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力拓事件分析

09-07-11 09:48 2573次浏览
happycat45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来澳洲之前,我在国内工作了整整十年,其中半年是在大型国企,两年在外方全资企业。跟不同企业打过无数次交道,但无论站在国企角度,还是外资角度,行内很有几条重要的规矩就是,第一,尽量不做一锤子买卖,出尔反尔,哪怕有再大利益诱惑。第二,别过分得罪同行,别把事情做绝,不结仇,给自己留后路。第三,别把任何合作方当傻子,哪怕你刚刚赚了大便宜,也偷着乐去,别显摆。第四,大面上坚持原则,细节处别耍小聪明举个例子说吧,当时电力行业内有八家大型外资企业有投标资格标,公平竞争。事实上,很多项目在投标前,一些公司已经有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拿下来的把握。但作为被邀请参与投标方,我所在的公司还是要去投标,我们自己叫陪标,做足公平竞争的把戏,而不是去揭发同行违规。为什么呢,因为说不定下次轮到我们的公关部门做得好,我们有了百分之九十的拿下把握,我们也需要同行来陪标,一起做戏给人看。这就是给自己留后路,虽然这些做看上去很无聊。另外,当我们拿下一个标时,即便公关部门的工作已经做到位。签合同或者合同后,也要做适当的让步。使得甲方参与人员有立功的表现,以便他们向自己的上头交代。还有,一些项目本来只能赚十个点,因为对方不懂行,或者因为是卖方市场,不小心赚了二十甚至四十个点。你也别得意,开庆功会偷着乐去,在甲方面前别得瑟。让甲方人员,即便他是傻子,回去也能有条活路。还有一条就是,有些项目做亏了,或者赚头小了。既然合同签了,或者已经有了口头协议,就别想着在小地方再捞回来。那样做第一得罪人,第二会让甲方产生不信任感,损失行业内的名声。

而纵观rio在这两年的表现,可以说,把这几条商场守则全犯了,并且犯得肆无忌惮。可以说,不但是rio,很多澳洲企业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如欧美企业。光想着法律许可范围之内合理冲撞,一次性赚足,从不考虑对方的处境和这样做的长期影响。就拿rio和中铝合作为例。rio先答应了中铝的参股,从中铝套现救急,然后又借助澳洲这边办事拖拉的特点,为自己争取缓冲时间,最后再充分利用**和法律因素毁约,既保全了自己的独立,又骗取了中铝的资金,单纯从商家角度而言,玩得非常高明,无懈可击。事后中铝再生气,也只能从道义上谴责,法律上找不出 rio任何漏洞。 但是,rio忘记了一点,所有交易都不是一锤子买卖,关键时刻给对方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后路。 我们来看看rio毁约之后的表现吧,先是在媒体上大肆宣扬,摆脱了**主义的魔爪。然后又来了个稀释股权,害得中铝不得不再追加是十几亿美金的投入,完全一副肆无忌惮嘴脸。令中铝从上到下,包括中国**部门很多为收购唱赞歌的,全都被抽了无数个嘴巴,鼻青脸肿。到了这个时候,仇恨已经结得非常大了。中铝如果不做任何反击,其相关责任人肯定再混不下去。

我们说,任何企业,国家,组织,都是由人来组成的。把人得罪光了,即便是对方是佛教徒,也难免出现几个做狮子吼的罗汉。而人一旦发起坏来,办法是无穷的。偏偏rio在树了遍地仇人的情况下,依旧毫无自觉,甚至变本加厉。 大伙再来看rio近期的表现。通过与中国内地的小钢企达成协议,避开中钢协,满足自己最大利益需求。 大批向中国港口运矿石,就地囤积,制造需求旺盛假象,逼迫中钢协在谈判中就范。这两条还不至于要命,最要命的一点是,把中钢协已经逼到绝路上,放话说,“我们也不坚持百分四十,但三大巨头必须在33%上有所松动”的前提下,依旧步步紧逼。其实中钢协最近那句话完全可以解读为,“老大,算你狠。给我点折扣,让我跟上边有个交代吧,哪怕是0.1%也成,求你了.......”,可是 rio等偏偏装听不见。其实,33%也好,40%也罢,中钢协谈判组从中没一点提成可拿。他们只需要rio这边有所松动,让他们跟上头和国内舆论有个交代。如果连续两年毫无建树,他们这个组织就没存在的必要,多少人的前程和饭碗就全毁了。但rio不明白啊,一再把人往绝路上逼。既然这样,中钢协和先前被rio得罪的人,也就没路可退了。反击的办法很简单,事实上,在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下,超过五十万美元的大项目,如果说没有一点公关投入,或没有什么买通关键人物套取“标底”这些手段,简直是不可能的。而这些潜在手段虽然存在,**也懒得认真去抓,却不意味着它们合法。一旦有人举报,而业内人员又生了同仇敌忾之心,则一抓一个准。所以,rio那四个人进去,也就是必然的了。并且证据确凿。

