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最爱领头羊于2006-10-17 08:12发表跟帖:
--------------------------------------------------------------------------------------------------
晕倒, 自己也打了个错别字.
0
杨景云于2006-10-16 23:29发表跟帖:
--------------------------------------------------------------------------------------------------
每天看看这夹杂的无锡话和错别字,竟也惯了:)领头羊是个好同志,这么勤勉和认真:)故事的确比开头写得好了,评论少了,对话多了,情节有起伏。看来心情好,文思泉涌了,,,,
0
江南隐士于2006-10-16 17:22发表跟帖:
--------------------------------------------------------------------------------------------------
最爱领头羊:兄弟好,没逃过你火眼金睛。
csgoodboy:兄弟好,也辛苦兄弟了!多谢!
0
csgoodboy于2006-10-15 21:26发表跟帖:
--------------------------------------------------------------------------------------------------
隐士兄辛苦了!继续拜读~~~
0
最爱领头羊于2006-10-15 20:09发表跟帖:
--------------------------------------------------------------------------------------------------
市食品厂总共做了不到一千万的销售额,但后来算算成本,化出去到有一千三百多万。
不就是化点钱吗,来两套,拉卡!
一起去大西北,去那里都行,玩上一个月,将这一百万全化了。
——花钱,不是化钱
陈依琪的野心很大,当然,她确实不亏是个有远见、有谋略的企业家。
——不愧
她悄悄地和街道办主任打了个招呼,又轻声交待了顾文文两句,便闪身出去,她撂下了现场所有人,急匆匆地离开了。
——"便闪身出去,她撂下……",主语重复
这一节顺利解决了上一节情节突兀之处, 衔接自然. 比俺设想的以情感动小凤子来的要深刻.呵呵.再次闪现了思想中深邃的部分.赞一个先.
下岗工人的素质问题,可能各自的环境不同感觉不一样. 我是郑州人,这边几大纺织厂、电缆厂工人下岗后, 20、30年工龄的只补助了1w多不到2w, 而且这些人大多是60年代前后的人, 电脑是95年后才开始慢慢普及, 网络更是近几年的事情. 所以他们大多是不怎么接触电脑的. 买电脑的一般有两种原因: 为了子女, 或是炒股.而且从事业单位下来的和从企业下来的人是不一样的.文中和陈一起下岗的工人,年龄层次应该分布在陈和范健之间,即30多到50多. 而且, 电脑也不是说你有了什么学历就能用好的,其间包括安全等诸多问题使得实现起来效率很低.
看到结尾,第一直觉是陈总前夫姓彭的那位出事了.
0
江南隐士于2006-10-15 12:03发表跟帖:
--------------------------------------------------------------------------------------------------
学者:
感谢交流。敬请继续。
最爱领头羊:
“下岗工人文化素质不高”一说可能是种社会上较为普遍的误会。总体上说,下岗工人中真正文盲的人并不多。与八、九十年代出来的人比起来,学历可能会低些,但文化程度还是完全可以应付工作和生活,也包括现在时尚的网络生活。
网络运用领域非常的广阔,只是现在玩网的人很少注重实体经济和现实生活,网络的运用价值被严重的低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网络发展的方向是被误导了。因为笔者涉网较早,对网络的实用性有浓厚兴趣,下次有机会再与你交流。
非常感谢先生帮我打磨,虽然拙文成不了玉器,但我仍希望它是块好石头。
0
最爱领头羊于2006-10-14 01:38发表跟帖:
--------------------------------------------------------------------------------------------------
关于网络引进门面管理, 这部分情节其实是很牵强的. 第一, 下岗工人文化素质不高, 学电脑比较困难, 更别说用电脑记账并且汇总到陈总这儿.对他们来说拿个本记账, 晚上下班一个电话打到厂里汇报更方便有效.第二, 网络并不很适用传统行业比如饮食,农业等.它其实更多的面对时尚和信息物流(比如商业),以及科技含量高的行业.扯句远的, 如果各连锁店能做到这样联网, 大可以设计"居民在家网上订购依琪食品厂产品"的情节了——这当然很不现实的说法.兴许再过10年, 我可以在家订购明天早上的牛奶和蛋糕作为早餐. 但是现在不行, 我得拿大茶缸下楼去打豆浆,买油条. 油条我一次买两根,左手一根,右手一根.
依琪的工厂眼看是奔上市的方向来了. 不过一个一年多的企业, 是不可能上市的. (说起来对上市公司还真是抵触和内心的反感阿.) 而且, 企业发展过快, 资金链必然是紧绷的, 一个不小心就此断线的情形并不少见. 如果陈总不能时时辗转反侧居安思危, 思想里出现疏忽大意是难免的——即使她有所注意也很难真正避免.所以她不能停步,不能因为怜悯同情就不对同为市场竞争对手的工友食品店下手. 与其把她借朱之手挤压工友食品店的理由归于"市场规律就该如此", 不如借此向小凤子掏心表现出这种越是发展好,心底越积压的危机感,这样情节处理的会更自然.
老兄的文章写的很好.很多地方评论性的文字都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光彩.所以俺来寻章摘句, 刻意帮着打磨打磨, 嘿嘿
0
最爱领头羊于2006-10-13 22:07发表跟帖:
--------------------------------------------------------------------------------------------------
另外工厂以她形象拍的两个广告片,算是工厂卖断版权,陈依琪又付了她五万元。
——买断
============================
这次错别字很少, 看来作者细心了很多, 提出表扬.^_^
俺不是语文老师. 俺学的化工和计算机,现在做综合布线设计. 呵呵
0
学者于2006-10-13 18:54发表跟帖:
--------------------------------------------------------------------------------------------------
陈和风,眼光不一样,迟早会拉开距离.
就看陈如何处理了,凭她的能力,应该没问题.
0
江南隐士于2006-10-13 18:21发表跟帖:
--------------------------------------------------------------------------------------------------
最爱领头羊:
历史上的债,无论欠多久,总会有清偿的一天!
~~~~~~~~~~~~~~~~~~~~~~~~~~~~~~~~~
这句改得好,简捷,干脆有力!
多谢兄弟。我尽量细心点,拜请继续。
csgoodboy:
我粗心了,“csgoodboy兄弟添生一个宝宝的话”少了一个“再”字,应为“csgoodboy兄弟再添生一个宝宝的话”。
兄弟值得考虑,一个太少,两个刚好,多个闺女,兄妹一起成长,对孩子一生都有好处!
如来深圳,尽管留言,我一定请你喝酒。
杨景云:
兄弟好,辛苦你了。书还没那么快收场,现在就收场,那不是我要表达的,那也就真的没有思想性了!兄弟,敬请期待。
zjs271:谢谢兄弟捧场!
大力水牛:水牛兄弟好!最爱先生读得很仔细,所改均正确,我想他应该具有语文老师的素养。我有些粗心,拙文错误处很多,还拜请大家共同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