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股市算术:赚10倍还会亏钱吗?(2008-06-17 转多彩)

09-01-22 18:09 3608次浏览
sosme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sosme于2008-06-17 03:05发表主帖:
--------------------------------------------------------------------------------------------------
巴菲特曾有一个观点:在股市中人们对普通的算术问题缺乏常识――我非常认同。

一直就想将我对股市算术的一些随感进行整理,但感觉内容非常庞杂一时居然理不出头绪,我只好沿袭“散打”的风格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吧,先从这个问题开始:赚10倍还会亏钱吗?

当然会:比如在赚10倍后又亏损掉90%以上,不过这并非典型事件、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但当我审视现实后发现赚10倍还会亏钱居然是个“大概率”事情,比如:在赚10倍后信心膨胀几乎是个必然的结果,当1万元变成10万元后如果你抵押你的房产增加投入20万元,此时的资本总额将达到30万元,此时-30%的下跌就将你最初的那个10倍收益吞噬,在这个案例中10倍=-30%;当然赚10倍后可能人人都有自己是“股神”的感觉如果你勇气再太些追加投入90万那么-10%的下跌就将你最初的那个10倍收益吞噬,在这个案例中10倍=-10%。

我为什么认为上面的案例具有普遍性质呢?在熊市末期当“拒绝毒品、拒绝股票”成为时尚的时候普通人的投资欲望是被压抑的,这个时候的投资额度是非常有限的,在从熊到牛的转变不期而至的过程中可能几倍或10倍收益轻易到手,这个时候增加投入、有钱就买在所谓黄金十年的喧嚣背景下基本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正是因为在牛市高潮的追加投入一旦发生幅度不大的调整就会将之前的数倍暴利吞噬一空、而如果一旦发生较大调整就算有数倍或10倍的先期收益亏掉本金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可以看看所谓的公募基金资产膨胀最疯狂的时候正是在牛市的高潮期,这里面同样的故事在大量的上演。

其实对所谓的私募也一样,比如比较典型的林园或但斌,他们都曾有过非常辉煌的投资业绩(林园还未证实、但斌感觉可信),最近看到的资料也非常巧合他们的年复利都达到90%以上(这个成绩如果能够延续那就可以做股神他爹了),虽然他们的初始投资回报都很高,但他们资产的扩张期却是发生在牛市的高潮阶段(在这个期间纷纷成立所谓的信托),这也是他们的名望最盛的时候,根据我上面的分析这就是在牛市高潮追加投入的典型事件,在这个期间投资的资本膨胀越大那么亏掉本金所需要的调整幅度就越小,其实初期投资的所谓18倍或180倍对后来者或追加投资者而言其实是不堪一击的、误导的意义远远超过引导的意义。

不知道我的这道股市算术是否有漏洞?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参加探讨。
打开淘股吧APP
6
评论(11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sosme

09-01-22 18:09

0
铁骑于2008-07-03 12:28发表跟帖:
  --------------------------------------------------------------------------------------------------
  别的不看,看看闽发就可以.

闽发里天天忙活交易但总是高买低卖长期下来永远亏损的短线高手墙头草们又神气起来了!
sosme

09-01-22 18:09

0
在笑于2008-07-02 10:11发表跟帖:
  --------------------------------------------------------------------------------------------------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05年这波牛市何止赚了10倍,在5000点以上高杠杆“保本融资”,6月中旬就彻底被打回原型了,各位引以为鉴吧,多数人是因为资金管理不善破产的……
sosme

09-01-22 18:09

0
步步高于2008-07-01 21:49发表跟帖:
  --------------------------------------------------------------------------------------------------
  马蒂 此贴很好哦!引出许多值得思考的话题,也有很多思想火花在碰撞。
是要好好思考一下,没有一个完满的发家方案。但是更大的因素也许要相信命运
的安排了,是不是?
sosme

09-01-22 18:09

0
赤足踏涧于2008-07-01 11:51发表跟帖:
  --------------------------------------------------------------------------------------------------
  风险是事物的另一面,认识缺乏、不懂控制和管理,别说10倍,1万倍都会亏完并且欠债,如果吃透某个事物,必定知道其中的危险性,这最重要,绝大多数人达不到
sosme

09-01-22 18:09

0
900958于2008-07-01 11:29发表跟帖:
  --------------------------------------------------------------------------------------------------
  无论如何,牛市里赚得少不是什么值得庆幸和炫耀的事。看看那些创历史新低或接近历史新低的股票,主要是因为这轮调整跌得太多,还是因为牛市中涨得太少?难不成是因为牛市中涨得太多?

