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完了,有问题可以讨论。
1
回到家,我在路上已经想好了,千万不能跟细柳发脾气。细柳看到了老师跟我告状,如果我回来就很严厉地批评她,她不接受,后果就严重了。第一,只有细柳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堵住老师的嘴。第二,如果细柳看到老师一告状,她回家就没好果子吃的话,作为一个还不会反省自身的孩子,是会迁怒于老师的。孩子毕竟要接受老师的教育,毕竟待在学校里时间长,千万不能让孩子对自己的老师有长期的对立情绪。
考虑到孩子很多问题是成长中的问题,作为家长还是不要老师一告状就弄得家里鸡飞狗跳。回家后,我和细柳到房间里关上门谈心。外婆询问,我说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任何人都不可以告诉。我的这个举动赢得了细柳的信任。小家伙是知道不理英文老师是不正确的,她立即就要求我不要把这件事公之于众。于是在信任的基础上,对话就更容易了。果然,老师没有夸大细柳的错误,细柳除了不理英文老师还干了另外两件坏事。当孩子感到家长象死党一样跟她分担心中的压力的时候,是会很坦白的。我没有多讲啥,因为道理细柳都懂。我只是告诉她如果她改正,这天干的三件坏事就成为我们之间的秘密,谁都不说了,连爸爸都不说。细柳答应了。细柳说她干其中一件坏事的时候,是因为另外一个小男孩先干的,她不过是学样。我知道她是在找excuse,这是最后一道自卫的防线。我把《不不园》那本书里《稚子》的故事读给她听,听完她也了解到她的借口是经不住推敲的。
细柳第二天去学校跟老师没有对立情绪,也如约地改正了错误。老师第二天在门口眉开眼笑地跟我说细柳改正得很好。我看老师认可了我的“教育结果”,说了一段话。我说:“哪里,主要是老师及时跟我沟通。我这个孩子,是比较倔强的。你们这么忙,这么多孩子,还能关注到细柳的小动作真不容易。我这个孩子,是比较倔强的。有的时候不太容易说服,你们一边组织教学,一边还要说服她,给你们添了很多麻烦。”听我说到这里,老师顿时有一种被理解的心情,跟我倒起了苦水。从老师的苦水中,我知道我这个小胖子实在是倔强得可以。她不肯好好睡午觉,自己给自己唱歌。老师说她不乖就要找她谈心了。这个胖妞居然很平静地说:“好啊,那就谈谈心吧。”把老师噎得半死。我看老师跟我倒苦水,我知道她是信任我了,就接下去说:“所以啊,你们有的时候别跟她废太多力气。直接告诉我,我来配合你们教育她。”老师很高兴地答应了。最后这句话,是我的最终目的。既免去了老师的很多负担,又把教育孩子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孩子也不容易产生跟老师的对立情绪。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这样使孩子从小养成注重总结学方法,提高学效率的好惯。如果从小就为了做作业而疲于奔命,到了高中,十几门的科目,就很难应付。
1
最后谈一点与老师之间的沟通。细柳虽然从硬指标上来看还过得去,老师教授的东西一般都学会了。但是因为她倔强、不合作的性格,我还是经常收到老师的咖啡卡。
跟老师沟通,有诀窍也有条件的。首先,你的孩子不能样样差,如果这样,你只有陪斗挨训的份儿,比较难掌握主动权。样样差的孩子一般是心理问题或者惯问题,不大会是智力问题。与其花时间跟老师辩解,不如先照单全收了老师的话,回去下功夫解决孩子的问题之后再来理论。其次,若孩子存在一些暂时性的问题,可以站在体谅老师的角度上切入话题,掌握主动权。所以呢,细柳不算是样样差,我还是有办法跟老师沟通的。
前两天,班主任在放学时跟我说细柳欺侮英文老师,不听老师指令。我当时先感谢老师关注细柳,及时告诉我细柳的动态,然后就表态要回家“教育”,老师也没有继续拿我当细柳来训。从心理学上而言,一个人当受到指责之后,通常有这几步自我防卫:deny/blame/excuse。如果我先是说:“啊,不可能吧?细柳很喜欢英文老师的。”这种deny,会引起老师的防卫心理,他们的防卫心理一定也是这几步。老师如果开始deny我的deny, 言之凿凿地跟我往严重里谈细柳的错误,我就会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然后我就会blame,说这个孩子太调皮,我就是拿她没办法。这样一般也会引起老师的第二步防御,她会认为家长在推卸责任,她也会blame。接下来我为孩子的错误找excuse,老师也会以细柳的顽劣作为没法管教细柳的excuse。这个沟通就算完了。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本能地用一种自卫的心理来激起老师的自卫心理。别管老师说什么,先听着,感谢老师的关注,并表示愿意出力教育孩子。这样老师才不会情绪化地夸大孩子的错误,对家长穷追猛打。