这里我还可以做一个推测,陆克文**和rio本身不声不响,准备息事宁人,此事还相对好解决。如果澳洲媒体和**都像谭保先生这般上蹿下跳,rio将吃更大的亏。届时,只要经办此事的上海国安把证据如实发给媒体,无论从公关费用数额和公关手法上来看,都是毫无疑问的行贿和窃密罪。如果换成澳洲的法律,可能罪责更重。毕竟澳洲这边,对行贿和商业窃密容忍度更小,几乎是零容忍。所以澳洲这边的公司如果聪明,就想办法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就按秦刚说的,个案处理。如果非闹到国家跟国家角度,恐怕rio彻底退出中国市场的日子就为期不远了。由于执法权限问题,中国那边拿这些铁矿石公司没辄,但对付那些囤积居奇的当地商人,办法有的是。7000万吨铁矿石的囤积数额,足够中国一年不进口。三大公司联手给中国挖的陷阱,到头来可能完全把自己栽进去。
打开淘股吧APP
4
评论(1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abraham

09-07-11 12:25

0
那帮假洋鬼子,不顾自己一屁股屎,为了立功,鼓动着rio把事情都做绝了,该有此报。
蕞美

09-07-11 12:16

0
力拓索赔中国钢铁业90亿美元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1日 03:08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王洁

   这是一笔巨额交易。2008年,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额高达600多亿美元。这一天文数字使得铁矿石谈判成为一个巨大的博弈场,其间也就催生出为高额商业利润的不择手段者。

   7月10日,国内一大型钢企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从6月中下旬开始,力拓公司曾向中国钢铁业提出了金额高达90亿美元的“索赔”要求。

   之所以选择这一时间点出击在于,6月30日这是传统铁矿石谈判的最后期限。按照惯例,如果6月30日后还无法达成协议,部分长期合约将失效——当然,这一情况在2009年之前还从来没有发生过。

   “当时力拓一家家走访钢铁企业,要求我们对金融危机期间内未能履行的合同,进行赔偿。”该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他还透露,力拓董事会算了这样一笔账,他们号称在一共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由于中国钢企推迟出货、甚至取消船只,导致其铁矿石业务共计损失50亿美元;涉及租船费用差价、海运差价方面则另需补偿40亿美元损失。

   不仅力拓,同属三大国际矿商之一的必和必拓,也差不多同时提出了类似的索赔要求,“但具体数额不详”

   失衡的违约天平: 

   两拓可以,中方不行 

   在铁矿石谈判的最后期限,力拓试图以“索赔”要挟中方企业就范。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铁矿石贸易中,这是一个不均衡的商业天平。

   “在市场好的时期,力拓等矿商也会用不可抗力等原因,来解释他们为何需要减少长协矿的供应。”一位钢铁企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出了不满,“但最后总是发现,他们的供货总量却一直在增加——在现货价价格居高之时,他们刻意减少长协矿的供应,却增加现货矿的销售。”

   这种反常的违约举动所造成的影响,在中钢协公布的数据中也触目惊心。数据显示,2007年,21家中国钢铁企业与力拓签订的“长协矿”合同为6073万吨,但力拓的实际供货量仅为5237万吨,合同执行率为86.24%。其中,有7家企业合同执行率在80%以下,最低的仅为53.17%。

   “因为现货价格太高了,利益驱使,矿山找理由不发长协货,转卖现货。”联合金属网铁矿石分析师胡凯不久前曾告诉本报记者:2008年,力拓销售了不少于1500万吨的现货矿,约占总量的9%,而必和必拓投放到现货市场的铁矿石销售量则达1900万吨,占总产量的15%。

   当时中方并未就此提出“巨额索赔”。

   但2008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形势扭转。现货价远低于长协矿价格。这时,两拓开始紧盯需求方的执行率。

   “力拓提出,如果此前钢厂的合同执行率在90%以上者,可以继续双方的矿价谈判、签约等后续事宜;如果合同执行率不足90%的钢厂,则需首先进行补偿,否则将不会进行谈判、签约等后续事宜。”上述钢厂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

   从2008年三季度起,受危机影响,钢厂订单急剧下滑,中方对长期协议合同的执行率降低。虽然各家钢厂的合同执行率都属各家的商业机密,但就钢铁业此前经历的低迷和困境而言,“去年中国钢厂合同执行率能达到90%者极少。”

   这意味着,到今年4月才基本将高价矿消耗完的中国钢铁业,需“赔付”者甚众。

   此前,华东一家中型钢厂的总经理也曾对本报记者苦笑,因该企业采用“不开信用证”的方式推迟长协矿发货,公司还上了部分矿商的黑名单。

   两拓的“索赔”牌 

   这并不是两拓首次使用这一招数。

   同样的招数,已经在日方身上用过。在离年度谈判期限一个月时间时,日本新日铁与力拓达成了降幅32.95%的协议。这让中方更加被动。中方的谈判“底线”是,铁矿石价格回到2007年时期的水平,也就是降价40%。