关于收益率的具体数字,中国这些年都是高增长高通胀,所以名义收益率的目标要定得高一些,每年15%也就原地踏步的水平,不要简单地拿发达国家的情况来比较,也不要简单地拿巴菲特这样超大资金的情况来比较。30年前拿出1万人民币来投资,保持每年复利25%,看上去很难吧,可结果却只能说差强人意。

或许往后的增长速率会下来,谁知道呢,那样的话,25%的年收益就很不容易了。但至少前些年包括这几年的情况不是这样。

跑得快摔跤是风险,跑得慢被淘汰也是风险。熊市里或许赞同这话的不多,能保本就不错了嘛,保守派活得很滋润啊。但投资的难处在于,无论你激进或保守,都会有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

sosme

09-01-22 18:09

0
yyyyy78428于2008-06-30 20:02发表跟帖:
  --------------------------------------------------------------------------------------------------
  资产的价值就是指“其在余下的寿命里所能产生现金的折现值”
问题公司寿命很多近乎无限
比如可口可乐
它还没死呢巴菲特就先死了
这样怎么计算?
比如定义为自己可承受年限内所产生的现金折现值
一个年轻人也许能承受20年,一个老人也许只能承受10年
sosme

09-01-22 18:09

0
video于2008-06-29 16:07发表跟帖:
  --------------------------------------------------------------------------------------------------
  黄铁鹰亲历五次经济泡沫
http://finance.sina.com.cn/economist/jingjiguancha/20080327/18394677829.shtml
sosme

09-01-22 18:09

0
铁骑于2008-06-29 09:45发表跟帖:
  --------------------------------------------------------------------------------------------------
  排名去年业绩最优前三甲的股票型基金——华夏大盘精选、中邮核心精选成长和博时主题,今年表现大相径庭。
今年以来,华夏大盘精选净值下跌25.14%,虽然保住了前五名的排名,但是已将王者宝座拱手让出;而博时主题行业下跌了31.67%,排名133名;
中邮核心精选则下跌了41.8%,第146名的排名基本属于垫底。

除了2007年前三甲之外,去年排名前十的基金还有,易方达深证100ETF、光大保德信红利、华夏红利、东方精选、华宝兴业收益、华安宏利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市值

截至6月27日,除了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市值位列第三名之外,上述的其他基金再无一只跻身股票型基金前20名,其中,光大宝德信排第159名,东方精选排第247名。

豪赌出来的巨亏

如果细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基金在个股上遭受的巨大损失,基金重仓豪赌资产重组、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和业绩暴涨的操作思维暴露于天下。

宏达股份中国联通,再到陷入“复牌门”的天一科技和泸天化,再到浙江医药新和成为代表的医药股,基金在这些个股上自编自演了“滑铁卢”大溃败。

以中邮系基金为例,旗下的两只基金——中邮创业核心成长和中邮核心精选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仓位增长到高达90%左右,而且十大重仓股有七只重叠,投资策略更是一味做多。结果导致这两只基金在上半年跌幅均超过40%。
sosme

09-01-22 18:09

0
seedplayer于2008-06-29 02:26发表跟帖:
  --------------------------------------------------------------------------------------------------
  用巴老的话来讲,资产的价值就是指“其在余下的寿命里所能产生现金的折现值”,“600年来,这一点从未变过”。

巴老在2000年致股东的信里面,纠正了“成长投资”与“价值投资”的一些错误说法,他认为“成长投资与价值投资并不是对立的,成长是价值的一个变量,可能是正面因素,也可能是负面因素”,“市盈率、市净率、股利收益率都与价值评估无关”,巴老认为,低市盈率、市净率买入,未必就是有价值的;高市盈率、高市净率买入,未必就不是价值投资。

可见,我们国内盛行的PE估值,巴老是极度厌恶的,他从来就不认同单一期间的利润有什么价值,至于什么EV/EBITDA,巴老认为“EBITDA”荒唐得可笑
sosme

09-01-22 18:09

0
john深蓝于2008-06-29 02:21发表跟帖:
  --------------------------------------------------------------------------------------------------
  这种现象是必然的,中国的股市还从未走出资金推动型的模式,股价越高需要加速放大的资金量去推动,反过来,正因为在高位进的资金加速增多,才能将股价不断推高。
另一方面,散户在股价推高的过程中,因为恐惧和贪婪心理状态的不断交替,不断踏空利润,比如1000点进,2000点出,4000点又进,5000点又出,结果最后6000点买入被套,不用跌回1000点就要赔得一塌糊涂。
----------------------------------------------------------------------------------
关于这点在举个正面的例子:
清华紫光a在整个牛市里一直都满仓,虽然一直在乱折腾,光税和手续费折腾掉无数,但亏损比例在散户群体里相比还算少,主要就是上面提到的:
1、紫光a没有采取倒金字塔投资(倒看不出他有这个意识,主要是筹集后续资金有难度吧)
2、因为一直满仓所以没有踏空利润,现在还能吃点牛市攒下的老本,不过再折腾下去,很快要真的变成光光了。
可叹,紫光连原来自己是怎么赚到钱的原因都还没搞清楚,还真以为水平提高了呢。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