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南方汇通:走出苦难?(2007-08-14 转多彩)

09-01-22 15:19 2153次浏览
扬韬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投资家1968于2007-08-14 11:26发表主帖:
  --------------------------------------------------------------------------------------------------
  南方汇通(000920),其实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绝对控股的上市公司。南车集团的大名如雷贯耳,市场一度盛传南车集团会通过南方汇通借壳上市。但上市公司一再否认,明确南车不会借壳上市,让人平添几分失望。其实,如果考察一下南方汇通走过的路,我们就能大致判断出,最起码,短期内,南车不会借壳汇通,因为,南方汇通似乎有更多的选择。

南方汇通前几年让大家眼球睁大的,是那个微硬盘项目。一度传出微硬盘年销售收入将达到5亿美元的消息。微硬盘项目,曾经让南方汇通在股市十分低迷的2003年年底-2004年年初,股价从8元涨到最高27元。但是,微硬盘项目随后泡沫崩裂,到2005年中期,股价居然跌回2.65元,跌幅高达90%!此一震荡,让南方汇通大伤元气,2006年年底,股价居然始终徘徊在3.5元附近。

微硬盘项目崩溃后,市场在整体上市背景下,开始憧憬南车集团借壳上市。几乎与此同时,南方汇通投入5年之久的复合渗透膜项目进入产出期,2007年1月,股价从3.5元起步开始上涨,5月中旬,股价居然达到12.4元,4个月的涨幅高达250%。但是,随着南方汇通明确否定南车集团借壳上市,再加上其2006年年报亏损,股票被实施特别风险处理提示,南方汇通变成了ST汇通,在第一季度进入的各路基金纷纷出货,7月中旬,股价跌回6元以下,原来曾经大规模持仓的基金几乎全线退出。2007年中报显示,除了上投摩根中国优势有所增仓,持股达到近300万股之外,华夏基金系统的1500万全面卖出,上投基金系列也减仓1200万股。南方汇通再次经历了一次磨难。

那么,这一次,南方汇通是不是就没戏了呢?

不是的。中报显示,公司每股收益达到0.02元,尽管微不足道,但毕竟摆脱了微硬盘的阴霾,实现了主业的持续盈利。中报显示,修理货车的收入2.54亿,利润率8.6%;新造货车的收入2.05亿,利润率21.6%,货车配件收入0.8亿,利润率2.8%。复合反渗透膜收入2556万,利润率高达43.96%。这就是企业的亮点:复合反渗透膜的销售收入不过占企业总收入的3.5%,但利润却占到11%。显然,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正在形成。而货车修理和制造的低利润率由来已久,属于政策性的,在钢材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利润率低也可以理解。但想一下,南方汇通为铁道系统每年提供10亿元以上的货车制造、修理和配件提供,却几乎没有利润,就觉得南车集团这样做,实在有点过份?

少抱怨,看膜科技的项目吧。膜科技项目是公司2006年7月决定设立的,是在原来汇通源泉膜科技公司的基础上改造的。改造的目的,是让公司负责人蔡志奇等人持股20%。南方汇通持股42%,南车持股38%。2006年9月开始投入生产,到10月份,两个月时间,实现销售收入320万,净利润139万。公司很快意识到该项目开始进入产出期,所以,为了扩大市场,在2006年11月决定移师北京,成立时代沃顿膜科技公司。为了便于管理,原来的时代膜科技股权的95%转让给时代沃顿,使得时代膜科技变成时代沃顿的控股子公司,并从2007年6月开始合并报表。

2006年全年,膜材料销售收入1039万,主营利润552万, 净利润232万。2007年第一季度,该公司销售收入903万,净利润数据没有公布。但2007年中期显示,销售收入2556万,主营利润1123万,净利润580万。膜科技项目为公司贡献的净利润240万,占到中期净利润的35.5%。也就是说,公司净利润的三分之一已经来自于膜科技。

现在,如果我们单纯从销售收入来看,大致可以推算出来:2006年9月10月,月均收入160万。2006年10-12月,月均收入240万。2007年1-3月,月均收入301万。2007年4-6月,月均551万。相当于按照季度来算,每个季度的平均增长率是36%。如果未来一年的每季度增长率达到30%,则明年中期,每月销售收入将达到1500万以上,年度销售收入1.8亿以上,净利润4000万左右。对于这样的企业,给予100倍市盈率的估值是可能的,这企业价值将超过40亿。南方汇通持股42%,内在价值16亿,每股4元左右。当然,这是一个乐观的推测。我们可以暂时不考虑。先看南方汇通的硬价值。

