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me于2008-03-15 21:45发表跟帖:
--------------------------------------------------------------------------------------------------
浦发银行:62.9亿应付薪酬疑似秘密准备
2008年03月15日
■策划 《红周刊》编辑部 统筹 江涛
执笔 红周刊特约作者 飞雪漫天
编者按:又是一年“3·15”。本期杂志的发表时间正逢“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到来,消费者权益又一次被广大社会所重视。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者权益如何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呢?在陷阱、迷雾四处遍布的证券市场中,我们需要一双怎样的火眼金睛才能使投资者权益尽量少受伤害?
资深财务专家飞雪漫天对一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深入解析,让我们看到了市场上不易察觉的另一面。当年他七问
长安汽车(爱股,行情,资讯)的业绩造假,今朝又将矛头对准了蓝筹股之一的浦发银行(爱股,行情,资讯)。
与长安汽车不同的是,浦发银行不一定在粉饰利润,更可能在隐瞒利润。其62.9亿元巨额职工薪酬计提事项到底是巨额拖欠员工工资,还是通过巨额计提虚增成本费用、人为操纵利润的一种财务手段?其计提金额之大、跨越时间之长(至少涉及自2004年以来的多个会计年度),迄今罕见!其计提依据何在?而这种对浦发银行历年经营业绩、股东权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为何在浦发银行历年董事会报告和相关公告中却均未作披露?为何巨额计提款项长期隐含在与应付薪酬无关的其他项目下?公司的诚信问题是否需要打个问号?管理层的监管是否还不够到位?
在2008年的证券市场中,要想更好地维护“三公”原则,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对于银广夏、长安汽车那样粉饰利润和净资产的现象需要打假,对于浦发银行这类隐瞒利润的现象是否更需要打假呢?我们相信,浦发银行不会是采取这种做法的惟一一家上市公司,也不会是最后一家,《红周刊》将继续对此事的进展保持高度关注。
应付职工薪酬余额:62.9亿元!人均账面工资结余44.93万元!这惊人的数字是真实还是虚幻?没错,这不是天方夜谭!第一次浏览浦发银行(
600000 )2007年度财报,最感惊诧的莫过于这一数字,以至于笔者甚至怀疑自己的眼睛!
浦发银行2008年2月底公布的2007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年末应付职工薪酬余额62.9亿元,2007年末公司员工1万4千人,人均工资结余高达44.93万元!
而根据该公司2007年度现金流量表,2007年该公司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35亿元,这其中包括了为职工支付的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及其他福利性支出,剔除福利性支出(以实发工资65%计),当年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约为21.21亿元。因此,其年末应付职工薪酬余额相当于该行当年实际发放给员工工资总额的2.97倍!或者说,其应付薪酬余额可以供该公司向全体员工发放近3年的工资。
显然,这笔巨额应付职工薪酬不是一般的应付薪酬结余,而是另有安排。这笔巨额应付职工薪酬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该公司为何计提如此巨额应付款项?计提的依据是否充分?
62.9亿元应付薪酬的前世今生
浦发银行2007年度资产负债表显示,应付职工薪酬年末余额62.9亿元、年初余额40.3亿元,因此,年末余额较期初增加22.6亿元。由此可见,在62.9亿元的应付薪酬中,22.6亿元是由当年计提产生,40.3亿元则是历年累积形成的。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该公司历年的财务报表上并没有反映曾计提过巨额应付职工薪酬!该公司2006年的年报列示的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余额分别为3.33亿元和0.07亿元,二者合计仅为3.4亿元,较之于该公司2007年度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职工薪酬年初数(2006年末)余额40.3亿元,相差36.9亿元。而公司2007年一季度报表上的年初数仍然为3.4亿元,直到2007年中期报表中,该应付款项才显示为40.3亿元。为何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呢?
通过比较2007年报表期初数与2006年报表期末数负债类项目发现,“其他应付款”2007年报该项目期初余额(32.2亿元)较2006年报期末余额(69.1亿元)减少了36.9亿元。由此判断,浦发银行在编制07年报表时,将原在“其他应付款”项目下的36.9亿元,调整到“应付职工薪酬”项目,使“应付职工薪酬”由原来的3.4亿元变为40.3亿元。
由此可见,浦发银行以前历年计提的大量应付职工薪酬并没有直接在“应付工资”科目核算,而是主要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遗憾的是,在该公司历年报表附注“其他应付款”的注释中,均未说明该项目下包含的应付职工薪酬及具体的金额。因此无法从其财务报告中了解该公司各年实际提取的应付职工薪酬情况。
笔者注意到,该公司自2004年以来,所得税实际税负率(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远高于33%的法定税率。2004~2006年的所得税实际税负率分别高达38.9%、41.2%和44.4%。报表解释所得税负率较高的原因是由于大量的不得在税前列支的费用所致。笔者认为,这些不能在税前列支的费用很可能与该公司计提的巨额职工薪酬有关。
假定这些不能在税前列支的费用均为计提的应付薪酬,则根据其历年的利润总额与实际的所得税费用,可以大致计算出其2004~2006年各年计提而增加的应付职工薪酬分别为5.51亿元、10.57亿元和20.87亿元,三年合计计提额36.95亿元。
因此,如果笔者上述分析正确的话,那么,该公司2006年末40.3亿元应付职工薪酬余额主要是2004~2006年间大量计提形成的,并由此导致该公司自2004年以来实际所得税税负率大幅上升。
从该公司历年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分析,该笔巨额计提款项有人为调控公司利润、计提秘密准备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