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谢谢您!经常看楼主文章,受益匪浅。儿子2周5了,您对细柳的培育让我学到很多。
0
“争分夺秒”这个词,在我记事后不久,我母亲就每天跟我重复。这是一个含义积极的词汇,它体现了人类的时间观。只是很少有人意识到它还隐约透露了人类面对有限的生命之时的一种焦虑。
顶这句
楼主写得真好,真是个细心的好妈妈
0
先写到这里,回头再谈数学的教育以及和老师的沟通。
1
每一个孩子都有物我两忘的天赋。只要他们没有受到焦虑的侵扰,给他们自我支配的时间,他们就立即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时间对细柳来说是甜蜜的,对我来说是神圣的,因为这是造物工作的时间。晨读之后的一切闲暇时间,我都让出位置,看造物工作。
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对学过的知识的反刍,都是在这种自我沉醉的时间内完成的。细柳在玩耍之后,常有令我们惊讶的言语和举动。我感到她的脑子在不停地思考,她的心灵在成长,但是我搞不清这一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种子的力量》,细柳的自我成长也让我感受到了“种子的力量”。造物在一点点地展示刻在她染色体上的密码,家长要做的就是欣赏和赞叹。
观察孩子进入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真是令人欣喜而羡慕。他们沉浸于一件事情,忘记了时间。小朋友会厥着屁股看蚂蚁搬家看上一个小时,会跟同学一起疯跑花掉半个小时,会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自言自语半个小时。每次细柳从自己的世界返回到真实的世界时,她都是兴奋而满足的。
焦虑是一种心理上的失眠,而沉醉则是一种心理上的酣睡。酣睡中,是不会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也就不会有痛苦。
每次看到细柳玩耍,不觉暮之将至,我都希望她成人之后也能找到令她沉醉的事业,在这个事业的庇护下,能够做到不觉老之将至,从而免去过多的对于人生永逝的哀伤。
0
。而是不当的生活方式是孩子产生了混乱,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更正:而是不当的生活方式让孩子产生了混乱,破坏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导致了焦虑。
1
上面这一大堆内容都是在谈争分夺秒,下面谈谈物我两忘。这个世界最令人感叹的一个特质就是对立统一。争分夺秒和物我两忘是对立的,但也是统一的。没有在每日必做的琐事上的争分夺秒,就没有闲暇时间给孩子享受物我两忘。
多次听说有的孩子在细柳这个年龄就在疲于奔命,到小学之后就每天十点钟以后才能休息。一开始我以为是真的学重压,后来听了一些详细情况才发现是这些孩子在每天必做的琐事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没有管理生活的能力。比如有的孩子下午放学回来,先吃零食并看电视到晚饭时间。晚饭能吃上一个多小时。晚饭之后继续磨蹭,磨蹭到八点钟才开始做作业。做作业也不专心,边坐边磨蹭,到十点多才完成,洗漱睡觉已经十一点了。第二天早晨,因为睡眠不足,起得很晚,胡乱吃些点心充当早饭。到了教室没听一点课就肚子饿,血糖不足,精力不能集中。
这就是疲于奔命的恶性循环。这样的孩子事实上因不健康的生活惯导致了心理上的问题。他们永远是在应付的状态下做每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心理上疲惫不堪。到了该休息的时间,孩子们把这段放松的时光当成一个避难所。有的孩子对电视未必有多喜爱,但是就是陷在里面不肯出来。其实这是一种逃避心理,他们在逃避这个已经没有信心管理的生活。
细柳虽然现在还没有正规的日常作业,但是我对她日后做作业已经有了想法。我的看法是正常的作息重于一切,没有健康的作息,账面成绩再好也是无益的。如果因为她拖拉,没有安排好时间,到睡觉时间不能完成作业,我也不让她做了,自己去跟老师解释,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决不让坏惯侵蚀必要的睡眠。
要想孩子日后不拖拉,必须保护孩子不受焦虑的侵扰。拖拉是一种消极的抵抗,是焦虑的一种体现。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会焦虑。而是不当的生活方式是孩子产生了混乱,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引起焦虑。无论是玩耍还是学,本身都不会引起孩子感觉到累。唯一能让孩子感到心累的就是焦虑。人们常说的一种现象:学也学不痛快、玩也玩不痛快,这就是焦虑的典型症状。这个论坛上有很多熬夜的人,有的是在分析数据,但大多数因明天未知的大盘走向而焦虑。出于一种对明天的逃避而不去入睡。
1
暑假里,有老友来家小聚。他的女儿是上海市一流小学的。这种小学在考试时,录取比例基本是十个里面取一个。他的女儿据他说也不知道是怎么被老师相中了,混进去的。如果别人这么跟我说,我会心存疑虑。他这么说我倒是相信的。他有一套理论,他认为孩子必须先学会生活,再学会读书。学会生活,懂得柴米油盐,知道生活的艰辛,才自发地去读书提高自己,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以及精神生活。他在家里有几条看起来也很古怪的做法:1、自己作业自己做,做完了自己检查,检查完了,叫他来签字。2、不允许家里任何人主动地教孩子学。3、考试前复功课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一不督促二不检查,考试后果孩子自己承担。4、孩子的生活自己管理,包括整理房间、整理书包、洗自己的内衣以及学简单的做饭。
