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据《广州日报》7月17日报道,近日有广州市民因其购买的一袋北大荒牌大米涉嫌 “早产”(7月10日购买的大米,而其包装显示生产日期在7月7日,广州到佳木斯4000多公里,坐火车也要近两天时间)向媒体报料。日前,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路宏民称,公司认为问题在于未按规定在外包装上采取加贴式或补充式标注分装时间及分装地。按米业行规和国家规定,大米被分装的日期就是产品的生产日期。东北的大米运到广州后,只要是在广州本地分装,根据规定生产日期都是按在广州分装的日期来算。
记者采访发现,存在类似问题的不仅是大米,很多大宗食品行业都有以分装日期标注生产日期的“行规”。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说,奶粉原装成品进口关税超过30%,因此不少“洋奶粉”在国内销售的大部分产品都是进口半成品——“大包粉”后,再在国内添加营养配方并装罐的,因为这种“大包粉”关税只有15%。
一奶粉企业负责人说,进口的“大包粉”是标注了原产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不过分装后奶粉罐上的生产日期是指成品生产日期,显然和“大包粉”的日期不是一回事。
红酒、洋酒的情况也类似。不少进口红酒是桶装进口后在国内装瓶。原装进口葡萄酒瓶上标的年份指的是葡萄收获的年份,生产日期则是灌装瓶时间,但经过分装后生产日期普遍变成了国内灌装时间。
和东北大米不同,国外食品进口到中国一般走海路,港口到港口动辄要半年。因此难免有人质疑,这会不会导致食品虚增了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