0
俺还是单身,借楼主的好文做自我批评先。
0
是很正常,但是现在能做到的孩子不多。确切地说,是很多家长做不到不干涉孩子的自理。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1、自己作业自己做,做完了自己检查,检查完了,叫他来签字。2、不允许家里任何人主动地教孩子学。3、考试前复功课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一不督促二不检查,考试后果孩子自己承担。4、孩子的生活自己管理,包括整理房间、整理书包、洗自己的内衣以及学简单的做饭。
这个不是很正常的么,我们小时候都是这么过来的。
0
呵呵,写这么多废话对别人有帮助总是令人高兴的。
0
细柳数学方面的发育也让我比较开眼。她一些方面显得很强,比如集合的概念、映射的概念以及十进制的概念。有一次,她在地铁上突然问我“万”的概念,我跟她谈了一下十进制的规律,她立即就领悟了。回家后,自己在计算器上随意打一长串数字,有的超过十位,她可以准确地读出来。照说她的逻辑能力不错的,但是她竟然死活不能理解加法交换率。每次问她3+9,她很清楚,再问她9+3,还是要重新算一遍,而不能运用交换率来得出结果。细柳她爹用了糖果、钱币给她做了若干演示,细柳还是石头一块不开窍。这怎么办呢?我看除了交给老天没啥好办法,静静地等她开窍的那一刻。就像前面的十进制,细柳不费力就接受了,不是我教得好,而是她的心智已经具备吸收这个知识了。
买了一套书,是华师大邹兆芳老师编的《幼儿数学入门》。这套书着重于形状的认知、逻辑关系的培养,对数的运算不是很强调。虽然有些印刷的错误,也还算是不错。这套书也是放了好久,细柳偶尔翻到了其中的粘纸,要求玩。由于她的思维发育不完全同步,我的做法就是她能做哪些题目就做哪些,不必一味地卡壳在某些孩子还不能接受的概念上。细柳每天都神气活现、兴致盎然地要求我们陪她玩数学。遇到一些她还不能理解的东西,我最多提示一两次,还是不懂就放过,因为再纠缠下去没意义。等整本书玩了一遍,放上一两个月,再拿出来看,有的原来不会的题目她又莫明其妙会做了。就这么一遍遍地刷,她做得七七八八了,而且还挺开心。
数学可以晚一点学,但开心是一定要保证的。爱上了数学,它可以给一个人极大的沉醉。我自己在读研之前都很喜欢数学。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数学,我的回答是:“数学能给人极大的安全感。”直到现在,当我感到心烦意乱,不能专注的时候,我还靠做做数学题来平静我的内心。因此,我并不想因为让我的孩子失去这种乐趣。数学的学需要逻辑能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抽象能力。后两者的发育需要极大的耐心,也只有造物才能完成这么复杂的工作,我只有在未来的日子里遭遇造物安排下的未知惊喜。
0
谈谈数学。在我的所有论教育的帖子里,找不到关于数学启蒙的文字。是我不重视数学嘛?不是。我有个观点:如果一个人天生能学好一样东西,他是不会在学中反复反省自己的学方法,他也就不会教。对于数学,我就是这样一个状态。我到现在都认为数学的学中需要的一种最特别的能力——抽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迷。对于孩子的数学启蒙,如果他的抽象能力的发育没能跟上,你怎么变着法子讲解都是白费功夫。
细柳天资中,逻辑的发育是比较早的,显得数学比较好。但她的发育是有她固有的节奏。在两周多一点的时候就能没完没了地数下去,在两周半的时候会了个位数简单的加法。这让周围的人以为她在数学上很有天赋。但是从两周半起到现在,一年半了,并无明显长进。细柳她爹忍不住要跟她讨论减法的问题,结果细柳不理他。我的看法是,不要急着教,让她自己发育。她爹老是背着我教她,教不出就说“小戆大”,细柳就笑眯眯地回到:“大戆大”。然后不欢而散,直至下一次在同一个问题上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