南方汇通持股海通证券1200万股,按照40元的价格计算,市值5亿元,每股1.2元。南方汇通的火车类资产每股2元左右,按照2倍市净率计算,合理定价为4元。因此,其硬通货的价值大约5元左右。实际上,2006年6月-2007年1月,完成股改之后的长达28个星期的时间里,南方汇通的平均价格就是3.5元。这个3.5元,是市场忽略海通证券投资、忽略微硬盘和没有考虑膜科技项目下的合理定位。也就是说,市场普遍认为,南方汇通的火车类资产的合理定价就是3.5元。当时的指数平稳位置是1600点。如今,股市达到4800点,上涨200%,物价指数也涨了5.6%,我们就算其火车类资产价值4元,是肯定合理的。加上海通证券的价格1.2元(注意,海通证券当前价格47.3元,本文分析将其定位为40元),则5.2元的价格就是铁价格。

今天,南方汇通收盘7.27元,相比铁价格高出2元。这个高出的2元溢价,包含这样两重因素:
第一,南车集团借壳上市或者净壳出让的价值。对这样一个大型国企控制下的企业,在央企整体上市如火如荼的情况下,市场给予2元溢价,似乎太低了吧。为了保守,我们假设,市场只给1元的溢价,另外1元溢价来自于膜科技。
第二,膜科技已经进入回报期,市场如果将膜科技定位1元,则相当于膜科技总价值10亿元。按照膜科技当前业绩情况,预计全年实现净利润1200万元,2007年的动态市盈率80倍,看起来有点高。但是,如果2008年净利润达到3000万,市盈率就降低为33倍。这个水平立即就显得低了。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假设,南方汇通整体上市预期隐含的价值是1元,膜科技隐含的价值是1元。则7.2元的价格就是相对合理的。即使股市跌,它也未必能跌到哪里去了。

它的爆炸性的题材还没有体现出来,那就是卖出海通证券的股权,回收4亿多现金,每股收益将达到1元。这些回收的资金,将用于企业扩大膜科技项目或者其它项目。比如,企业曾经花1000万的代价买过一个一次性降解塑料的专利项目,但后来看看没什么希望,已经计提损失500万。这说明,企业一直有进军高科技领域的冲动。南车会不会最终以南方汇通为平台,专门运作高科技项目呢?如果这样,当前的总市值30亿,是不是就显得很低了呢?

当然,还有一个题材,就是取消ST的帽子。两大基金体系卖出3000万以上的流通盘,才导致股价下跌50%。现在,没有人再卖了,取消帽子后,基金反而会进来买,那对它的影响有多大呢?这就是对未来潜在冲击的东西。

有些人对南方汇通的膜科技不感冒,担心变成第二个微硬盘。应该不会的。微硬盘的项目和人才都是引进的,而膜科技的人才是自己培养的。引进的东西,本来就不牢靠。而膜科技的蔡志奇在南方汇通工作已经超过8年了,曾经评为企业十大杰出青年。这一次,经营团队20%的股份,估计主要是他和他的伙伴的。而且,蔡志奇在这个领域算得上是半个专家了。天津的国际博览会,他是执行委员会委员第一名。现在到北京去,过去三个季度来看,成长性十分显著。此外,微硬盘项目刚开始,就搞很大动静,要去国外上市,而膜科技,回头仔细查查,很少有报道,相当的低调。这正是潜龙在渊啊。至于膜科技是做什么的,业内人士都知道是环保产品,以后再说吧。

综合上述分析,7元附近是“相对安全”的。向上的空间则不好说。向下预计的极限跌幅1元。再极限,2元,跌到5元,是绝对价值超级低估的区域。换言之,如果股市崩盘,极限跌幅预计30%左右。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4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扬韬

09-01-22 15:19

0
taoysh于2007-08-14 17:35发表跟帖:
  --------------------------------------------------------------------------------------------------
  再补充一点资料

目前国内做反渗透膜有一定规模的就是汇通源泉、杭州水处理中心、大连化物所。

另外这篇文章有一定价值
污水处理200亿膜市场国内企业仅占2%
来源:《中国建设报》 / 时间:2006-10-12 19:49:29
http://www.membranes.com.cn/?inews.1253
扬韬

09-01-22 15:19

0
唐诗于2007-08-14 17:20发表跟帖:
  --------------------------------------------------------------------------------------------------
  扬兄点股必定不寻常
扬韬

