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sosme于2007-09-18 01:55发表跟帖:
--------------------------------------------------------------------------------------------------
问题:读书与阅读的重要性?
芒格回答:伯克希尔的成长记录是怎样发生的?如果你是一个观察者,你的确能注意到沃伦花费大量的时间读书。如果你想取得非凡的成就,那你只需要坐在那里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但是我们往往会因此而被解雇。 看看现在的一代人以及他们拥有的所有电子产品和因多重的工作而浮躁不专注。我可以自信地预见他们最终不会像专注于阅读的沃伦那样成功。如果你想得到智慧,你需要安静地坐下来读书,这就是智慧的来源。
0
sosme于2007-07-17 22:05发表跟帖:
--------------------------------------------------------------------------------------------------
最近阅读了《查理•芒格传》记录下一些精彩内容:
1、芒格鼓励独立思考:“如果你完全依赖他人的想法,经常透过金钱取得专业咨询,只要稍微超出自己的领域,你就会遭逢大灾难。”芒格承认,自己需要医疗咨询时,会花钱找医生,必要时也会寻求会计师或其它专业协助,但他不会完全采信专家的话,他会思考他们所说的话,然后继续研究,寻求其它意见,最后自己下结论。
2、芒格不若巴菲特般,对格兰姆有特别的情感与崇敬,格兰姆有些看法根本无法打动他,芒格表示,“我认为其中很多想法简直是疯狂,忽略了相关事实,特别是他看事情有盲点,对于有些实际上值得以溢价买进的企业的评价过低。”但是芒格认同葛拉汉最基本的教条,这些教条自始都是芒格-巴菲特成功准则的一部份,他说:“对私人股东和股票投资人而言,依据内在价值而非价格动能来买卖股票的价值基本概念,永不过时。”
3、尽管芒格对格兰姆提出的“雪茄屁股”式的股票不感兴趣,但他还是过于保守,不愿超付金钱买进一项资产,他说:“我从未想要以高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进股票,投资游戏永远涉及质量与价格的考虑,诀窍在于取得的质量要高过付出的代价,就这么简单。”
4、芒格协助巴菲特拓展投资方法,使他又向前跨出一大步: 芒格遇见巴菲特时,对优劣企业的差异已有强烈定见,他曾任国际收割者经销商的董事,了解要改善一家本质平庸的企业非常困难,他住在洛杉矶,并注意到洛杉矶时报的事业非常兴旺,在他的观念中并没有不学自会的廉价品信条,过去几年来,他与巴菲特讨论事业时,总是灌输巴菲特有关绩优企业的好处,原为伯克希尔子公司之一,后来并入母公司的蓝筹印花于1972年以账面价值的三倍买下喜斯糖果,绩优企业的时代于焉开始。
5、巴菲特赞同陆米思的解释:“如同格兰姆教导我挑选廉价股,芒格不断告诫我不要只买进廉价品,这是他对我最大的影响,让我有力量摆脱格兰姆的局限观点,这就是芒格的才智所展现的力量,他开拓了我的视野。” 巴菲特表示,自己许多见解是慢慢向芒格的观点靠拢。 巴菲特对此简单补充道:“如果我只听格兰姆的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 话虽如此,巴菲特很快就将他得自葛拉汉和芒格的观点融合,他说:“我现在对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出色的公司很感兴趣。”
6、芒格回顾蓝筹印花的发展历程时发现一件有趣的事,从不到四千万美元发展到创造数十亿美元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重大商业决策少之又少,三年不到一次,这项记录彰显了一种独特心态的优点,不为采取行动而行动,而且结合超凡的耐心与果断力。
7、从他们买进蓝筹印花开始,到蓝筹印花并入伯克希尔,巴菲特及芒格逐步踏实地巩固他们的合伙关系,他们从未将合作条件列成书面合约,而是仅凭互相信任来拓展事业,温迪说:“对于我们这些律师而言,我们从他的商业生涯中得到的启示是,你不会想和不信任的人共事,若缺乏信任,获利与否根本就无关紧要,多数人在和自己不相信的人做生意时,只想到利益,认为书面合约可以保障自己,他的处事原则就是,和优质的人共事。”芒格则以这种方式解释:“绝不要和猪打架,如果你和牠打架,你会弄脏自己,但猪会乐在其中。”
8、芒格说:“Wesco追求更高利润的方式,是时时谨记一些人人都懂的大原则,而非企图了解隐讳难懂的道理,我们非常惊讶,我们这种只不过希望自己随时随地不要显得太愚蠢,而不是企图变得聪明一点的人,竟然能够长期享有如此大的优势,俗语说:“身手矫健的泳者才会溺水。”这其中必定蕴藏相当的智慧与真理。”
9、芒格说:“纯粹的机会主义是我们的守则,我们没有总体规划,如果伯克希尔有什么总体规划,是他们隐瞒我,我们不只没有总体规划,也没有总体规划者。”
10、从喜斯糖果开始,芒格敦促巴菲特改走购买优质企业的方向,欧森说:“多亏芒格从旁推动,巴菲特买进可口可乐这类永远都有价值的特许权企业,这与芒格经营自己人生的方式不谋而合,即不求迅速的胜利,只求长期的成功。”
