辞职。
不过这种状况会逐步改观。
我自认自己对孩子还是比较和缓的,就这样,细柳她奶奶还经常夸我象“后妈”。老人家最看不惯我不给孩子零食和饮料。
细柳外婆也好不到哪里去。我还没带细柳进房间谈话,外婆就要探一脑袋,生怕我惩罚了孩子。
首先要夫妻统一认识,在一些教育原则上要达成共识。然后各自分头去说服自己的父母不要干涉得太厉害。
爷爷奶奶干涉时,爸爸要维护妈妈的权威;外公外婆干涉时,妈妈要出来为爸爸说话。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1
在和老师的沟通中,家长如果主动地承认孩子存在缺点和错误(哪怕是还没核实的错误),老师反而会提到孩子的优点,安慰家长。
这个窍门在跟细柳老师的沟通中屡试不爽。
1
回到家,我在路上已经想好了,千万不能跟细柳发脾气。细柳看到了老师跟我告状,如果我回来就很严厉地批评她,她不接受,后果就严重了。第一,只有细柳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堵住老师的嘴。第二,如果细柳看到老师一告状,她回家就没好果子吃的话,作为一个还不会反省自身的孩子,是会迁怒于老师的。孩子毕竟要接受老师的教育,毕竟待在学校里时间长,千万不能让孩子对自己的老师有长期的对立情绪。[淘股吧]
考虑到孩子很多问题是成长中的问题,作为家长还是不要老师一告状就弄得家里鸡飞狗跳。回家后,我和细柳到房间里关上门谈心。外婆询问,我说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任何人都不可以告诉。我的这个举动赢得了细柳的信任。小家伙是知道不理英文老师是不正确的,她立即就要求我不要把这件事公之于众。于是在信任的基础上,对话就更容易了。果然,老师没有夸大细柳的错误,细柳除了不理英文老师还干了另外两件坏事。当孩子感到家长象死党一样跟她分担心中的压力的时候,是会很坦白的。我没有多讲啥,因为道理细柳都懂。我只是告诉她如果她改正,这天干的三件坏事就成为我们之间的秘密,谁都不说了,连爸爸都不说。细柳答应了。细柳说她干其中一件坏事的时候,是因为另外一个小男孩先干的,她不过是学样。我知道她是在找excuse,这是最后一道自卫的防线。我把《不不园》那本书里《稚子》的故事读给她听,听完她也了解到她的借口是经不住推敲的。
细柳第二天去学校跟老师没有对立情绪,也如约地改正了错误。老师第二天在门口眉开眼笑地跟我说细柳改正得很好。我看老师认可了我的“教育结果”,说了一段话。我说:“哪里,主要是老师及时跟我沟通。我这个孩子,是比较倔强的。你们这么忙,这么多孩子,还能关注到细柳的小动作真不容易。我这个孩子,是比较倔强的。有的时候不太容易说服,你们一边组织教学,一边还要说服她,给你们添了很多麻烦。”听我说到这里,老师顿时有一种被理解的心情,跟我倒起了苦水。从老师的苦水中,我知道我这个小胖子实在是倔强得可以。她不肯好好睡午觉,自己给自己唱歌。老师说她不乖就要找她谈心了。这个胖妞居然很平静地说:“好啊,那就谈谈心吧。”把老师噎得半死。我看老师跟我倒苦水,我知道她是信任我了,就接下去说:“所以啊,你们有的时候别跟她废太多力气。直接告诉我,我来配合你们教育她。”老师很高兴地答应了。最后这句话,是我的最终目的。既免去了老师的很多负担,又把教育孩子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孩子也不容易产生跟老师的对立情绪。
1
最后谈一点与老师之间的沟通。细柳虽然从硬指标上来看还过得去,老师教授的东西一般都学会了。但是因为她倔强、不合作的性格,我还是经常收到老师的咖啡卡。[淘股吧]
跟老师沟通,有诀窍也有条件的。首先,你的孩子不能样样差,如果这样,你只有陪斗挨训的份儿,比较难掌握主动权。样样差的孩子一般是心理问题或者惯问题,不大会是智力问题。与其花时间跟老师辩解,不如先照单全收了老师的话,回去下功夫解决孩子的问题之后再来理论。其次,若孩子存在一些暂时性的问题,可以站在体谅老师的角度上切入话题,掌握主动权。所以呢,细柳不算是样样差,我还是有办法跟老师沟通的。