09-01-22 15:19

0
抄底专家于2007-08-14 17:16发表跟帖:
  --------------------------------------------------------------------------------------------------
  和前面的贴比较
这帖投机气氛太浓
扬韬

09-01-22 15:19

0
taoysh于2007-08-14 17:00发表跟帖:
  --------------------------------------------------------------------------------------------------
  膜水处理这一块业务,国内 000598 蓝星清洗也有涉及,国内也有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太钢集团前几年就上了一个比较大的水处理项目,好像杭州也有一些水厂试点。
其实膜水处理在重工业工厂里应用很广的,记得以前去广州本田的厂里参观,见到他们也有用这些设备,看上去就像是N多条白色的钢管结构,当然广本用的是国外设备。
国内企业做这类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还是老问题,成本较低,但技术不成熟,对大型工厂而言,环保设备稳定性差是无法接受的,也许这是近年来国内水处理业务发展远远慢于普遍预期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监管漏洞问题,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扬韬前辈如果需要有关水处理的资料,可以去000598的专贴里看看,闽发和55168论坛都有
扬韬

09-01-22 15:19

0
xs114于2007-08-14 14:59发表跟帖:
  --------------------------------------------------------------------------------------------------
  CAO~~~!
扬韬

09-01-22 15:19

0
dpsw于2007-08-14 14:22发表跟帖:
  --------------------------------------------------------------------------------------------------
  怎么看了这贴,老是想起2年前武汉古圣的贴?
扬韬

09-01-22 15:19

0
投资家1968于2007-08-14 14:09发表跟帖:
  --------------------------------------------------------------------------------------------------
  关于反渗透膜及其应用

膜的研究和应用是全球环保领域水处理方向的大趋势。

所谓膜,其实并不神秘,就是一张滤纸。只不过,这张滤纸的技术含量很高,它只允许氢氧原子透过,而阻止其它物质。实践中,可以将要处理的水放在膜的一边,然后适当加压,水分子透过膜,渗透到另一边,其它一切废物都留在膜的这边。在水处理系统,它的成本低、效果好、没有二次污染,因此深受重视。目前,反渗透膜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 苦咸水淡化、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中东缺水地区的装置已经能每天净化海水1000吨。在处理城市污水方面,目前的技术可以达到一级处理含盐量为每升水80毫克,二级处理每升水含盐10毫克。就是说,一吨水里,盐含量10克。而大肠杆菌可以100%被阻绝。悉尼奥运会场馆将污水和雨水处理后可用于冲洗厕所的中水以及浇灌花草的用水,从而实现绿色奥运。

目前,我国的反渗透膜的应用领域包括电厂用水循环、油田废水处理、电镀工业的重金属废水处理、垃圾处理厂废水处理等。

2004年6月,蔡志奇就与张建等人完成了《复合反渗透膜国产化的成就及难点》,文章指出,汇通的膜材料性能与国际产品相比基本不相上下,但材料如果实现国产化,成本会比国外便宜一半。该论文后来发表在2005年第十二期的《膜科学与技术》杂志上。此外,一种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在2006年被授予国家专利,专利主申请人就是蔡志奇。这从两个方面验证了蔡志奇及其团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水平。

有专家指出,我国的膜产业2005年市场需求为50亿元,2015年将达到200亿元,年增长率16%以上。尤其重要的是,膜是一种消耗品,目前的最长使用年限是3-5年,到期必须更换。这就使得生产膜的企业有了长流水,利润效应是累计的。因此,膜企业一旦攻克技术难关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效益就会越来越好。


附录:
北京该不该启动海水淡化规划(2007年3月)