他女儿今年才二年级,已经学会了烧简单的菜,比如番茄炒蛋。读书成绩由一开始的二十几名上升到十名左右。他的第二条规定让他父母非常生气。他父母都是高知,看到孙女数学搞不通,儿子又不许他们去教,心里那个急呀。他只允许他女儿主动去问,不允许他父母主动教。他的理由是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她必须在低年级功课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建立责任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因为如此做法,他被女儿班主任叫过去谈话。班主任的意思是他女儿平时表现比考试优秀,为什么家长不督促孩子在考前加紧复。他口中诺诺,对付过去,回来我行我素。他认为考试是考孩子,不是考父母,父母不必比孩子还着急。
这位朋友的观点我是赞同的,树立孩子的责任心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暂时牺牲一点账面上的成绩是可以接受的。他的孩子自控能力比一般孩子强,能管住自己不喝饮料、不吃零食。自理能力也比一般孩子强,自己每天检查书包,能对付着做饭填饱肚子。以他家的生活水平,做到这些是难能可贵的。至于她在十名左右徘徊的成绩,我是不担心的。孩子一旦建立起管理自己的能力,只要智力正常,她肯定会有冒尖的日子。因为,自尊,也是孩子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天性。
1
呵呵,不必客气。
每个孩子的确都具有不同的天分。只是每个人的天分体现在不同的方面,而且发育有早晚。智力晚发育的孩子未必比早发育的孩子笨。
但是要求孩子整齐划一地在某个时间点,必须整齐划一地对某样东西感兴趣,这是不科学的。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1
基本上,送到幼儿园就没我什么事情了。下午接回来之后,就是细柳自己安排了。如有贴纸作业,回家先完成再出来玩。一般她会在草地上跟小朋友疯到5点钟。回来后想干啥就干啥。吃完晚饭,也是自由活动。唯一的限制就是晚上8:00洗澡,准备睡觉。小朋友在放学回家后到临睡前这段时间里,经常做的有:搭金茂大厦、玩芭比、听音乐碟片、看动画片(为保护视力,不能连续观看超过半小时)、讲故事、和爸爸去广场上继续疯、玩器械、玩数学、自言自语以及涂色。
有节制地看动画片,细柳已经有这样的自我管理能力。她会识钟。看之前告诉她分针指到几就要关掉,她会很遵守。细柳这种犟头倔脑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自我管理能力呢?动画片对她的吸引还是很大的,但是别忘了,细柳是一个逆反心理很强的孩子。我一开始劝说她控制观看时间,她是不听的。后来我决定利用她的逆反心理。每天到家,什么都不许做,就抓她去看动画片,还强调这是必须看的,不看完不许关。细柳一开始自然正中下怀。但是我每天措词严厉地反复强调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还经常去检查她是否看完了整个片子,终于激怒了她。她终于问我:“妈妈,为什么我一定要看动画片?为什么非要看完?”我说:“你不是想看嘛?我就规定你看啊。”细柳说:“这样我不开心。我不喜欢看动画片了!”我说:“如果你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的话,你必须是一个能管住自己的大孩子。”细柳明白我的意思,说:“妈妈,我会管住自己的,你不要每天催我看电视了。”细柳获得了自己支配看电视的权力,代价是半小时之后自己关电视。
在生活中,有些东西是人们渴求的,比如说:休闲。但是往往“偷得浮生半日闲”才有趣味。人们实际渴望的是随时有休闲的权力,而未必是休闲本身。如果一个人每天面对都是无穷无尽的空闲的话,这空闲一定会变成一种重压,成为unbearable lightness。细柳爱看电视,但我不断地跟她强调这是一种任务,她无可选择地必须面对的话,这就变成了一种重压、一种束缚。以细柳的天性,她一定竭尽全力去逃脱。
为什么我告诉细柳如果有作业,应当先完成作业才能去玩,细柳能够遵守而不逆反呢?因为我只是告诉了她这个原则,具体的执行由她自己去做。我并不用唠叨来强迫她,也不时不时以检查之名来骚扰她。这是她自我管理的范畴。她每个礼拜做作业的时候,盛情邀请我在旁边“观摩”。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深有同感。婴儿一出世,与生俱来有一种强大的未知的精神力量,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引导幼儿积极学、健康成长。只要成年人不要胡乱干涉,不要打乱造物的安排,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我觉得每个儿童出生时都是小天才,都各具天赋,但由于后天社会、学校、家庭的不当教育,严重束缚了孩子的自然发展,也摧毁了大部分孩子的“天赋”。
细柳是幸运儿,有这样出色的妈妈引导教育。
感谢石中火兄,每次读你的帖子,都有收获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