前两天,班主任在放学时跟我说细柳欺侮英文老师,不听老师指令。我当时先感谢老师关注细柳,及时告诉我细柳的动态,然后就表态要回家“教育”,老师也没有继续拿我当细柳来训。从心理学上而言,一个人当受到指责之后,通常有这几步自我防卫:deny/blame/excuse。如果我先是说:“啊,不可能吧?细柳很喜欢英文老师的。”这种deny,会引起老师的防卫心理,他们的防卫心理一定也是这几步。老师如果开始deny我的deny, 言之凿凿地跟我往严重里谈细柳的错误,我就会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然后我就会blame,说这个孩子太调皮,我就是拿她没办法。这样一般也会引起老师的第二步防御,她会认为家长在推卸责任,她也会blame。接下来我为孩子的错误找excuse,老师也会以细柳的顽劣作为没法管教细柳的excuse。这个沟通就算完了。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本能地用一种自卫的心理来激起老师的自卫心理。别管老师说什么,先听着,感谢老师的关注,并表示愿意出力教育孩子。这样老师才不会情绪化地夸大孩子的错误,对家长穷追猛打。
1
每一个孩子都有物我两忘的天赋。只要他们没有受到焦虑的侵扰,给他们自我支配的时间,他们就立即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时间对细柳来说是甜蜜的,对我来说是神圣的,因为这是造物工作的时间。晨读之后的一切闲暇时间,我都让出位置,看造物工作。[淘股吧]
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对学过的知识的反刍,都是在这种自我沉醉的时间内完成的。细柳在玩耍之后,常有令我们惊讶的言语和举动。我感到她的脑子在不停地思考,她的心灵在成长,但是我搞不清这一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种子的力量》,细柳的自我成长也让我感受到了“种子的力量”。造物在一点点地展示刻在她染色体上的密码,家长要做的就是欣赏和赞叹。
观察孩子进入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真是令人欣喜而羡慕。他们沉浸于一件事情,忘记了时间。小朋友会厥着屁股看蚂蚁搬家看上一个小时,会跟同学一起疯跑花掉半个小时,会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自言自语半个小时。每次细柳从自己的世界返回到真实的世界时,她都是兴奋而满足的。
焦虑是一种心理上的失眠,而沉醉则是一种心理上的酣睡。酣睡中,是不会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也就不会有痛苦。
每次看到细柳玩耍,不觉暮之将至,我都希望她成人之后也能找到令她沉醉的事业,在这个事业的庇护下,能够做到不觉老之将至,从而免去过多的对于人生永逝的哀伤。
1
上面这一大堆内容都是在谈争分夺秒,下面谈谈物我两忘。这个世界最令人感叹的一个特质就是对立统一。争分夺秒和物我两忘是对立的,但也是统一的。没有在每日必做的琐事上的争分夺秒,就没有闲暇时间给孩子享受物我两忘。[淘股吧]
多次听说有的孩子在细柳这个年龄就在疲于奔命,到小学之后就每天十点钟以后才能休息。一开始我以为是真的学重压,后来听了一些详细情况才发现是这些孩子在每天必做的琐事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没有管理生活的能力。比如有的孩子下午放学回来,先吃零食并看电视到晚饭时间。晚饭能吃上一个多小时。晚饭之后继续磨蹭,磨蹭到八点钟才开始做作业。做作业也不专心,边坐边磨蹭,到十点多才完成,洗漱睡觉已经十一点了。第二天早晨,因为睡眠不足,起得很晚,胡乱吃些点心充当早饭。到了教室没听一点课就肚子饿,血糖不足,精力不能集中。
这就是疲于奔命的恶性循环。这样的孩子事实上因不健康的生活惯导致了心理上的问题。他们永远是在应付的状态下做每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心理上疲惫不堪。到了该休息的时间,孩子们把这段放松的时光当成一个避难所。有的孩子对电视未必有多喜爱,但是就是陷在里面不肯出来。其实这是一种逃避心理,他们在逃避这个已经没有信心管理的生活。
