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www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产业转型,孚日集团成功“突围”
家纺与新能源,两种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也能扯到一起吗?对于这个问题,孚日集团给出了它们的答案:能!
2008年1月18日,孚日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出巨资进军太阳能电池制造业。公告一出,舆论哗然。有道是“做生不如做熟”,从家纺到新能源,孚日的这一选择堪称意外之举。然而,如果放到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原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中国纺织企业遭遇集体“寒冬”的时代大背景之下,这一选择显然又别具深意。
与国内许多服装纺织企业一样,孚日原本走的也是一条“外向型”发展道路——记者了解到,1987年孚日刚刚建厂并开始转产毛巾时,也有过立足国内发展的打算,但从1988年10月拿到第一个出口日本的订单之后,他们便走上了出口创汇的道路。到2008年,其国内外市场的销售比重分别为15%和85%。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与周边的印度等国相比,中国在纺织服装领域内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不如趁现在还没有遇到十分重大的困难时就进入新产品领域。”采访中,孚日董事长孙日贵多次提到这段话。
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否则便会物极而反,按照孙日贵的说法,孚日在家纺领域已经做到了极致,那么,下一步的出路究竟在哪儿?冷静思索过后,孚日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在做精做强家纺产业、进一步稳固全国家纺产业领军地位的同时,引进目前世界上最先进、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进军全新的高科技领域。
2008年10月中旬的一天,当记者来到位于潍坊高密的孚日集团总部采访时,孚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研发及生产项目已于8月8日奥运会开幕当天正式投产。
从利润空间低、劳动密集型的家纺行业,转向高利润、高科技的新能源开发,孚日的此次“转型”其实也可以视作中国经济整体转型时期的一个缩影,一个成功“突围”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