   本报记者从可靠消息渠道处了解到,5月26日,力拓与新日铁首发价后,必和必拓罕见地至今没有跟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必和必拓与新日铁仍未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

   “新日铁之所以接受力拓的首发价,就是因为力拓答应,未履行合同造成的赔偿问题一笔勾销。”知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上述钢企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钢企与矿商二者,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对等的索赔权利。“即使是力拓此前以种种不可抗力为由减少发货,我们钢厂也从不会去真正索赔。因为矿商处于相对垄断地位,钢企怕影响今后的合作。”

   钢铁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矿商和钢厂之间会有一个关于铁矿石总量上的框架协议,时限可以长达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就合同本身而言,肯定是成熟且具备相应索赔条款的。但一年一度的谈判机制对此都很灵活,每年的供货总量都不固定。”

   中国钢铁业从2008年10月开始至今年4月,经历了连续7个月全行业亏损。直到今年5月,中钢协下属72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盈利12.62亿元,首次实现行业盈利。但业内并未将此视为足以兴奋的“拐点”。

   中钢协副秘书长迟京东曾于6月26日表示,钢铁企业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钢材价格企稳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由于国家拉动经济增长政策措施陆续到位,投资、进出口和消费均有所增长,钢铁需求有所上升;社会库存继续下降;“主要原燃材料价格均呈上升走势,对钢材价格有所支撑。”

   一位国有钢企的总经理向本报记者分析认为:“今年预计钢市将成锯齿形波动状,目前靠提价所形成的一轮涨势,不知道能够支撑多久。”

   目前,进口矿的价格已达到80美元/吨,煤价也上涨50元/吨,测算下来,钢企吨钢的原材料成本比之前上升了近200元。

   中国钢铁业“身心受困” 

   力拓提出索赔要求,在中国钢企看来,“就好像金融危机从来没有发生过似的”。上述钢厂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

   2008年中国钢厂所需支付的长协价,乃是在2007年基础上创纪录上涨“79.88%—96.5%”后的结果。而目前的钢价水平,仍在2007年水平以下。

   “去年的市场情况,是长协机制诞生以来、从未有过的非常特殊的情况,现在矿商对我们提出索赔,实在是难以理解。”上述人士表示。

   由于矿商近年来在供求关系上的独大地位,钢企在力量上无法与之抗衡。“不少国际矿商的股东,多由投行、基金构成。金融资本是追求超额利润和报酬的,已经到了不惜损害长期合作伙伴、破坏共赢原则的地步。”有钢铁业内观察人士向本报记者指出。

   特别是三大矿商之间的默契,彼此间是否有“串联”,中方亦没有办法求证。“这是中国钢铁业面临的最大两个困境。”

   除了外部压力,内部压力也同样令中国钢铁业“身心受困”。这包括长期以来“两个市场”——长协矿与现货矿并存,这一中国铁矿石市场独一无二的怪状。

   长协矿为每年经过买卖双方谈判、在下一个财年内确定价格的铁矿石,矿商借此锁定供应量,钢企由此锁定成本。进口长协矿,需要由商务部批准的资质,目前我国共有112家钢厂和贸易商具备。

   但自2004年(即中国首次参与国际铁矿石谈判)以来,由于中国钢铁产能的扩大和经济建设需求,对于铁矿石的诉求猛增。2008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总量已达4.44亿吨,占全球海运铁矿石总量的52%。

   没有长协矿进口资质、却需维持生产经营的更广大的钢厂们,营造了一个完全随行就市的铁矿石现货市场(即“现货矿”)和现货价格。

   上述钢铁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国钢铁业本身有太多需要修正之处。除了亟需控制行业产能、通过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外,还包括“这些年来,不应该任现货市场被炒作到现在这个样子”。

   2008年四季度前,“现货价”与“长协价”的差价最高达到近100美元/吨。
yorkyushun

09-07-11 11:59

0
做人的道理没有掌据好.
aylib

09-07-11 11:41

0
不错
kissyou2007

09-07-11 10:48

0
感觉是转的
不过 好文
林隐

09-07-11 10:37

0
好贴~~~~~ 哥们这个是自留地,还是转的啊?

不过想想中钢协也确实够衰的,几年无建树,对电视镜头当初可是掷地有声!

一方面是 A协,B协,G协的尴尬和无力!  一方面洋买办业务亨通。

是该出手整整这帮鸟人了!
agathos

09-07-11 10:29

0
这篇东西分析得到位!推荐!
大涨小回

09-07-11 10:26

0
.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