细柳虽然现在还没有正规的日常作业,但是我对她日后做作业已经有了想法。我的看法是正常的作息重于一切,没有健康的作息,账面成绩再好也是无益的。如果因为她拖拉,没有安排好时间,到睡觉时间不能完成作业,我也不让她做了,自己去跟老师解释,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决不让坏惯侵蚀必要的睡眠。
要想孩子日后不拖拉,必须保护孩子不受焦虑的侵扰。拖拉是一种消极的抵抗,是焦虑的一种体现。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会焦虑。而是不当的生活方式是孩子产生了混乱,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引起焦虑。无论是玩耍还是学,本身都不会引起孩子感觉到累。唯一能让孩子感到心累的就是焦虑。人们常说的一种现象:学也学不痛快、玩也玩不痛快,这就是焦虑的典型症状。这个论坛上有很多熬夜的人,有的是在分析数据,但大多数因明天未知的大盘走向而焦虑。出于一种对明天的逃避而不去入睡。
1
暑假里,有老友来家小聚。他的女儿是上海市一流小学的。这种小学在考试时,录取比例基本是十个里面取一个。他的女儿据他说也不知道是怎么被老师相中了,混进去的。如果别人这么跟我说,我会心存疑虑。他这么说我倒是相信的。他有一套理论,他认为孩子必须先学会生活,再学会读书。学会生活,懂得柴米油盐,知道生活的艰辛,才自发地去读书提高自己,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以及精神生活。他在家里有几条看起来也很古怪的做法:1、自己作业自己做,做完了自己检查,检查完了,叫他来签字。2、不允许家里任何人主动地教孩子学。3、考试前复功课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一不督促二不检查,考试后果孩子自己承担。4、孩子的生活自己管理,包括整理房间、整理书包、洗自己的内衣以及学简单的做饭。[淘股吧]
他女儿今年才二年级,已经学会了烧简单的菜,比如番茄炒蛋。读书成绩由一开始的二十几名上升到十名左右。他的第二条规定让他父母非常生气。他父母都是高知,看到孙女数学搞不通,儿子又不许他们去教,心里那个急呀。他只允许他女儿主动去问,不允许他父母主动教。他的理由是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她必须在低年级功课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建立责任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因为如此做法,他被女儿班主任叫过去谈话。班主任的意思是他女儿平时表现比考试优秀,为什么家长不督促孩子在考前加紧复。他口中诺诺,对付过去,回来我行我素。他认为考试是考孩子,不是考父母,父母不必比孩子还着急。
这位朋友的观点我是赞同的,树立孩子的责任心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暂时牺牲一点账面上的成绩是可以接受的。他的孩子自控能力比一般孩子强,能管住自己不喝饮料、不吃零食。自理能力也比一般孩子强,自己每天检查书包,能对付着做饭填饱肚子。以他家的生活水平,做到这些是难能可贵的。至于她在十名左右徘徊的成绩,我是不担心的。孩子一旦建立起管理自己的能力,只要智力正常,她肯定会有冒尖的日子。因为,自尊,也是孩子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天性。
1
呵呵,不必客气。
每个孩子的确都具有不同的天分。只是每个人的天分体现在不同的方面,而且发育有早晚。智力晚发育的孩子未必比早发育的孩子笨。
但是要求孩子整齐划一地在某个时间点,必须整齐划一地对某样东西感兴趣,这是不科学的。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