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股市不定期地上涨与出其不意地猛跌,是近年中国治理与防止通货膨胀的最有力武器之一。这个武器多半是计划经济时期治理及预防通胀的另一个武器的翻版。那个武器的名称叫作“回笼货币”。何为回笼货币?“政治经济学家”们解释说,这是“投放货币的对称”,其主要渠道有二,包括出售商品和吸收存款。计划经济时期,借助这种手段治理通胀很管用,原因概在于一个短缺经济背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无论什么商品都会有人要的,不怕拿商品换不回货币。因此增加工业品销售是回笼货币的最有效手段。即使不增加任何商品销售,也可借助储蓄收回多余的现金。因为如果买不到商品,现钱在大众手里就没有用。还不如放在国家银行生点利息的好。现在情况不同了,经济体制市场化了,短缺经济变成了过剩经济,传统“回笼货币”治理通胀的法子不灵了。然而近两三年以来,决策层通过learning by doing(边干边学)似乎越来越意识到,股市是最好的“回笼货币”、防止通胀的渠道,且操作简单,民怨及风险都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