北京市连续8年干旱,小小的河湖不是干枯就是断流,这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北京如果继续干旱下去,北京人将喝什么?靠河北、山西两兄弟省市援助无疑会使他们缺水的局面日益严峻,南水北调进京预计到2010年。可北京市属于近海城市,面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海,北京人能喝上海水淡化水吗?笔者就此专访了国际脱盐协会理事、科技部膜与水处理专家,《中国脱盐》杂志主编郭有智。
问:大海离北京有多远?
答:北京和大海近在咫尺,距离大海的直线距离仅100公里。
问:北京靠海水淡化是否可能?
答:完全可能。在以色列、伊朗、沙特、新加坡、西班牙南部的许多近海地区和城市都是通过海水淡化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
问:许多人认为海水淡化成本会太高?
答:以前确实是这样。但近年来,随着海水淡化技术不断进步和工艺的日渐成熟,工程造价逐渐降低,出水价格也下降很快,一吨水的成本基本上低于5元钱。海水淡化技术的核心是脱盐,如果就膜法脱盐技术的核心是反渗透膜, 要使海水经过一次处理就达到可以饮用的水平就需要膜的脱盐滤达到99.5%以上,目前全世界大概有7家公司可以生产这种膜,我国杭州水处理中心、贵阳的时代汇通可使脱盐率也能达到这一水平。国家发改委在山东荣城创建的万吨级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出水价格仅5元,如果在沿海地区能够在电厂附近再建海水淡化厂,实现电水联产,那么出水价格3元多是绝对没问题的。在浙江的华能玉环电厂海水淡化出水价格就达到3.5元。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法和膜法,以膜法来说,前几年一根膜价格高达2万,而现在已经下降到5000元左右, 这也就是海水淡化成本大幅度降低的原因之一。

问:国家对于全国发展海水淡化的战略是怎样规划的?
答:2006年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等四部委发布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规划到2010年,我国海水淡化总量将达80 -100万吨/日,2020年,将提高到250-300万立方米/日,也就是说还有不到3 年的时间,我国的海水淡化规模就会从目前的不到20 万吨, 达到100万吨,年增长50%以上, 我认为这个目标一定会提前实现。
问:规划中对天津和北京是怎样的?
答:规划中明确了天津市的目标,2010年,海水淡化总量达到20-25万立方米/日,2020年达到45-50万立方米/日,海水直接利用目标2010年达到40亿立方米/年,2020年达到100亿立方米/年。对极度缺水、急需解决水危机的近海特大城市比如北京等,除加强节水和建设必要的调水工程外,可以开展前期工作,适时论证利用海水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特别是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方案。近距离利用淡化海水,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北京等近海特大城市的水资源结构,改变过度依赖水库和调水状况,以增强特大城市供水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多元性。
问:相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北京利用海水淡化有什么特点?
答:南水北调有东线、西线和中线,中线水预计2010年将从湖北的丹江口经过长途跋涉进京。而海水淡化水就近在咫尺;南水北调水沿途的河道对水量有大量的损失,但海水淡化直接经过管网进京,因此,水量损失很小;其次,南水北调沿途经过长途跋涉,因此,水质会有一定的污染,进京的水必须进行再处理,而海水淡化就是经过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进入自来水管网甚至可以直接能饮用;撇开对环境的影响等一切要素,仅仅从工程的总投资来核算水价,海水淡化的出水价格会比南水北调要低出好多。因此,在北京利用海水淡化水或直接利用海水时机已到。
问:既然海水淡化这样经济又实惠,为什么步伐这么慢?
答:这是一个认识过程问题 。南水北调从开始论证至今已经有40-50年了,当时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强调:多、快、好、省。而21世纪,我们经济发展的原则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环境保护就上升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有水利领域多个设计院,至今却没有一个海水淡化设计,各家之说是免不了的, 也就是说海水淡化的声音还很弱,对于这个行业世界的发展速度和我们并不同步,人们对它的了解,包括对海水淡化的技术进步和工艺特点。这就从个层面反映出,海水淡化在我国发展迟缓。也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一些国际著名的大公司如美国的GE、德国的西门子、法国的威力亚等都纷纷瞄向国内这块市场,大举进入中国意图进入中国的水务市场。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国家对海水淡化的重视,我国海水淡化产业队伍日渐壮大。据悉,拥有国家液体分离膜中心、膜材料制造公司和数个工程公司的中国化工集团就正在筹办国家最大的海水淡化公司,中海油也计划在曹妃甸建中国最大的海水淡化厂,除满足曹妃甸的钢铁、石化、电力等工业用水外,还计划向北京市政供水,据说已经对项目开始了论证。
扬韬

09-01-22 15:19

0
呆有呆福于2007-08-14 12:44发表跟帖:
  --------------------------------------------------------------------------------------------------
  谢谢老杨,加入自选股!
扬韬

09-01-22 15:19

0
肥查于2007-08-14 12:19发表跟帖:
  --------------------------------------------------------------------------------------------------
  投资家1968 
又開始關注票票了
扬韬

09-01-22 15:19

0
老股民新人于2007-08-14 11:42发表跟帖:
  --------------------------------------------------------------------------------------------------
  偶6.3的成本,耐不住寂寞已经在6.8附近出掉了,555
期待再次相约汇通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