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华孚色纺002042:中报后的巨量隐含着些什么吗?

09-08-11 10:47 4954次浏览
感悟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关注华孚色纺有一段时间了,而中报业绩,以及之后的连续巨量提高了本人对其关注程度。7月31日公布中报,并同时对三季度业绩进行了预告(预计2009年1-9月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000-115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00%以上。)看了几份研究报告,对公司的业绩都给出不错的评价。而伴随着的是连续3天放出巨量,公司股票价格也从7月30日13.52元/股涨到8月4日的16.37元/股 3个交易日涨了20%多,成交3600多万股。相对于仅仅7400多万股可流通股而言,换手率将近50%。

这就值得深思了:基本面的东西先搁着,从公司的毛利率可以看出,总体而言色纺纱行业不错,规模效应下,具备垄断的性质(主要是2家企业在生产)。出口退税加上全球经济探底回升下,纺织行业也有走好的迹象,公司也会从中受益。按照几份研究报告的业绩预测:2010年业绩在0.83-1.07元/股,对应的PE估值也不算高,中报显示:股东户数只有8563户 ,而且十大流通股东里面没有一家机构投资者。问题来了:
问题一:作为质地优良,前景看好的色纺纱龙头企业,为何中报中机构投资者会毫无踪影?
问题二:3天将近50%的换手率是怎么来的,多空双方难道就如此分歧?里面隐含着一些什么味道?

借大盘调整之势,公司也逐步缩量调整了4天,之后将走向何方?拭目以待

对华孚色纺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08年国内色纺纱总产量30万吨,占全国纱线总产量(2148 万吨)的1.4%,未来色纺纱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2,当前仅有华孚色纺与百隆集团大规模生产。而中国色纺纱占全球产能的80%以上。正是由于垄断因素,公司产品才获得了一个不错的毛利率。凭借先发跟规模优势,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有多大?
3, 公司收购的产能占到总产能的60%以上,而且整合效果不错,通过收购纺纱企业,输出管理人才与技术,华孚公司能够实现快速扩张,这点很美妙。
4,华孚色纺以9.33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入主, 2.35亿的总股本 首次增发后比较好看的每股净资产+公积金。公司的负债率可不低,下一步会融资吗?怎么样操作?反正是大股东有求于我们就是了。
5,选公司关键就是选领导,对孙伟挺的评价似乎也是不错的。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2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蓝天空

09-08-11 18:19

0
老庄股了,看庄稼脸色
感悟

09-08-11 17:41

0
转一篇报道
逆势中的华丽转身———安徽华孚色纺发展纪实
6月的安徽华孚生产车间里,3000余名纺织女工穿梭于高速运转的20万枚纱锭之中,火热的生产情形更胜窗外骄阳。
  组建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安徽华孚顺利走过亏损———停产———重组———恢复生产———扭亏为盈的历程,预计今年全年产量可达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个亿,利税额5000多万元。而就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纺织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这种大环境下,安徽华孚面临的最大难题却是:在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如何尽快完成转型、提高产量,满足源源不断的订单需求。  
  安徽华孚的前身即为淮北第一棉纺织厂和安徽飞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8月起,华孚控股有限公司落户淮北,介入我市大型国有棉纺企业的改制进程,先后于当年8月、12月兼并收购了举步维艰的一纺、飞亚,从而完成其第四大生产基地———黄淮板块的布局,脱胎新生的新一棉、新二棉、新三棉3家分厂则成就了今天的安徽华孚。
  华孚落户淮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实现三赢:政府赢,引进投资,增加税收,解决就业;企业赢,实现色纺纱业务的整体上市,取得新的融资渠道,建立黄淮板块生产基地;员工赢,扭转亏损局面,实现较好利润,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提高薪酬。
  如何使多年来专注于传统白坯纱、白坯布生产的老企业焕发新生?安徽华孚打响了一场“转型”的硬仗。
  色纺纱,先将纤维染成有色纤维,然后将两种以上颜色的纤维经过充分混合后,纺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纱线。由于实现了生产流程的颠倒,色纺纱环保节能、色彩时尚,还能实现多种原料混合,使产品更丰富、更具竞争力。这个纺织行业中技术含量高、管理难度大的新兴分支,正是安徽华孚转型的方向。
  2008年3月,新一棉率先启动色纺纱转型生产,前期2.3万纱锭技改投资达到2300万元,厂子配套了空调、除尘系统,精梳机台由原来的4台增加到17台,23台进口的自动络筒机迅速配置到位;下半年,第二轮技改开始,400吨精梳棉网经过改造在短期内投入使用。
  企业“转型”在一步步不断深入。2008年11月底,新二棉、新三棉转型生产色纺纱铺开,全面转型工作如火如荼:新二棉5.5万纱锭全部转为色纱纺的生产;新三棉在2万锭顺利转型的基础上,剩余的4万纱锭转型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今年5月份,投资近600万元的东纺车间2万锭改色纺项目开始动作,15台进倍捻机台进行搬迁,日前已顺利投产;剩下的2万锭技改也将在7月初完成。
  截至目前,安徽华孚基本完成了20万纱锭的技改,技改投入高达2亿元。新三棉厂长宋远响算了这样一笔账,“在改做色纺纱之前,仅新三棉每月的亏损就达30至40万元之间,转型后月利润至少达到15万元。而这还是在只有两万锭改做色纺、且品种较为低端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淮纺有着30余年坯纱制造经验,在做色纺纱方面却还是个小学生。安徽华孚坚持边生产边整顿,输送品质人员到上虞品质中心接受系统培训,提升专业水准;同时,调配兄弟单位骨干到淮北工厂,传授经验、培养新人。目前,安徽华孚各分厂品质工艺线、运转线、设备管理线等各条战线逐渐实现全面转轨,从最初的月单、以单纯纯棉麻灰系列为主,过渡到中深色CVC、高支纱系列,现在,A+订单(表示在价值客户严重的质量投诉情况下必须特保的订单)生产也是得心应心。安徽华孚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在质量平稳的基础上公司将尝试结构提升,积极挑战彩色大单,争取更丰厚的利润。
  曾经,安徽纺织界有着“南华茂,北飞亚”之说,淮北纺织深厚的底蕴毋庸置疑;黄淮板块是华孚高新纱线批量生产基地,具有其他区域不能比拟的规模优势……

其中暗含着:只要行业空间拓展了,公司完全可以通过整合来实现快速的发展和壮大,华泰证券研究报告中的一段话"江西华孚、安徽新一棉、宁海华联纺织、余姚华联纺织、平湖华孚、缙云华孚等皆是公司收购而来,公司收购的产能占到总产能的60%以上。中国大量的处于微利乃至亏损的纺纱企业给公司提供了低价标的。"正是指出了公司的这个优势特点
谋定而后战

09-08-11 10:51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我跟踪很长一段时间了,从置换开始就跟踪,基金曾经做过短差,但没有锁仓过。另外,先阶段是不是该行业还是规模较小的领域,基本上高档服装的定制。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