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实开之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记者 Jonathan Leff; 编译 乔艳红/吴云凌/李爽
路透新加坡7月8日电---就在中国经济开始加速上行之际,该国的商品资源进口看来将从上半年的创纪录增长中下降,益发证明对全球市场而言,中国建立库存将成为更难以预测的因素.
上半年中国对几乎所有主要资源的胃口都大得惊人,分析师预期未来六个月中国买兴可能有所消退--这从定于周五发布的6月数据中可窥得初步端倪.
中国加速进口的影响在铜和原油价格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这两种全球交投最活跃的商品的价格,已经跌了一周,为去年12月以来最长的下坡路.而且如若中国进口数据令人失望的话,跌势可能进一步扩大.
"中国铜进口高峰期已经过去了,"渣打银行(上海)商品分析师朱慧(Judy Zhu)说,"第三季往往会从高位回落,而且目前库存已经很多了.我想从现在起直到第三季结束,中国将进入一个削减库存期."
对进口将放缓的预期,仅在过去两周就升温.此前有一位政府官员打破数月来的沉默,确认称北京方面已经停止收储基本金属.另外,国际能源署(IEA)也表示,中国石油库存量已接近其要求成员国需维持的至少90天需求.
国际能源署总干事田中伸男在北京发表讲话称,中国的国家石油储备已经增加至相当于86天的净进口量.他指的是,根据行业数据,中国石油储备已经从2008年初的略高于2亿桶,增加至2.8亿桶.
"这也暗示一旦中国加入IEA,那麽油市可能将回归'稳定状态',中国将减少进口,"一全球性企业的高级原油经理说,"在我看来这是个空头讯号."
中国对商品资源的渴求很难一下子降温,即便是缓慢的8%的经济成长年增率,也意味着未来数年需求将极其旺盛,暗示未来价格或将更加振荡.
"价格不稳是个真切的担忧,"追踪中国能源趋势的独立分析师Paul Ting说.
但分析师也表示,中国在价格周期低部小心谨慎地补充库存,所以不管有多少国有交易商吵嚷着要获得储备,当局也不太可能很快放弃在能源安全上取得的小小成就.
"这使得较以往更难地预测中国的进口需求,"朱慧表示,"但我想中国不会在很短时间里释放出大量库存...那样的话,会给市场造成混乱."
**库存影响**
要夸大补充库存的影响并不容易.
参阅进口增长与库存的图表,请点选(here)
以原油为例,假设中国在截至5月的过去一年中仅填充了1亿桶政府库存中的一半,其平均下来的库存日增幅也超过11.3万桶的进口日增量.
分析师称,由于目前仓库的存货已满,下一轮库存收购活动只可能从2010年初开始启动.
去年10月至今年5月的大豆进口较上年同期增加360万吨;美国农业部(USDA)预估截至9月底中国大豆库存将达到73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300万吨,此前政府机构中储粮进行干预支撑大豆价格.
中国发改委一位高级官员称,年内迄今的铜进口增量为80万吨,其中将近三分之一的目的地是国储局.国储局自收储了23.5万吨铜之後,就停止了购买活动.
对于一些中国政府从未大举购买的初级商品而言,其进口步伐或维持在较高水准,不过也存在风险.
经济回升可能迫使境况不佳的中国钢厂加快生产速度,不过很多钢厂已经在满负荷运作了,而且它们首先需要消化铁矿石的港口库存.今年港口铁矿石库存增加了了1,500万吨左右,相当于略低于进口增量的三分之一.
"我们预计未来几个月铁矿石进口速度将放慢,因为库存水平居高且国内小型矿商恢复开采,"美林分析师Colin Liang写道.
一些国内煤矿宁愿关闭也不接受低价,使得今年的煤炭进口大增.不过由于签定了一些合同,这些国内煤炭供应可能会增加.
即便夏季酷暑期和经济活动升温刺激了需求,仍有迹象显示供应过剩.交易商周三称,由于中国买家取消合约,有一整船的澳洲煤炭待售.
**上半年进口和增长均触顶**
即使库存并未过剩,但数据仍显示,今年上半年进口有触顶倾向,而下半年则增速减缓.
"上半年中国大宗商品进口有触顶势头,部分原因是由于农业周期,"Ting称,"中国农业仍是一个主导领域."
在2004年後的整整四个年头里,原油进口曾有三次在3或4月触顶.2004年,中国大举增加进口,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猛涨,而且几乎每种商品都在12月触及纪录水准.
据路透按官方数据计算,通常在下半年进口增幅也会下降.2005年、2006年和2008年下半年,原油、铁矿石和大豆进口增长均显疲弱态势.
随着政府库存攀至纪录高位,大豆今年可能会打破以往的季节性趋势.在国内收割完成後,每年中期通常是大豆买需最为旺盛的时节.
"由于5月和6月有未交货订单,7月该数据可能超过400万吨,"一位新加坡交易经理称."但我认为大约就在这一水准,不会更高."(完)
--译文审校 艾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