11、巴菲特说他几乎不卖股票,而芒格有时会卖,事实上,芒格在1993年至1997年间,曾卖掉价值二千五百万美元的伯克希尔股票,此外还曾送出数百股伯克希尔股份,包括赠送一股给《影响力》的作者Cialdini,只因为欣赏这个人及其作品。芒格说:“近几年来我送出相当数量的伯克希尔股票,因为我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而且我卖掉了一些,因为我还有自己的事业。”
12、芒格表示,在他个人事业和在伯克希尔的发展过程中,学到许多教训,而只要人们不要错把简单当容易,应该就可以学会,不过他不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办到。他说:“人们会低估一些看似简单的大道理的重要性,我认为伯克希尔是个富教育性的事业,教导正确的思想体系,其中最重要的观念是一些实用的大道理,我认为我们的思考过滤系统功效不错,因为他们就这么简单。”
13、伯克希尔和Wesco 的投资人仔细聆听二人有关人生的箴言,但他们挤在门口实际上是为了听芒格和巴菲特谈论投资,投资人最常问的是,你们如何学成为出色的投资家?芒格表示,首先你必须了解自己的个性,每个人必须考虑自身的边际效用,以及心里因素后才来玩这场游戏,如果你会因为亏损而愁云惨雾,有些亏损是无可避免的,那么终生采用非常保守的投资方式,即用储蓄方式累积财富才是明智之举,你必须根据自己的个性及才能采取策略,我不认为我可以为大家提供一项放诸四海皆准的投资策略。接着芒格表示:你必须收集信息,“我想我和巴菲特从一些好的商业杂志中得到的比从其它地方多,阅读每一期各类的企业报导,便能轻松且快速地获得各种企业经验,而且如果你能养成一种思考惯,将所读到的内容与这些想法的基本架构结合在一起,你可以逐渐累积一些投资智慧,在这浩瀚领域中,若没做过扎实的阅读工夫,我不认为你可以成为真正优秀的投资人,而我也不认为有哪一本书可以为你做到这些。”
14、“通常当你看到一家表现亮丽的公司,会问:“可以持续多久?”我唯一知道的答案就是,思考为什么会有今天的成果,接着找出可能导致这些成果终止的因素。”这种思考方式有助于芒格和巴菲特发掘具有特许权的企业,或称为拥有“护城河”的企业,有些公司拥有强势的品牌,而且似乎所向无敌,例如可口可乐,虽然他面临的是无情的挑战,芒格也以箭牌口香糖为例:“箭牌是全球知名的口香糖公司,这是多大的一项优势,试想要取代这种印象有多难,如果你喜欢箭牌口香糖,你会因为它的售价是二十五美分,而葛罗兹口香糖只有二十美分,就把你不了解的东西放进嘴里吗?考虑买其它品牌的口香糖对你而言并不值得,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箭牌口香糖拥有极大的优势了。”一旦了解公司的价值后,若你想买下整家公司,或像一般投资人从股市中买进公司的股票时,那么你必须决定这家公司值多少钱。“投资像箭牌这样的标的的困扰在于,每个人都知道它是家很棒的公司,所以你看到股价时会想:“我的天啊!股价是账面价值的八倍,其它股票都只有三倍左右。”所以你会思考:“我知道它很棒,但值得这么高的溢价吗?”“ 能否回答这类问题,正可说明何以有些人能成为成功的投资家,有些人却不行,芒格强调,“另一方面,投资若不稍具困难度,那么每个人都可以致富。”
0
龙腾中国于2007-07-08 17:09发表跟帖:
--------------------------------------------------------------------------------------------------
建议博主和各位朋友,建议亏损的朋友,想真正学投资的朋友,想把投资当成一生事业的朋友。应该去: 大中华投资网,跟投资大师midas学,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投资。
只有经过正规的学,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投资。midas老师对金融市场宏观大气的观点,确实令人钦佩,经过学可以在股票、期货、外汇、黄金等市场全方位投资,一个也不落下,经过学确实受益终身(本人深感幸运能遇到授人以渔的良师),现在每星期有两天与大师在线交流,可以免费向midas老师咨询金融市场的问题。
转贴midas老师的一篇文章。更多经典文章在大中华投资网,深入浅出的讲述了金融市场的真正生存发展之道。经过学后希望大家都能争做第一种人,而不是第三种人。金融市场的三种人和周期
哪一个市场都有三种人和周期。
第一种人,对市场的价值为他们买卖的标准。就是说,有价值的时候买进,没价值卖出。这种人对价格的小小变化不是很敏感。买进价值区,卖出非价值区。他们看的图就是周线图和日线图。其他看都不看。央行,大的基金属于这一类的人,他们很少输钱。通常在市势的底或顶出现扭转市势的就是他们。
第二种人,比第一类人迟钝一点不过还是对市势的影响非常重要。大部分的基金属于这一类。。他们认识到市势扭转的严重性以后拼命转方向。这时市场变得一日千里。。赚钱最容易的时候。
第三种人是最迟钝的那种人。。升了好多才发现才觉得机会不可失,全面投入。大部分市井小民属于这一类。他们全面勇敢的投入的时候就是早入市的人派发给他们的好机。市势逆转调整。然后,新的周期再开始。同样的游戏,只是人的愚蠢和贪婪是无限的。
0
hedger777于2007-07-08 16:25发表跟帖:
--------------------------------------------------------------------------------------------------
《泥鸽靶》
0
老馒头于2007-07-08 09:29发表跟帖:
--------------------------------------------------------------------------------------------------
【 · 原创:大勇若怯 2007-06-29 22:27 】
我个人觉得《投资者的未来》一书没什么实质内容。下面是巴菲特和芒格对西格尔的评价,芒格称他"demented"
Question: What do you think of Jeremy Siegel?
CM: Is that the fellow who likes common stocks over long periods of time?
Questioner: Yes.
CM: I would say he's demented. [Huge laughter]
WB: Well, he's a very nice guy.
CM: He may well be a very nice guy, but he's comparing apples against elephants in trying to make accurate projections about the future.
------------------------------------------------
在书店大概翻阅了一下《投资者的未来》,有一种感觉就是:西格尔用数据和图表去验证巴菲特以及比得.林奇的成功。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购买这本书。
0
sosme于2007-07-07 23:25发表跟帖:
--------------------------------------------------------------------------------------------------
【 · 原创:yuhang 2007-07-07 16:29 】
个人觉得读书比论坛讨论更有益(论坛讨论有时也很有用)。有些书籍是一个出色的研究团队花几年时间,寻求了大量资料才能完成的作品,我们用一个星期可能吞食了他们5,6年的主要的智慧和知识结晶,缩减了要用岁月时间才能带来的经验知识积累。
论坛讨论和网页浏览容易上瘾。。。。
0
不懂就是不懂于2007-07-03 15:26发表跟帖:
--------------------------------------------------------------------------------------------------
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的确值得精读。尤其是1、2章,对内在价值和证券的“质”、“量”因素的探讨。
个人以为,格并非不重视证券的“质”,而是这些因素无法被量化,所以在他的论述中被可以量化的“量”(历史数据)所取代。
0
rypan于2007-06-30 01:10发表跟帖:
--------------------------------------------------------------------------------------------------
再推荐一本:《投资心理学》
可以帮助你克服心理上的弱点。里面提到的心理帐户问题,我已经在太多的人身上看到了。
0
rypan于2007-06-30 01:03发表跟帖:
--------------------------------------------------------------------------------------------------
3.别进商学院。
“学历史和哲学吧,干什么都比进商学院好;当服务员,去远东旅行。”罗杰斯在哥伦比亚经济学院教书时,总是对所有的学生说,不应该来读经济学院,这是浪费时间,因为算上机会成本,读书期间要花掉大约10万美元,这笔钱与其用来上学,还不如用来投资做生意,虽然可能赚也可能赔,但无论赚赔都比坐在教室里两三年,听那些从来没有做过生意的“资深教授”对此大放厥词地空谈要学到的东西多。
-----------
这条不能赞同。实践-》理论-》实践-》理论。。。。
这条路是人类学的自然规律,也是了解事物的最佳方法。片面强调任一方面都不可取。
0
rypan于2007-06-30 00:59发表跟帖:
--------------------------------------------------------------------------------------------------
再推荐一本:《随机致富的傻瓜》
读完后绝对打击自信心,但也对市场和人生多了一点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